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netics:电穿孔技术或提高CRISPR/Cas9系统效率

发表于国际杂志Genetics上的一篇研究论文中,来自美国杰克逊实验室(Jackson Laboratory)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表明,利用一种电流来运输CRISPR/Cas9系统对实验室小鼠进行工程化的遗传改造,或许可以明显而且有效地改善CRISPR/Cas9系统的作用效率。 CRISPR/Cas9系统可以精确高效地对实验性材料进行遗传修饰来制造用于研究人类疾病的模型,而通过将该系统注射入受精卵就可以制造出携带单一突变、多种基因突变或其它机体修饰的工程化小鼠,CRISPR/Cas9系统技术非常有效,但其需要进行显微注射,这种显微注射要求较高而且非常耗时。 研究者Haoyi Wang教授说道,这项研究中我们利用一种电穿孔技术就可以高效快速地替代显微注射,而电穿孔技术即是利用电流来增加细胞膜的可透性;电穿孔技术的开发或可对动物模型进行高效高通量地基因组修饰编辑作用,而且利用该技术,研究者就可以使得由原先一次只能进行单一受精卵......阅读全文

日本认可人类受精卵基因编辑研究

  日本生命伦理专门调查委员会22日宣布,允许日本相关机构在基础研究中“编辑”人类受精卵的基因,但出于安全和伦理方面的考虑,不允许将该技术应用到临床和辅助生殖中。  所谓基因编辑是指对目标基因进行敲除或引入基因组等操作,该技术已在不少研究领域得到应用。  日本生命伦理专门调查委员会是日本政府下设的专

日本批准利用人类受精卵进行基因编辑研究

  日本政府的生物伦理机构日前批准了利用受精后的人类卵细胞进行基因修饰的基础研究。  这一政策上周(4月22日)刚刚颁布,不过,目前他们仍反对利用基因修饰技术进行临床学研究。主要是基于该技术对人类可能具有未知的危害。  基因修饰基础的临床试验,包括在卵细胞水平矫正遗传缺陷并将其送回子宫,这一过程中包

研究揭示受精卵DNA去甲基化重要机制

  近日,中科院上海生科院生化与细胞所一项最新研究发现,小鼠早期胚胎中母源和父源基因组在单细胞的受精卵阶段,均会发生大规模的DNA主动和被动去甲基化,DNA双加氧酶Tet3介导了主动去甲基化的发生,而糖苷酶TDG并不参与该过程。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于学术期刊《细胞—干细胞》。  该研究由中科院上海生

研究发现胚胎干细胞或有类似受精卵发育潜能

移除miR-34a的胚胎干细胞(红色)与正常胚胎干细胞的发育区别明显。  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分子和细胞生物学副教授何琳带领团队,通过移除一种名叫miR-34a的微RNA,成功让老鼠胚胎干细胞表现出类似受精卵的发育特性,能够成功分化成胚胎组织和胚胎外组织。何琳教授16日通过电子邮件接受科技日报记者

新技术新模式-将出生缺陷扼杀在受精卵之前

  男孩小明(化名)出生后不久就被发现发育和活动都比同龄人迟滞,还伴有中枢神经系统、心脏、骨骼等多部位症状,三四年来辗转多地求医却无法确诊。不久前,小明来到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刚刚成立的出生缺陷防控—救助一体化联合门诊,经过多学科专家会诊,初步诊断他患的是一种进行性肌营养不良出生缺陷疾病。  这是全

中美科学家联合研究发现:受精卵或非生命起源

  众所周知,我们是由精子与卵子结合的受精卵发育而来的。这也是科学界普遍认同的说法。  但是,最近国际知名期刊Journal of Assisted Reproduction and Genetics刊发了一则论文称,人类受精卵存在两套独立纺锤体。 这意味着处于此阶段的受精卵,并不能称之为真正意义上

日本将解禁受精卵基因编辑基础研究-但禁临床应用

  日本文部科学省与厚生劳动省决定允许使用“基因编辑”技术进行受精卵研究,但仅限于基础研究。目前日本仍禁止开展把经过编辑的受精卵组送回女性子宫的临床应用,最早将于2019年4月解禁。有声音期待该研究有助于查明不孕症等疾病的原因。图片来源于网络  据《日本经济新闻》11月27日报道,日本将解禁的是使用

美国研究人员发现受精卵硬度显示了生存能力的强弱

   选择健康的体外受精胚胎植入母体,事关胚胎成活率和受孕率。美国研究人员发现,受精卵的软硬程度显示了生存能力的强弱,据此开发的常规筛选方法准确率更高,这使得筛选体外受精胚胎如同用捏一捏的方法挑选水果一样简单。   美国斯坦福大学研究人员24日在英国《自然·通讯》杂志上报告说,他们通过用吸液管测算卵

