CellMetabolism|医学的第四维——生物节律

众所周知,2017 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颁发给了三位美国遗传学家杰弗里·霍尔(Jeffrey C. Hall)、迈克尔·罗斯巴什(Michael Rosbash),以及迈克尔·杨(Michael W. Young),以表彰他们在发现果蝇生物节律分子机制方面的贡献。而在此前,医学界真正将生物节律——作为第四维度的时间——考虑在疾病治疗的临床应用却并不广泛,它的重要性似乎一直被科学家和医生有所忽略。随着近些年来的研究和发现,生物节律正在成为提高药物疗效和减少药物毒性的关键因素。事实上,已经有很多研究证据表明,某些药物在不同的时间用药的药效大不相同,有些适合白天用药,有些在夜晚则比在白天更有效。这表明,靶细胞的生物学规律将决定组织器官一天的特定时间对药物的反应,从而调节药效。因此,生物节律的时间因素是时候成为转化医学研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了。 近日,瑞典Karolinska Institutet的Barbara Canlon教授在......阅读全文

生物节律影响免疫健康

  近日,一个爱尔兰联合研究团队在《自然—通讯》发表了一篇小鼠研究,揭示生物钟和一天中的时间如何影响免疫应答。  生物节律和24小时长的昼夜交替相互作用,理解其影响能帮助制定药物靶向策略,以缓解自身免疫性疾病。  生物节律所描述的生物钟能根据一个24小时循环周期调控地球生物的活动。通常认为,保持良好

生物节律转基因猪克隆成功

  由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丹麦奥尔胡斯大学、深圳华大方舟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等单位组成的科研团队,采用手工克隆技术,首次将人体生物钟基因突变体转入到猪体内,从而成功获得生物节律转基因模型猪。相关研究成果已在《公共科学图书馆・综合》上发表。   生物钟存在于所有生物中,从绿藻

生物节律紊乱可促进肿瘤生长

  近日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的Yool Lee、Amita Sehgal和他们的同事们在开源期刊《PLOS Biology》杂志上发表了一项新研究,表明打乱正常的昼夜节律会促进肿瘤生长,并抑制抗癌药物的作用。该研究结果从机制上为“时间疗法”提供了

生物节律影响免疫系统机制阐明

  “遵守时间”对生命体健康来说有多重要?对此,英国《自然·通讯》杂志12日发表了一篇免疫学成果:小鼠研究揭示了生物钟和一天中的时间会如何影响免疫应答。生物节律与24小时昼夜交替相互作用,深入理解其影响,能帮助制定药物靶向策略,以缓解自身免疫性疾病。  2017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颁给了揭秘生物

生物的昼夜节律是如何工作的?

一个多学科研究小组最近进行的一项研究揭示了昼夜节律的基本机制,为管理时差、失眠和其他睡眠障碍提供了新的希望。通过利用先进的低温电子显微镜技术,科学家们发现了支配昼夜节律的光传感器的结构,以及它在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中的目标,果蝇是用于昼夜节律研究的主要模式生物。这项

生物钟细胞节律紊乱致睡眠障碍

  日本研究人员4月10日报告说,他们通过动物实验发现,一种遗传性睡眠障碍是脑内生物钟细胞的节奏出现紊乱导致的。   控制体内生物钟的生物钟细胞,存在于脑内的视交叉上核,它们会产生以一天为周期的节律。而视交叉上核是哺乳动物昼夜节律调节系统的中枢结构。   日本北海道大学研究生院教授本间研一率领的

Neuron:哪个神经元控制生物钟节律?

  最近,美国德克萨斯大学(UT)西南医学中心的神经科学家,确定了对决定昼夜节律至关重要的神经元。生物钟昼夜节律是一个24小时过程,控制着睡眠和清醒周期,以及其他重要的身体功能,如激素的分泌、代谢和血压。延伸阅读:美国院士Science:生物钟周期的关键因素。  昼夜节律是由位于大脑下丘脑的视交叉上

Cell-Metabolism-|-医学的第四维——生物节律

  众所周知,2017 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颁发给了三位美国遗传学家杰弗里·霍尔(Jeffrey C. Hall)、迈克尔·罗斯巴什(Michael Rosbash),以及迈克尔·杨(Michael W. Young),以表彰他们在发现果蝇生物节律分子机制方面的贡献。而在此前,医学界真正将生物节律——

