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研究显示熬夜或影响基因增加心脏病中风等风险

国萨里大学睡眠研究中心一项研究显示,熬夜可能会影响基因,导致人体出现健康问题。 研究人员找来22名二十多岁的健康志愿者,为他们在实验室中营造28小时为一天的生活环境。这样一来,这些志愿者入睡时间比正常人晚四小时,每天一口气能睡上12小时。 研究人员抽取志愿者的血样分析后发现,志愿者体内能展现出生理节律的基因数量只有平常的六分之一。 研究中心教授德克—扬·戴克在美国《国家科学院学报》发表的论文中写道:“6%的基因具有生理节律,这意味着它们在一天中的某一特定时间更加活跃。” 英国《每日邮报》20日引述戴克的话报道,人体内大约有2.4万个基因,而这项研究表明,有超过1400个基因容易受到睡眠方式改变的影响。 现有研究显示,熬夜或经常倒时差造成的不规律睡眠习惯可能会引发严重健康问题,增加人罹患乳腺癌、心脏病、糖尿病、抑郁、肥胖和中风的风险。 ......阅读全文

熬夜改变基因 或诱发慢性病

回放: 最近,《临床内分泌学和新陈代谢期刊》发表了瑞典乌普萨拉大学和卡罗林斯卡医学院科学家的研究成果。他们招募了15名健康的男性志愿者进行睡眠实验,发现一夜不眠后,志愿者生物钟核心基因的表达发生了改变。 疑问: 仅仅通宵一晚就会改变基因表达?睡眠和哪些生命活动有交叉?睡眠时间的长短又与哪

熬夜改变基因 或诱发慢性病

  最近,《临床内分泌学和新陈代谢期刊》发表了瑞典乌普萨拉大学和卡罗林斯卡医学院科学家的研究成果。他们招募了15名健康的男性志愿者进行睡眠实验,发现一夜不眠后,志愿者生物钟核心基因的表达发生了改变。  疑问:  仅仅通宵一晚就会改变基因表达?睡眠和哪些生命活动有交叉?睡眠时间的长短又与哪些

熬夜真的会变傻

  熬夜真的会变傻:睡眠不足造成毒性蛋白在脑内堆积,可能引发阿尔茨海默病  我不是为了刺探你的隐私,但是昨晚你睡了多久呢?过去的一周里呢?我这样问,是因为这个答案会对你未来的精神健康产生重大的影响。  目前全世界有超过 4400 万人患有阿尔茨海默病,可能很多人的家庭成员也都患有此病。阿尔茨海默病,

熬夜何以影响免疫功能

当生物钟被打乱时,肠道内的TH17细胞会引发疾病 时差反应、轮班工作,甚至在深夜玩平板电脑或智能手机都可能让你生病。这是因为人体生理反应的节奏跟昼夜交替一致,一旦这个节奏被破坏,人体内的生物钟发生紊乱,人们免疫系统的抗病能力就会降低。根据一项新研究,一个可能的解释是,控制生物钟的基因

思聪熬夜撩妹,不是熬夜导致肥胖,而是肥胖导致了失眠

  王思聪的瓜相信大家都吃过了吧,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以下两点:  1、思聪的微信聊天大多集中在凌晨2-5点;  2、思聪体重150斤;  通过网络查询可知,思聪身高175cm,那么他的体重指数BMI达24.5,已属于过重。    那么问题来了,思聪是因为经常熬夜导致的体重过重呢,还是因为体重过重导

研究显示熬夜或影响基因 增加心脏病中风等风险

  国萨里大学睡眠研究中心一项研究显示,熬夜可能会影响基因,导致人体出现健康问题。   研究人员找来22名二十多岁的健康志愿者,为他们在实验室中营造28小时为一天的生活环境。这样一来,这些志愿者入睡时间比正常人晚四小时,每天一口气能睡上12小时。   研究人员抽取志愿者的血样分析后发现,志愿者体

熬夜破坏癌症相关基因节律,促进DNA损伤并降低修复效率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夜班工作者中癌症更为普遍,这也促使了世界卫生组织(WHO)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在2019年将夜班工作归类为“可能对人类致癌”。  但夜班工作究竟为何会增加癌症风险,现在仍不清楚。  此外,当代年轻人熬夜现象越来越严重,因为加班、玩游戏、刷短视频等等,主动或被动熬夜已成为许多人的新

【Science】熬夜真的会变傻!

  熬夜是科研人最常见的生活方式,有的甚至日夜颠倒,出于实验学习无奈,有的就是习惯了,越后半夜就越精神图片。  但这样长此以往,你真的会慢慢变傻!  为什么我们熬夜,早起后会昏昏沉沉呢?  顶级期刊Science发表了一项来自波士顿大学工程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系Laura Lewis教授课题组的研究,他

别让智能手机陪你熬夜

  如果你考虑在今年1月摒弃一些毛病,那么考虑一下半夜数字戒瘾吧。因为过度热爱智能手机会影响睡眠,对年轻人尤其如此。  去年,英国德勤会计事务所的消费者手机调查表明,该国18~44岁的居民中有91%的人拥有智能手机。这明显是值得拥有的设备,但糟糕的是很多人,特别是青少年使用它们的方式。同一项调查表明

为了生存,动物开启了“熬夜”模式

  动物改变自己的活动模式实现与人类和平共存,在无法避免被人类干扰的情况下,动物以时间换空间的策略获得了短暂的和平。 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剧,越来越多的野生动物栖息地被人类侵占。在长期与人类打交道的过程中,动物发现一味地逃跑和远离并不是最佳的解决途径,最好的适应方式是调整活动模式——白天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