14年前冷冻保存-受精卵“复活”诞女婴

  据阿根廷媒体12日报道,一名阿根廷女子日前产下一名女婴,与众不同的是,受精卵是她本人14年前冷冻保存的。时隔14年“复活”冷冻受精卵也创下了一项新纪录。  阿根廷《号角报》报道称,现年40岁的佩罗·莫妮卡1999年冷冻保存了自己的卵子。2013年,也就是14年后,早已成为一名13岁男孩母亲的莫妮

Cell:受精卵早期发育的分子机制有望理解生命起源

  受精卵前100个细胞(囊胚)的组织方式对于妊娠是否成功、器官形成甚至以后对个体疾病(比如阿尔兹海默病等)的发生都有着非常深远的影响;然而,截止到目前为止,研究人员并没有找到一个好的方法来模拟囊胚形成的方式。  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Cell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索尔克研究所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

人是怎么从受精卵变成一个成熟个体的?

受精卵慢慢长大,1个变为2个,2个变为4个,4个变为8个,……,就这样成倍地增加;细胞在数量增加的同时也进行着分化,从而形成不同功能的细胞。那些形态相似的,结构相同,具有一定功能的细胞群叫做组织。不同的组织,按一定的顺序组成器官。各种器官协调配合,形成系统。各种器官和系统组成生命体。

上海生科院合作揭示受精卵DNA去甲基化重要机制

  9月11日,国际学术期刊《细胞—干细胞》(Cell Stem Cell)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徐国良研究组、李劲松研究组和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动态光学成像中心汤富酬研究组的最新研究成果Active and Passive Demethylation

中科院、上科大:受精卵如何发育成多功能个体

  来自中科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上海科技大学的研究人员发表了题为“3D Chromatin Structures of Mature Gametes and Structural Reprogramming during Mammalian Embryogenesis”的文章,揭示了哺乳动物成熟精子

鱼类受精卵细胞冻存试剂盒(超低温)使用说明

鱼类受精卵细胞冻存试剂盒(超低温)产品说明书主要用途YIJI鱼类受精卵细胞冻存试剂(超低温)是一种旨在帮助超低温冷冻环境下储存各种鱼种受精卵细胞,确保其功能完整性和孵化活力的保护性介质和权威而经典的技术方法。该技术由经过精心研制、成功实验证明的。适用于clipeiformes、esociformes

上海生化细胞所发现受精卵DNA去甲基化重要机制

        近日,中科院上海生科院生化与细胞所一项最新研究发现,小鼠早期胚胎中母源和父源基因组在单细胞的受精卵阶段,均会发生大规模的DNA主动和被动去甲基化,DNA双加氧酶Tet3介导了主动去甲基化的发生,而糖苷酶TDG并不参与该过程。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于学术期刊

电转化仪高效转染mRNA进入小鼠受精卵形成稳定突变体

摘要随着小鼠基因组序列测序完成,许多研究都围绕着功能基因参与的生物学过程,特别是发育和疾病研究领域。那么稳定遗传修饰的模型动物对于阐明基因的作用十分重要,然而,传统的方法,包括在胚胎干细胞中的同源重组或是构建小鼠嵌合体,既耗时又耗力。然而新的基因组编辑方法明显的优化这个过程。在有效的基因组编辑方法中

调控受精卵基因组激活和全能样干细胞转化的新分子

  北京大学分子医学研究所汪阳明研究组与胡新立以及清华大学那洁实验室合作在PLOS Biology在线发表最新研究成果“DPPA2/4 and SUMO E3 ligase PIAS4 opposingly regulate zygotic transcriptional program”。该研究发

Cell:受精卵发育第二天,胚胎细胞分化就已经出现差异

  当精子和卵子在输卵管中相遇后,经历受精过程形成受精卵,预示着一个新生命开始启程。受精卵会在输卵管内经过多次有丝分裂形成由多个全能型干细胞组成的细胞团,并逐步转入子宫,在子宫腔内完成后续发育。随后,胚胎干细胞会失去全能性,朝着多能性方向发展。  但是,细胞出现差异性分化的时间点一直未知。近期,发表

Genetics:电穿孔技术或提高CRISPR/Cas9系统效率

  发表于国际杂志Genetics上的一篇研究论文中,来自美国杰克逊实验室(Jackson Laboratory)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表明,利用一种电流来运输CRISPR/Cas9系统对实验室小鼠进行工程化的遗传改造,或许可以明显而且有效地改善CRISPR/Cas9系统的作用效率。  CRISPR/C

