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大连化物所纳米金催化研究取得新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航天催化与新材料研究室王军虎研究团队在纳米金催化研究中取得新进展:在熟知反应机理和材料性质的基础上合理设计开发出以商品化伽马氧化铁(γ-Fe2O3)为载体的Au/γ-Fe2O3催化剂,该催化剂对于CO氧化反应展现出超高活性,约为Au/α-Fe2O3催化剂活性的20倍,显示了明显的载体晶相效应,是目前报道活性最高的催化剂之一。进一步研究表明,该载体晶相效应可以拓展到其它贵金属如Pt,Rh等,同时也可拓展到其它遵循Redox过程的反应,为催化剂的设计开发提供了新思路。该成果已发表在ACS catalysis上。 负载型金催化剂对许多重要反应具有独特的高活性和/或高选择性,对于影响负载型金催化剂因素的深入研究不仅能帮助改进催化剂配方进而提高催化剂性能,而且所获得的认识可能对其它负载型贵金属催化剂的制备改进及性能提高具有借鉴与指导作用。该研究组前期研究(Journal of catalysis, ......阅读全文

先进催化材料高效环保

  固体催化是化学工业的基石,也是实现能源转化、环境净化和清洁合成的核心技术。创制先进催化材料是开启解决能源、环境问题之门的金钥匙。   大连理工大学副教授、博士生导师赵忠奎,带领“先进催化材料”研究组,在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辽宁省基金项目、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项目及企业合作项目等的资

大连化物所催化合成氨研究取得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复合氢化物材料化学研究组(DNL1901)研究员陈萍和博士郭建平等在催化合成氨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他们提出了“双活性中心”这一催化剂设计理论,并由此开发了过渡金属-氢化锂复合催化剂体系,实现了氨的低温催化合成。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自然-化学》(Nature Ch

科学家实现氨的低温催化合成

  近日,中科院大连化物所研究员陈萍和博士郭建平带领复合氢化物材料化学研究团队,在催化合成氨研究方面取得进展。他们提出了“双活性中心”这一催化剂设计理论,并由此开发了过渡金属—氢化锂复合催化剂体系,实现了氨的低温催化合成。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自然—化学》杂志。  过渡金属上氨的催化合成是多相催化研究

科学家实现氨的低温催化合成

  近日,中科院大连化物所研究员陈萍和博士郭建平带领复合氢化物材料化学研究团队,在催化合成氨研究方面取得进展。他们提出了“双活性中心”这一催化剂设计理论,并由此开发了过渡金属—氢化锂复合催化剂体系,实现了氨的低温催化合成。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自然—化学》杂志。  过渡金属上氨的催化合成是多相催化研究

科学家利用ALD技术合成多种新型纳米材料

   在中国科学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中科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及所内外合作者的大力支持下,煤转化国家重点实验室覃勇课题组(903组)利用ALD(原子层沉积)技术合成了多种新型纳米材料,并将其应用于环境、催化、国防等领域,取得了系列进展,相关成果发表在ACS Nano、Nano Research、A

可溶性多孔配位聚合物复合催化材料研究获进展

  与均相催化剂相比,异相催化剂可以回收再循环使用,但其活性通常较低,而将其均相化能有效地结合均相和异相催化的优点,因此是解决异相催化剂活性低这一短板的有效途径之一。近年来,金属-有机框架(MOFs)化合物,也称作多孔配位聚合物,因其具有高比表面积、可调的孔道,是优良的纳米催化剂载体之一。将金属纳米

合肥研究院在铁氮掺杂多孔碳/石墨烯制备氧还原取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固体物理研究所液相环境激光制备与加工实验室,在具有双活性位点的铁氮掺杂多孔碳/石墨烯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在氧气还原应用研究中取得进展,相关工作发表在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上。  由于化石能源枯竭和自然环境恶化,

中国科大提出催化剂设计的表界面极化概念

  多相催化是实现高效定向化学转化的关键技术,其中的一个重要基础科学问题是如何通过精确设计和调控催化活性位结构及所在环境,从而强化其定向催化功能并创造新型高效催化剂。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熊宇杰教授课题组和江俊教授课题组继在电催化体系中提出表面极化概念后,再次通过与黄伟新教授课题组合作,证实界面极化

