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麦科学家研究表明——人类的基因突变率慢于其他类人猿

科技日报北京1月27日电 (记者刘霞)据美国《新闻周刊》网站近日报道,丹麦科学家对黑猩猩、大猩猩和猩猩家族的基因进行了测序,并将结果与对人类的类似研究进行比较,得出了新结论:人类的基因突变率明显慢于我们最亲近的亲戚——其他类人猿。 研究论文第一作者、奥胡斯大学的索仁·贝森巴赫说:“过去6年来,有几项大型研究已经对人类进行了大量研究,因此我们手头掌握有人类每年的新基因突变的数量。但迄今为止,我们一直未对人类最近的灵长类动物的基因突变率进行深入研究。” 此次,科研人员通过研究猿类家族,比较其不同代系之间的遗传差异,厘清了其每年发生的基因突变的数量。总体而言,新研究表明,人类的年突变率比其他类人猿约低三分之一。 研究人员称,这些结果对于理解人类和其他类人猿在进化上何时“分道扬镳”具有重要意义。利用研究中计算的突变率,团队提出了猿和人类分道扬镳的新时间点。 他们估计,人类和黑猩猩在进化上的分离约在660万年前;人类与猩猩分离......阅读全文

丹麦科学家研究表明——人类的基因突变率慢于其他类人猿

  科技日报北京1月27日电 (记者刘霞)据美国《新闻周刊》网站近日报道,丹麦科学家对黑猩猩、大猩猩和猩猩家族的基因进行了测序,并将结果与对人类的类似研究进行比较,得出了新结论:人类的基因突变率明显慢于我们最亲近的亲戚——其他类人猿。  研究论文第一作者、奥胡斯大学的索仁·贝森巴赫说:“过去6年来,

虚拟重建类人猿头盖骨,原始人类进化关系或揭示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10/510441.shtm

科学家绘制高精度类人猿基因组图谱

一个国际科研团队宣布,他们新近绘制出红毛猩猩和黑猩猩这两种类人猿的高精度基因组图谱。与过去类似研究不同的是,这次没有参照人类基因组图谱,因此更准确地揭示了人类与类人猿的基因差异。 利用第三代基因测序技术和先进的拼接方法,美国华盛顿大学等机构研究人员绘制出的这个高精度基因组图谱,对人与类人猿基因组

基干阔鼻猴脑的特征与类人猿的脑演化研究获进展

  人类的脑,无论是绝对容量还是相对容量,都比其它灵长类更大,沟回结构也更复杂。传统的观点认为,人类增大的大脑,是在演化的过程中逐渐积累的结果,总体上延续了灵长类相对脑容量逐渐增加、沟回结构逐渐变复杂的趋势。   在类人猿漫长的系统演化历史中,人类类型的脑从何时开始区别于其它类人猿、以何种速度增

美研究称美人鱼真身或为海生类人猿

“美人鱼”可能不仅仅是神话中的生物(资料图)  据英国《每日邮报》5月23日报道,美国动物星球频道(Animal Planet)近日公布的研究理论认为,海洋中可能确实存在类似“美人鱼”的生物,它们的真身是古猿在进化成为人类的过程中出现的一个分支——“海猿”。  根据这一理论

人类基因结构特点

双螺旋结构,结构基因是编码蛋白质或RNA 的基因。细菌的结构基因一般成簇排列,多个结构基因受单一启动子共同控制,使整套基因或都表达或者都不表达。基因具有两方面的特征:1、它们彼此紧密连锁。按Z,Y,A顺序排列,而且在一起转录形成一个多顺反子的mRNA;2、只有当乳糖存在时,这些基因才迅速转录,形成多

混种交配:改变人类基因-影响人类进化

   关于人类的进化史,一直谜雾重重。科学家最新研究认为,当现代人第一次离开非洲大陆后,他们曾经与尼安德特人进行混种交配,这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人类基因,并提高了人类的免疫力。正是由于混种交配,人类才成功进化存活至今,而人类的文化也才得以发展进步。然而,由于目前尚无法对远古时代人类的基因进行分析,因此很

我们灵活的肩肘曾是类人猿攀爬的“刹车器”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9/508214.shtm人类旋转的肩膀和伸展的肘部可以让人类够到高架子或扔球,这可能最初是作为灵长类祖先的自然制动系统进化而来的。   ?图片来源:Joerg Boethling/Alamy近日,美国

科学家在人类身上发现155个新基因!都是“从0出现”

  “人类又偷偷进化不带上我?”  虽然是个段子,不过新研究发现,人类的基因整体确实发生了进化——  来自欧洲的一群科学家对新发布的人类基因数据集进行了研究,发现了155个“独特”的基因。  要知道,虽然新基因也可以从基因重复(复制基因)事件中诞生,即含有基因的DNA片段发生重复,但这155个新基因

探索人类基因“编程”奥秘—

  走进中科院北京基因组所研究员刘江的办公室,墙壁上悬挂的一张显示受精过程的橘红色图片十分显眼,这是2013年《细胞》杂志的封面。   当期杂志以封面文章的形式报道了刘江和研究团队在表观遗传信息遗传规律研究方面取得的重大突破,这也是《细胞》第一篇所有通讯作者和第一作者都为中国研究机构科技人员的封面

基因可预测人类死亡时间?

