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诺奖得主莱维特:中国科学家要避免权威崇拜

2013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迈克尔·莱维特 12月7日,瑞典皇家科学院Beijer Hal新闻发布现场热闹非凡。相比去年的6名获奖者,2013年诺贝尔物理、化学、经济的8名获奖者,让原本狭小的新闻发布台更显拥挤。 在新闻台上,因最早将计算机引入实验而获奖的诺奖化学奖得主、66岁的美国斯坦福大学生物结构学教授迈克尔·莱维特(Miachle Levvit),无疑是其中最有活力的一个。 他用手中的“土豪金”iPhone5S与采访媒体对拍的举动,直接秒杀了脚上穿着黑白波点袜子,有着意大利血统的经济学奖得主、被称为“现代金融之父”的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尤金·法马(Eugene Fama)。要知道,往年发布会上,经济学奖得主都是最受欢迎、最爱发言的,而今年发言最多的人则属于莱维特。 在会后接受广州日报专访时,莱维特说,电脑已成为下一代不可缺少的工具。66岁的他在个人的facebook上分享自己的获奖经历,他9......阅读全文

中国海外人才归国潮:不能融入西方主流社会

  人才“争夺战”   150多年来,一波波海外留学大潮兴起,一代代海归学成回国,成为推动中国现代化进程的重要力量。如今,一方面,中国年轻一代“出国潮”热度不减;另一方面,在西方社会经济发展前景不明朗、科技投入有所减弱的情况下,“回国潮”也必然成为大趋势。中国出台的各种人才政策,进一步推动了这一趋

诺贝尔化学奖全收录(1901-2018)

  当地时间10月3日,2018年度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揭晓。瑞典皇家科学院决定将2018年的诺贝尔化学奖授予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科学家Frances H. Arnold在“酶的定向进化(the directed evolution of enzymes)”方面的研究,另一半授予美国密苏里大学科学家Geo

2011分析测试行业精彩回顾

  2011岁末网友们盘点了很多热词,比如:控/hold住、伤不起、起云剂、虎妈、政务微博、北京精神、走转改、微电影、加名税、淘宝体、云电视等新词汇。媒体也评出了日本地震、康菲溢油、南方先旱后涝的极端天气、7.23动车事故、小悦悦与路人、校车事件、郭美美与红十字会、建党90周年、‘十二五’开局、天宫

诺奖得主沃森:维生素片无益反致癌,是个残酷骗局

   最近几年,将维生素补充剂当作保健品成了国人追逐健康的重要手段。但在地球另一端,欧美学界最近正掀起一股“讨伐”维生素保健品的热潮。诺奖得主沃森就曾在《新科学家》上撰文称,认为很多研究显示服用大剂量的维生素反会升高癌症和糖尿病风险。  1、欧美权威医学杂志认为,“所谓维生素保健热就是浪费钱”  自

饶毅央视论诺奖:勿忘历史辛酸,直面未来挑战

饶毅趣谈诺奖与中国  当地时间2015年12月10日,屠呦呦出席在瑞典斯德哥尔摩举行的诺贝尔奖颁奖典礼,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进行了直播。《知识分子》主编、北京大学讲席教授饶毅作为现场嘉宾参与直播,趣谈诺奖与中国。本文为现场精彩互动实录,略有修订。  饶毅央视论诺奖:  勿忘历史辛酸,直面未来挑战  今

一名美国中学 “老师”培养了3名诺奖得主(修订版)

  中国在诺贝尔科学奖方面的落后状态集中反映了中国在科技创新实力方面的真实现状。中国要在这方面迎头赶上,特别需要中国整个教育体制、教育理念有根本的转变;应当更加强调对创新意识的倡导和对创新能力的培养,而这一切都有必要从中小学、甚至从小娃娃抓起。  中国多年来一直对诺贝尔科学奖垂涎3尺。  尽管10多

陈列平应共同获奖?诺贝尔奖委员会不公正?

  最近,2018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结果公布,奖项同时授予美国科学家詹姆斯·艾利森和日本医学家本庶佑,以表彰他们在癌症免疫治疗方面所作出的贡献。在国内,这两位科学家却远不如另一位华人科学家陈列平受关注。有人认为,日本科学家本庶佑虽然发现了PD-1抗体推开了肿瘤免疫研究的大门,但首先迈进大门意识到

每年1个诺奖 日本诺奖“井喷”的背后是什么?

  12月10日11点,诺贝尔奖颁奖仪式将在瑞典斯德哥尔摩举行。  今年,日本诺奖得主俱乐部再添一员,名城大学教授吉野彰与两位美国科学家共享2019年诺贝尔化学奖。  至此,日本诺贝尔奖获奖人数已攀升至24人。自2000年以来,日本更是以平均每年1人获得诺奖的速度,引发广泛关注。  日本诺奖“井喷”

预测诺奖 有章可循?