相分离调控蛋白翻译与生物节律的分子机制

  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吝易团队与杨雪瑞团队合作揭示了细胞利用相分离对蛋白质翻译进行精细的时空调控,从而维持昼夜节律周期的分子机制。相关成果以“区室化周期性蛋白质翻译精确调控生物节律(Circadian clocks are modulated by compartmentalized oscill

《自然》:科学家发现影响生物钟节律蛋白质

  很多植物春季开花,秋季结果;夜行动物白天睡大觉,夜晚则四处“狩猎”。决定这些生理节律的生物周期被称为“生物钟”。阿根廷研究人员发现,一种蛋白质能通过参与某些生物的生长发育机制,影响它们的生物钟节律。  阿根廷生理学、分子生物学和神经科学研究院专家埃塞基耶尔·彼得里洛等人在新一期英国《自

昼夜节律的概念

昼夜节律(circadian rhythm)是指生命活动以24小时左右为周期的变动。又称节律。发光菌的发光,植物的光合作用,动物的摄食,躯体活动,睡眠和觉醒等行为显示昼夜节律。人体生理功能,学习与记忆能力、情绪、工作效率等也有明显的昼夜节律波动。昼夜节律与人类的活动关系密切。生理节律遭扰乱,会导致食

生物性起搏器细胞可重新设置心脏搏动节律

  据一项新的研究报告,在基因水平对心脏组织稍加改进以调节心搏速度会在某一天成为电子心脏起搏器的一种替代品。如果证实在人体中也有效果的话,这些生物性起搏器可被用于特殊的情况,即可用于那些需要电子起搏器但却不能得到的人,如那些患有先天性心脏传导阻滞的胎儿或在起搏器植入后发生危及生命感染并需要暂时性去除

解码生物钟-哺乳动物昼夜节律神经机制获突破

  昼夜节律在生物体中广泛存在,对调节人们一天之中的运动、睡眠、代谢等诸多生理过程起着重要的作用。在人类社会中,如果这个生物钟紊乱会导致包括睡眠障碍在内的各种疾病,那么,它在神经系统中是如何产生、维持以及发挥作用的?  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神经科学研究所)、上海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中

干细胞节律功能的稳定可延缓衰老,延缓节律功能变化2

IRB Barcelona研究所的Salvador Aznar Benitah表示,老化的干细胞虽然仍然具有昼夜节律,但其又执行了另一组功能来解决随着年龄增长而产生的问题,即适应压力的能力。研究人员将来自幼龄鼠(3个月龄)和老鼠(18至22个月龄)的皮肤、肌肉和肝脏3种组织的干细胞,每4小时进行

干细胞节律功能的稳定可延缓衰老,延缓节律功能变化1

                                 干细胞是人体内一种尚未分化的细胞,可分化为多种人体组织器官,以保持人体年轻和维持生命。干细胞具有节律功能,这决定着人类的衰老。关于这点科学家们曾做出研究,认为年龄会影响到这一变化,但近日有学者推翻了这一言论。

Cell揭示节律活动调控机制

  宾夕法尼亚大学Perelman医学院神经科学教授Amita Sehgal博士,在《细胞》(Cell)杂志上的一篇论文中描述了控制果蝇日常节律性作息行为的一个大脑回路。新研究还发现,人类大脑蛋白CRF的果蝇版本是这一回路中的一个重要协调分子。   果蝇中的CRF叫做DH44为休息/活动周期循

心电图分析:这是什么节律?

图中可见宽QRS波规律出现,频率113次/分。这是什么节律?A. 心动过速">室上性心动过速(SVT),左束支传导阻滞(LBBB)B. 房性心动过速,2:1房室传导,LBBBC. 心房扑动,2:1房室传导,LBBBD. 加速性心室自主节律答案:C. 心房扑动,2:1房室传导,LBBB 讨论:I和V1

PNAS:昼夜节律基因表达

  一项研究发现,昼夜节律钟对基因转录的节奏影响可能比此前认为的更加广泛。昼夜节律钟驱动着包括睡眠、体温和激素水平在内的生物过程,研究提示这些过程可能是受到昼夜节律控制的基因转录的调控。  John B. Hogenesch及其同事使用RNA测序以及DNA微阵列确定这种昼夜节律钟调控着小鼠器官的有节

科学家创建世界首例生物节律紊乱体细胞克隆猴模型

  自然界中大部分生物都拥有按时间节奏调节自身活动的本领,即“生物节律”。生物节律是生物体内在的时间控制系统,是生物体内多种生理学和生物化学过程波动的基础。生物节律系统在维持机体内在的生理功能(如睡眠/觉醒系统、体温、代谢和器官功能等)、适应环境的变化等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生物节律紊乱与睡眠障碍、神

