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朗克卫星发布的宇宙组成与高能所早期结果一致

3月21日,欧洲普朗克(Planck)卫星发布科学结果,改写了人们广泛引用的美国威尔金森各向异性探测器(WMAP)关于宇宙组成的结果:宇宙中暗能量的份额从73%变为68-69%,暗物质所占份额从22%增加为26-26.5%,普通重子物质所占份额从4.6%变为4.9%。 WMAP卫星在2001年7月由NASA发射升空,2010年10月停止工作,其主要科学目标是进行宇宙学的基本测量,它将宇宙微波背景辐射观测的空间分辨率从宇宙背景辐射探测卫星COBE卫星(曾获2006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的7度提高到半度左右,被认为是宇宙学进入精确宇宙学时代的标志。从 2000年以来,在整个物理学和天文学领域,引用最高的三篇论文都是WMAP的学术论文。Planck卫星是欧洲空间局2009年5月发射的一颗专门研究早期宇宙和随后演化的卫星,其空间分辨率达到5角分。2013年3月,欧空局和Planck卫星合作组开始发表Planck卫星在前15个......阅读全文

普朗克卫星发布的宇宙组成与高能所早期结果一致

  3月21日,欧洲普朗克(Planck)卫星发布科学结果,改写了人们广泛引用的美国威尔金森各向异性探测器(WMAP)关于宇宙组成的结果:宇宙中暗能量的份额从73%变为68-69%,暗物质所占份额从22%增加为26-26.5%,普通重子物质所占份额从4.6%变为4.9%。   WMAP卫星在200

2022年校园宇宙线观测暑期学校在高能所举办

为充分发挥校园宇宙线观测装置开展科学研究、促进科学教育能力提升和创新型人才培养的作用,进一步促进宇宙线观测和研究方面的交流与合作,校园宇宙线观测联盟(以下简称“联盟”)于7月23-24日在高能所举办了主题为“感受国之重器,从宇宙线观测开始“的2022年校园宇宙线观测暑期学校,支持单位有中国科学院高能

宇宙高能中微子来源重要证据发现

据最新一期《科学》杂志,利用南极洲的冰立方中微子天文台,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领导的国际研究团队发现,活跃螺旋星系NGC 1068(也被称为Messier 77)是一个高能中微子辐射源。这一发现为使用宇宙中微子进行天体物理测量铺平了道路,有助于解决宇宙最高能量粒子射线的起源,并有助于解开关于宇宙

“拉索”探寻高能宇宙线起源

在小说《三体》中,三体人通过“智子”干扰人类粒子物理实验,阻碍物理学的发展进程,导致了人类的科学危机。这一情节也从侧面反映了粒子物理的重要性。 除了小说中提到的人为加速和对撞的方式,研究粒子物理,还有一个重要途径就是观测宇宙射线。在青藏高原上,有一个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占地面积1.36平方

中法合作高能宇宙线和宇宙中微子探测望远镜投入运行

  作为目前国内工作在最低频率(频率50-200MHz)的大型射电望远镜阵列,21CMA利用其独特的技术优势和地理位置,在主攻首要科学目标“宇宙第一缕曙光探测”的同时,探索在低频射电波段观测宇宙射线继而捕获宇宙τ中微子的可能性,近期建成了国内首个低频射电高能宇宙射线和中微子

“悟空”获最精确高能电子宇宙射线能谱

  暗物质探测又有了新的进展。伦敦时间11月29日,《自然》杂志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家的一项研究成果:利用“悟空”卫星获得了世界上最精确的高能电子宇宙射线能谱,这将对判定能量低于1TeV(1TeV=1万亿电子伏特)的电子宇宙射线是否来自于暗物质起到关键作用,并有可能为暗物质的存在提供新证据。  暗物质

美确认宇宙射线由质子组成

  美国研究人员在最新一期《物理评论快报》上报告称,他们使用位于犹他州的高分辨率蝇眼阵列望远镜,确认高能的宇宙射线由质子组成。   美国的高分辨率蝇眼探测器(HiRes)位于犹他州盐湖城西的沙漠中,使用高分辨率的蝇眼探测器,科学家确认,在每个原子核中发现的带正电的成分(质子)组成了宇

多国科学家宣布首次发现宇宙高能中微子来源

  多国科学家12日宣布,他们首次发现了宇宙高能中微子的来源。这项突破性进展将为认识宇宙提供一种新方法,推动多信使天文学进入一个新的时代。  中微子,又称“幽灵粒子”,是自然界中广泛存在的一种亚原子粒子,质量极小,几乎不与其他物质作用。由于中微子能自由穿过人体、行星和宇宙空间,难以捕捉和探测,科学家

