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韩春雨:科学研究要“只顾攀登莫问高”

资料图:韩春雨在向媒体记者介绍技术细节。 一个月来,中国生物学界很不平静。搅动一池春水的,是河北科技大学副教授韩春雨。 灰T恤、绿马甲、运动裤、电子表……记者在学校实验室见到韩春雨时,这位42岁的“网红”科学家看上去就像个刚运动完的大学生。 而让他成为“网红”的,是国际顶级期刊《自然·生物技术》2016年5月2日发表的一篇关于基因编辑技术的研究成果。这项成果被称为第四代基因编辑技术,不仅在生物学界引起轰动,在社会上也引起了广泛关注,让十年来默默无闻的韩春雨,一夜成名。 中国科学家发现新型基因编辑工具 “基因编辑工具,就是能够进入活细胞里的‘手术剪’,可以精确剪开基因某个部位。”在河北科技大学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的分子药物研究室里,韩春雨背靠着实验台向记者介绍他的研究成果——NgAgo-gDNA,一项通过DNA作为介导寻找替换目标的基因编辑技术。 学界公认先进的第三代基因编辑技术CRISPR-Cas9已经相对成熟,......阅读全文

韩春雨:正实验研究论文结果无法重复原因

  一年前,英国《自然生物技术》杂志刊载了一篇有关“基因编辑工具”的论文。论文的负责人“一鸣惊人”,得到了学界和媒体给予的无限荣光。  在《自然》杂志社的所属期刊上发表论文,通常表明,该科研成果走在了世界科学研究的最前沿,并有可能对未来科学的发展起到关键性作用。  发表论文通讯作者韩春雨,来自河北科

邵峰院士: 如何才能涌现更多“韩春雨”?

  编者按:  河北科技大学副教授韩春雨作出一流的原创性工作,令学界振奋,同时也反衬出中国科研模式和科技体制中亟待改变的地方。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副所长、中国最年轻的院士邵峰深有感触,提笔写下这篇文章。邵峰所在的北生所作为科技改革试验田,在成立至今的10年里,探索科研体制改革,探寻原始创新新机制,成就

这一年,我们为科技“吵过的架”真不少

  即将过去的2018年可以说是科技热点频出的一年。社会经济发展到今天,人们对于科技的兴趣和关注似乎已经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每个人对科技都有了自己的认识,每个人对科技事件都有自己的想法,正因为如此,一场场与科技相关的讨论从年初持续到年尾。  两年前那个“横空出世”的韩春雨到底是不是科研造假的骗子?自

这一年,科技与文化相伴同行

  科学精神照亮逐梦之路  见证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2019年马上就要到了。一百年前,陈独秀在《新青年》发表文章说,只有两位先生可以救中国。其中之一,便是“赛先生”,也就是科学。这声振聋发聩的呐喊在神州大地回荡了一个世纪。  一百年过去了,科学精神对于今天而言依然十分重要,而且随着我国科学技术不断

韩春雨:磨出基因编辑“新剪刀”

高峰(韩春雨团队成员)在实验室。 韩春雨(前)在实验室。 河北科技大学官网截图。 利用凝结在琥珀中的史前蚊子体内的恐龙血液,科学家提取出了恐龙的遗传基因。绝迹6500万年的庞然大物开始复生,整个努布拉岛也由此成为恐龙的乐园…… 当年坐在电影院里,韩春雨津津有味地看完了电影《侏

韩春雨事件学术界能否清白 利益相关者浮出水面

对韩春雨研究成果的质疑一波接一波,利益相关者和机构也逐渐浮出水面  “实验可控性非常高,重复率在我的实验室达到了90%。”半年前,河北科技大学副教授韩春雨正春风得意。那是2016年6月2日,浙江大学医学院报告厅内,座无虚席,过道都挤满了学生,韩春雨在介绍新发现的一种基因编辑技术,讲述过程中,他愉快地

韩春雨事件学术界能否清白 利益相关者浮出水面

  “实验可控性非常高,重复率在我的实验室达到了90%。”半年前,河北科技大学副教授韩春雨正春风得意。那是2016年6月2日,浙江大学医学院报告厅内,座无虚席,过道都挤满了学生,韩春雨在介绍新发现的一种基因编辑技术,讲述过程中,他愉快地抖了很多“包袱”,基本都响了——人们报以阵阵笑声。  5月2日,

中国的科技创新被科研体系扼杀了吗?

