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吸虫性肝病的诊断

1.病史有流行区及疫水接触史。 2.病原学诊断采取粪便沉淀孵化法,血清环卵沉淀试验,免疫酶标发测特异性IgM、IgG、IgE。过去普查采用皮内试验筛选。 3.免疫学检查用以评估患者的体液与细胞免疫功能。 4.超声慢性血吸虫病有其特征性超声表现,可见纤维网状图像,有长方形线形纤维结构,其他肝病少有这种现象。 5.乙状结肠镜检和直肠活检可见黄色小结这一特征性改变,急性期阳性率50%--75%,此外尚有不同程度的粘膜水肿充血。慢性期有斑状充血与苍白、浅溃疡,有时还见天花样凹陷多发性息肉及葡萄状肉芽肿。 6.肝活检可见汇管区嗜酸性脓肿、假结节及纤维增生,时可找见虫卵。 7.肝血流图反映门脉高压,它和肝炎肝硬化不同点是高:张波比例较高。主要波形为低平波,分别占55%与45%,后者能是肝内门静脉分支闭塞、动静脉短路,肝供血减少表现为低波,手术后低平波转变为高舒张波及正常波、高舒张波也转变为常波。肝血流图的各项指标,除舒张波波......阅读全文

血吸虫性肝病的诊断

  1.病史有流行区及疫水接触史。  2.病原学诊断采取粪便沉淀孵化法,血清环卵沉淀试验,免疫酶标发测特异性IgM、IgG、IgE。过去普查采用皮内试验筛选。  3.免疫学检查用以评估患者的体液与细胞免疫功能。  4.超声慢性血吸虫病有其特征性超声表现,可见纤维网状图像,有长方形线形纤维结构,其他肝

血吸虫性肝病的并发症及诊断

  并发症  1.门脉高压症晚期血吸虫病的门脉高压属于肝内性,有时门脉血栓形成亦可成为主要因素。胃底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常见。最理想的手术为中央型脾—肾静脉分流术。  2.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近年来发现血吸虫病肝硬化HBsAg阳性增多,肝病的发展速度比任一疾病单独出现的发展为快。血吸虫病肝硬化并原发性肝

血吸虫性肝病的发病机制

  1、体液免疫急性及早期血吸虫病患者有可溶性虫卵抗原的lgE及lgM抗体,急、慢性期有血吸虫特异性抗可溶性虫卵抗原的IgG;抗体。慢性和晚期血吸虫病患者血清IgG、lgM均可明显增高,尤以晚期患者为景。循环免疫复合物也可增加,因此病情常迁延不愈,治疗后可恢复正常。肾小球基底膜有IgG、lgA、lg

血吸虫性肝病的临床表现

  血吸虫病的主要病理变化发生于潜伏期后,即幼虫发育成长、产卵后开始,由于机械性及虫卵毒素的刺激,引起静脉炎,尤其是结肠、肠系膜和肝脏,虫卵所产生的病变要比成虫所引起的更广泛、更严重,因此可以认为“血吸虫病病理变化是虫卵引起的病变”,由于成虫、虫卵及机体的免疫反应的相互作用的结果,形成了一个复杂的病

血吸虫性肝病的并发症

  1.门脉高压症晚期血吸虫病的门脉高压属于肝内性,有时门脉血栓形成亦可成为主要因素。胃底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常见。最理想的手术为中央型脾—肾静脉分流术。  2.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近年来发现血吸虫病肝硬化HBsAg阳性增多,肝病的发展速度比任一疾病单独出现的发展为快。血吸虫病肝硬化并原发性肝癌者自19

血吸虫性肝病的流行病学

  地理分布与流行概况  世界上有日本血吸虫、埃及血吸虫、曼氏血吸虫、间插血吸虫和湄公血吸虫5种血吸虫,广泛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的74个国家和地区。在中国流行的只有日本血吸虫一种。新中国成立以后,经过大规模的调整,证明血吸虫病流行于长江流域及其以南的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云南、四川、浙江、广东

血吸虫性肝硬化的诊断

  1.病史有流行区及疫水接触史。  2.病原学诊断采取粪便沉淀孵化法,血清环卵沉淀试验,免疫酶标发测特异性IgM、IgG、IgE。过去普查采用皮内试验筛选。  3.免疫学检查用以评估患者的体液与细胞免疫功能。  4.超声慢性血吸虫病有其特征性超声表现,可见纤维网状图像,有长方形线形纤维结构,其他肝