西藏ASγ实验发现超高能宇宙线加速候选天体

  近期,中日合作团队利用我国西藏羊八井ASγ实验阵列,在国际上首次发现距地球2600光年的超新星遗迹SNR G106.3+2.7发射出超过100 TeV(100万亿电子伏特)的伽马射线。这些伽马射线可能是被SNR G106.3+2.7中的激波加速到PeV的宇宙射线(主要成分为质子)与附近的分子云碰

多国科学家宣布首次发现宇宙高能中微子来源

多国科学家12日宣布,他们首次发现了宇宙高能中微子的来源。这项突破性进展将为认识宇宙提供一种新方法,推动多信使天文学进入一个新的时代。 中微子,又称“幽灵粒子”,是自然界中广泛存在的一种亚原子粒子,质量极小,几乎不与其他物质作用。由于中微子能自由穿过人体、行星和宇宙空间,难以捕捉和探测,科

三类高能宇宙射线可能都来自黑洞喷流

  美国科学家最近提出,3种能量极高、身世神秘的宇宙射线,可能都来自星系中央巨大黑洞的喷流。  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和马里兰大学研究人员在新一期英国《自然—物理学》杂志网络版上发表论文说,他们提出一个新模型,首次通过详细运算解释了超高能宇宙射线、高能中微子和高能伽马射线这3类“宇宙信使”的起源,即在星

核能放射化学调研会在高能所召开

调研会现场  3月2日,中科院基础局相关领导到高能所调研如何发展中科院核能放射化学,中科院院士柴之芳研究员和多学科中心十多名有关研究人员参加了会议。  核化学和放射化学是保障我国核能发展、国家安全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性学科之一。最近国务院领导对我国放射化学的发展作了重要批示,为

高能所庆祝建所四十周年

  2月1日上午,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召开庆祝大会,欢庆建所四十周年华诞。  航空航天工业部原部长林宗棠、中国法学会副会长周成奎,中科院基础科学局、科技部合作司、基金委合作局、基金委数理学部、基金委化学部、中科院相关兄弟单位、中国原子能研究院、清华大学等相关领导,曾为研究所发展做出贡

高能所利用硒降低稻米中汞含量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李玉锋、赵甲亭、高愈希等人在实验室研究的基础上,于贵州清镇汞污染农田开展了水稻补硒现场实验,成功降低了稻米中汞含量,为提高我国汞污染区稻米质量探索了新途径,从而大大降低了当地居民因食用大米而带来的健康风险。相关研究成果以题为The concentration of sel

高能所中标瑞典MAX-IV项目波导系统

  3月22日,在瑞典隆德大学MAX实验室进行的国际招标中,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成功中标MAX IV项目波导系统。   MAX IV是瑞典下一代同步辐射光源装置,在现有的MAX I、II、III基础上进行升级改造。改造后的装置将提供宽能区范围内的最佳性能的同步辐射,以最大程度的满足各类研究

2012年国际HEPiX秋季会议在高能所召开

  10月15日至19日,2012年国际高能物理计算平台(HEPiX Fall 2012)秋季会议在高能物理研究所召开。来自欧洲、亚洲及美国等27个研究机构的67位专家参加了会议,其中欧洲39人,亚洲22人,美国6人。高能所所长王贻芳向大会致欢迎词。   HEPiX会议汇集了全球高

银河系中心或有高能粒子加速器及宇宙线潜在屏障

施普林格·自然旗下学术期刊《自然-通讯》最新发表一篇天文学研究论文称,天文学家发现银河系的中心可能存在高能粒子加速器,以及一种抑制周围宇宙线海中的射线穿过其中心分子区域的屏障。这些发现或有助于人们理解宇宙线的起源。 该论文介绍,银河宇宙线是起源于太阳系外的高能粒子,最终会抵达地球。它们对于理解极

银河系中心或有高能粒子加速器及宇宙线潜在屏障

  施普林格·自然旗下学术期刊《自然-通讯》最新发表一篇天文学研究论文称,天文学家发现银河系的中心可能存在高能粒子加速器,以及一种抑制周围宇宙线海中的射线穿过其中心分子区域的屏障。这些发现或有助于人们理解宇宙线的起源。  该论文介绍,银河宇宙线是起源于太阳系外的高能粒子,最终会抵达地球。它们对于理解