北京基因组所构建完成质体基因组结构变异数据库

  多相催化是实现高效定向化学转化的关键技术,其中的一个重要基础科学问题是如何通过精确设计和调控催化活性位结构及所在环境,从而强化其定向催化功能并创造新型高效催化剂。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熊宇杰教授课题组和江俊教授课题组继在电催化体系中提出表面极化概念后,再次通过与黄伟新教授课题组合作,证实界面极化

“冷冻金”一样会“发光”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物所孙剑研究团队发现了一种可替代贵金属金或银的铜催化剂,在催化加氢反应中表现出与传统铜催化剂完全不同,而与金或银接近的性能。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日前出版的顶级期刊《科学—进展》上。  原子的外围电子结构常常会决定金属的化学性质。金、银等贵金属电子结构稳定,一般条件下不易与其他

大连化物所等在单原子催化研究中取得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催化与新材料研究中心研究员乔波涛、中科院院士张涛团队与清华大学教授李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教授刘景月合作,在单原子催化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发现在CO氧化反应中水对单原子催化剂和纳米催化剂呈现出显著不同的促进作用。详细研究结果揭示,由于单原子催化剂独特的微环境和电子

1月6日:一周最受关注论文排行榜

   上帝帮你关上了门,也关上了窗,不要灰心,上帝可能要开空气净化器了。新年新气象(跨年霾至今未散,做科学新闻的小编表示很无力,摊手┑( ̄Д  ̄)┍),小编希望各位网友在新的一年里科研顺利,多发paper。言归正传,科学网论文频道编辑部根据每篇论文的点击量,选出上周(12月26日至1月1日)论文频道

大连化物所:半导体光催化剂活性晶面依赖的本质原因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李灿、李仁贵团队在半导体光催化剂暴露晶面的本质作用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观察到光催化研究中活性晶面依赖的关系,确认了活性晶面的光催化活性差异是由不同共存暴露晶面之间的光生电荷分离性质决定的。  人工光合成太阳燃料是国际科学领域的“圣杯式”科学

大连化物所发表“铠甲”催化工作进展报告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邓德会、中科院院士包信和团队,在铠甲催化方面的研究工作受到了国际同行的广泛关注,近期在Advanced Materials上发表题为Robust Catalysis on 2D Materials Encapsulating Metals:

今日2篇Nature Catalysis:把CO2还原进行到底!

  CO2还原既有望解决温室效应,又能带来更清洁的燃料和更加价值的C2+化学品,是各国科学家锲而不舍追逐的目标。  2019年4月9日,Nature Catalysis连刊两文,一篇来自电子科技大学Yijin Kang和美国University of Delaware的Feng Jiao团队,报道了

生物质衍生碳基电催化剂构筑及应用研究获进展

  近期,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固体物理研究所环境与能源纳米材料中心在生物质衍生碳基电化学催化剂方面取得一系列进展。该系列研究为以廉价、资源丰富的生物质资源作为原材料制备高性能碳基电化学催化剂开拓了新的思路,具有重要的实际应用意义。相关研究成果相继发表在Phys. Chem. Chem. Ph

大连化物所发表单原子催化剂用于二氧化碳转化文章

  近日,大连化物所航天催化与新材料黄延强研究员和张涛院士团队受邀在Accounts of Chemical Research上发表了题为“Single-Atom Catalysis toward Efficient CO2Conversion to CO and Formate Products”

研究人员提出“氢农场”新策略

中科院大连化物所提出“氢农场”新策略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院士李灿、研究员李仁贵等在太阳能可规模化分解水制氢方面取得新进展,率先提出并验证了一种全新的“氢农场”策略,该策略基于粉末纳米颗粒光催化剂太阳能分解水制氢,太阳能光催化全分解水制氢效率创国际最高记录。研究

关于自组装纳米材料构筑无辅因子的氧化模拟酶研究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国家纳米科学中心丁宝全课题组与施兴华、王会课题组,联合北京化工大学王振刚课题组、清华大学教授刘冬生,在生物分子自组装催化研究领域取得新进展。相关研究成果以Cofactor-free oxidase-mimetic nanomaterials from self-assembled

这四位学者获中国化学会-巴斯夫公司青年知识创新奖

  根据《中国化学会-巴斯夫公司青年知识创新奖条例》,中国化学会于本年度启动第十届中国化学会-巴斯夫公司青年知识创新奖,经中国化学会-巴斯夫公司青年知识创新奖评审委员会审议、中国化学会奖励工作委员会决议,决定授予山东大学曹鸿志等4位青年化学家“第十届中国化学会-巴斯夫公司青年知识创新奖”。中国化学会