酒精性肝病的诊断

  病史及症状  酒精性肝病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因此诊断的目的:1.确定是否酒精性肝病;2.酒精性肝病在临床病理处于哪个阶段;3.与其他肝病的鉴别。诊断过程中应详细讯问病史,特别是饮酒史。包括饮酒的种类、量、时间、方式和进食的情况、注意了解有否贫血,周围神经炎等症状。  体验发现  程度不同的贫血貌

脂肪性肝病的诊断介绍

  病史及症状 部分病人有肝区不适,乏力。食饮下降症状,大多无临床症状。因此应详细了解有无长期饮酒、营养失衡,有无接角触化学试剂或服用肝毒性药物史;有无糖尿病对第一胎妊娠34-40周的妊妇,出现剧烈而持久的恶心、呕吐、继之出现腹痛和黄疸,精神萎靡、嗜睡、很快进入昏速者应考虑妊娠急性脂肪肝。  体验发

酒精性肝病的诊断标准

  [1] 很多人在各种社交场合上以各种理由饮酒。敬酒、劝酒或碍于面子饮酒,常常会导致人饮酒过量。长期饮酒可使人产生酒瘾,造成嗜酒。近年来,我国民众的饮酒量增加明显。专家提醒,长期嗜酒对肝脏损伤较大。  酒和肝脏的亲和力最强,医学上称为酒精的嗜肝性。酒精摄入后,迅速被胃肠道吸收入血,绝大部分在肝脏进

酒精性肝病的鉴别诊断

  1.有饮酒史,较重的肝硬化可呈大细胞性贫血。  2.血清谷丙转氨酶(ALT)及谷草转氨酶(AST)增高,前者增高不明显。AST/ALT比值大于2有诊断意义。ALT不灵敏是因乙醛使酶的活性辅因子B6下降。肝组织内ALT比AST活性受抑制更显著。  3.γ-谷氨酰转肽酶(γ-GTP),分布在肝细胞细

肉芽肿性肝病的鉴别诊断

  (一) 环状肉芽肿 临床表现相似,但病理变化不同,真皮中部有胶原变性,罕有巨细胞。  (二) 结节病 结节呈淡红、青红或红褐色,压诊见淡黄褐色斑,表现附细小鳞屑,皮疹,消退后留淡褐色色素沉着。常伴发眼、骨骼或其它内脏病发。Kveim试验阳 性。  (三) 类脂质渐进性坏死 皮疹与日晒无关,好发小

如何诊断肉芽肿性肝病?

  大多数情况下,肝功能检查只发现轻度紊乱,通常只有碱性磷酸酶显著升高,胆红素水平多正常或轻度升高,如同时存在肝细胞损害则可明显升高.如果出现广泛的肝细胞坏死(如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或药物反应),肝酶谱变化则与病毒性肝炎相似.如患者长期存在明显的胆汁淤积表现,则提示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其他实验室检查

自身免疫性肝病的检查和诊断

  检查  1.病毒性肝炎各项指标检测:包括乙肝病毒特异性血清标志物(俗称“两对半”)、HBVDNA、丙型肝炎病毒抗体、HCV RNA检测。  2.免疫指标和自身抗体检测:免疫指标包括血清免疫球蛋白IgM、IgG检测;自身抗体检测包括血清抗核抗体、抗平滑肌抗体、抗线粒体抗体、抗肝肾微粒体I型抗体、抗

如何诊断遗传性多囊肝病?

  肝脏多发囊肿、弥漫分布,有家族史,合并多囊肾者一般诊断不难。影像学检查对诊断有重要意义,B超和CT检查表现为肝内多发大小不等囊肿,囊肿之间可有正常组织,当合并有囊内出血或感染时,囊肿内信号不均匀,如发现多囊肾对确诊本病帮助极大。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检查诊断

    检查    1.B超诊断    (1)肝区近场回声弥漫性增强(强于肾脏和脾脏),远场回声逐渐衰减。    (2)肝内管道结构显示不清。    (3)肝脏轻至中度肿大,边缘角圆钝。    (4)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提示肝内血流信号减少或不易显示,但肝内血管走向正常。    (5)肝右叶包膜及横隔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临床诊断标准

