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天文学家实现超大规模宇宙模拟实验

借助近300亿个虚拟粒子,情景再现了“盘古开天地”,边长为45亿光年的立方体积中,物质分布如何演变……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科普部主任张旸17日告诉记者,在中国科学院超级计算中心的“联想深腾7000”超级计算机上,中国天文学家实现了超大规模宇宙模拟实验。 据天文学家介绍,这次实验,是迄今同等尺度上规模最大、精度最高的数值实验。 张旸解释道,宇宙如何从几乎均匀、各向同性的“单调”状态,演变成充满恒星、星系、星系团、空洞、各种纤维结构“多姿多彩”的可观测宇宙,这一直是天文学家“研之不疲”的热点课题。 “此次超大规模宇宙模拟实验,被称为‘盘古计划’的一部分,就是要‘借力’中国自主研发的超级计算机,‘剖析’暗物质、暗能量主导的宇宙中的结构形成过程,揭开它们的神秘面纱。”张旸说。 天文学家认为,实验将帮助科学家理解星系是怎样形成、演化的,超大质量黑洞是如何形成的。同时,对重大科学工程——大天区多目标光纤光......阅读全文

中国天文学家实现超大规模宇宙模拟实验

   借助近300亿个虚拟粒子,情景再现了“盘古开天地”,边长为45亿光年的立方体积中,物质分布如何演变……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科普部主任张旸17日告诉记者,在中国科学院超级计算中心的“联想深腾7000”超级计算机上,中国天文学家实现了超大规模宇宙模拟实验。  据天文学家介绍,这次实验,

天文学家在国产计算机上实现超大规模宇宙模拟实验

盘古模拟  宇宙如何从几乎均匀各向同性的状态演变成充满恒星、星系、星系团、空洞以及各种纤维结构的观测宇宙,一直是天文学家关注的热点研究课题。日前,一个超大规模的宇宙模拟实验在中国科学院超级计算中心的联想深腾7000超级计算机上完成,它是被称为“盘古计划”的一部分。  “盘古计划”是由

云南天文台在LAMOST双星研究方面获进展

  近期,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双星与变星研究团组研究员钱声帮等人利用我国郭守敬望远镜(LAMOST)的光谱巡天资料,对两种不同类型的双星(EA和EW型)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与研究。相关研究成果以《LAMOST食双星的物理特性与演化状态》为题在美国《天体物理杂志增刊》上发表。该工作给出了12000颗左右

国家天文台利用LAMOST数据发现6颗Oe星

  近期,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副研究员李广伟等人在LAMOST DR5数据中发现了6颗Oe星。为目前世界上仅发现的13颗Oe星样本扩充了50% 的成员。  光谱中具有电离氦吸收线的恒星称之为O型星,O型星是赫罗图2上位于主星序左上端的大质量主序星。它们是宇宙中温度最高、质量最大的主序星。而Oe星则是

国家天文台精确计算LAMOST巡天巨星的表面重力

  近日,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刘超等人使用LAMOST和Kepler共同观测的约1500颗有精确星震学(Asteroseismology)表面重力的红巨星作为训练样本,采用支持向量机的方法对LAMOST DR2的40万颗红巨星的表面重力进行了重新估计。结果表明,新的表面重力的计算误差降到了0.1de

云南天文台在LAMOST双星研究方面获进展

  近期,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双星与变星研究团组研究员钱声帮等人利用我国郭守敬望远镜(LAMOST)的光谱巡天资料,对两种不同类型的双星(EA和EW型)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与研究。相关研究成果以《LAMOST食双星的物理特性与演化状态》为题在美国《天体物理杂志增刊》上发表。该工作给出了12000颗左右双

LAMOST发布光谱数据突破两千万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3/497515.shtm2023年3月30日,中科院国家天文台对国内天文学家和国际合作者发布了LAMOST DR10(v1.0版本)数据集。该数据集包含光谱总数2229万余条,是目前国际上其它巡天望远镜发布光

强发射线星系光谱研究取得进展

  近日,由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研究员郑振亚带领的早期宇宙与高红移星系团组牵头,联合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美国宇航局戈达德太空飞行中心、加拿大曼尼托巴大学等国内外研究单位,基于目前最大的绿豌豆(Green Pea,GP)星系光谱搜寻样本,在近1550例绿豌豆星系中发现了5例具有双峰窄线的

