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重大成果:免疫疾病有了新疗法

Parvus公司在发表于《自然》(Nature)杂志上的一篇原创性论文中,描述其开发及应用了一种利用"Navacims"TM纳米药物的新型治疗方法,将白血细胞重编程成了能够抑制自身免疫反应及恢复免疫系统平衡的调节性T细胞。 Navacims是覆盖着疾病相关肽-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pMHCs)的纳米粒子(NPs),pMHCs可通过直接结合致病T淋巴细胞的抗原受体来改变它们的行为。这篇题为“Expanding antigen-specific regulatory networks to treat autoimmunity”的文章报道了Parvus公司创始人及首席科学家Pere Santamaria博士在8年多的时间里一系列的研究工作,包括在多个体内疾病模型中取得的研究结果。 Santamaria博士说:“自身免疫性疾病,包括1型糖尿病、多发性硬化症和类风湿性关节炎等,都是我们的免疫系统对自身的一些组织(如胰腺、大脑和关......阅读全文

新型纳米药物,特异性杀伤肿瘤细胞!

  Dalhousie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运送化疗药物的新方式。利用纳米科技,这种新型药物运送系统仅仅在肿瘤细胞释放药物,从而保护健康细胞不受伤害。这项研究工作于近日发表在Scientific Reports杂志上。  Naga Puvvada博士是Dalhousie医学New Brunswi

纳米传感器芯片让药物开发提速

  美国斯坦福大学的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新型的传感器芯片,可以大大加快药物开发过程。这种由高度敏感的纳米传感器构成的微芯片,可以分析蛋白质如何相互结合,在评估药物的有效性及可能带来的副作用方面迈出了关键一步。   这种新型生物传感器只需要一厘米大小的纳米传感器阵列,就能以高于现有任何传感器数千倍的能力

Cell子刊:纳米药物促成脂肪“褐变”!

  借助装载有dibenzazepine的纳米粒子(前面的球状颗粒)诱导白色脂肪组织(后面的背景)褐变。(图片来源:Alexander M. Gokan)   人体内有两种脂肪——白色脂肪(white adipose)和褐色脂肪(brown adipose),前者负责储存能量,一旦累积过量易造成肥

智能纳米药物助力膀胱癌灌注化疗

  膀胱癌(Bladder Cancer,BC)是世界范围内最常见的泌尿系统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膀胱癌的发病率呈持续快速增长趋势。在新发膀胱癌中约75%为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on-Muscle-Invasive Bladder Cancer,NMIBC),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Transuret

纳米药物的表征和质量控制(一)

与传统药物相比,纳米药物具有独特的优势,全面、科学、合理地表征纳米药物,制订合适的药品质控指标,建立相应的检测方法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本文讨论了其中的两个重要参数:粒度及粒度分布、药物载体的包封率以及相应的检测方法。 纳米微粒的粒子尺寸已接近光的波长,纳米微粒有大量的界面或自由表面,表面

纳米药物的表征和质量控制(二)

透射电子显微镜法(TEM法) 透射电子显微镜法是粒子粒径分析最常用的方法之一,透射电子显微镜可观察和表征纳米粒子的形貌和测定粒径大小。测定时,将纳米粒子制成悬浮液并滴在带碳支持膜的铜网上,待载液如乙醇挥发后,放入样品台。每种纳米粒子分别选有代表性的A、B和C三组纳米群拍摄高倍电镜像,每张照

第331次香山科学会议研讨“肿瘤纳米技术与纳米药物”

韩启德等任执行主席 以“肿瘤纳米技术与纳米药物”为主题的331次香山科学会议10月21~23日在北京举行。北京大学医学院韩启德教授,天津医科大学郝希山教授,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柴之芳研究员,国家科技部基础司张先恩研究员,国家纳米科学中心/高能所赵宇亮研究员以及来自美国的Robert P. Bl

国家纳米中心等提出的新型纳米药物设计有望突破经典理论

  中科院纳米生物效应与安全性重点实验室(国家纳米科学中心和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共建)的赵宇亮、陈春英等科研人员的实验研究工作与IBM周如鸿研究员的理论模拟相结合,在肿瘤高效低毒纳米药物的研究方面,取得重要的进展(PNAS, 109, 15431, 2012)。这是继2010年和

药物输送技术又有新进展:为纳米药物贴上“通行证”

  人体免疫系统能识别并摧毁外来物。除了细菌、病毒,递送药物的纳米粒子、植入的起搏器和人工关节等也是外来物,同样会引发免疫反应,导致药物失效、排斥或发炎。据物理学家组织网2月21日报道,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科学家开发出一种新方法,给这些治疗设备贴上蛋白质“通行证”,让它们能顺利通过人体的防御系统。相关

