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首张银河系中心年龄图问世

据美国科学促进会(AAAS)全球科学新闻服务平台EurekAlert!2日报道称,在英国利物浦举行的欧洲天文与空间科学周(EWASS)上,天文学家公布了银河系首张大规模年代图,显示银河系中心形成的复杂结构。 银河系是一个涡旋星系,中心有一个凸起,直径达数千光年,包含了银河系星体总质量的四分之一。此前的研究表明,凸起的核心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球形分布的贫金属恒星群;另一部分是富含金属的恒星群,形成一个带“腰”的细长条,就像X形的花生状棒旋。以往认为,银河系核心富含金属的恒星可能是最年轻的恒星。 然而,此次分析恒星年龄得出的结论,与上述观点不符。 欧洲南方天文台(ESO)领导的国际天文学家团队,分析了单颗恒星的化学性质、颜色、亮度和光谱信息,并利用模拟和观测的数据,调查了银河系数百万颗恒星,将其与光谱仪测得的6000颗恒星的金属含量进行了比较,最终产生了银河系的年龄图。 团队主要负责人莫瑞娜·瑞吉库巴说:“我们分析了那......阅读全文

哈勃拍下球状星团M13新照片 似宇宙雪球

哈勃望远镜拍下的球状星团M13照片,似一个雪球 北京时间12月6日消息,据美国宇航局太空网报道,哈勃太空望远镜在观察北部天空一个最明亮而且最著名的球状星团M13时,发现大约有几十万颗恒星在这个星团里移动,它们看起来就像在雪球里闪闪发光的雪片。冬季在天空中的武仙星座里很容易发现这个闪闪发光的恒星

阿尔法磁谱仪5年太空实验结果发布

  “用一个并不十分恰当的比喻来形容这次AMS的突破,那就是如果说我们之前对宇宙线的认知是一只‘乒乓球’的范围,现在已经扩展到了一只‘足球’的面积。”12月9日,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丁肇中教授主持的阿尔法磁谱仪(AMS)项目对外发布了5年太空实验的结果和突破,AMS热系统总负责人、山东大学空间热科学研

丁肇中:AMS太空实验结果颠覆人类对宇宙线认识

  当地时间12月8日,北京时间12月9日凌晨两点,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美籍华人科学家丁肇中教授主持的阿尔法磁谱仪(AMS)项目在欧洲核子中心(CERN)发布了五年太空实验的结果,部分结果显示:AMS通过准确测量铍-硼流强比例,得到关于宇宙线在星系间传播时间的信息,测得银河系宇宙线的年龄大约是120

6月7日《自然》杂志精选

预测全球变化的生物学影响  对生物圈将会怎样响应于人类活动而变化的大部分预测都植根于预测轨迹。这样的模型倾向于不去预测临界变化或临界点,虽说最近的研究工作表明这些情况发生的概率很高。而且,在地方尺度上,当过了临界阈限时,生态系统已知会在不同状态之间突然变化。这些作者们对生态

阿尔法(α)磁谱仪空间探测

2016年12月8日,正值阿尔法磁谱仪(AMS)进入太空运行的五年之际,该项目的主持人、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美籍华人科学家丁肇中教授在欧洲核子中心(CERN)发布了AMS五年太空实验的结果。丁肇中认为,AMS项目做了五年,得出了很多不一样的结论,颠覆了我们对宇宙线的认识。这次发布的太空实验结果,表明

新模型显示地球在宇宙中真的很孤独

  瑞典和美国科学家组成的一个国际研究团队,设计出一个已知宇宙的计算机模型,来评估系外行星的数量及其存在生命的可能。结果发现,目前众多系外行星中没有一颗与地球相似,地球或许比人们此前认为的更为独特。  这篇即将发表在《天体物理学》杂志上的论文,已经先期公布在了预印本网站arXiv上。论文中,该团队介

国家天文台精确计算LAMOST巡天巨星的表面重力

  近日,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刘超等人使用LAMOST和Kepler共同观测的约1500颗有精确星震学(Asteroseismology)表面重力的红巨星作为训练样本,采用支持向量机的方法对LAMOST DR2的40万颗红巨星的表面重力进行了重新估计。结果表明,新的表面重力的计算误差降到了0.1de

哈勃观测到超高速恒星逃离银河系 每小时50万千米

 哈勃望远镜的图像显示超高速恒星HE 0437-5439的位置(图上用箭头标出的目标),它正高速逃离银河系。Brown这张图像描述了一个恒星HE 0437-5439获得足以逃离银河系的超高速度的可能途径。  北京时间7月27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哈勃空间望远镜的最新观测显示一颗超热蓝巨星

