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为什么科研造假难发觉识别科学中的欺诈

大多数科学家是真诚的,但其中有一些人会进行科研造假,提出虚假观点以欺骗他们的同行或大众。他们可能会报告一个从没有做过的实验,描述根本不存在的病人,或者篡改数据以使研究结果更令人信服。2005年发表在《柳叶刀》(The Lancet)上的一项研究中,挪威医师Jon Sudb捏造了多达900位参与临床试验的病人,并声称一般止痛药能帮助防治口腔癌。德国物理学家Jan Hendrik Schn在多篇论文中伪造数据,其中包括发表在顶级杂志《Nature》和《Science》上的15篇论文。最近,韩国科学家黄禹锡伪造数据并在《Science》上发表,他声称已经从人类胚胎中培养出成体干细胞。 在所有这三个例子里,随着骗局被揭露,相应的文章都被从刊发杂志上撤消。 ......阅读全文

打击学术造假,是铁律,是道义

  编者按  对于任何一位以科学精神为旨归的研究人员来说,“求真”毫无疑问是应当遵守的“底线”。然而,在科学发展的历史进程中,践踏科研真实性底线的“伪科学”事件以及学术造假行为却层出不穷,这无疑是对科学尊严的严重挑战。  作为以弘扬科学精神为己任的媒体,《中国科学报》历来都将打击伪科学、揭露学术造假

代表委员为科研功利病开方 呼吁完善奖励分配机制

  忙着跑关系、抢项目,忙于写文章,片面追求SCI、影响因子,学术造假等不端行为曝光……针对当前科研领域的不良现象,前来参加两会的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纷纷开出处方,呼吁从课题立项、成果评审、评价方式、经费分配等多方面加以改革完善,使我国科研体系强身祛病,远离功利和浮躁。处方一:科学立项,

专家建议立法惩处学术造假 是否用“重典”应慎重

  从上海交通大学“汉芯造假门”到西安交通大学李连生学术造假骗取国家级大奖,学术造假愈演愈烈,惩治学术造假,成为今年全国两会的热议话题。“加大惩戒力度,用‘重典’治理学术造假,以儆效尤”,是很多两会代表、委员的期盼。   近日,《湖北省科学技术协会条例》经修改后正式实施。作为首部地方科协

不要受困于“众所周知”——裴刚院士:打破常识 实现创新

  近日,一些突发的网络舆情让中科院院士裴钢被动成为焦点人物。(相关链接:惊爆学术圈!网传饶毅实名举报裴钢院士 耿美玉 李红良)  12月2日,围绕着科技创新与常识的关系以及如何打破常识、实现创新等话题,《中国科学报》记者对裴钢进行了专访。  中国科学报:你怎么理解科技创新与“众所周知”的常识之间的

秦伯益等三院士曾指控谢剑平学术造假

 插图 老牛  自从谢剑平2011年底入选中国工程院环境与轻纺工程学部院士以来,外界对他的质疑声一浪高过一浪。  谢剑平曾在当选院士后表示:“研究出最大限度减少危害的新方法,是我们烟草科技工作者的责任和使命。”而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教授杨功焕认为,谢剑平的说法极具欺骗性:“到目

2016医疗健康五大“黑天鹅事件”

  2016年有三大举世瞩目的黑天鹅事件—— 人工智能机器人AlphaGo战胜李世乭,英国脱欧,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有人将上述事件集中爆发归结为经济下行,大国式微。  再看医药行业,在这个高风险的“日不落”产业,太阳底下更不缺“新鲜事”—— 魏则西离世,Theranos放弃血检业务,天士力明星中药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