   一年一度的全球科学盛宴——诺贝尔奖揭晓仪式即将在10月初陆续进行。美国时间9月21日上午,专业信息服务提供商汤森路透旗下的知识产权与科技事业部也发布了最新的“引文桂冠奖”名单,以预测在今年或不久的将来可能获得诺贝尔奖(以下简称诺奖)的科学家。这是诺奖开奖前一项颇为有趣的活动,也成为科学圈这段时

屠呦呦获诺奖创六大纪录,回应表示“获奖并不意外”

  据诺贝尔官网消息,2015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已揭晓。一半共同授予美国科学家William C. Campbell与日本科学家Satoshi ?mura,表彰他们发现了对抗蛔虫感染的新疗法;另一半授予我国科学家屠呦呦(Youyou Tu),表彰她发现对抗疟疾的新疗法。  此次,诺贝尔生

国家自然科学奖60年:特殊获奖者的不完全梳理

  1月9日,2016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召开,颁发了包括最高科学技术奖在内的五项国家级科研奖励,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奖由42个科研项目摘得,“大亚湾反应堆中微子实验发现新的中微子振荡模式”项目获得唯一的一个一等奖。  此次评奖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但可能少有人知道,今年距离首届国家自然科学奖(当时称

科学原来也可以这样搞笑 搞笑诺贝尔奖发人深省

  和22年前到斯德哥尔摩领取诺贝尔化学奖一样,威廉·利普斯康(William Lipscomb)博士精神抖擞地出现在哈佛大学的桑德斯剧场。一道出现的数学家曼德布洛特(Benoit Mandelbrot)也是西装革履。这位分形理论(Fractal)提出者还把皮鞋擦得锃亮。   不过,他们来到哈佛大

科技精英领跑世界:中国科学家屡获国际科技奖项

   近年来,随着中国综合国力日益增强,科技发展水平稳步提高,中国科学家屡屡斩获各类国际科技奖项。  屠呦呦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  2015年10月,中国中医科学院药学家屠呦呦获得当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屠呦呦受中医药典籍启发,找到提取青蒿素的方法,为全球抗击疟疾作出巨大贡献。这是中国科学

百年物理诺奖回顾:我们的崇敬与误解

  物理诺奖至今已颁发112轮,共产生209位获奖者。物理诺奖的宗旨是奖励 “在物理领域做出最重要发现或者发明的人”,如此而已。诺奖由私人基金会颁发,没有公平不公平的问题。对物理诺奖不该想当然地加入我们自家特色的误解。物理诺奖得主中堪称大物理学家者约占三分之一左右,反过来看,爱因斯坦、玻恩这样的一代

两次诺奖得主:弗雷德里克·桑格

弗雷德里克·桑格  11月19日,弗雷德里克·桑格这个名字,再次成为全世界关注的焦点。   无论是英国《泰晤士报》,还是法国《世界报》、美国《纽约时报》,以及科学杂志《自然》和《科学》,都刊发了这位95岁英国科学家当天去世的消息。诺贝尔委员会的网站也把他带着黑框眼镜的照片,放在了首页的显著位置。

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 被称为"三无"科学家

  昨天下午,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消息传出后不久,一则“热烈祝贺北大校友屠呦呦获诺贝尔生理医学奖”的消息就迅速在“北京大学”“北京大学招生办”等多个北大官方微信公众号传播。  消息称,1951年,屠呦呦考入北京大学医学院(现为北京大学医学部),选择药物学系生药学专业为第一志愿。  早在2

饶毅:科学责任应是科学知识分子的必要担当

  开栏的话 《知识分子》今天在《科技日报》“落地”了。饶毅、鲁白、谢宇创办的这个微信公众号与本报合办专栏,畅谈科学精神、领略科学前沿、欣赏科学文化、促进科学发展。咱们相约每周一!  科学家在中文中是崇高的词汇,而在英文中是一般词汇;知识分子在中文中是一般词汇,在英文中则是崇高词汇。对于什么是科学知

科研特区何去何从——王晓东和北京生命研究所的前世今生

  “他是美国科学院院士,曾分文不取,帮助北京生命研究所站稳脚跟。如今,作为北生所所长的王晓东是否实现了他当初的理想?他和北京生命研究所有着怎样的渊源?如何带领班子走到今天?北生所面临着哪些问题,未来的路在哪里?请看王晓东和北京生命研究所的前世今生。”  2013年9月28日,由香港求是基金会举办的

一说青蒿素眼睛就亮,“场合”上的事都不会

  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之后,关于她的报道铺天盖地。实际上,真正见过她本人的记者,依然很少。  她顽强抵抗着外界的关注。屠呦呦曾对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张伯礼说:“院长,可以了吧,赶紧停下来。我不太愿意搞这些场合上的事情,是时候谈谈青蒿素的具体问题了吧。”科研,她愿意谈;其他的,“实在不会”。