科研工作没有假期 这个春节 高校的科研脚步未曾停歇

  春节,这个国人最注重的传统习俗,对大部分人来说意味着休闲放松,意味着开心过年。  然而,对高校中的部分科研人员来说,春节是他们无数个科研日中的一段平常时光。中国引力波探测工程、胆碱能神经元纤维研究、球状星团中年轻的恒星如何形成……这些科研工作没有假期。  在万家灯火、家人团聚的节日,有许多科学家

60亿年前本星系群中可能发生过星系主并合事件

  60亿年前在本星系群中是否发生过星系主并合事件?通过中法“起源”天文联合实验室,由法国巴黎天文台,法国科学院(CNRS)和中国国家天文台6位研究人员共同完成的数值模拟研究表明了这个可能性存在。他们发现我们的邻居星系仙女座星系(M31),以及麦哲伦云可能形成于这次并合事件。这项研究

国家天文台利用红团簇星系统测量河内超新星遗迹距离

  超新星遗迹是大质量恒星(> 8M⊙)或者双星系统演化到后期,因爆炸产生激波并向外抛射大量物质,同时激波与星际介质相互作用所形成的天体。超新星遗迹对整个银河系生态具有重要影响,如重金属元素在星际介质中的扩散。地球上动植物和人类体内的重金属元素大部分来源于超新星爆炸。如果没有超新星爆发,可能就

美望远镜发现椭圆星系靠吞噬近邻获新生

椭圆星系NGC 4150核心特写 这个遥远星系与一个较小星系撞击合并,开始形成新恒星   北京时间11月27日消息,科学家经研究发现,宇宙采取一种不同寻常的方式让“年老”的星系获得新生,那就是嗜食同类。借助于美国宇航局哈勃太空望远镜进行的最新观测,科学家发现年老的椭圆形星系仍保持“青春活

天文学家或发现迄今最大恒星 比此前发现大2倍

   据美国媒体7月21日报道,英国天文学家表示,他们可能观测到了迄今为止发现的宇宙中质量最大的恒星。  英国天文学家近日在《皇家天文学会月刊》(MNRAS)上发表了他们的成果。他们指出,这颗被命名为“R136a1”的恒星所在的星系距离人类所处的银河系约16.5万光年,比此

国家天文台合作研究颠覆星团演化的传统理论认知

  12月18日,《自然》杂志发表了由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和北京大学联合组成的研究团队的最新科学成果——基于哈勃空间望远镜对中等年龄星团的观测(The exclusion of a significant range of ages in a massive star cluster),该项研究颠覆

击穿银河系的超音速“子弹”现身

  日本庆应义塾大学的一个研究小组对位于银河系圆盘部位、距太阳约1万光年的超新星残骸W44进行了观测,发现其分子云中有一团与超新星残骸的膨胀运动大为不同的小型超高速气体成分,直径约2亿光年,速度约每秒120公里,被称为“子弹”,以与银河系自转相反的方向和速度运行,速度幅值比星际空间音速高出两位数值。

科学家首次在银河系中心发现吸血鬼恒星

概念图,它显示的是两颗恒星合并在一起,形成一颗蓝离散星。用绿色圆圈圈出的位于银河系膨胀区的可能的“吸血鬼”恒星。   据美国国家地理网站报道,科学家最近第一次在我们的银河系中心发现“吸血鬼”恒星,它们从邻近恒星吸取能量。   科学家曾在银河的其他部分发现这种名叫蓝离散星(blue

校正红团簇巨星的近红外光度

红点表示在疏散星团M67中找到的7颗红团簇巨星   红团簇巨星因为具有明亮且光度弥散小的特点,可用来精确测量天体的距离。最近的一项研究揭示,利用有可靠距离的天体可以对红团簇巨星的光度进行校正。这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红团簇巨星的性质以及利用它们来精确测量天体的距离。另外,还可以利用红团簇巨星研究星

4月18日《自然》杂志内容精选

     一个巨大星暴星系被发现   宇宙中第一批巨大星暴星系的物理性质,能提供有关早期宇宙结构形成模式的重要线索。但是,由于发生强烈恒星形成的区域往往被包裹在尘埃中,所以在非常高的红移处搜索这种系统一直是一大挑战。现在,一个巨大星暴星系已在红移值z=6.34处被发现,这个位置相当

2013年04月18日《自然》杂志精选

  封面故事:非洲腔棘鱼基因组已被测序  The African coelacanth genome provides insights into tetrapod evolution  本期封面照片是由Laurent Ballesta在南非的“索德瓦纳湾”拍摄的一条非洲腔棘鱼和一个潜水员。1938

