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儿童癌症:一份家族的“遗产”

肿瘤学家希望,至少一些关于先天癌症风险的新发现能够带来更好的治疗方法。 一个年轻的家庭里有两个癌症病例,这或者是运气太坏,或者是有着更深层次的联系。故事发生在美国田纳西州年轻的儿科肿瘤医生Michael Walsh在圣朱迪儿童研究医院照料一名男孩时,这名男孩并未对标准疗法产生预期反应,表明他罹患的白血病类型非常罕见。疑虑之下,Walsh询问了该家庭的病史,他非常震惊地了解到,这名男孩的父亲两三年前在31岁时死于脑癌。 Walsh对孩子进行了皮肤活体组织检查,并联系了得克萨斯州休斯顿安德森癌症研究中心,孩子的父亲曾在那里接受治疗。他从那里跟踪到了该机构库存的这名父亲的脑部非癌变组织。父子正常细胞DNA测序表明,一个有缺陷的基因P53产生了隔代相传。对DNA修复极为关键的基因P53是臭名昭著的致癌因子。该基因突变会导致李-佛美尼症候群,使很多人倾向于罹患各种儿科和成人癌症。然而,这名男孩的败血症种类却不在该名单之中。“是这个......阅读全文

科学家解析潜藏基因突变与后代患病关联

   肿瘤学家希望,至少一些关于先天癌症风险的新发现能够带来更好的治疗方法。  一个年轻的家庭里有两个癌症病例,这或者是运气太坏,或者是有着更深层次的联系。故事发生在美国田纳西州年轻的儿科肿瘤医生Michael Walsh在圣朱迪儿童研究医院照料一名男孩时,这名男孩并未对标准疗法产生预期反应,表明他

基因检测可知孩子“天赋”?专家:夸大成分过多

  如果有人告诉你,你的孩子未来究竟有可能成为“爱因斯坦”还是“贝多芬”,从基因里就能预知,你会相信吗?近年来,一种“天赋基因”检测在家长圈里流行起来,不少家长花高价为孩子做了这种检测。  “天赋基因”究竟是什么?这种检测是否有科学依据?检测结果能说明什么?针对这些问题,中新网记者进行了调查采访。 

表观遗传学和人类疾病

上个世纪50年代初,Watson和Crick建立了DNA分子结构模型,极大程度地促进了生命科学的发展。自此遗传学便成为现代医学研究领域中一个重要的分支。人类已经认识到基因突变可以导致疾病的发生,如慢性进行性舞蹈病(Huntington's chorea, Hc)和囊性纤维化等。近年来

新研究证实有出生缺陷的试管婴儿更易患癌

自1978年全球首例试管婴儿诞生以来,历经40余年的发展,体外受精(IVF)技术从实验室逐渐走向大众视野。试管婴儿的出现,不仅为不孕不育症的治疗开辟了新途径,还让很多不孕的夫妇实现了“为人父母”的梦想。 目前,全球已有超过600万人通过试管婴儿技术出生。有研究曾预测,到2100年,借助体外受精技

基因检测到底能帮助我们什么?

  专家表示:肥胖、糖尿病、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等家族史人群都应做基因检测,预防下一代被遗传。对话专家热线:024-86201277  自从本报刊登《基因检测:你的“身体使用说明书”》对话基因科学开拓先锋——复旦大学首席教授薛京伦的报道后,基因检测一时间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  为什么有些人成天大鱼大

千亿级市场的消费级基因检测 乱象丛生

   真靠谱吗:同一人同一时段收到两份不同报告,检测结果得打个问号  监管缺失:号称有千亿级市场的消费级基因检测发展过快,乱象丛生  基因检测公司技术人员在进行DNA质量检测。  基因检测公司技术人员在查看送检样本的基因检测解析报告。  一名参与基因检测的市民用手机查看自己的报告。  前段

一口唾液就能了解你的“前世今生”?基因检测乱象丛生

基因检测公司技术人员在进行DNA质量检测。基因检测公司技术人员在查看送检样本的基因检测解析报告。一名参与基因检测的市民用手机查看自己的报告。  前段时间,杭州市民郑波带着全家人做了一次基因检测。根据宣传,只要一口唾液,就能给出包括祖源分析、遗传特征、遗传性疾病、患病风险等个人身体信息。  如今,像郑

《科学》:科学家借助双胞胎姊妹解密白血病

英国年仅4岁的双胞胎姐妹奥利维娅和伊莎贝拉现在还无法真正理解她们的境况,除了知道其中一个生病了,而另一个没有。但终有一天,她们会明白自己对癌症研究作出的特殊贡献。 英国科研人员借助这对同卵双胞胎,在白血病研究领域获得突破性进展,有望革新这种疾病的治疗措施。 姊妹之一患病 

