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学者揭示胚胎背腹轴发育稳定性的奥秘

动物胚胎如何由一个均一的卵裂球发育为具有头尾、背腹和左右等不对称特征的胚胎,即胚胎前后、背腹和左右体轴的建立,是发育生物学中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为纪念创刊125周年,Science杂志于2005年7月提出了125个重要的科学问题。上述胚胎不对称性建立的机制,即属于其中的科学问题之一。图1. 爪蟾胚胎一切为二,背部一半可发育为个头较小但有正常背腹体轴的胚胎(引自Bruno Reversade et al., 2005)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膜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王强研究组近年来在脊椎动物胚胎不对称性建立的分子机制研究领域取得多项进展。在胚胎前后轴建立方面,发现染色体重塑复合体NURF最大的亚基BPTF在TGF-β信号下游与Smad2结合,通过其染色体重塑活性调节核小体滑动,调控wnt8a的表达,促进后部中枢神经组织发育,揭示了Smad2通过募集BPTF,调控染色质的高级结构的新机制(Journal of Neurosc......阅读全文

我国学者揭示胚胎背腹轴发育稳定性的奥秘

  动物胚胎如何由一个均一的卵裂球发育为具有头尾、背腹和左右等不对称特征的胚胎,即胚胎前后、背腹和左右体轴的建立,是发育生物学中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为纪念创刊125周年,Science杂志于2005年7月提出了125个重要的科学问题。上述胚胎不对称性建立的机制,即属于其中的科学问题之一。图1. 爪蟾

动物所揭示胚胎背腹轴建立的分子机制

  在脊椎动物发育过程中,原肠期是体轴建立和中内胚层形成的重要时期。胚胎体轴的建立是一系列信号通路相互作用和细胞剧烈运动的结果。在鱼类、两栖类、鸟类和哺乳动物中陆续发现了背部组织中心的存在。背部组织中心自身可以形成脊索、前脊索板、神经底板、背部内胚层等中轴组织,同时还可以指导其周围的细胞分化为体节、

研究揭示胚胎期小胶质细胞稳态调控神经发育的新机制

  神经系统(CNS)作为一个高度复杂、精密有序的结构,从早期胚胎发育的开始,就伴随着非神经组织的驻留。其中,小胶质细胞(Microglia)作为神经系统的固有免疫细胞,来源于卵黄囊中的原始巨噬细胞,并在胚胎大脑发育形成血管时侵入大脑皮层内,在神经前体细胞周围聚集形成一个特殊的微环境,并构建出独特的

动物所揭示胚胎期小胶质细胞稳态调控神经发育的新机制

  神经系统(CNS)作为一个高度复杂、精密有序的结构,从早期胚胎发育的开始,就伴随着非神经组织的驻留。其中,小胶质细胞(Microglia)作为神经系统的固有免疫细胞,来源于卵黄囊中的原始巨噬细胞,并在胚胎大脑发育形成血管时侵入大脑皮层内,在神经前体细胞周围聚集形成一个特殊的微环境,并构建出独特的

研究揭示Nanog控制母源βcatenin活性和保护胚胎发育新机制

  7月23日,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孙永华实验室在PLOS Biology上在线发表题为Nanog safeguards early embryogenesis against global activation of maternal β-catenin activity by interfe

神经胶质胚胎发育

  大部分的胶质细胞自发育中胚胎的外胚层组织衍生而来,特别是神经管及神经脊;唯一例外者为自造血干细胞衍生而来的小胶质细胞。在成人的身体中,小胶质细胞为可自我更新的一个族群,与中枢神经系统受损时会渗入的巨噬细胞及单核细胞有明显不同。 在中枢神经系统,胶质细胞发育自神经管的脑室区(ventricular

Nature胚胎发育研究:重建人体发育时间

  京都大学(Kyoto University)的研究人员利用诱导多能干细胞(iPSC)重构了人体“分节时钟segmentation clock”,这是胚胎发育研究的重点。  这一成果公布在4月1日的Nature杂志上  从受精卵的第一个部分开始,一个复杂的蛋白质和基因网络相互作用,构建形成了我们器