  看到本文的标题,人们一定会大吃一惊。翻开今天的中外媒体,充斥的全是中国科技飞速进步,感觉是马上要领导世界的架式。2016年中国科技论文数量超越美国,更是让中国人信心爆棚。  这些成就仅从论文统计数据本身角度来看,客观上确实是不错的。坦率地说,我本人是长期对中国的发展持最乐观态度者。即使在很多年前

韩春雨:已能重复实验结果 将有消息公布

  发表论文 比肩诺奖  今年5月,这位非名校的普通副教授,在国际顶级期刊《自然·生物技术》杂志发表了一篇被称为可比肩诺奖的研究成果:发明了一种新的基因编辑技术——NgAgo,向现有最时兴的CRISPR-Cas发起了挑战。  这一成果曾经轰动一时,韩春雨被称为“三无”科学家(指其无博士学位、无留学背

韩春雨:已能重复实验结果 将有消息公布

  发表论文 比肩诺奖  今年5月,这位非名校的普通副教授,在国际顶级期刊《自然·生物技术》杂志发表了一篇被称为可比肩诺奖的研究成果:发明了一种新的基因编辑技术——NgAgo,向现有最时兴的CRISPR-Cas发起了挑战。  这一成果曾经轰动一时,韩春雨被称为“三无”科学家(指其无博士学位、无留学背

独家专访:面对质疑的韩春雨

  “他们要是愿意实名出来,我们就让重复实验成功的人实名出来。”韩春雨这番针对实验重复失败的科学家的话,10月10日早上出现在《韩春雨就“重复实验失败”答科技日报记者问》一文中。  当天晚上10时47分,中青在线率先报道了北京大学教授魏文胜等12名学者实名公开他们没能“重复”出韩春雨的实验,其实验方

【追踪报道】韩春雨NgAgo论文撤稿 事件全过程回顾

   【编者按】  2016年5月2日,河北科技大学副教授韩春雨课题组在国际顶级期刊《自然•生物技术》上发表有关NgAgo基因编辑技术的论文,引起全球生物学界巨大关注。不少研究者纷纷跟进这项技术,随后不时传出各种消息,有的说重复不了该实验,有的说能重复但效率低,质疑随之接踵而至。2017年8月3日凌

韩春雨的论文撤了 学术界争论依旧

   在一年多的纷争和等待之后,河北科技大学副教授韩春雨学术争议事件终于暂时告一段落:他那篇颇受争议的论文,今天主动撤回了。  北京时间8月3日,《自然-生物技术》发表题为《是该数据说话的时候了》的社论,称“撤回韩春雨团队于2016年5月2日发表在该期刊的论文”。一年多前,正是这篇论文,让韩春雨及其

科技杂谈:科研讲诚信 护之如“爱眼”

  ■只有对论文造假、成果剽窃等学术不端行为实行真正的“零容忍”,才能切实维护科研诚信,筑牢科研大厦的基石  前不久,科技部公布了对国际期刊《肿瘤生物学》集体撤稿事件的初步查处结果。此举充分显示了我国政府维护科研诚信、惩治学术不端的决心,不仅社会各界普遍点赞,也赢得了国际科技界的尊重。  “人而无信

和美相比 中国科技到底是巨弱无比还是强悍到窒息

拓展阅读  中国科技实力正以多快的加速度逼近美国     科技水平是国家实力、人民生活水平的最本质的标志。当今世界科技水平最高的国家显然是美国。中国的科技水平处于什么位置呢?  文︱袁岚峰  本文于2015年8月原载于作者博客,原文有删节,不代表新华社瞭望智库观点。  如何理解当

杨振宁与丘成桐两位先生的争论,和生物学家的尴尬

  2016年的中国科学,天空漂浮着几朵乌云。针对中国建设下一代巨型对撞机的争论,近日因为丘成桐先生的网上声明,和杨振宁先生的公开回应,而浮出水面,进入大众的视野。一下子有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架势。  杨振宁和丘成桐都是高山仰止的一代宗师。两位先生对话,照理说没有小辈插嘴的份,更何况巨型对撞机建造与否,

韩春雨:小科学家跳上大舞台

  事后回想起来,韩春雨觉得,自己和NgAgo的首次相遇,就像一部“无厘头”的喜剧。  那是一个深夜,他已经苦寻一种全新的基因编辑工具多日。但就在这个可能名垂人类生物技术研究历史的关键时刻,实验室的显微镜却不给力,“耍大牌”的NgAgo迟迟不肯在显微镜暗淡的灯光下登上科技舞台。  韩春雨只得穿过漆黑

韩春雨事件提示:谨慎看待科研结果

  2016年5月2日,河北科技大学副教授韩春雨课题组在国际顶级期刊《自然-生物技术》上发表了NgAgo基因编辑技术的论文,描述NgAgo(格氏嗜盐碱杆菌的核酸内切酶)编辑基因有效,而且与Cas9-sgRNA在切割哺乳动物基因组DYRK1A位点的效率上可以媲美。  但是,此后国内外很多研究机构都未能

韩春雨事件提示:谨慎看待科研结果

  2016年5月2日,河北科技大学副教授韩春雨课题组在国际顶级期刊《自然-生物技术》上发表了NgAgo基因编辑技术的论文,描述NgAgo(格氏嗜盐碱杆菌的核酸内切酶)编辑基因有效,而且与Cas9-sgRNA在切割哺乳动物基因组DYRK1A位点的效率上可以媲美。  但是,此后国内外很多研究机构都未能