脑瘤首次超过白血病,成为新的“儿童肿瘤之王”

  CDC公布:儿童死亡诱因排行榜  在过去的数十年里,统计数据显示:“血癌”——白血病是儿童癌症的主要类型。然近年来,随着化疗、放疗、骨髓移植的进步,多数白血病可以治愈。白血病也不再是儿童癌症的“江湖霸主”,脑瘤是第一多发儿童实体瘤,现在成为儿童第一杀手。  这一数据由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

院士呼吁整合资源协同创新争取更多突破

  近日,以“基于精准医疗的中国儿童遗传疾病致病基因结构与功能研究”为主题的东方科技论坛第270期学术研讨会在沪举行。中科院院士饶子和、赵国屏、张学敏、陈国强、徐国良等专家学者建议加强国内外科学家的联系,积极促进医院与科研单位间的科研合作,协同创新,争取在与DNA损伤应答异常相关的儿童遗传病及儿童肿

儿童肿瘤缘何成认知“盲区”?

  很多人很难把“肿瘤”这样的字眼跟孩子联系到一起,然而,资料显示,恶性肿瘤已成儿童第二大死因。但记者发现,公众对儿童肿瘤的知晓率非常低。请关注——    短短几年,中国城市儿童肿瘤的发病率上升了20%左右,其发病率和上升趋势都远高于发达国家。如淋巴瘤、白血病等,而且一些中老年人多发的鼻咽癌、食管癌

范可尼贫血基因诊断

引子:每个人都有一套记录在46条染色体中的生命密码,每个新的生命或新的细胞产生时,这套生命密码就被复制一次。复制过程中不可避免会出现各种错误,因此强大的错误修复机制就非常重要。有一种叫做范可尼贫血的遗传病便是因为先天性错误修复功能的缺陷所致。    1927年,瑞士的一名叫Gui

多国研究小组首次发现人身高基因

一直以来科学家们都在寻找影响一个人身高的基因,但是获得的进展甚少,最近来自英国半岛医学院(Peninsula Medical School),美国麻省哈佛总医院,儿童医院,瑞士隆德大学(Lund University),芬兰赫尔辛基大学(University of Helsinki)等多国研究人员组

专访洪登礼:发现“前白血病干细胞”意义重大

在英国牛津大学从事研究的多国科学家最近在美国《科学》杂志上发表论文,宣布发现“前白血病干细胞”,这一成果受到了科学界和媒体的关注。论文第一作者、中国科学家洪登礼近日接受记者专访时说,“前白血病干细胞”是导致白血病的关键细胞,这项研究发现具有重大意义。 洪登礼说:“这项研究发现的重大意义在于

英国欲成为DNA检测行业全球领先者

  新一代测序技术的快速发展带来的对更多物种、更多个体、更多层次上进行全基因组测序以及大规模的基因组数据的分析和管理,正在成为推动生命科学创新的源泉,并将为人类重大疾病预测、预防、诊断和治疗奠定基础。正式基于这样的共识,各国纷纷启动自己的基因组计划,美国建议启动“百万人美国人基因组计划,英国政府正式

JAMA:儿童罕见病研究进展

  在患者权益保护组织与国会的共同努力下,1983年美国颁布《罕见病药物法案》,使罕见病研究在过去30年中得到迅速发展。美国患病人数低于20万人的疾病被定义为罕见病,政府为补偿了其研发成本在药品销售上实施优惠政策,此法案促进了罕见病群体治疗产品(包括药品、疫苗、诊断试剂)的开发与上市。  《罕见病药

一口唾液就能测出孩子天赋?专家 检测尚处于“忽悠”阶段

  “一口唾液,就能测出孩子的天赋。家长可以有的放矢地开发孩子的天赋和潜能,不用尝试那么多的兴趣班来挖掘特长”“准确预测癌症肿瘤,准确率近100%”……  打开搜索引擎,键入“基因检测”,类似的广告语不时可见。基因检测成了可以预测未来发展以及旦夕福祸的利器,然而事实真的如此吗?  天赋基因检测尚处于

“脐带血存储无用论”的三个误区

   脐带血该不该存,有没有用?似乎每隔段时间,就会有争议的声音出现。近日,《新华每日电讯》一篇冠以“本报记者”的文章《储存脐带血自救白血病?“经久不衰”的忽悠》(刊于2018年5月11日13版,以下简称《忽悠》文章链接),再一次将公众关心的“该不该存储脐带血”问题推向似是而非的境地。  媒体对脐带

