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治疗儿童近端肾小管酸中毒的相关介绍

本病无特效疗法,一般采用对症治疗,以补充丢失的HCO3,中和内生酸性物质。 1.碱制剂 口服碳酸氢钠,开始剂量为5~10mmol/(kg·d),视病情增加剂量,有的患者需10~15mmol/(kg·d),为维持血中HCO3恒定浓度,以上剂量分次口服,由于pRTA对补碱有一定抵抗性,因此碱性药物多2~3倍于dRTA时的剂量。 2.钾盐 严重低钾血症时需补补钾,应用枸橼酸钾,不宜使用氯化钾。 3.利尿剂 对病情严重者,仅给碱制剂往往难以奏效,需合并应用利尿剂,一般选用氯氢噻嗪,其作用包括: ①减少细胞外液容量,增加肾小管回吸收HCO3。 ②减少尿钙排泄,提高血钙浓度,使甲状旁腺素分泌减少,从而增加肾小管回吸收HCO3(甲状旁腺素可抑制肾小管回收HCO3),呋塞米虽也可减少HCO3排泄,但与氢氯噻嗪相反,可增加尿钙排泄,故少选用。......阅读全文

治疗儿童近端肾小管酸中毒的相关介绍

  本病无特效疗法,一般采用对症治疗,以补充丢失的HCO3,中和内生酸性物质。   1.碱制剂   口服碳酸氢钠,开始剂量为5~10mmol/(kg·d),视病情增加剂量,有的患者需10~15mmol/(kg·d),为维持血中HCO3恒定浓度,以上剂量分次口服,由于pRTA对补碱有一定抵抗性,因

治疗小儿近端肾小管酸中毒的相关介绍

  本病无特效疗法,一般采用对症治疗,以补充丢失的HCO3-,中和内生酸性物质。  1.碱制剂  口服碳酸氢钠,开始剂量为5~10mmol/(kg·d),视病情增加剂量,有的病人需10~15mmol/(kg·d),为维持血中HCO3-恒定浓度,以上剂量分次口服,由于pRTA对补碱有一定抵抗性,因此碱

治疗近端肾小管性酸中毒的相关介绍

  本病无特效疗法,一般采用对症治疗,以补充丢失的HCO3-中和内生酸性物质。  1.病因治疗  治疗原发疾病如多发性骨髓瘤、肾病综合征、肾小管间质性疾病等。  2.纠正酸中毒  轻症者可暂不服药,随访观察。症状明显时予以碱剂治疗,常用碳酸氢钠。由于服药后血中HCO3-浓度增高,尿中HCO3-排量也

儿童近端肾小管酸中毒的简

  近端肾小管酸中毒是近端肾小管因各种继发因素(药物、毒物损伤、胱氨酸储积病,Wilson病)和(或)先天原因,近端肾小管碳酸酐酶功能障碍导致HCO3在近端肾小管回吸收减少,而出现高氯血症性代谢性酸中毒及碱性尿,同样也可致低血钾。

关于儿童近端肾小管酸中毒的检查介绍

  pRTA血液生化检查有血HCO3和pH降低,高氯血症,钠、钾正常或下降,尿pH根据血HCO3水平可呈碱性或酸性,24小时尿HCO3仅可滴定酸正常,尿钙可增高或正常,常规做影像学检查,如心电图和B超检查等。

如何诊断儿童近端肾小管酸中毒?

  患者有高氯性酸中毒而阴离子间隙正常,特别是伴低钾血症、肾性糖尿、高氨基酸尿、高磷酸盐尿伴低磷酸盐血症和高尿酸盐尿症时,应考虑pRTA,如代谢性酸中毒严重,血浆HCO340µmol/(min·1.73m),且排除自胃肠道丢失HCO3,可诊断本病,如有一定酸中毒,但尿pH不低,应做氯化铵负荷试验,以

分析儿童近端肾小管酸中毒的病因

  1.原发性  病因不明,一般认为与遗传有关,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或常染色体隐性遗传,仅表现为HCO3再吸收障碍,不伴有其他肾小管和肾小球功能障碍。  2.继发性  常继发于全身性疾病,可伴多种肾小管功能异常,以范可尼(Fanconi)综合征最为多见。  (1)伴其他遗传病伴有其他近端肾小管功能障碍

近端肾小管性酸中毒的治疗

  本病无特效疗法,一般采用对症治疗,以补充丢失的HCO3-中和内生酸性物质。  1.病因治疗 如治疗药物或金属中毒、多发性骨髓瘤、肾病综合征、肾小管间质性疾病等。  2.纠正酸中毒 轻症者如症状很轻微可暂不服药,随访观察。症状明显时予以碱剂治疗,常用的碳酸氢钠,一般开始剂量每天5~10mmol/k

