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基因编辑小鼠助力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机制研究

冠心病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的重大疾病之一,其发病率、死亡率逐年升高,其中急性心肌梗死是冠心病中致死及致残率最高的一类疾病。尽管介入治疗的广泛开展,治疗缺血及再灌注(ischemia/ reperfusion, I/R)损伤的心肌仍是尚未解决的难题,大量患者在急诊介入治疗后一周内出现急性心衰、恶性心律失常、甚至死亡。 lncRNA,是指长度大于200核苷酸的非编码RNA。大量研究表明,lncRNA参与了从基因表达到蛋白质翻译和保持蛋白稳定等细胞机制,在发育、机体内平衡和维持细胞命运中发挥重要作用。研究表明,lncRNA是多种心脏疾病(包括心脏I/R损伤)的关键调节因子。大量lncRNA已被确定为心脏I/R损伤的重要决定因素,主要是通过与心脏损伤相关的miRNA产生作用。尽管对这种病理过程的分子机制的理解在不断进步,但迄今为止尚未验证任何针对靶点的特异性疗法,并且缺血后再灌注损伤的治疗仍是支持性的。迫切需要进一步探......阅读全文

基因编辑小鼠助力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机制研究

冠心病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的重大疾病之一,其发病率、死亡率逐年升高,其中急性心肌梗死是冠心病中致死及致残率最高的一类疾病。尽管介入治疗的广泛开展,治疗缺血及再灌注(ischemia/ reperfusion, I/R)损伤的心肌仍是尚未解决的难题,大量患者在急诊介入治疗后一周内出现急性心衰、

研究发现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原因

  缺血阶段的脂质代谢紊乱,是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中的早期决定性触发因素,会直接导致肝脏移植术后出现器官衰竭和急慢性组织排异现象。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李红良教授团队的一项研究发现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根本原因,是缺血阶段脂质信号网络重构。  最新一期《自然·医学》在线发表了他们的这一成果,该项

河北科大采购千万仪器 助力基因编辑研究

   8月31日,河北科技大学基因编辑技术研究中心采购进口仪器设备项目公开招标公告,本次采购的预算金额达1958万元。此前该校副教授韩春雨爆出研究多年的成果,被众人评价为“诺奖级”网红教授,本次招标项目主要采购基因研究所需设备,势必将成为国内高校科研领域的一次重磅新闻   日前,河北科技大学副教授韩

等位基因小鼠助力揭示促进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的心力...

等位基因小鼠助力揭示促进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的心力衰竭新机制急性心肌梗死是临床心血管常见疾病,具有发病急、病情重、并发症多且病死率较高等特点,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尽管治疗上能够通过再灌注来挽救缺血心肌,减少急性死亡,但由于不良的重塑,心力衰竭患者的长期发病率和死亡率却有所增加。炎症不仅触

最新研究显示:基因编辑技术有望防治心脏病

  据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技术评论》网站日前报道,一名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患者在新西兰接受了基因编辑临床试验,以期降低血胆固醇水平,从而防治心脏病。这项临床试验是利用基因编辑技术防治心脏病的一次新探索。  据报道,本次试验采用了一种新型CRISPR基因编辑技术——单碱基编辑技术,有望永久降低低密度脂蛋白

点突变小鼠助力红白血病发病机制研究

急性红白血病(AEL)通常涉及到髓系和红系的双谱系转化,但导致AEL的突变及维持双谱系白血病表型的细胞仍然未知。英国牛津大学Claus Nerlov教授领导的研究团队通过协同转录和表观遗传重编程,发现了白血病早期的祖细胞。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祖细胞(NMP)中CEBPA和GATA2突变分别通

注射用益气复脉(冻干)改善小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注射用益气复脉(冻干)改善小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

基因编辑让早衰小鼠寿命延长25%

  年龄增长会增加很多疾病发生的风险,例如心脏病、癌症和阿尔兹海默症。所以,科学家们一直在试图找到延缓衰老的方法。  2019年2月18日,《Nature Medicine》期刊上发表一篇最新文章,揭示了一种新的基因疗法或有助于延缓衰老。  来自Salk研究所的科学家们利用CRISPR/Cas9基因

CRISPR技术如何带火了基因编辑小鼠?