  凡具备下列第1一5项和第6或第7项中任何一项者即可诊断为NAFLD。  1.无饮酒史或饮酒折合乙醇量男性每周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影像学诊断

  影像学检查用丁反映肝脏脂肪浸润的分布类型,粗略判断弥漫性脂肪肝的程度,提示是否存在显性肝硬化,但其不能区分单纯性脂肪肝与NASH,且难以检出

关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鉴别诊断

  需除外酒精性肝病、慢性丙型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病、肝豆状核变性等可导致脂肪肝的特定疾病;并需除外药物(他莫昔芬、胺碘酮、甲胺蝶呤、糖皮质激素)、全胃肠外营养、炎症性肠病、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库欣综合征、乏β脂蛋白血症以及与先天性胰岛素抵抗综合征等相关的脂肪肝。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实验诊断的简介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实验诊断是指根据实验室检查所得的结果或数据,结合临床相关资料和其他辅助检查进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诊断的方法。转氨酶是最敏感的指标,组织病理学检查可确诊脂肪性肝病,但临床价值仍不确定。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影像学诊断

  影像学检查用丁反映肝脏脂肪浸润的分布类型,粗略判断弥漫性脂肪肝的程度,提示是否存在显性肝硬化,但其不能区分单纯性脂肪肝与NASH,且难以检出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临床诊断标准

  凡具备下列第1一5项和第6或第7项中任何一项者即可诊断为NAFLD。  1.无饮酒史或饮酒折合乙醇量男性每周

关于酒精性肝病的诊断鉴别介绍

  1、有长期饮酒史,一般超过5年,折合乙醇量男性≥40g/d,女性≥20 g/d,或2周内有大量饮酒史,折合乙醇量>80 g/dt。但应注意性别,遗传易感性等因素的影响。乙醇量(g)换算公式=饮酒量(m1)X乙醇含量(%)×0.8。  2、临床症状为非特异性,可无症状,或有右上腹胀痛、食欲不振、乏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临床诊断标准及影像学诊断

  临床诊断标准  凡具备下列第1一5项和第6或第7项中任何一项者即可诊断为NAFLD。  1.无饮酒史或饮酒折合乙醇量男性每周

关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诊断方式介绍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诊断需具备以下3项条件:  1.无饮酒史或饮酒含乙醇量每周小于140g(女性

关于遗传性代谢障碍性肝病的诊断依据介绍

  1.肝豆状核变性  (1)本病多发生在儿童与青少年,有家族病史。  (2)锥体外系症状。  (3)肝大、黄疸、腹水。  (4)角膜色素环。  (5)血铜降低,尿铜增加。  2.遗传性血色病  (1)疾病开始可无明显症状,以后可表现为乏力、皮肤色素沉着、关节酸痛、性欲减退等。  (2)在无继发感染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实验诊断的生化检查

  (1)肝功能:谷丙转氨酶及谷草转氨酶一般轻度或中度升高,可为正常高值的2~3倍,部分患者这两种酶升高明显,可为正常高值的10倍,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比值通常小于1.0,这有助于本病与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相区分。此外,还可有碱性磷酸酶、γ-谷氨酰转移酶等指标改变。血清胆红素、白蛋白、凝血酶原时间一般

药源性肝病的诊断标准

  1978年日本标准  1、用药后1~4周(无绝对限定)发生肝功损害;  2、初发症状有发热、皮疹、瘙痒和黄疸等(>2项);  3、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增加(>6%)或白细胞增加(尽早检测);  4、药物淋巴细胞刺激试验和皮肤试验阳性;  5、偶然再用药再次发生肝损。  如患者有①+④或①+⑤项可确

自身免疫性肝病实验室诊断的定义

  自身免疫性肝病是一组由于机体自身抗体存在而引起肝组织持续损伤为特征的慢性肝病。临床以高γ球蛋白败血症,波动性黄疸,特征性循环自身抗体及内分泌失常为特点。

自身免疫性肝病实验室诊断的特点

  自身免疫性肝病作为一种发病机理不明的疾病与许多疾病有关联(表1),且由于最初的临床症状与病毒性肝炎症状相似,临床上诊断比较困难。因此,准确及时地监测出自身免疫性肝病的特异性自身抗体无疑对诊断以及进一步治疗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