银河系中心或有高能粒子加速器及宇宙线潜在屏障

  施普林格·自然旗下学术期刊《自然-通讯》最新发表一篇天文学研究论文称,天文学家发现银河系的中心可能存在高能粒子加速器,以及一种抑制周围宇宙线海中的射线穿过其中心分子区域的屏障。这些发现或有助于人们理解宇宙线的起源。  该论文介绍,银河宇宙线是起源于太阳系外的高能粒子,最终会抵达地球。它们对于理解

俄日拟合作研制超高能宇宙射线望远镜-镜头对准地球

  2月26日,俄罗斯莫斯科国立大学核物理研究所所长米哈伊尔·帕纳斯尤克宣布,他们将与日本科学家共同开展超高能宇宙射线望远镜项目的研究,未来该望远镜将被安装在国际空间站俄罗斯舱上。   俄罗斯设计的超高能宇宙射线望远镜为轨道望远镜,直径约3米。与那些朝向遥远星空的太空望远镜不同,射线望远镜则是把镜

中微子由“黑洞制造”?有助于解释高能量宇宙射线的来源

  由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钱德拉X射线天文台探测到的银河系中心的超大质量黑洞,其可能会产生被称为神秘粒子的中微子。   美国威斯康辛大学麦迪逊分校的研究人员通过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X射线望远镜观测,认为银河系中心的庞大黑洞可能会产生神秘的粒子——中微子,如经证实,这将是科学家首

第31次中美高能物理合作联合委员会会议在高能所召开

会议现场  按中美双方第30次高能物理合作联合委员会会议的约定,第31次中美高能物理合作联合委员会会议于11月1日至2日在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召开。   中科院基础局局长刘鸣华率中方代表团一行9人参加了会议,其中包括院国际合作局、高能所和上海应用物理所的代表。美国能源

高能所首台C波段能量倍增器通过验收

  6月17日至20日,意大利国家核物理研究院(INFN)直线加速器微波专家Prof. Roberto Boni和Dr. David Alesini一行对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为INFN研制的国内首台C波段5712MHz能量倍增器进行了验收测试。INFN专家对高能所研制的能量倍增器各项测试数据表示

高能所成立粒子加速物理与技术实验室

  为加强高能物理研究所在粒子加速器物理与技术学科领域的研究与发展,进一步为高能物理、多学科应用及成果转化等提供技术保障,力争在若干前沿方向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高能所决定成立所级粒子加速物理与技术实验室,挂靠在加速器中心。2月1日下午,正值所庆四十周年之际,粒子加速物理与技术实验室成立大

高能所通过新时代认证中心民品首次监督审核

  6月7日至8日,中国新时代认证中心审核组对高能所质量管理体系进行了民品第一次监督审核。本次审核目的是评审高能所质量管理体系是否持续符合GB/T19001-2008标准和相关认证要求并保持有效运行,确定是否推荐保持注册资格。高能所管理者代表党委书记王焕玉参加了首次会议,并代表研究所欢

高能所举办数控加工技术交流会

  10月29日,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举办数控加工技术交流会。中科院京区机加工技术服务中心部分成员单位:高能所工厂、电子学研究所工厂和物理研究所工厂均派出了数控加工的技术骨干参加了会议。   在本次会议上,与会代表对各自单位的数控加工发展情况进行了充分介绍,并且对在生产加工中遇到的

高能所BEPCII备用腔研制取得新进展

  7月7日至8日凌晨,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圆满完成了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BEPCII)备用腔第二只腔体的垂直测量。在4.2K下,腔电压达到2.3MV、腔的品质因数Q0=1.2E+9,超过设计要求(腔电压1.5MV、品质因数Q0=5E+8),也超过了第一只备用腔腔体测量指标(腔电压1

高能所组织召开BEPC第十五届年会

  8月19日至21日,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BEPC)第十五届年会在北京市郊顺义区召开。来自高能所加速器中心、实验物理中心、多学科中心、通用运行部、所工厂、各相关职能处室,以及中国科技大学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等单位的一百多位代表参加

高能所成功合成首个锕系元素金属聚轮烷

  英国皇家化学会期刊Chemical Communication 日前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多学科中心核能化学实验室 在锕系超分子构建方面的研究成果(Lei Mei, Zhi-fang Chai* and Wei-qun Shi*, et al, Chem. Comm.

高能所放射性核素分离研究取得进展

  大力发展核电是我国能源结构升级、实现经济社会良性健康发展的重要一环,与核能发展密切相关的放射性废物处理与处置成为影响我国核能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近日,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多学科中心石伟群课题组在超分子固相材料用于放射性阴离子分离方面取得新进展,相关研究成果以Anion-adap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