2013年,一种名为的“CRISPR”的基因编辑技术出现后,“基因编辑”这个词汇不经意间火了,传遍了整个学术圈、生活圈,甚至是朋友圈。它的出现让“编辑生命”变得触手可及,它似乎可以斗过癌症(白血病)和艾滋病,还有各种遗传病。我们知道,目前这些人类疾病都没有办法从根本上治疗,而它们几乎都和基因突变相关

关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简介

  脑是人体对缺氧最为敏感的器官,脑组织缺血(ischemia)将会导致局部脑组织及其功能的损害,其损害程度与缺血时间长短及残存血流量多少有关,短期不完全性缺血只引起可逆性损害,而长时间的完全缺血或严重缺血会引起梗死。组织学变化脑最明显的组织学变化是脑水肿及脑细胞坏死。脑水肿的产生是膜脂质过氧化使膜

Theranostics: WNT4调节间充质-内皮细胞转化

  心脏病仍然是世界范围内发病率和死亡率的主要原因。活化的心脏成纤维细胞在心脏损伤后心脏重塑和修复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确定心脏成纤维细胞在心脏修复中起调节作用的机制对心脏成纤维细胞靶向治疗至关重要。  WNT4在发育过程中起关键作用,在纤维化损伤过程中被重新激活;然而,WNT4在心脏修复中的作用尚不

概述放射性心脏损伤的发病机制

  虽然心脏并不是放射损害的敏感器官,但放射治疗的剂量大仍能引起心脏的一系列改变。一般认为损害与受照射的面积,照射的方案和照射的剂量直接相关:照射剂量一次达4~6Gy或累积剂量达40~60Gy即可出现心脏损害,其中损害以心包炎及心肌炎最多见。其发生率与放射治疗的剂量也呈正相关,有关人员观察到照射剂量

Langendorff离体心脏缺血再灌注方案

采用美国Radnoti公司Langendorff离体心脏灌流系统,观察离体心脏功能变化,可排除其它组织器官、循环代谢产物的干扰。实验步骤:A.  配制37℃ K-H液(1.25 CaCl2,130 NaCl,5.4 KCl,11 葡萄糖,0.5 MgCl2,0.5 NaH2PO4及25 NaHCO3

基因激活疗法可抑制小鼠肝损伤

  洛杉矶加利福尼亚大学的化学家Hsian-Rong Tseng 说:“这是一项非常令人兴奋的工作,这将使转录因子传输到另一个不同的领域。”  我们的细胞产生超过一千个独特的转录因子,它们每一个都会结合到DNA的一个特定区域来提示基因的转录:从DNA创建 RNA模板来合成新的蛋白质。改变这些因子的活

STEME技术体系助力作物基因组编辑育种技术方法研究

  遗传与变异是物种进化的基础。通过物理、化学方法(如辐射诱变、EMS诱变)产生全基因组的随机突变已经成为农作物育种的常规手段,但其中具有新型农艺性状突变体的筛选较为费时、费力。定向进化(Directed Evolution)则通过创制目标基因的突变文库,在施加一定选择压力下能够快速获得目的突变体。

Wnt4: 心脏修复中起关键作用的新靶点被揭示

  心脏病仍然是世界范围内发病率和死亡率的主要原因。活化的心脏成纤维细胞在心脏损伤后心脏重塑和修复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确定心脏成纤维细胞在心脏修复中起调节作用的机制对心脏成纤维细胞靶向治疗至关重要。  过去二十年的研究表明,心脏成纤维细胞具有可塑性,可以调节成其他类型的细胞用于心脏修复,如诱导多能干

研究获得长效透膜的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剂

  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龙亚秋研究组与复旦大学中山医院朱同玉教授团队合作,发现了一类高活性和代谢稳定环肽能显著改善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并首次揭示通过抑制mTORC1和活化mTORC2来诱导自噬从而发挥肾脏保护功能的新机制。该工作于今年9月在线发表于Biochimica et Bioph