  [导读]美国科学家发现了一种特别的基因,甚至能预测一个人最可能在一天中的什么时候死亡。   美国科学家声称发现了一种特别的基因,不仅能够确定你能否成为一个早起的人,而且能够将你可能去世的时间预测到上午还是下午。这种特别基因控制着人体生理节律,或许是当人接近死亡的时候,身体会还原到一种更加自然的

探索人类基因“编程”奥秘

  走进中科院北京基因组所研究员刘江的办公室,墙壁上悬挂的一张显示受精过程的橘红色图片十分显眼,这是2013年《细胞》杂志的封面。  当期杂志以封面文章的形式报道了刘江和研究团队在表观遗传信息遗传规律研究方面取得的重大突破,这也是《细胞》第一篇所有通讯作者和第一作者都为中国研究机构科技人员的封面文章

墨子沙龙聚焦基因生命人类

  3月11日下午,墨子沙龙新春首场报告在上海图书馆举行,中国科学院神经科学研究所高级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仇子龙,同济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章小清,浙江大学生命科学研究院教授、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王立铭,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陈宇翱主持下,为600余名观众带来精彩的科普报告,围绕基因编辑、干细胞等大众

基因编辑,改写人类的未来

  上帝造人是神话。  在科技日益发达的今天,基因编辑赋予了神话成为现实的可能。  想想看,如果用基因手术改造人体细胞,阻断病毒进入人体后的异化,并控制人体内部免疫系统的应激反应,这样一来,白血病、HIV(艾滋病)、白化病、亨廷顿舞蹈症、镰刀形红细胞贫血症等一系列难以攻克的先天、后天疾病,都可以得到

科学家阐释疟疾如何“走出非洲”

  间日疟原虫并不像它的致命近亲恶性疟原虫那样为人所知,后者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占据着主导地位。但是这种在非洲很少见的“其他疟疾”每年却在亚洲和美洲导致约7500万人患病。如今,新的遗传学证据揭示了这种寄生虫是如何登上历史舞台的,即它们在非洲感染了类人猿和人类,随后搭着早期人类迁移的便车离开了这块大

科学家阐释疟疾如何“走出非洲”

  由间日疟原虫引起的疟疾感染了亚洲人和美洲人。图片来源:Xinhua/eyevine/Redux   本报讯 间日疟原虫并不像它的致命近亲恶性疟原虫那样为人所知,后者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占据着主导地位。但是这种在非洲很少见的“其他疟疾”每年却在亚洲和美洲导致约7500万人患病。如今,新的遗传学证

转基因食品是否会改变人类基因?

中国农业大学教授罗云波指出:人类从古到今每天食用的肉、蛋、奶;蔬菜、水果、粮食;食用菌、酿造酒等都来自各种动植物和微生物的基因,“可以说一嘴咬下去,满口都是基因”。所有食品都有含有基因的组成成分脱氧核糖核酸,这种有机酸进入人体后会被消化系统分解成小分子,不会以基因形态进入人体组织,更不会影响人类基因

虚拟重建皮埃罗古猿头盖骨,原始人类进化关系或揭示

  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布鲁克林学院和西班牙加泰罗尼亚古生物学研究所科学家领导的一项新研究,重建了一种保存完好但有受损的类人猿头骨,该类人猿生活在大约1200万年前。这种被称为皮埃罗古猿的物种,可能对于了解类人猿和人类进化至关重要,研究人员16日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杂志上描述了他们的发现。  皮

3月29日《自然》杂志精选

 封面故事:人类癌细胞系的定性研究  癌细胞系被普遍用作潜伏期(临床前期)模型,来获得有关患病机制和治疗方法的信息。本期Nature上两篇论文介绍了对人类癌细胞系所做的大规模基因和药理定性工作。两个研究小组中的每个小组利用不同平台和分析方法定性了数百个细胞系。他们的结果是互补性的,证