基因测序未来研究方向

研究人员对基因测序数据的需求越来越大。Eric Green、Edward Rubin和Maynard Olson三位科学家对未来40年基因测序技术的应用进行了展望。四十年前,也就是1997年前,两篇论文首次报道了确定DNA片段中化学碱基顺序的简易方法。在此之前,分子生物学家们只能检测DNA片段,而不

世界首个脐带血制剂获美国“最佳生物技术产品奖”提名

  造血干细胞移植是近年来临床研究的重点,而脐带血在血液疾病领域一直被寄予厚望。2011年11月10日,美国FDA批准了首个造血祖细胞- 脐带(HPC-C)细胞产品—HEMACORD上市,这是目前为止首个获准上市的脐带血产品。就在昨天,纽约血液研究中心Milstein脐带血计

大跃进 | 中国学者CNS发表超过100篇生命科学领域研究成果

  【50】2019年4月12日,中科院上海药物所徐华强,王明伟,浙江大学张岩及匹兹堡大学医学院Jean-Pierre Vilardaga共同通讯在Science发表题为“Structure and dynamics of the active human parathyroid hormone r

2019年中国学者发表CNS统计,谁是CNS发表之王?

  【51/52】2019年4月4日,清华大学柴继杰课题组、中科院遗传发育所周俭民课题组和清华大学王宏伟课题联合同期背靠背发表两篇重量级Science文章,完成了植物NLR蛋白复合物的组装、结构和功能分析,揭示了NLR作用的关键分子机制,是植物免疫研究的里程碑事件。两篇文章分别是: "Li

5月世界肝炎意识月,盘点肝炎研究进展

  肝炎是甲型肝炎病毒(HAV)、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丁型肝炎病毒(HDV)或戊型肝炎病毒(HEV)感染导致的,其中以HBV和HCV感染最为严重,96%的肝炎死亡病例都是HBV和HCV感染导致的肝炎造成的。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目前,全球有近2.4亿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每

顶尖干细胞专家:让骨髓移植更安全的方法

  最近,哈佛大学干细胞研究所(HSCI)的科学家们,开发出了一种使骨髓——造血干细胞——移植更安全的疗法,因此,可能更广泛适用于数以百万计患有血液疾病(如镰状细胞性贫血、地中海贫血和艾滋病)的人。  目前,骨髓移植是治疗这些血液疾病唯一有效的疗法。但是,对于新的、移植的干细胞来说,要发挥它们的作用

环境污染会加大孕妇流产、婴幼儿患病风险

  在近日举行的“生态与健康高端对话”活动上,专家指出,我国属于出生缺陷高发国家,大气、水、重金属等环境污染会加大孕妇流产、婴幼儿患病风险。请关注――环境对婴幼儿影响究竟有多大?   近日,“第24届国际科学与和平周暨九三学社院士专家进校园――生态与健康高端对话”活动在清华大学举行。中国科学院院士

2018年生物领域获奖专题盘点

  2018年即将过去,年末为大家献上本年度生物领域获奖专题盘点,希望读者朋友们能够喜欢。1. “诺奖风向标”榜单揭晓 4名科学家荣获2018拉斯克奖  拉斯克奖是全球最为著名的医学类奖项之一,也有“诺贝尔风向标”之称。这是因为在诸多拉斯克奖得主中,已有87人获得了诺贝尔奖。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

【盘点】多篇亮点研究揭示双酚A与疾病的关联

  双酚A(BPA)也称为聚碳酸酯,用于饮料瓶、食品包装等多种塑料制品。它有类似激素的作用,会干扰人体内分泌和生殖系统。它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究竟如何,目前还没有一致的结论。但是,由于担心双酚A对婴幼儿健康的损害,欧盟、加拿大、中国等国家和地区已禁止将双酚A用于婴儿奶瓶。  近些年来研究者们也对双酚A对

科学家们在机体炎症研究领域取得的新成果

  本文中,小编整理了近期科学家们在炎症研究领域取得的新成果,与大家一起学习!  【1】Sci Transl Med:科学家们利用炎症来治疗炎症  doi:10.1126/scitranslmed.aau8217  加拿大基南生物医学科学研究中心的科学家们在实验室模型中发现了一种治疗包括关节炎在内的

《纽约时报》:年度13大科学新闻

  《纽约时报》近日对2017年在科学和医学领域的进展进行了一次回顾。文章中说:“很难说哪个特定的科学发展在某一年是最重要的,但如果我们必须选择一些亮点,我们会选择以下这些令人难忘的事件和发现。”  美国大日食没有什么能像躲在月球后面的太阳那样把人们聚集在一起(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8月21日,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