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海藻或为治疗疟疾提供线索

美国研究人员2月21日说,他们发现一类特殊海藻。这类海藻可释放某种天然物质,以化学方法抵御菌类感染。这一发现有助于研发抗疟药物。 疟疾,这种由疟原虫引起的虫媒传染病每年在全球致死逾百万人。由于疟原虫对传统抗疟药物逐渐产生抗药性,新型抗虐药物研发提上日程。 研究人员在华盛顿举行的一场国际科学研讨会上说,在研究人员从斐济近海收集的800种海藻中,有一类海藻格外引人注意,因为这类海藻“看似特别擅长抵御菌类感染”。 研究人员发现,这类海藻有“浅色斑点”,“斑点”成分中含有特定分子,这些分子可及时“封锁”菌类入侵的通道,防止海藻染病。 “与人类不同,海藻不会作出免疫反应,但其组织中的一些化学成分可以保护它们,”乔治亚理工大学副教授朱莉亚·库巴内克说,“我们可以将这种化学过程应用在治疗人类疾病的新疗法中,为人类造福。” “治疗肆虐全球的疟疾,现在仅剩几种有效药物,”库巴内克说,“希望这些分子可成为研发新药的来源。” ......阅读全文

青蒿素:源自中草药园的发现

  图1. 抗疟药青蒿素。自屠呦呦和她的同事从中草药植物青蒿 (Artemisia annua L) 中发现了青蒿素 (artemisinin) 之后,人们已合成许多青蒿素衍生物,其中包括活性比青蒿素更好的双氢青蒿素 (dihydroartemisinin)。为了保护这一重要

屠呦呦接受美国《临床研究期刊》访谈

  “生物医学的发展主要通过两种不同的途径,一是发现,二是发明创造。”——诺贝尔医学奖得主约瑟夫·戈尔斯坦  “很荣幸,这两条路我都走了”——本年度拉斯克奖得主屠呦呦  青蒿是传统中药,最早载于《五十二病方》。《本草经》名草蒿,又名青蒿,自公元340年东晋葛洪《肘后备急方》以后,各代书籍屡

抗疟疾领域最新研究进展一览

  本期为大家带来的的抗疟疾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希望读者朋友们能够喜欢。  1. Science:重大突破!根治疟疾有戏!选择性抑制PfCLK3蛋白可杀死处于各个发育阶段的疟原虫  doi:10.1126/science.aau1682.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苏格兰格拉斯哥大学等研究机构的研究人

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 被称为"三无"科学家

  昨天下午,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消息传出后不久,一则“热烈祝贺北大校友屠呦呦获诺贝尔生理医学奖”的消息就迅速在“北京大学”“北京大学招生办”等多个北大官方微信公众号传播。  消息称,1951年,屠呦呦考入北京大学医学院(现为北京大学医学部),选择药物学系生药学专业为第一志愿。  早在2

Science:发现肠道共生菌阻断蚊子传播疟疾新策略

  国际权威学术期刊《科学》在线发表了中科院上海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王四宝研究组与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Marcelo Jacobs-Lorena研究组合作的研究成果:“利用工程肠道共生细菌助力蚊子抵抗疟原虫”(Driving mosquito refractoriness to Plasmodium

王四宝等发现肠道共生菌阻断蚊子传播疟疾新策略

  今天凌晨,国际权威学术期刊《科学》在线发表了中科院上海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王四宝研究组与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Marcelo Jacobs-Lorena研究组合作的研究成果:“利用工程肠道共生细菌助力蚊子抵抗疟原虫”(Driving mosquito refractoriness to Plasmo

科学史丨“523任务”与青蒿素发现的历史探究

黎润红1 饶毅2 张大庆1(北京大学 1医学部100191,2 生命科学学院 100087)  摘要  青蒿素的发现是在一个相当复杂的社会文化环境中完成的。由于特殊的时代背景,有关青蒿素的发现及其成果的评价存在着诸多争议,甚至在青蒿素发现的代表人物之一——屠呦呦获得了拉斯克临床医学奖之后,相关的争议

杀死疟原虫的新方法:居然是细菌!

  ►中科院上海植生生态所等发现能在按蚊中进行持续跨代传播的新共生细菌,能高效驱动抗疟效应分子快速散播到整个蚊群中,使按蚊成为无效的疟疾媒介,实现从源头上阻断疟疾传播。图片由中科院上海植生生态所提供。   作为一种古老的疾病,疟疾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即使是在21世纪的今天,包括非洲、东南亚、拉丁美

江陆斌和李剑课题组研究发现治疗疟疾的新型药物靶点

  近日,中国科学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研究员江陆斌课题组与华东理工大学教授李剑课题组合作,围绕新型抗疟药研发的最新科研成果在Journal of Medicinal Chemistry、Cell Discovery、Chinese Chemical Letters上发表了一系列研究性论文。  疟疾是全