近端(Ⅱ型)肾小管性酸中毒的治疗

  碱性药的需要量大于DRTA,一般口服碳酸氢钠5~10mmol/kg/24小时,方可使血浆HCO-3浓度维持在正常水平;也可与构椽酸盐缓冲液交替服用。配方:枸椽酸钠50g,枸椽酸钾50g,枸橼酸100g加水至1000ml。每日口服3次,每次50ml。补充大量NaHCO3后流入远端肾单位的量增多,超

近端肾小管性酸中毒的介绍

   近端肾小管性酸中毒 (proximal renal tubular acidosis )又称Ⅱ型RTA。本病是由于近端肾小管重吸收HCO3-功能有缺陷,肾HCO3-阈值降低,尿液过多丢失HCO3-使血浆中HCO3-浓度下降而产生的高氯性酸中毒原发性PRTA绝大多数发生于男婴和儿童,大多自幼起病

简述儿童近端肾小管酸中毒的临床表现

  1.原发性pRTA  主要见于男性婴儿,部分患儿随年龄增长可有治愈趋势。常表现为生长发育迟缓、恶心、呕吐等酸性中毒以及软弱、疲乏、肌无力、便秘等低钠血症和低钾血症表现,由于HCO3肾阈在pRTA时降至15~18mmol/L,低于15mmol/L后可排酸性尿(pH

治疗儿童肾小管性酸中毒的相关介绍

  本病尚无特效疗法,对症支持治疗。  1.纠正酸中毒  由于儿童HCO3-缺失较成人多,故儿童肾小管酸中毒所需的碱性药物剂量较大,一般病例每公斤体重每日需5~15mmol。临床上常使用复方枸橼酸合剂纠正酸中毒。  2.钾盐补充  近端肾小管由于NaHCO3的大量丢失,结果是NaCl重吸收增加,代替

近端肾小管性酸中毒的病因介绍

  1.原发性 病因不明,一般认为与遗传有关。仅表现为HCO3-再吸收障碍,不伴有其他肾小管和肾小球功能障碍。  (1)散发性婴儿为暂时性。  (2)遗传性为持续性,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或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2.继发性 常继发于全身性疾病,可伴多种肾小管功能异常,以范可尼(Fanconi)综合征最为

近端(Ⅱ型)肾小管性酸中毒的症状及治疗

  症状  近端肾小管酸中毒时血氯增高>100~106mmol/L,血pH<7.35,血钾和HCO-3低于正常,尿液中排HCO-3在一般情况下增多,严重酸中毒血浆HCO-3浓度低时尿排出HCO-3极少或完全被吸收。HCO-3排出为0时,尿pH降低。病人肾脏HCO-3阈值低于正常。氯化铵负荷试验尿pH

近端肾小管性酸中毒的预防

  原发性者因病因不明,无可靠预防方法,临床上主要对继发于药物和毒素肾损害和其他如肠吸收不良、甲状腺功能亢进等疾病者,给予积极防治以防代谢性酸中毒迁延造成全身代谢紊乱及肾功能损害。

近端肾小管性酸中毒的诊断

   本型多见于男性儿童,幼年期发病,有些随年龄增长而自行缓解。症状通常较轻,表现生长迟缓,营养不良,易乏,软弱无力,厌食、多尿、烦渴或有低钾血症典型病例有高氯酸血症,但远端肾小管酸化功能正常,尿pH能降至5.5以下。或有骨损害(骨软化、骨质疏松),糖尿氨基酸尿等依据前述表现及实验室检查诊断可以成立

关于小儿近端肾小管酸中毒的检查介绍

  pRTA血液生化检查有血浆HCO3-和pH降低,高氯血症,钠,钾正常或下降,尿pH根据血HCO3-水平可呈碱性或酸性,24小时尿HCO3-仅可滴定酸正常,尿钙可增高或正常,常规做影像学检查,如心电图和B超检查等。

近端肾小管性酸中毒的发病机制介绍

   在正常情况下肾小球滤过的HCO3 -99%被重吸收,其中近端小管重吸收80%~90%,其余2%在髓,8%在远端小管重吸收。而HCO3-重吸收和小管细胞分泌H+的功能密切相关。在小管中H+-Na+交换,Na+被重吸收入细胞内与HCO3-结合成NaHCO3再进入血液中,为身体保留了碱储备。依赖Na

如何诊断近端肾小管性酸中毒?