华南理工抗肿瘤纳米药物新成果:“变身”式纳米设计策略

  近日,华南理工大学医学院、生命科学研究院杨显珠教授及王均教授团队发展了一种“变身”式纳米策略,实现更精准、可控式抗肿瘤药物递送,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著名学术期刊 Nano Letters 上。  抗肿瘤纳米药物通过静脉给药后,将会与生物系统(如其中的蛋白、细胞、体液、组织和器官等)进行复杂相互作用

金属掺杂的介孔氧化硅纳米药物提出纳米催化医学新策略

  介孔氧化硅纳米颗粒(MSNs)具有大的比表面积、高的孔容、均匀可调的孔径、易于化学改性的内外表面及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在药物输运、基因治疗、生物传感器、分子影像、组织工程等纳米生物技术领域显示出良好的性能与广阔的应用前景。近年来,介孔氧化硅纳米颗粒被广泛地用作分子药物或功能材料的载体,用于重大疾病

纳米中心发现纳米尺寸药物颗粒具更优越的肿瘤渗透效应

  纳米颗粒药物载体在化疗药物输送系统的发展及建立中具有很大优势,已被广泛应用于癌症临床治疗的一些市售纳米药物,如Doxil®(包载阿霉素的纳米脂质体),Abraxane®(包载紫杉醇的白蛋白纳米颗粒)等,正是由于利用纳米技术增强了药物溶解度,延长了药物体内循环时间并且改善了药物体内分布,从而在临床

癌症化疗新路径:用磁场遥控纳米药物输送

   本周自然新子刊《自然-催化》在线发表的一篇论文,描述了一种用磁场远程开启化学反应的方法。该技术实现在特定地点和时间释放分子,它在选择性药物输送中有潜在应用价值。   通常,酶遇到一个特定靶标(叫做基质)会快速反应。将一个药物分子连接到与酶接触时才会释放的基质上是可实现的。然而,在正常条件下,

纳米机器人把原子级别药物输入细胞

  “超高的定位精度,在超过厘米以上的运动范围内仍能保证纳米以下的定位精度。”2016世界机器人大会上,由哈工大机器人集团研制的具备位移反馈传感器的纳米操作机器人引发了人们的关注。  据相关负责人介绍,纳米操作机器人具备位置检测传感器,可实现自动可编程运动,并具备多种功能强大的附加模块。与传统机器人

纳米机器人把原子级别药物输入细胞

  “超高的定位精度,在超过厘米以上的运动范围内仍能保证纳米以下的定位精度。”2016世界机器人大会上,由哈工大机器人集团研制的具备位移反馈传感器的纳米操作机器人引发了人们的关注。  据相关负责人介绍,纳米操作机器人具备位置检测传感器,可实现自动可编程运动,并具备多种功能强大的附加模块。与传统机器人

Biomaterials--PNAS:使用纳米分子抗炎药物使组织再生

  任何个体在受伤后可能会产生后效应,包括疼痛、肿胀和发红。这些迹象表明身体是在抵抗伤害。当体内组织被破坏时生物程序就会被激活援助组织再生。炎症反应作为一种保护机制促使组织修复和再生,帮助身体治愈创伤和烧伤。然而,相同的机制下当体外异物被引入时可能会干扰治疗,例如当人工合成材料为了真皮修复而移植到皮

纳米颗粒可降低靶向抗癌药物的毒性

  在迄今为止首批应用纳米技术进行靶向癌症治疗研究的其中一项工作中,研究人员创制了一种抗癌药物的纳米颗粒配方,它既有效又无毒,这是游离药物很难获得的性质。他们创制的纳米颗粒直接向肿瘤释放出强效且针对毒性的靶向抗癌药物,但同时该药物却不会伤害健康的组织。在长有人类肿瘤的啮齿动物中的这些发现为该药物的纳

南开大学团队合成“可激活”纳米药物

   光动力治疗,以其创伤小、操作简单等优点正在成为肿瘤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该治疗方法需要将光敏剂输入人体,在一定时间后,以特定波长的光照射病变部位,使异常增生活跃的细胞发生不可逆的损伤,最终使细胞死亡,达到治疗目的。而传统光敏剂对正常组织具有光毒性,使其在临床应用中受到极大限制。如何改良现有商业化

肿瘤药物“纳米时代”来临,改善肿瘤患者生存状况

  纳米药物是粒径在1-100nm的药物或药物载体的总称。众所周知,肿瘤具有EPR效应(enhanced permeability and retention effect),即实体瘤的高通透性和滞留效应。由于肿瘤细胞新生内皮细胞不连续性,粒径小于200nm的粒子可以通过血管壁进入组织间隙。大量研究