青蒿素:抗击疟疾的“中国神药”

  中国科学家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她发现的抗疟疾药物青蒿素举世瞩目。那么,青蒿素到底是什么药物?   10月5日,瑞典卡罗琳医学院在斯德哥尔摩宣布将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中国女药学家屠呦呦,以及另外两名科学家威廉·坎贝尔和大村智,表彰他们在寄生虫疾病治疗研究方面取得的成就。 

颜宁等提出饿死疟原虫 或有助开发新型抗疟药

  8月28日,原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颜宁团队和清华大学药学院教授尹航团队合作,在《细胞》上在线发表了题为《抑制恶性疟原虫糖摄入的结构基础》研究论文。同时,该研究的“姊妹篇”《靶向PfHT1蛋白正构-别构双位点的选择性抗疟药物开发》也于生物预印本网站BioRxiv在线发表。 研究展

揭秘“青蒿素”研究发展始末

1960年,黄鸣龙(左二)与周维善(左三)在捷克科学院有机和生化研究所前合影(周维善供图)不同种类的青蒿  疟疾是危害人类最大的疾病之一,人类对付疟疾的最有力的药物均源于两种植物提取物,一是法国科学家19世纪初从植物金鸡纳树皮上提取出的奎宁,二是 我国科学家20世纪70

一说青蒿素眼睛就亮,“场合”上的事都不会

  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之后,关于她的报道铺天盖地。实际上,真正见过她本人的记者,依然很少。  她顽强抵抗着外界的关注。屠呦呦曾对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张伯礼说:“院长,可以了吧,赶紧停下来。我不太愿意搞这些场合上的事情,是时候谈谈青蒿素的具体问题了吧。”科研,她愿意谈;其他的,“实在不会”。

抗疟药物耐药性成隐忧

  在针对整个非洲大陆的首个疟原虫基因组研究中,来自赞比亚、加纳、肯尼亚、美国、英国、埃塞俄比亚、马达加斯加、坦桑尼亚、喀麦隆、德国、科特迪瓦、加蓬、尼日利亚和马里的研究人员发现了栖息在这个大陆不同地区的恶性疟原虫的遗传特征,包括赋予抗疟疾药物耐药性的遗传因子。这揭示了耐药性在不同地区出现以及通过非

机体的红细胞如何不断进化来帮助人类对抗疟疾?

  自从人类最初从我们的原始祖先进化以来,我们就陷入了与人类遭遇的最大传染病—疟疾的斗争之中,疟疾是一种致死性疾病,其是由疟原虫通过蚊子叮咬来传播引起人群致病的,每两分钟就有1名孩子因感染疟疾而死亡。2016年在91个国家中(大部分位于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大约有2.16亿疟疾感染病例,相比前一年增加

“东方神药”青蒿素对抗药性疟疾还有效

  4月25日是世界防治疟疾日。近年来,疟疾的抗药性问题格外令人关注。屠呦呦等人发现的青蒿素一直被视为抗疟“东方神药”,但东南亚一些国家已发现对青蒿素有不同程度抗药性的疟原虫。专家对此表示,这并非意味着青蒿素完全无效,而是疟原虫对青蒿素的敏感性降低。  世界卫生组织抗疟药物技术专家委员会主席、英国牛

机体的红细胞如何不断进化来帮助人类对抗疟疾?

  在历史的大部分时间里,人们或许都并不了解抗疟疾药物、蚊帐,甚至对疟疾的基本知识都并不太了解,但我们的机体仍然能够有效抵御疟疾的感染,在人类与疟疾激烈的斗争中,人类生存的一种方式就是使我们对病原体变得并不那么友好,而这或许就是事实。  在几千年的时间里,我们机体遗传密码中发生的随机差异会无意中降低

世卫组织呼吁各国严防疟原虫抗药性

  世界卫生组织日前呼吁各国采取紧急行动,防止抗药性疟原虫的出现和传播,否则目前应对疟疾最有效的以青蒿素为基础的复方疗法将面临威胁。  疟疾是由疟原虫引起的疾病,严重时可致死。青蒿素是从青蒿中提取的一种抗疟药物,青蒿素及其衍生物青蒿琥酯、蒿甲醚对恶性疟疾有着强大的治疗效果。为防止滥用

一种β-间二羟基苯甲酸大环内酯衍生物获专利

  β-间二羟基苯甲酸大环内酯  由中科院华南植物园魏孝义研究员等完成的“一种β-间二羟基苯甲酸大环内酯衍生物在制备防治疟疾的药物中的应用”于近日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专利号:ZL 200910037638.1)。  该成果涉及一种β-间二羟基苯甲酸大环内酯衍生物的应用,具体