韩春雨论文共同作者沈啸首次公开回应

  “如果最后证明文章的东西是虚构的,我表示非常遗憾,我参与到里面了,我不会逃避这个责任。”针对目前各方对于NgAgo技术的质疑,浙江大学医学院基础医学系研究员、韩春雨论文的共同专利申请人、论文的另一合作者沈啸回应,“这次事件无论结果如何,是个标杆性事件,对各界都有很大的启迪。政府、媒体、科研单位以

韩春雨论文共同作者沈啸:若有问题不会逃避责任

  “如果最后证明文章的东西是虚构的,我表示非常遗憾,我参与到里面了,我不会逃避这个责任。”针对目前各方对于NgAgo技术的质疑,浙江大学医学院基础医学系研究员、韩春雨论文的共同专利申请人、论文的另一合作者沈啸回应,“这次事件无论结果如何,是个标杆性事件,对各界都有很大的启迪。政府、媒体、科研单位以

院士评韩春雨事件:是否有真正的科学发现才是关键

  这几天,关于河北科技大学副教授韩春雨的最新发现是否可重复实验的争议持续发酵,引发了科技界甚至普通公众的强烈关注。当众多网友和公众关注点落在“韩春雨是否造假”上时,中科院微生物所研究员、中科院院士高福则表示,这并不是他最关心的问题。  13日,高福就此接受科技日报独家专访时说,对于这一事件要从三个

年终盘点:2016年国内不容错过的重磅生物研究

  时间总是过得很快,2016年马上就要过去了,迎接我们的将是崭新的2017年,2016年,我国有很多优秀科研机构的科学家们都做出了意义重大、影响深远的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顶级期刊上。本文中小编盘点了2016年我国科学家发表的一些重磅级研究,以饕读者。   --结构生物学 --  1.清华大学 施一

从韩春雨说起:科学的“有罪推定”

  【在科学领域就是要奉行“有罪推定”原则,当然这仅仅是针对科学研究结果,而非对待科学家,尤其是在学术不端调查结果出来之前不应对研究人员“有罪推定”。】  韩春雨的一句话——“我为什么要自证清白,自己有病吗?”引发了严重后果,不仅13位中国科学家实名发声,要求启动对韩春雨的学术调查,而且也反映了我们

颜宁为何从清华跳槽去普林斯顿大学,她终于说出原因了

影 响 中 国 2017 年 度 科 技 人 物颜宁  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拜耳讲席教授、结构生物学家。2017年,她因受聘于普林斯顿大学分子生物学系担任雪莉•蒂尔曼终身讲席教授,而在国内引起强烈关注。  获 奖 理 由  身为一名纯粹的科学家,她却屡屡被贴上“明星学者”等标签,并在“海归”与“归海

用化学常识解释转基因

  河南日报退休高级编辑,大河健康报退休总编,河南农大兼职教授,中国新闻奖获得者。  各位女士、各位先生:  大家好。大家都是经常来图书馆借书、看书的读者,如今喜欢看书的人真是难能可贵。看年龄,大家多数是60后、50后,少数是70后、40后。大家可能都不是生物专业的大学生,但是大家在中学阶段都学过化

怼声再起!韩春雨向《自然》提交实验可重复性数据

  韩春雨无疑是2016年最受公众关注的中国研究者之一。从在《自然-生物技术》杂志论文发表的一鸣惊人,到被质疑学术造假的声讨笔伐,他所经历的舆论如过山车一样跌宕起伏。  近日,《自然-生物技术》发表关于“利用NgAgo进行DNA引导的基因组编辑”论文的最新声明。声明中称期刊已经获得了与NgAgo系统

全球270位科学家强烈吐槽,数落科研系统“七宗罪”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千百年来,科学在蓝星上发于毫末,不断壮大,近百年更是滔滔向前,不可遏止。然而,每每问及身边做科研的朋友,却常常牢骚不断。  当下做科研,一方面真的像《霸王别姬》中师傅对蝶衣和小楼说的一样,你们碰上好时候了,信息大爆炸,资源越来越丰富。另一方面,又让人想起《黄昏的清兵卫》,如

哈佛遗传学大神George Church谈基因技术:人类增强还是人类异化?

  George Church:分子技术专家,DNA研究领域的领军人物,哈佛大学遗传学教授,哈佛医学院基因组研究中心主任。他于1985年参与到人类基因组计划,也是这个计划的负责人。他发明的新方法开创了个人基因组研究的时代。基于他发明的直接基因组测序的方法,自动测序软件被成功开发,并在1994年第一次

河北科大回应:有机构重复韩春雨实验成功

   河北科技大学副教授韩春雨基因编辑实验结果,引发13名学者质疑一事又有新进展。河北科技大学向媒体做出书面回应,称已有独立于该校之外的机构运用韩春雨团队的NgAgo技术实现了基因编辑,该机构与韩春雨团队的合作正在洽谈中,具体信息该校会适时向社会公布。  全文如下:  关于舆论质疑韩春雨成果情况的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