中国科学报:诺奖热背后的冷思考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十一刚过,2013年诺贝尔奖如期而至,生理学或医学奖花落美、德三名科学家;化学奖归入三名美国科学家囊中;物理学奖则由两名比利时、英国科学家共同斩获。   大幕既落,诺奖如同往年一样,依然成为美、英诸发达国家的游戏,国人只有观赏的份。城头变幻大王旗,城墙下的国

祝汉民:下一个期盼应是诺贝尔奖

承载着国人百年期盼的第29届北京夏季奥运会终于圆满落下帷幕。在这届奥运会上,中国体育健儿取得了突出成绩,金牌数第一,达到51块,总奖牌数为100块,仅次于美国,是新中国自1984年首次参加奥运会以来最好的成绩,大大提高了中华民族的自豪感,也为奥林匹克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 差不多和顾拜旦提出举办现代

杰青基金20周年:培育青年才俊 服务创新驱动发展

 2002年度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高自友教授的研究成果“基于行为的城市交通流时空分布规律与数值计算”获2011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997年度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院士薛其坤教授(左3)团队庆贺发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2009年度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潘建伟教授在

“遴选百人冲击诺奖”引争议

  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又称“万人计划”)第一批入选名单近日正式发布。据新华社、《人民日报》报道,该计划将用10年左右时间遴选支持1万名高层次人才,包括100名“具有冲击诺贝尔奖、成长为世界级科学家潜力”的杰出人才。   昨天(10月30日),这一说法引发网友质疑:诺贝尔奖是可以冲击出来的

杨卫平:缺乏科学精神是缺少科学大师重要原因

  当宗教接受理性的时候,科学就没有了最后的思想羁绊,并获得强大的生命力,这个生命力来源于思想的自由。  对功利的追求在多数情况下会削弱对真理的热爱;对功利的追求会诱惑我们减少必要的认知成本,进而损害理性实证的复杂过程;对功利的追求可能使我们放下必要的批判武器而屈从于权威和权贵;最后,对功利的追求必

光明日报:从诺贝尔科学奖看我国科学界的短板

  一年一度的诺贝尔奖日前揭晓,中国科学家今年依然缺席科学类奖项。早在2001年,杨振宁曾预言,20年内,中国在自然科学领域肯定能有人获奖。而今,如何看待这一预言?我国自然科学领域何时能实现零的突破?   诺奖与国家整体科研实力密切相关   去年莫言斩获诺贝尔文学奖后,公众对于中国人冲击诺贝尔科

光明日报:从诺贝尔科学奖看我国科学界的短板

  一年一度的诺贝尔奖日前揭晓,中国科学家今年依然缺席科学类奖项。早在2001年,杨振宁曾预言,20年内,中国在自然科学领域肯定能有人获奖。而今,如何看待这一预言?我国自然科学领域何时能实现零的突破?   诺奖与国家整体科研实力密切相关   去年莫言斩获诺贝尔文学奖后,公众对于中国人冲击诺贝尔科

屠呦呦团队科研新突破 抗疟名药青蒿素着手对付肿瘤

  “健康是美好生活的前提,这是党的十九大赋予我们新时代的历史使命,更是中医药工作者的担当。中医药人撸起袖子加油干,一定能把中医药这一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诺贝尔奖得主、中国中医科学院青蒿素研究中心主任屠呦呦近日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透露,2018年,她和团队将重点攻关青蒿

刹住诺奖得主“站台”的歪风

刹住诺奖得主“站台”的歪风科学精神论场最近来中国的诺贝尔奖获得者真不少,刚刚过去的8月,从南到北的数个论坛都可见他们的身影。他们所属的领域亦是多种多样——经济学、生理学或医学、物理学、化学……一句话总结就是,诺奖嘉宾很忙!要说跟诺奖得主探讨最前沿的科学问题、分享行业新动态新方向,论谁都要真心点赞。但

托马斯·苏德霍夫:没想到拿诺奖,我就是爱科学

  在苏德霍夫看来,任何科学家都不能“计划着”去得诺贝尔奖,“它只关乎科学,得到诺奖是没有捷径的”。托马斯·苏德霍夫(Thomas Sdhof)先生  托马斯·苏德霍夫(Thomas Sdhof)先生并没想到自己会拿到诺贝尔奖。  去年10月初,当接到诺贝尔奖组委会打来的电话时,这位美国斯坦福大学的

饶毅:中国未来与科学的隐患

   编者按  人文社科、社会发展等方面的智慧难以有共识、并且随时间变化可能判断上有较大差别。相对而言,自然科学的智慧不仅容易有共识,而且也有人们普遍认为具有永恒价值的智力成果。从这个意义自问,中华民族有多大智慧尚待证明。有自信的中国民众敢于直面我国科学传统缺乏,将可能刺激我们思考未来科学与中国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