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龙井茶树染色体级别基因组组装成功

龙井43 中国农科院供图 近日,《自然—通讯》在线发表了我国科学家在茶树全基因组组装和茶树起源演化研究上取得的重要突破。该项研究由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以下简称茶叶所)和中国农业科学院深圳农业基因组研究所(以下简称基因组所)主导并携手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以下简称昆明动物所)及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等单位完成。该成果为茶树基因组学和育种研究,以及茶树遗传和进化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茶树起源于中国而风靡于世界,世界茶饮料消费人口已超过三分之二。茶树在我国分布广泛,种质资源丰富,六大茶类各具特色,而有关茶树进化的研究尚少。 通讯作者杨亚军介绍,他们首先以我国著名的优良茶树品种龙井43为材料,利用他们自主开发的三代组装软件结合高通量染色体构象捕获(Hi-C)等技术,克服了其基因组高度杂合、重复序列比例高等复杂基因组组装难题,完成了龙井43染色体级别......阅读全文

龙井茶树染色体级别基因组组装成功

   龙井43    中国农科院供图 近日,《自然—通讯》在线发表了我国科学家在茶树全基因组组装和茶树起源演化研究上取得的重要突破。该项研究由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以下简称茶叶所)和中国农业科学院深圳农业基因组研究所(以下简称基因组所)主导并携手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以下简称昆

我国科学家在茶树起源演化研究上取得重要突破

  由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和中国农业科学院深圳农业基因组研究所主导的一项研究,日前揭示了茶树群体的系统发生关系,描绘了栽培茶树的进化历史。研究成果为茶树基因组学研究和育种研究,以及茶树遗传和进化研究提供了丰富素材。 茶是世界性饮料。茶树起源于中国,在我国分布广泛,种质资源丰富,红茶、绿茶、乌

首款茶树高密度SNP芯片开发成功

利用茶树高密度SNP芯片发掘茶树重要功能基因。中国农科院供图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茶树遗传育种团队基于“龙井43”基因组参考序列和茶树重测序数据,开发出一款200K茶树SNP芯片。相关研究成果在《植物生物技术杂志》(Plant Biotechnology Journal)上发表。该芯片是首款

中国农科院发现茶树新梢黄化产生原因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茶树遗传育种团队在茶树芽叶黄化变异的机理研究中发现了控制黄化变异品种的黄化产生原因及其高氨基酸含量的分子机理。该研究为进一步阐明黄化变异茶树品种的机理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  该团队以正常绿色品种“龙井43”和黄化品种“中黄2号”为材料,比较分析了两个品种的生化成分、

茶树不赏花

  茶花 茶树花■付雷  金华这座城市并不大,却有多处茶花园,不但有一个中国茶花文化园,更有一个国际山茶物种园,显得很有声势。茶花在冬春时节开得颇盛,让冬季的色彩不再单调了。  供人观赏的茶花是山茶科植物的花,名列“中国十大名花”之中。山茶属于双子叶植物山茶科山茶属,有灌木,也有小乔木。它的叶片很硬

抽检茶叶3批次龙井不合格 忆江南龙井茶在列

  6月27日,绍兴市工商局消保处公布二季度商品抽检质量结果。在被抽检的40批次的食品中,7个批次食品不合格,合格率为82.5%;而在被抽检的10个批次的农药中,竟有4个批次不合格,不合格率高达40%。  被抽检的食品包括含乳饮料、茶叶、酱腌菜、腐乳四类,共40个批次。其中10个

人工智能茶叶收获步入正轨

茶叶采摘主要由手工完成,采摘期短而密集,人工智能机器人已经看到了技术转型。在中国东南部省份浙江,以龙井茶或龙井茶而闻名,现在可以看到浙江科技大学吴传宇教授开发的机器人使用机械臂在当地种植园精确采摘茶叶。据吴研究团队的桂江生副教授介绍,早期将大量茶树芽叶的照片输入到采茶机器人系统中。然后它可以记住芽和

山东省茶叶质检站科研项目通过鉴定

8月26日,由山东省茶叶质量监督检验站和日照市茶叶科学研究所共同承担的《日照茶区与南方茶区不同茶树品种生育特性和茶叶品质对比调查研究》课题顺利通过专家鉴定。据悉,2005年,《日照茶区与南方茶区不同茶树品种生育特性和茶叶品质对比调查研究》项目由国家质检总局立项。3年来,项目组对日照茶区栽培的黄山群体

春茶品质与叶绿素含量有关系?

决定茶叶品质的主要是影响色泽的叶绿素,以及影响口感的茶多酚、氨基酸和一些脂类物质。叶绿素(叶绿素含量的测定可通过SPAD502叶绿素仪或者又叫做spad值来测定)是光和作用的主要场所,它的含量多少,直接影响着光合作用的进行。而光合作用又是植物储存能量的过程。由于春天的太阳光还不甚强烈,所以新长出的茶

龙井茶叶品质的电子鼻检测方法

 针对茶叶品质感官审评的不足,采用德国AIRSENSE电子鼻检测手段,对4个不同等级的龙井茶作等级判别。对传感器信号进行多因素方差分析得出:不同容器容积和不同采样时刻对传感器的响应信号有着显著的影响。通过主成分( PCA )、线性判别( LDA )和BP神经网络方法对各茶叶样品进行了分类判别。PC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