肯尼亚呼吁非洲各国行动起来 积极自主研发医药产品

  肯尼亚副总理穆萨利亚·穆达瓦迪在第三届非洲药品及诊断学创新网络会议上呼吁非洲国家积极行动起来,自主研发基础医药产品,以满足非洲人民医疗健康事业的需要。   穆达瓦迪说,非洲是世界上受疾病威胁最为严重的大陆。非洲的医学研究人员须加强交流,充分利用本土医学的优势,共同研发适合非洲人使用的医药产品。

屠呦呦口述:参与523项目始末

   20世纪60年代,疟疾出现抗药性,研究新型抗疟药成为世界难题。当时正值“越战”时期,交战双方非战斗减员严重。受越南委托,中国有意识地开展军民大联合,来完成这个艰巨任务。这才有了1967年5月23日,国家科委(今科技部)和解放军总后勤部召开“疟疾防治药物研究工作协作会议”,将研制抗疟药

国际组织呼吁全面禁止单一成分青蒿素类抗疟药

  “遏制疟疾伙伴关系”组织日前在日内瓦呼吁国际社会重视疟疾抗药性的威胁,全面禁止生产和销售单一成分的青蒿素类抗疟疾药物,避免青蒿素类药物失去抗疟作用。   “遏制疟疾伙伴关系”组织执行主任阿娃·考塞克在接受新华社专访时指出,目前复方青蒿素类药物是治疗疟疾的最佳药物。如果在治疗中使用单一成分的青蒿

523大会战瞄准抗疟新药,神药青蒿素原本为越战而生

  随着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使得青蒿素的荣誉应该归属于谁的争议再次沉渣泛起,这些争论其实都已经是陈芝麻烂谷子了,其实当年早有争论。无论是互联网还是一些个人回忆,都使得青蒿素的研发变得前后矛盾,扑朔迷离。即使是根据曾经的523大会战办公室主任张剑方等人的回忆录和官方报告,青蒿素的研发历程依然存在很多疑

Nature:科学家筛选出一类新的抗疟疾药物二环吖丁啶

  图片来自:www.sharenator.com  2016年10月28日讯 /生物谷BIOON/  --尽管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疟疾每年导致的死亡从2000年的84万到2015年已经降低到了44万,但是在热带地区(尤其是非洲地区),疟疾仍然给人们带来了无尽的苦难。因而开发出新的、廉

抗疟疾新药Tafenoquine简介

  疟疾(Malaria)由一种叫作疟原虫的寄生虫引起,通过受感染蚊子的叮咬传播。这种寄生虫在人体的肝脏中繁殖,然后感染血红细胞。疟疾的症状包括发烧、头痛和呕吐,通常在蚊子叮咬后10-15天显现。如不治疗,疟疾可能中断对维持生命的重要器官的供血,从而迅速威胁生命。  WHO《2017年世界疟疾报告》

抗疟疾新药Tafenoquine简介

  疟疾(Malaria)由一种叫作疟原虫的寄生虫引起,通过受感染蚊子的叮咬传播。这种寄生虫在人体的肝脏中繁殖,然后感染血红细胞。疟疾的症状包括发烧、头痛和呕吐,通常在蚊子叮咬后10-15天显现。如不治疗,疟疾可能中断对维持生命的重要器官的供血,从而迅速威胁生命。  WHO《2017年世界疟疾报告》

研究人员研发出针对恶性疟疾的新型激酶抑制剂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强磁场科学中心刘青松课题组和中国科学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江陆斌课题组合作研发出针对恶性疟原虫PfPI4K激酶的新型高活性、高选择性的小分子抑制剂CHMFL-PI4K-127。相比较传统的抗疟疾药物只能清除红内期的疟原虫,该新型抑制剂不仅能够同时清除红内期以及潜伏肝内期疟

瑞士发现一种抗疟疾新物质

  疟疾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热带传染病,每年死于疟疾的人数达50万以上,其中80%以上是5岁以下的儿童。引起疟疾的病原体是单细胞的恶性疟原虫,主要通过雌蚊的叮咬传染。目前广泛使用的抗疟药物具有一定副作用,并且疟原虫已经对其产生一定的抗药性。  据瑞士《每日导报》报道,瑞士巴塞尔大学和伯尔尼大学合作发

PLoS Pathog:蛋白酶体抑制剂有望治疗耐药疟疾

  由哥伦比亚大学欧文医疗中心的David Fidock、Caroline Ng、Barbara Stokes和斯坦福大学医学院的Matthew Bogyo 以及他们的同事一起合作在《PLOS Pathogens》上发表了的最新研究:蛋白酶体抑制剂联合其他药物在治疗耐多药的疟疾方面具有潜力。  由原

60P公司Arakoda在美国上市!18年来首个抗疟新药

  60 Degrees Pharmaceuticals(60P)是一家专注于开发热带疾病治疗药物的生物医药公司。近日,该公司宣布,在美国市场推出Arakoda(tafenoquine,他非诺喹)片剂,该药于2018年8月获得美国FDA批准,用于成人(18岁及以上)预防疟疾。值得一提的是,Arak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