云南天文台给出目前为止最大的具有丰富参数的双星星表

  近期,国际天文学期刊《天体物理学报增刊》发表了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双星与变星研究团组博士张嘉等人的一项研究成果,其利用我国LAMOST光谱巡天数据和美国Kepler测光巡天数据,给出了目前为止最大的具有丰富参数的双星物理参量星表,获得了1320颗双星的物理参数,为理解银河系内双星的整体性质,探讨

盖亚绘制的星图里,藏着银河系不为人知的混乱过去

  去年4月的一天,Amina Helmi在前往荷兰北部上班的路上起了一阵鸡皮疙瘩,并不是因为天气冷,而是因为一种纯粹的期待。几天前,欧洲航天局(ESA)的“盖亚”(Gaia)任务将过去五年绘制而成的超详细银河系地图全数发布。作为格罗宁根大学的一名天文学家,Amina Helmi和她的团队当时正争分

欧洲红外望远镜新发现银河系96个暗弱星团

这是此次新发现的96个星团中的30个  北京时间8月5日消息,借助欧洲南方天文台的VISTA红外巡天望远镜,一个国际天文学家小组日前成功地在银河系中新发现了96个原先被尘埃掩蔽的疏散星团。其中的30个被合成进了文中所附的这张图像中。  这些暗弱的星团在原先进行的可见光搜寻中是看不到的

科学家利用国家天文台LAMOST数据精确测量太阳本征速度

  近日,北京大学黄样和刘晓为等人利用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LAMOST望远镜产生的第一代反银心方向巡天增值星表中遴选出的太阳邻域当前最大的FGK矮星样本(近10万颗),重新确定了太阳的本征速度,而且证实了之前的太阳本征速度低估了约一倍。该项研究成果已发表在国际天文期刊《英国皇家天文学会月刊》(MNR

2月11日《自然》杂志精选

  设定未来气候变化情景的新方法   在评估人类活动对气候影响所存在的不确定性时,气候学家利用模型预测出的情景对未来可能会是怎样作出比较可信的描述。设定这些情景的传统方法是一个很费时间的、依次进行的过程,每个学科轮流为这个过程增添数据,同时也增加其复杂性。正如Richard Moss及其同事在

大爆炸6亿年后行星形成气体和尘埃被发现

  大爆炸仅为宇宙提供了一些基本构建模块:大量氢,一些氧,还有少量其他轻元素。艺术家对最早星系A2744_YD4的绘图。图片来源:ESO/M.Kornmesser  形成行星和生命的所有其他元素都是由恒星燃烧创造的,这一过程会燃烧氢气形成质量更重的元素。(其中一些最重的元素据认为需要超新星暴发才能形

紫金山天文台发现围绕第谷超新星遗迹的巨大空腔

  Type Ia型超新星被用作宇宙的“标准烛光”。基于Ia型超新星的观测,天文学家揭示了宇宙的加速膨胀。然而,Ia型超新星的前身星一直没有获得观测上的证认。目前国际上有两类主流的前身星理论模型:(1)单简并模型——白矮星吸积周围伴星(主序星或红巨星)的物质,达到Chandrasekhar质量上限后

郭守敬望远镜首批巡天光谱数据对世界发布

图为郭守敬望远镜。  郭守敬望远镜(LAMOST)取得的首批巡天光谱数据从19日起正式对全世界发布,数据包括 220万光谱,高质量恒星光谱172万条,超过目前国际上所有已知恒星巡天项目的光谱总数。科学用户可登录网站(http://dr1.lamost.org/)进行数据查询和下载。  宇宙浩瀚,人类

7月30日《自然》杂志精选

  沉默调节蛋白生物学研究方面的最新进展   用酵母所作研究发现,要通过限制热量来延长寿命必须有Sir2。这是一种蛋白质,最初是在一项筛选基因沉默因子的工作中被分离出来的,其全称为“沉默信息调节因子-2”。自从这一发现以来,人们对被通称为“沉默调节蛋白”的一组蛋白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本期《自然

巨型黑洞喷射超高速粒子产生稀薄气泡

    这张假彩色图像展示的便是M87星系。图像中右侧为可见光波段观测结果,数据源自SDSS项目,左侧则是射电波段观测结果,数据源自LOFAR。可以看到,在中央位置上射电辐射的亮度非常高,显示这里便是驱动喷流的黑洞所在位置  &nbs

“雨燕”拍到仙女座星系最清晰图片

仙女座里的著名巨型旋涡星系M31(NGC 224)迄今最为清晰的图片   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美国宇航局的“雨燕”卫星拍摄到我们的近邻——仙女座里的著名巨型旋涡星系M31(NGC 224)迄今最为清晰的图片。   M31包含1万亿颗恒星,是我们这个微小的宇宙区域里最为庞大的星系。在寻找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