  1本型多见于男性儿童,幼年期发病,有些随年龄增长而自行缓解。症状通常较轻,表现生长迟缓,营养不良,易乏,软弱无力,厌食、多尿、烦渴,或有低钾血症,典型病例有高氯酸血症,但远端肾小管酸化功能正常,尿pH能降至5.5以下。或有骨损害(骨软化、骨质疏松),糖尿氨基酸尿等。依据前述表现及实验室检查诊断可

儿童肾小管性酸中毒的相关介绍

  肾小管性酸中毒(RTA)是由于远端肾小管上皮细胞排泌氢离子和(或)近端肾小管上皮对碳酸氢盐(HCO3-)的重吸收障碍引起的以高氯性代谢性酸中毒,钾、钠、钙等电解质紊乱为主要特点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其临床表现以阴离子间隙正常的高氯性代谢性酸中毒,肾钙化、肾结石为特征,按病因可分为原发性及继发性。原发

近侧肾小管酸中毒的相关介绍

  近侧肾小管酸中毒,又称Ⅱ型RTA。本病是由于近端肾小管重吸收HCO3-功能有缺陷,肾HCO3-阈值降低,尿液过多丢失HCO3-使血浆中HCO3-浓度下降而产生的高氯性酸中毒。  近端肾小管性酸中毒(proximalrenaltubularacidosis,PRTA),本型RTA原发性多见于男性儿

近端(Ⅱ型)肾小管性酸中毒的概述

  近端肾小管酸中毒(PRTA)又称Ⅱ型肾小管酸中毒,其特点为:①当血中碳酸氢盐(HCO-3)浓度正常时肾小球滤过的HCO-3大部分被排出,HCO-3重吸收减少。②当血中HCO-3浓度降低到病人HCO-3肾阈值以下时,尿中排HCO-3很少。③严重代谢性酸中毒时尿pH可降至最低≤5.5,并可以排出可滴

近端(Ⅱ型)肾小管性酸中毒的简介

  近端肾小管酸中毒(PRTA)又称Ⅱ型肾小管酸中毒,其特点为:①当血中碳酸氢盐(HCO-3)浓度正常时肾小球滤过的HCO-3大部分被排出,HCO-3重吸收减少。②当血中HCO-3浓度降低到病人HCO-3肾阈值以下时,尿中排HCO-3很少。③严重代谢性酸中毒时尿pH可降至最低≤5.5,并可以排出可滴

近端(Ⅱ型)肾小管性酸中毒的病因

  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①原发性又称特发性近端肾小管酸中毒。有家族史,多见于女性,散发病例无性别差异。②继发性可能是范可尼综合征的一部分,或继发于某些代谢性病如胱胺酸症,半乳糖血症、肝豆状核变性、Lowe综合征、维生素D代谢障碍和药物中毒等(乙酰唑胺、重金属铅、镉),也可继发于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和

关于近端肾小管性酸中毒的简介

  近端肾小管性酸中毒(PRTA)又称Ⅱ型PRTA。本病是由于近端肾小管重吸收HCO3-功能有缺陷,肾HCO3-阈值降低,尿液过多丢失HCO3-,使血浆中HCO3-浓度下降而产生的高氯性酸中毒。原发性PRTA绝大多数发生于男婴和儿童,大多自幼起病可能与遗传有关;继发性PRTA多由全身性疾病、药物中毒

关于小儿近端肾小管酸中毒的简介

  近端肾小管酸中毒是近端肾小管因各种继发因素(药物、毒物损伤、胱氨酸储积病,Wilson病)和(或)先天原因,导致近端肾小管碳酸酐酶功能障碍及H+排泌障碍,HCO3-在近端小管回吸收减少,而出现高氯血症性代谢性酸中毒及碱性尿,同样也可致低血钾。

小儿近端肾小管酸中毒的病因分析

  1.原发性  病因不明,一般认为与遗传有关,仅表现为HCO3-再吸收障碍,不伴有其他肾小管和肾小球功能障碍。  (1)散发性婴儿为暂时性。  (2)遗传性为持续性 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或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2.继发性  常继发于全身性疾病,可伴多种肾小管功能异常,以范可尼(Fanconi)综合征

近端肾小管性酸中毒的鉴别诊断

   1.与氮质潴留所致酸中毒的其他疾病鉴别,如腹泻、酮症酸中毒等。  2.和其他类型肾小管性酸中毒鉴别。尤其应与Ⅰ型相鉴别。  本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高氯血症性代谢性酸中毒。年幼儿童生长发育迟缓常为本病最主要、甚至是惟一表现,因此对发育迟缓患儿,应高度注意有无PRTA。  凡遇难以纠正的脱水和酸中毒

关于近端肾小管性酸中毒的检查方式介绍

  1.实验室检查  (1)血液生化检查 血浆HCO3-和pH降低、高氯血症,钠、钾正常或下降。  (2)尿液检查 尿pH根据血HCO3-水平可呈碱性或酸性。24小时尿HCO4-仅可滴定酸正常,尿钙可增高或正常(测尿PCO2时可注入NaHCO3使尿液碱化,当尿pH>血pH时,尿PCO2>血PCO2,

关于近端肾小管性酸中毒的预后和预防介绍

  1、预后  原发性PRTA常为自限性疾病,常随年龄增长而缓解,本型若能及早治疗坚持用药数年,一般预后良好,部分轻症可自愈;若未能早期诊断,可因酸中毒或低钾血症死亡。继发性者预后取决于原发病。  2、预防  原发性者因病因不明,无可靠预防方法,临床上主要对继发于药物和毒素肾损害和其他如肠吸收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