水生所揭示Smad蛋白介导BMP信号的调控机制

  BMP蛋白是一类形态发生素(morphogen),对胚胎早期发育的背腹轴向决定起着关键作用,其功能丧失将导致腹侧发育的严重缺陷。BMP信号由3类受体型Smad——Smad1、Smad5、Smad8 (Smad9)来介导。然而,这些受体型Smad是如何在胚胎发育早期进行精细调控,在整体水平上调

软体动物体轴发育机制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刘保忠研究团队在软体动物背腹轴发育机制方面取得研究进展。相关研究论文“冠轮动物发育演化新认知:BMP2/4-Chordin调控软体动物背腹轴发育”发表于生物学刊《分子生物学与进化》(Molecular Biology and Evolution)。  背腹轴发育是动物发

胚胎发育的基本过程

胚胎发育一、胚胎发育过程(蛙的受精卵发育)二、特征⒈卵裂期细胞数量不断增加,但胚胎的总体积并不增加,或有所缩小⒉桑椹胚时期及其以前的细胞,每一个细胞都具有发育成完整胚胎的潜能,属于全能细胞。当胚胎细胞数目达到32个左右时,胚胎形成致密的细胞团,形似桑葚,叫做桑葚胚(morula)。⒊囊胚中有一个含有

揭秘胚胎发育奥秘!为何发育中胚胎细胞彼此并不相同?

  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Molecular Cell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纽约大学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阐明了在胚胎发育(embryogenesis)过程中细胞变得彼此不同的分子机制,相关研究结果或能帮助阐明胚胎发育的遗传规律,同时也能帮助理解疾病发生和出生缺陷的原因。图片来源:commons.wik

人工胚胎高通量方式揭示早期胚胎的发育机制

   美国索尔克(SALK)生物学研究所Belmonte课题组、德克萨斯大学西南医学中心吴军课题组及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于洋课题组等在Cell杂志发表题为“Generation of blastocyst-like structures from mouse embryonic and adult ce

胚胎发育之谜?刘江揭开面纱

  DNA甲基化是一种重要的表观遗传修饰。以高等动物为例,个体从受精卵发育成成体的过程中,DNA甲基化图谱都是动态变化的,会调控不同的细胞往不同的方向分化。因此,建立DNA甲基化图谱对理解生殖细胞形成和胚胎发育至关重要。刘江(中)团队合影  在基金委“细胞编程和重编程的表观遗传机制”重大研究计划中,

胚胎发育后成说的概念

后成说(也称渐成说)是关于胚胎发育的一种假说。认为无论卵细胞还是精子中都不存在生物体发育的雏形,生物体的各种组织和器官都是在个体发育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在授精过程发现(于十九世纪后期)之前,人类对生物个体发育的认识就是两种截然不同观点—预成论(先成论)与渐成论(后成论)之争的历史。

研究证实精子指导胚胎早期发育

中科院北京基因组所研究员刘江及其研究团队,以斑马鱼为模型,发现子代会选择性地继承父本而抛弃母本的DNA甲基化图谱,从而揭示了精子对遗传使命的新贡献,有助于揭开从受精卵到个体发育的奥秘。《细胞》杂志日前以封面文章的形式特别报道了该发现。  生命得以延续的基础是遗传,父母的DNA序列信息会遗传

胚胎发育先成说的概念

先成说(也称预成说):关于胚胎发育的一种假说,认为卵细胞或是精子中存在生物体发育的雏形,即生物体的各种组织和器官。十八世纪预成论vs渐成论之争,随着细胞理论的出现、哺乳动物卵子的发现以及授精过程的显微观察而尘埃落定—先成说被彻底抛弃。

探讨胚胎发育的调控机制

发育生物学是生命科学的前沿领域,在最近几十年里,对发育生物学的某些基础领域有了较为深入的认识。但是发育生物学领域依然存在许多未解的问题,例如,一个单细胞——受精卵细胞是如何发育成复杂的组织、器官、系统乃至完整的有机个体。生命最大的奥秘就是探讨一个受精卵如何发育成复杂的生物体,但是,由于受精卵植入子宫

早期胚胎发育中的单胚胎细胞基因表达(二)

“We picked 42 genes to validate on the BioMark system,” Dr. Yao said. “We picked them to represent different functional categories.”“We used the F