4月12日《自然》杂志精选

铜和铂催化剂的最新进展  均相铜和铂催化剂被用来合成包括药物、商业化学品及聚合物在内的一系列有机分子。在这些催化剂的活性、选择性和范围方面所实现的改进,有可能提高它们的用途,减少化学反应的环境影响。在这篇Review文章中,Amanda Hickman 和 Melanie Sanfo

大化所包信和院士获得英国皇家化学会荣誉会士

  近日,由基金委-英国皇家化学会联合举办的“可持续化学与过程”国际研讨会在北京召开,中科院大连化物所包信和院士被授予英国皇家化学会荣誉会士证书,包信和是继白春礼之后,第二位获此殊荣的中国人。  包信和主要致力于新催化材料和高效能源转化过程研究,所建立的“限域催化”新概念已初步形成了理论体系,金属氧

科研人员开发出一系列电化学制氢纳米电催化剂

  氢能作为一种清洁、高效、可持续的能源,因具有高质量能量密度、燃烧产物无污染、利用率高等优点,受到世界各国高度重视,被誉为21 世纪最理想的新能源。电解水制氢是一种重要的制氢技术,但在实际制氢过程中,制氢效率较低。因此,科学家们一直致力于研发高性能电解水催化剂,以期实现高效制氢。  中国科学院青岛

福建物构所离子型框架高效催化串联反应研究获进展

  串联反应由于其具有高效的原子利用率、可减少能源消耗及浪费等优点,引发学界关注。然而,由于在一个反应系统中,多个活性位点的协同及不同反应条件的不相容性,构建高效串联催化体系仍具有挑战性。近年来,多孔共价三嗪骨架材料(CTFs)以其良好的热稳定性、化学稳定性和高比表面积,得到广泛关注。但此前,CTF

我国VOCs废气治理的现状及展望

  随着我国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为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利益的同时,也排出了大量有害废气,不但污染了环境,也给人们的生活和身体带来了严重的伤害。因此,VOCs废气治理已经显得迫在眉睫。目前,我国的VOCs废气治理现状还存在着一些不足,需要不断发展和进步,利用更先进和科学的治理方法进行更加彻底的VOCs

长春应化所获今年吉林省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2017年度吉林省科学技术奖日前揭晓。由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研究员邢巍等完成的“基于有机小分子的氢能/电能转换高效催化剂基础研究”成果荣获2017年吉林省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氢能是高效、经济、清洁的新能源,以液体有机小分子为氢源的氢能转化为电能的燃料电池具有比能量与转化效率高、续航时

物构所金属-有机框架材料催化二氧化碳转化研究获进展

  将二氧化碳(CO2)催化转化为高附加值的化工产品是化学家们所面临的一项长期挑战。目前,各种均相催化体系对CO2的活化转化,往往需要高温、高压的条件,且分离提纯成本高,而采用高效的多孔非均相催化剂有望解决这一难题。金属-有机框架(MOFs)化合物因其具有高比表面积、丰富的化学官能团和金属中心以及可

城市环境所纤维基载钯催化剂去除VOCs研究中取得进展

  挥发性有机物(VOCs)是加重大气复合污染的重要前驱体之一。根据 “十三五规划纲要”,2020年VOCs排放总量较2015年要下降10%以上。要实现总量减排,亟需加大VOCs污染控制力度。催化燃烧技术是去除VOCs的主流技术之一,应用最为广泛的催化剂为贵金属催化剂。催化剂载体能提升贵金属分散和改

Matter:循环稳定催化剂实现端炔与二氧化碳的高效羧化

  近日,国家纳米科学中心研究员唐智勇课题组在温和条件下催化制备不饱和羧酸研究中获得进展,通过构筑酰胺键功能化的氧化石墨烯/银复合催化剂实现端炔类化合物与二氧化碳反应高效生成羧酸,设计的催化剂表现出循环稳定性。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Matter上。  端炔与CO2的羧基化反应可以解决二氧化碳排放的问题,

理化所模拟铁氢化酶化合物光催化产氢研究获进展

  能源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资源。大规模开发利用化石能源迅速消耗着地球亿万年积存的宝贵资源,同时引起气候变化、生态破坏等严重的环境问题。寻找新的、清洁环保、可再生能源是实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当务之急。氢是一种清洁、高效的能源载体,在燃烧时生成水,不产生污染物。氢化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