光谱大数据来自耿耿星河-海量数据世界分享

LAMOST望远镜内部拼接镜面。LAMOST望远镜全景。  ■走近中国大科学工程   黑暗的燕山之巅,瞪着一只亮闪闪的眼——郭守敬望远镜(LAMOST),3月底,其获得的首批220万条巡天光谱数据正式向世界发布。  LAMOST是光谱加工厂,每个观测夜经“流水线”生产出万余条天体

绿星系光谱研究取得进展

  近日,由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研究员郑振亚带领的早期宇宙与高红移星系团组牵头,联合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美国宇航局戈达德太空飞行中心、加拿大曼尼托巴大学等国内外研究单位,基于目前最大的绿豌豆(Green Pea,GP)星系光谱搜寻样本,在近1550例绿豌豆星系中发现了5例具有双峰窄线的

国际研究团队在绿豌豆星系中发现特殊星系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7/505240.shtm近日,一支国际研究团队利用郭守敬望远镜(LAMOST)发现的样本,在近1550例绿豌豆星系中发现了5例具有双峰窄线的特殊星系,并分析这类特殊天体可能起源于活动星系核的合并。相关研究成果

郭守敬望远镜首批巡天光谱数据对世界发布

图为郭守敬望远镜。  郭守敬望远镜(LAMOST)取得的首批巡天光谱数据从19日起正式对全世界发布,数据包括 220万光谱,高质量恒星光谱172万条,超过目前国际上所有已知恒星巡天项目的光谱总数。科学用户可登录网站(http://dr1.lamost.org/)进行数据查询和下载。  宇宙浩瀚,人类

依托于LAMOST数据-“攻打”星系震荡学

  银河系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星系,是人们理解星系化学动力学历史与演化的重要参考与基石,它可以让人们得以在多星族六维相空间下对其进行细致的诊断与精细的刻画。银河系的盘集中了母星系百分之九十的重子物质,上面有大量的恒星、气体、尘埃等。目前普遍认为银河系的盘并非平滑分布,其在几何空间与速度空间都存在一定

崔向群院士:为国奉献是一种单纯的坚持

  “我们有能力做二三十米口径的巨型望远镜。”2014年两院院士大会间隙,中科院院士崔向群为人们描述着中国大望远镜的未来。  从大学毕业要求改分配到边远山区,到努力考上“文革”后首批研究生;从放弃欧洲南方天文台工作回国当LAMOST项目“敢死队长”,到发起南极冰穹A天文观测,崔向群把为国奉献作为一种

LAMOST发现一个“星系果蔬园”

从左到右依次是绿豌豆星系、蓝莓星系和紫葡萄星系。(图片来源:SDSS)近期,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联合相关单位的研究团队在LAMOST(郭守敬望远镜)海量光谱中,发现了一个“星系果蔬园”,包括大量绿豌豆星系、蓝莓星系及紫葡萄星系等。相关研究成果日前发表于《天体物理学报》。这里的绿色豌豆星系起源于公众科

更圆的“洋葱”——银河系恒星晕演化之路

日前,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博士研究生吴文博、研究员赵刚和薛香香等人利用我国郭守敬望远镜(LAMOST)巡天光谱数据,揭示了约110亿年前银河系经历的GSE(Gaia-Sausage-Enceladus)主并合事件对银河系恒星晕整体结构的影响。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天文学报》(Astronomical

95%是最新发现!迄今最大时域多星光谱星表发布

  利用郭守敬望远镜(LAMOST)的中分辨率光谱数据,来自国家天文台等单位的研究人员发现了3133颗光谱双星以及132颗光谱三星,并精确测量了它们的视向速度,其中95%为最新发现的多星系统。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于国际知名天文期刊《天体物理学报增刊》。  “这是迄今最大的具有时域光谱信息的多星星表,

我国新发现挑战“恒星初始质量分布规律不变”经典理论

  1月19日,《自然》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刘超团队的一项重大研究成果。发挥我国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郭守敬望远镜(LAMOST)超大光谱数据样本优势,结合欧洲空间局盖亚(Gaia)卫星数据,科研团队发现天体物理学中颇为重要的基础理论“恒星初始质量分布规律”会随着恒星金属元素含量和年龄发生显著

中科院科学家在超新星搜索研究工作中取得进展

    图为LAMOST望远镜  日前,中科院自动化研究所模式识别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国家天文台LAMOST项目组合作研究,在超新星搜索研究工作中取得了重要的进展。双方项目组对SDSS-DR7(美国斯隆数字巡天SDSS第七期释放数据)中的294843条星系光谱数据进行自动搜索,获得了36