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灵长类基因组调控元素研究

  虽然每个生物体都有一个独特的基因组,一个单一的基因序列,但每个个体都有许多表观基因组。表观基因组由化合物和蛋白质组成,它们可以与DNA结合并调节基因活动,可以激活或失活这些化合物和蛋白质,也可以产生器官或组织特异性蛋白质。由于它是一种高度动态的材料,它可以提供大量的信息来阐明组成身体的各种组织和

基因编辑“催生”优质人类血管细胞

  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刘光慧团队通过靶向编辑单个长寿基因FOXO3,得到了能抵抗细胞衰老和癌变的人类血管细胞,有望被用于血管退行性疾病的治疗。   该研究成果1月18日在线发表于《细胞—干细胞》。   胚胎干细胞起源于胚胎时期。它不仅可以长期自我复制,还具有分化形成人体内各种组织细胞的潜

基因编辑“催生”优质人类血管细胞

  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刘光慧团队通过靶向编辑单个长寿基因FOXO3,得到了能抵抗细胞衰老和癌变的人类血管细胞,有望被用于血管退行性疾病的治疗。该研究成果1月18日在线发表于《细胞—干细胞》。   胚胎干细胞起源于胚胎时期。它不仅可以长期自我复制,还具有分化形成人体内各种组织细胞的潜力。   

基因编辑获得优质人类血管细胞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刘光慧研究组、北京大学汤富酬研究组和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曲静研究组,日前通过靶向编辑单个长寿基因,产生了世界上首例遗传增强的人类血管细胞。这些血管细胞与野生型血管细胞相比,不但能更高效地促进血管修复与再生,而且能有效抵抗细胞的致瘤性转化,为开展安全有效的临床细胞治疗提供

基因编辑“催生”优质人类血管细胞

  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刘光慧团队通过靶向编辑单个长寿基因FOXO3,得到了能抵抗细胞衰老和癌变的人类血管细胞,有望被用于血管退行性疾病的治疗。该研究成果1月18日在线发表于《细胞—干细胞》。  胚胎干细胞起源于胚胎时期。它不仅可以长期自我复制,还具有分化形成人体内各种组织细胞的潜力。  通过控制人

基因测序仪成人类“解密神器”

定制型基因诊断         神器,网络热词之一,形容特别好用的工具。目前,基因测序仪可谓生命科学的神器,帮助人们越来越快速准确地解开生命的奥秘,并影响着人们的生活。  拉登被击毙后,如何确定死者就是其本人?德国暴发大肠杆菌疫情背后的元凶是谁?怎样为不同患者有针

人类语言基因让小鼠变“聪明”

  美欧研究人员15日发表的一项新研究表明,如果给小鼠引入人类版本的语言基因Foxp2,那么小鼠的学习能力将得到提高。这一成果有助于研究人类语言的出现和进化。  Foxp2语言基因是十多年前在英国一个存在严重语言障碍的家族中首先发现的,缺乏这种基因的人普遍存在学习障碍和语言组织障碍。这种基因并非人类

《科学》:首次发现调控人类睡眠基因

  为揭示人类睡眠谜团打开了一扇窗户   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网站8月13日发布新闻公告称,该校研究人员发现了调控人类睡眠时间的第一个基因。该发现为揭示人类睡眠谜团打开了一扇窗户,无疑将对未来人们的身心健康产生重大影响。相关研究成果刊登在8月14日出版的美国《科学》杂志上。   睡眠是每个人每

与人类发色相关基因找到

  科技日报北京4月17日电 英国《自然·遗传学》杂志16日在线发表的一篇论文,描述了与不同发色相关的基因。这一研究发现突出了人类发色的遗传根源,使得只通过DNA证据预测发色也能达到一定的准确性,将有助于推动群体遗传学和法医学的发展。   人类的天然颜色,如肤色和发色,由两种类型的黑色素引起。就头

人类体内基因编辑治疗有点悬

  日前,《科学》在线报道了美国实施的第一例人体基因改造治疗——向血液内注入基因编辑工具,改变一个成年人的基因,进而治疗疾病。  此次治疗的亨特氏综合征是由基因缺陷引起——人体内一个名为艾杜糖-2硫酸酯酶(iduronate-2-sulfatase,IDS)的基因无法正确编码IDS酶,没有IDS酶分

人类假基因的特征和作用

迄今为止,明确鉴定的人类假基因多为已加工假基因,有8000个之多。在Swiss-Prot/TrEMBL收录的编码蛋白质的将近25500个基因序列中,约10%在基因组中有一个或多个近全长已加工假基因。其余的功能基因都没有已加工假基因。核糖体蛋白基因具有最多数量的已加工假基因,约有1700个(占已加工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