中科院发布世界首例生物节律紊乱体细胞克隆猴模型

   自然界中大部分生物,从简单的单细胞生物,到复杂的哺乳动物,都拥有按时间节奏调节自身活动的本领,称之为生物节律。生物节律是生物体内在的时间控制系统,是生物体内多种生理学和生物化学过程波动的基础。生物节律系统在维持机体内在的生理功能(如睡眠/觉醒系统、体温、代谢和器官功能等)、适应环境的变化等方面

癌细胞疯狂扩张,暂停生物钟,恢复昼夜节律便可灭肿瘤

  如人类一样,细胞也有“生物钟”,会依据自然的“昼夜交替”周期来调节各类蛋白的高低表达,以此控制新陈代谢。然而令人大跌眼镜的是,癌细胞却“偷偷”在“加班”,能够不顾昼夜节律来消耗大量营养物质,加速扩张。  近日,《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的一项题为Restoration of

研究发现生物钟调控植物细胞自噬节律的新机制

  近日,华南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黄巍团队联合中山大学教授肖仕和德国马普学会分子植物生理研究所教授Bernd Mueller-Roeber,研究发现生物钟调控植物细胞自噬节律的新机制。相关研究发表于Journal of Integrative Plant Biology。  细胞自噬是真核生物中

研究发现生物钟调控植物细胞自噬节律的新机制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2/8/484587.shtm 近日,华南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黄巍团队联合中山大学教授肖仕和德国马普学会分子植物生理研究所教授Bernd Mueller-Roeber,研究发现生物钟调控植物细胞自噬节律的新

Cell:首次发现肠道微生物运动或会影响宿主的昼夜节律

  2016年12月3日 讯 /生物谷BIOON/ --甚至是肠道微生物也有着自己的生活规律,就好像时钟一样,它们会在部分肠道粘膜组织中开始每天的生活,向左或向右移动几微米,随后在回到原来的位置,日前一项刊登于国际杂志Cell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魏茨曼科学研究学院的研究人员通过对小鼠进行研究发现,肠

中国科学家创建世界首例生物节律紊乱体细胞克隆猴模型

  自然界中大部分生物,从简单的单细胞生物,到复杂的哺乳动物,都拥有按时间节奏调节自身活动的本领,称之为生物节律。生物节律是生物体内在的时间控制系统,是生物体内多种生理学和生物化学过程波动的基础。生物节律系统在维持机体内在的生理功能(如睡眠/觉醒系统、体温、代谢和器官功能等)、适应环境的变化等方面扮

生科院揭示蓝光和环境温度协同调控植物生物节律新机制

  11月12日,国际学术期刊《植物细胞》(The Plant Cell)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刘宏涛研究组题为Blue Light -and Low Temperature-Regulated COR27 and COR28 Play Roles in the A

大脑昼夜节律可增强视觉

图片来源:《自然—通讯》 一项研究表明,大脑感觉皮层的休眠活动变化与视觉增强有关。 虽然之前已有研究指出了昼夜节律对生理过程的影响,但人类日常视觉时点变化的神经基础仍不明确。德国歌德大学的Christian Kell及同事连续两天在6个不同时间点(早上8点到晚上11点之间)扫

昼夜节律的主要影响因素

人乘喷气飞机作远距离的跨洲飞行时,从一个时区飞到另一时区,而他的生物钟却仍按原来的昼夜节律在工作,这样就与到达目的地的实际情况不符,从而会出现一种称为喷气飞机综合症的症状。这种症状的表现是工作效率低,不易入睡,睡中容易惊醒,思路不清等。一般要在一至数天后才能适应新地区的昼夜变化。

突触发育也有昼夜节律性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在人类行为的背后,是生物钟的调控。发育或许也是如此。日前,我国科学家以经典的视网膜-视顶盖突触为模型,运用在体双光子长时程成像,发现了发育早期突触形成速率存在昼夜节律性,为生物钟参与调节动物发育过程奠定了重要理论基础,为认识神经环路连接建立的发育规律提供了重要实验依据。  该

生物钟的又一例证:人类首次监测到了癫痫发作节律

  几个世纪以前,人们相信癫痫发作与月亮周期有关。虽然没有科学证据,但医生们一直怀疑癫痫发作是有时间模式的,就像我们的睡眠-清醒周期(即昼夜节律)。  1月8日《Nature Communications》一篇文章证实,确实存在脑节律相关癫痫发作,周期大概在20-30天范围内。  “这种推测自古以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