早期胚胎发育中的单胚胎细胞基因表达(一)

Single-embryo Gene Expression for Early Embryo DevelopmentMylene Yao, M.D. Assistant ProfessorDept. of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 Stanford UniversityMy

Nature胚胎新突破:迷你胎盘帮助了解早期胚胎发育机制

  一项最新研究显示,一种新型胎盘早期的细胞模型:“迷你胎盘(Mini-placentas)”能帮助我们了解生殖障碍,解析胚胎早期发育的奥秘。  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11月28日的Nature杂志上。  许多怀孕失败的病例是由于胚胎没有正确地植入子宫内膜,不能形成正常附着在母体上的胎盘。但是由于这一阶

干细胞模型再现人类胚胎早期发育

科技日报北京12月2日电 (记者张梦然)据英国《自然》杂志2日发表的一项研究,科学家用人多能干细胞建立了一个模型,可用来研究人类胚胎植入子宫的过程。人胚状体(blastoid)是模拟早期人类胚胎的结构,在研究中能准确再现人类胚胎早期发育的关键阶段,包括黏附在体外子宫细胞上。该模型或有助于推进我们对人

干细胞模型再现人类胚胎早期发育

  据英国《自然》杂志2日发表的一项研究,科学家用人多能干细胞建立了一个模型,可用来研究人类胚胎植入子宫的过程。人胚状体(blastoid)是模拟早期人类胚胎的结构,在研究中能准确再现人类胚胎早期发育的关键阶段,包括黏附在体外子宫细胞上。该模型或有助于推进我们对人类发育早期阶段的认识,以及开发不孕不

人类胚胎体外发育首次突破10天

  来自美国和英国的两个研究小组分别在最近出版的《自然》和《自然—细胞生物学》杂志上发表论文称,他们将人类胚胎体外发育的时间提高到10天以上。这两项研究不仅突破了此前难以超越的7天之限,还将曾经遥不可及的“14天规则”一下拉近到了眼前。问世30余年的人类胚胎研究“14天规则”或因此面临修订。  美国

猕猴早期胚胎发育研究获进展

  日前,中科院昆明动物所郑萍课题组与中科院马普计算所韩敬东课题组合作,共同完成了题为Transcriptome analyses of rhesus monkey pre-implantation embryos reveal a reduced capacity for DNA double s

研究揭示人胚胎发育转录组

  原始态(Naïve state)多能性相关研究是近年来干细胞及重编程领域的研究热点和难点,与传统的primed状态相比,Naïve态捕获了体内植入前胚胎发育的阶段,具有更强的可塑性,在早期胚胎发育研究及未来临床应用中具有更广阔的前景。在近10年的研究中,科学家们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进展,已建立了较为

病毒进化竟是人类胚胎发育关键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4/1/516635.shtm

Cell:“吃我”信号确保胚胎正常发育

美国得克萨斯州大学西南医学中心的研究人员发现,一种叫做自我吞噬作用的同类相残过程能刺激奄奄一息的胚胎干细胞发出“吃我”和“来我这”的信号,以使它们死后的尸体能够被及时清理掉。这些新发现为深入、彻底了解正常的哺乳动物发育铺平了道路。 自我吞噬(autophagy)是细胞吞噬自己不想要或受损的部分的

病毒进化竟是人类胚胎发育关键

  所有动物的进化都要归功于数亿年前某些病毒感染了原始生物。病毒遗传物质被整合到第一个多细胞生物的基因组中,至今仍然存在于人类DNA中。在新一期《科学进展》杂志上,西班牙国家癌症研究中心科学家首次描述了这些病毒在对人类发育至关重要的生命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  该过程发生在受精后几个小时:当卵母细胞从

心脏类器官可模拟胚胎心脏发育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4/2/517628.shtm

猕猴早期胚胎发育研究获进展

   日前,中科院昆明动物所郑萍课题组与中科院马普计算所韩敬东课题组合作,研究揭示了 非人灵长类动物(如猕猴)较小鼠更适合于研究人类早期胚胎发育调控机制。该成果在线发表《基因组研究》。  已知灵长类的早期胚胎与小鼠比较,具更高的染色体异常发生率及胚胎发育失败率,但机制并不清楚。  科研人员绘制了首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