“星海捞针”-郭守敬望远镜发现一颗宁静态中子星

什么是中子星?它们在宇宙中以怎样的方式存在?如何发现中子星?这些科学谜团正在被天文学家慢慢揭开。  基于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郭守敬望远镜(LAMOST)的时域巡天数据,我国天文学家发现了一颗距离地球大约1037光年、处于双星系统中的宁静态中子星。这颗中子星的质量约为太阳的1.2倍,其伴星是一颗类似太

研究人员提出搜寻仙女星系星团的新方法

  《中国科学报》从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获悉,一支天文领域的联合研究团队基于郭守敬望远镜(LAMOST)数据,构建了搜寻仙女星系(M31)星团的新方法,这是天文学家继哈勃望远镜后利用LAMOST等地面望远镜批量搜寻仙女星系星团盘中年轻星团的突破性工作。近日,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天文与天体物理学》。 

郭守敬望远镜背后的故事-星空下的守望者

河北兴隆,一个宁静的小县城。县城境内,燕山主峰的南麓上,一组巨大的白色建筑静静伫立。在那雄伟的建筑里,藏着一双仰望星空的明眸——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郭守敬望远镜(LAMOST)。 8月7日,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宣布,由其管理和运行的LAMOST已经圆满完成了一期光谱巡天观测。 1997

LAMOST早型星双星统计性质研究取得新进展

近期,国际天文期刊《天体与天体物理学》(Astronomy & Astrophysics)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郭彦君博士与合作者关于早型星双星统计性质的研究工作。该工作利用LAMOST DR8中分辨率数据,研究了886颗观测次数大于6次的早型星的双星比例、质量比分布和周期分布,给出了

恒星考古:“探”为“观”止

   2019年新年伊始,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发布了“新视野”号深空探测器拍下的柯伊伯带小行星MU69(绰号“Ultima Thule”,即“天涯海角”)的照片,第一次近距离将这位太阳系边缘的远古邻居呈现在世人面前。   探寻宇宙的早期历史,就像寻找人类起源一样令人着迷。然而宇宙之

恒星考古:“探”为“观”止

  2019年新年伊始,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发布了“新视野”号深空探测器拍下的柯伊伯带小行星MU69(绰号“Ultima Thule”,即“天涯海角”)的照片,第一次近距离将这位太阳系边缘的远古邻居呈现在世人面前。  探寻宇宙的早期历史,就像寻找人类起源一样令人着迷。然而宇宙之大,深空探测

LAMOST发现迄今最大的恒星级黑洞

  国际科学期刊《自然》发布了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刘继峰、张昊彤研究团队的一项重大发现。依托我国自主研制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郭守敬望远镜(LAMOST),研究团队发现了一颗迄今为止质量最大的恒星级黑洞,并提供了一种利用LAMOST巡天优势寻找黑洞的新方法。这颗70倍太阳质量的黑洞远超理论预言的质量

LAMOST-DR6数据集正式发布

  2018年6月,在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LAMOST运行和发展中心及相关单位的共同努力下,LAMOST第六年光谱观测任务圆满结束。经过9个月的数据处理及质量分析,2019年3月27日,包含先导巡天及前六年正式巡天的LAMOST DR6数据集正式对国内天文学家和国际合作者发布。  2017年6月,L

迄今光谱获取率最高望远镜LAMOST落成

[科学时报 祝魏玮报道]10月16日,国家天文台兴隆观测基地双喜临门,不仅迎来了40周年诞辰的庆典,国家重大科学工程——大天区面积光纤光谱天文望远镜(LAMOST项目)也在该基地落成。中科院常务副院长、LAMOST工程管委会主任白春礼,国家天文台台长严俊,LAMOST发起人之一苏定强院士,LAMOS

郭守敬望远镜发现一颗宁静态中子星

什么是中子星?它们在宇宙中以怎样的方式存在?如何发现中子星?这些科学谜团正在被天文学家慢慢揭开。 基于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郭守敬望远镜(LAMOST)的时域巡天数据,我国天文学家发现了一颗距离地球大约1037光年、处于双星系统中的宁静态中子星。这颗中子星的质量约为太阳的1.2倍,其伴星是一颗类似

发现一颗“看不见”的天体

黑洞神秘诡谲,人类对其知之甚少。近期,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博士单素素联合北京师范大学、曼彻斯特大学的研究人员,利用LAMOST(郭守敬望远镜)时域巡天数据开展黑洞和中子星等致密天体的搜寻计划,发现了一个特殊的单线光谱双星系统LTD064402+245919。该双星系统由一颗亚巨星和一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