国家纳米中心基因/药物共递送研究取得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国家纳米科学中心李乐乐课题组在基因/药物共递送研究中取得新进展,相关研究成果“A Biomimetic Coordination Nanoplatform for Controlled Encapsulation and Delivery of Drug-Gene Combina

治疗癌症新突破-药物穿纳米外衣直达患处

    综合英美媒体11月5日报道,日前,美国一家名为“BIND生物科学”的医药公司表示,他们利用先进的纳米技术开发出一套“纳米癌症疗法”,初步试验证明其能非常有效地杀死癌细胞。虽然此前也有美国科学家宣布过类似的研究成果,但是BIND公司表示,这种疗法最大的优点就在于它能够“欺骗”人体免疫系统,不会

中科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学者访问药物所

  7月2日,应上海药物研究所杨财广研究员的邀请,中科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马宏伟研究员来药物所进行学术交流,做了题为复杂环境下的蛋白质-X相互作用检测的报告。   马宏伟研究员主要致力于生物材料(表面引发聚合反应,材料的表面修饰,新材料的开发等),生物传感器(QC

美研发抗癌药物纳米运输系统-可送高剂量药物达病灶

  美国科学家研发出能安全运送高剂量抗癌药物直接抵达癌细胞的纳米运输系统,可大幅提高癌症治疗效果。  多种癌细胞会大量生成能分解细胞外基质组分的基质金属蛋白酶。该酶能够促进癌细胞扩散,进而导致机体死亡。据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官网报道,正是利用了这种酶的分解特性,该校化学和生物化学教授内森·

纳米医学方法可提高抗HIV药物治疗效果

  2016年10月25日讯 /生物谷BIOON/ --来自英国利物浦大学的研究人员进行了一项新研究,他们希望通过纳米技术改善对HIV病人的药物治疗。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上。  纳米医学是应用纳米技术进行疾病预防和治疗的新领域。这个逐步发展的学科有望

癌症患者的福音:纳米药物或能诊断和治疗癌症

  纳米技术是一门交叉性的技术,也是目前被广泛应用的技术之一。如今,研究人员用纳米技术开发出了特异性的纳米药物,可用于癌症的治疗,这一消息为癌症患者带来了福音。   据央视网报道,癌症之所以难治疗,是因为癌细胞会将自己伪装成正常细胞,这样它们就能安心地在人体内存活了;同时,许多癌细胞生命力又极为顽

重大疾病新型纳米硒药物开发取得新进展

近日,暨南大学化学与材料学院教授陈填烽团队在针对重大疾病新型纳米硒药物开发方面取得新进展。相关研究发表于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argeted Therapy。COVID-19新冠病毒大流行仍严重威胁着全球公共卫生健康,但目前尚缺乏高效抗击病毒感染的创新药物。如何提高群体机

纳米药物制备系统在mRNA疫苗研发中的应用

早在18世纪,英国医生爱德华琴纳(Edward Jenner)率先发现接种牛痘可以预防天花。随后在漫长的医学科学发展史上,科学家们陆续通过各种疫苗的研制战胜了脊髓灰质炎、白喉、麻疹、新生儿破伤风、狂犬病等多种疾病,极大地造福了人类。目前常用的疫苗主要包括灭活疫苗、减毒活疫苗、病毒载体疫苗、亚单位疫苗

PNAS:纳米颗粒“药物炸弹”能够提高癌症化疗效果

  化疗是癌症的重要治疗手段,但是这种方法存在很多负面效应,而且在杀伤肿瘤细胞的同事会对周围健康组织进行破坏。由此,一群国际研究组织开发出了一种更加特异的药物输送方式,能够有效降低化疗的毒性,这种方法的核心是由纳米颗粒组成的“炸弹簇”。  这一项新的技术主要用于提高化疗药物“氯氨铂”的靶向性。通过将

PNAS:微流控芯片模拟血管助力纳米药物研究

  微流控芯片(又称芯片实验室)是一种以在微米尺度空间对流体进行操控为主要特征的科学技术。它具有将化学和生物实验室的样品制备、反应、分离、检测等基本功能微缩到一个几平方厘米芯片上的能力。   2014年1月 21日,《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简称PNAS)发表了一篇论文,报告佐治亚理工学院的研究

灌注药物的纳米颗粒适用于治疗眼睛酸痛

  滑铁卢大学的Shengyan (Sandy) Liu 领导一组研究人员研发了一种治疗干眼症的纳米颗粒溶液。   对数百万计的干眼症患者来说,他们唯一能用来缓解该疼痛性疾病的方法是一日3次地使用掺药的滴眼溶液。如今,滑铁卢大学的研究人员研发出了一种每周只需用一次就能对抗干眼症的含有纳米粒子的外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