黄花柳花总黄酮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机制

黄花柳花总黄酮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机制

黄花柳花总黄酮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机制

黄花柳花总黄酮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机制

基因“精准”编辑新机制揭示

  4月21日,《自然》杂志在线发表了哈尔滨工业大学生命学院黄志伟教授研究论文。该研究在国际上首次揭示了世界上最新发现的基因编辑系统CRISPR-Cpf1识别crRNA以及剪切pre-crRNA机制。该发现将实现对DNA的目的基因进行“关闭”“恢复”和“切换”等精准操作,将人类战胜癌症等疑难疾病梦

基因“精准”编辑新机制揭示

  21日,《自然》杂志在线发表了哈尔滨工业大学生命学院黄志伟教授研究论文。该研究在国际上首次揭示了世界上最新发现的基因编辑系统CRISPR-Cpf1识别crRNA以及剪切pre-crRNA机制。该发现将实现对DNA的目的基因进行“关闭”“恢复”和“切换”等精准操作,将人类战胜癌症等疑难疾病梦想向

动物所有关miRNA在心肌保护中的作用研究取得新成果

  miRNA为一类非编码的微小RNA,近年来有关miRNA在心脏中的功能的研究受到广泛关注。心肌缺血、心肌细胞能量代谢不足会导致心肌细胞凋亡的发生,进而发生心肌梗死。心肌梗死涉及复杂的分子机制,有报道显示,梗死的心肌组织与正常心肌组织相比较,miRNA表达谱存在差异,一些miRNA表

电转仪助力CRISPR编辑iPSC新进展: 协同基因编辑效应

  2006年,日本科学家山中伸弥(Shinya Yamanaka)教授利用逆转录病毒将4个转录因子转入成体细胞,将其转变为诱导多能干细胞(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 iPSC)。从此后,诱导多潜能干细胞研究领域取得了极大进步,被用于研究人类疾病,目前已经有多项研

上海生科院揭示成体心内膜形成冠状动脉的潜能

  1月26日,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周斌研究组的研究成果,以Genetic fate mapping defines the vascular potential of endocardial cells in the adult heart为题,在线发表在Circ

基因编辑技术成功剔除小鼠艾滋病病毒

  美国《分子治疗》杂志近日刊登了美国天普大学华人科学家胡文辉等人的最新研究成果:他们利用基因编辑技术,从多靶点高效剔除了一种人源化小鼠多个器官组织中的人类艾滋病病毒,推动基因疗法治疗艾滋病向人体临床试验迈出重要一步。  在之前的研究中,胡文辉团队已成功利用基因编辑技术,有效清除了体外培养的人类细胞

新型多肽治疗缺血再灌注导致的组织损伤

  近日,堪萨斯州立大学一研究小组已证明使用一种肽,可以防止或减少肠组织损伤。  该小组正在开展的工作可能有深远的影响,其中包括采用新的方法来治疗心脏病发作或中风,以及癌症。Sherry Fleming生物学副教授说:堪萨斯州立大学开发的治疗性多肽(B2糖蛋白I肽酶抑制剂)或氨基酸链可以减少或防止因

小动物PET/CT结合PMOD在心脏应用中的分析(一)

一、背景简述心肌组织是动物体内组织中消耗氧和葡萄糖较多的组织,用PET检测正电子显影剂在心肌的氧代谢或葡萄糖代谢可以评价心肌存活情况和供血情况,常用于血灌注、代谢和心肌存活度的研究。目前已有广泛的示踪剂可用于心脏研究。实际应用时,研究者可根据采用的示踪剂和研究流程,结合小动物PET/CT提供的动态采

基因编辑进展梳理 Part I CRISPR系统拓展及机制研究(二)

 两篇研究揭示Cas4核酸酶对于CRIPSR免疫反应的重要性2018年3月27日的,Shiimori团队在Cell Reports期刊上发文,证明了Cas4核酸酶是间隔序列前体临近基序( PAMs )靶向选择所必须的,有助于Cas1和Cas2选择新的CRISPR间隔物,并赋予天然宿主Synech

基因编辑进展梳理 Part I CRISPR系统拓展及机制研究篇

  基因编辑技术是指对目标基因进行编辑,实现对特定DNA片段的敲除、插入等。自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问世以来,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并相继在2012、2013、2015和2017年被Science杂志评为十大科学进展之一。因此,CRISPR/Cas9以其操作简便和成本低廉等优势受到了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