细胞迁移的研究技术

为了研究某一蛋白质在细胞迁移中所扮演的角色,一般来说科学家可以将某蛋白的编码基因进行突变,甚至应用新近的RNAi现象,或者加入该蛋白质的阻断剂(inhibitor)来抑制某一个蛋白质的表现,并分析此抑制对于细胞迁移的影响,反而得知被抑制的蛋白质与细胞迁移的作用。新科技对细胞迁移研究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

lncRNA研究策略与技术

研究背景: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是一类不编码蛋白的RNA分子,长度在200 bp以上,起初被认为是RNA聚合酶II转录的副产物,不具有生物学功能;近期的研究表明lncRNA具有保守的二级结构,可以与蛋白、DNA和RNA相互作用,参与多种生物学过程的调控

细胞迁移的研究技术

  为了研究某一蛋白质在细胞迁移中所扮演的角色,一般来说科学家可以将某蛋白的编码基因进行突变,甚至应用新近的RNAi现象,或者加入该蛋白质的阻断剂(inhibitor)来抑制某一个蛋白质的表现,并分析此抑制对于细胞迁移的影响,反而得知被抑制的蛋白质与细胞迁移的作用。  新科技对细胞迁移研究起到了极大

种质资源研究技术方案

《史记》有云:“王者以民人为天,而民人以食为天。”粮食问题在中国历朝历代都占据着极其重要的位置。新中国成立后,解决粮食问题、保证14亿中国人民的粮食安全更是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中共中央、国务院2004年至2020年已连续十七年发布以“三农”(农业、农村、农民)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强调了“三农”问题

科学家用表型变异重建单个细胞生命史-追溯到受精卵

  英国威尔克姆基金会桑格研究所科学家近日利用基因组测序技术,通过观察健康细胞基因组的变异过程,能把一个细胞的生命历史追溯到最初的受精卵。它们构建了多种组织细胞的发展历程,从早期胚胎开始,直到它们变成成熟器官中的“一员”。相关论文发表在最近出版的《自然》杂志上。   在多细胞生物的生命历程中,身体的

新研究实现人类卵子线粒体DNA交换

研究人员不久前实现了人类卵子之间的线粒体DNA交换,并成功使这些卵子受精,由此得到的受精卵具有3个人的遗传物质。 线粒体是细胞中提供能量的细胞器,它所包含的遗传物质――线粒体DNA只通过母系遗传,即动物体内的线粒体DNA只来源于卵细胞,与精子无关。因此,母系线粒体异常会导致许多遗传病,研究人员认为

基因敲除技术的研究进程

基因敲除技术是20世纪80年代发展起来的,是建立在基因同源重组技术基础以及胚胎干细胞技术基础上的一种新分子生物学技术。所谓胚胎干细胞(EmbryonicStem cell,ES)是从着床前胚胎(孕3—5天)分离出的内细胞团(Inner cellmass,ICM)细胞,它具有向各种组织细胞分化的多分化

癌症研究的重要技术突破

  最近,亥姆霍兹慕尼黑中心-德国健康与环境中心Christina Scheel博士带领的研究小组,开发出一种试验分析方法,通过培养的人乳腺上皮细胞重建乳腺的三维组织结构。为了这个目的,研究人员使用了一种透明的凝胶,细胞在凝胶中分裂和扩散,类似于青春期的乳腺发育。具体来说,细胞分裂并产生空心管,这些

基因打靶技术的研究

基因打靶技术是从20世纪80年代发展起来的,是建立在对同源重组不断了解的基础之上。首先是以酵母这种较为简单的真核模式生物为基础,来对相关技术进行研究。随着外源DNA导入酵母细胞方法的建立、标记基因有效选择的利用、同源重组转化子筛选系统的建立、载体同源序列DNA(靶标)双链断裂提高同源重组效率的利用,

RNAi技术研究进展

  RNA干扰(RNA interference,RNAi)是多种生物体内由双链RNA(doublestranded RNA,dsRNA)介导同源mRNA 降解的现象。RNAi现象先后在不同生物中被发现,植物学家称它为共抑制(co-suppression)或转录后基因沉默(post transcri

RNA研究热点技术介绍总汇

  头条消息:2019年8月16日,2019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结果发布,今年国自然重点资助项目743项,总金额达22.184亿,北京大学、浙江大学位居前两位,分别获得37项和34项,总计超过1亿元,而上海交通大学(30项)、复旦大学、清华大学、南京大学、中山大学、天津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