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清华施一公院士Nature子刊发表重要新成果

来自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研究人员报告称,他们获得了26S蛋白酶体(proteasome)的原子结构,这一研究成果发布在7月18日的《自然结构与分子生物学》(Nature Structural & Molecular Biology)杂志上。 领导这一研究的是清华大学的施一公(Yigong Shi)教授。施一公研究组主要致力于运用结构生物学和生物化学的手段研究肿瘤发生和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集中于肿瘤抑制因子和细胞凋亡调节蛋白的结构和功能研究、重大疾病相关膜蛋白的结构与功能的研究、胞内生物大分子机器的结构与功能研究。回国后施一公在Nature等国际顶级期刊上发表了多篇论文,同时他也搭建起了以清华大学为中心的人才引入桥梁。2013年施一公当选为中科院院士。 2016年开年,施一公课题组即在《科学》(Science)杂志发表了一项重磅成果,他们获得了分辨率为3.8埃(Å)的U4/U6.U5 三小核核糖核蛋白复合物(U4......阅读全文

北京生科院发表流感病毒宿主跳跃的结构基础综述文章

  中国科学院北京生命科学研究院高福院士和施一副研究员在Nature Reviews Microbiology 杂志上发表综述性文章,探讨了流感病毒的“宿主跳跃”机制。流感病毒对人类健康造成了巨大的威胁,比如2013年春天,我国东部出现了一种新型的禽流感——H7N9。H7N9属于甲型流感病毒,它能从

强!中国学者用最短时间突破100篇CNS生命科学领域成果

  截止2020月7月27日,中国学者在Cell,Nature 及Science 发表了共计102项生命科学的研究成果,其中新冠肺炎领域占了近一半(共43篇)。iNature系统总结了这些研究成果:   按杂志来划分:Cell 发表了30篇,Nature 发表了45篇,

施一公等《自然》论文解析GadC结构

  2012年3月11日,清华大学生命学院施一公教授研究组在《自然》(Nature)在线发表了名为“Structure and mechanism of a glutamate-GABA antiporter”的科研论文,报道了大肠杆菌谷氨酸:γ-氨基丁酸(GABA)反向转运蛋白 (

从克隆猴的成功谈中国创新

  克隆猴诞生的消息让媒体蜂拥而上,可爱的“中中”“华华”萌态不断刷屏,让2018年新春多了一道创新大礼。  这一成果所体现的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创新活动正在不断深入,尽管仍然缺乏具有领军性质的原始创新,通俗地讲就是具有潜力问鼎诺奖的成果,但结合不断取得的成绩,我们可能也要转变一下——对科学本身而言,问

全基因组Cas9文库筛选原理

药物研发难,难于上青天,作用机制研究是关键。大荧幕上钢铁侠和美队在撕逼,抗肿瘤药物的机制研究亦难分高下,各种靶点通路粉墨登场,到底哪家强?酪氨酸激酶?血管新生?肿瘤细胞周期相关因子?组蛋白去乙酰酶抑制剂?肿瘤微环境?肿瘤干细胞?肿瘤代谢异常?药物作用机制如何开展研究?时间定格在2016年,你还在一个

药物机制研究的单兵作战时代全基因组Cas9文库筛选原理

  药物研发难,难于上青天,作用机制研究是关键。   大荧幕上钢铁侠和美队在撕逼,抗肿瘤药物的机制研究亦难分高下,各种靶点通路粉墨登场,到底哪家强?   酪氨酸激酶?血管新生?肿瘤细胞周期相关因子?组蛋白去乙酰酶抑制剂?肿瘤微环境?肿瘤干细胞?肿瘤代谢异常?   药物作用机制如何开展研究?

舒红兵、陈洪渊Nature谈如何做个好导师

  2015年Nature杰出导师奖对外揭晓、施一公、曹雪涛、邓兴旺、舒红兵和陈洪渊 5位科学家荣获了这一奖项。12月16日,Nature网站发表了一篇题为“Stewards of China's future”(中国未来的管理者)的文章,聚焦了这5位中国杰出的导师。  在过去,中国大多数的实验室确

Nature聚焦施一公、曹雪涛等5位中国杰出导师

  2015年Nature杰出导师奖对外揭晓、施一公、曹雪涛、邓兴旺、舒红兵和陈洪渊 5位科学家荣获了这一奖项。12月16日,Nature网站发表了一篇题为“Stewards of China's future”(中国未来的管理者)的文章,聚焦了这5位中国杰出的导师。  在过去的20年里,中国科学经

清华大学施一公研究组最新PNAS文章

  维生素C(也被称为抗坏血酸),是真核生物中许多基础代谢反应所需的物质,也是人类的必要营养素,在保护机体应对氧化压力中具有重要作用。细胞色素b561(Cyt b561)是一种抗坏血酸依赖的氧化还原酶,这种真核生物独有的酶高度保守,具有多次跨膜的结构。Cyt b561在许多重要的生理学过程中

2019年中国学者发表CNS统计,谁是CNS发表之王?

  【51/52】2019年4月4日,清华大学柴继杰课题组、中科院遗传发育所周俭民课题组和清华大学王宏伟课题联合同期背靠背发表两篇重量级Science文章,完成了植物NLR蛋白复合物的组装、结构和功能分析,揭示了NLR作用的关键分子机制,是植物免疫研究的里程碑事件。两篇文章分别是: "Li

大跃进 | 中国学者CNS发表超过100篇生命科学领域研究成果

  【50】2019年4月12日,中科院上海药物所徐华强,王明伟,浙江大学张岩及匹兹堡大学医学院Jean-Pierre Vilardaga共同通讯在Science发表题为“Structure and dynamics of the active human parathyroid hormone r

Nature:张鹏等揭示ECF转运蛋白跨膜转运叶酸的分子机制

能量耦合因子型(ECF)叶酸转运蛋白面向内(inward-facing)的晶体结构  4月14日,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张鹏课题组首次解析了来源于乳酸杆菌的能量耦合因子型(Energy Coupling Factor,ECF)叶酸转运蛋白面向内(inward-facing)的

复旦教授揭示:“神药”二甲双胍抑制肿瘤的机理

图片来源:CC0 Creative Commons  7月19日凌晨,《Nature》杂志在线发表了施扬教授和石雨江教授团队的这项研究成果,论文题为“Glucose-regulated phosphorylation of TET2 by AMPK reveals a pathway linking

清华施一公院士最新综述文章:聚焦膜内蛋白酶

  膜内蛋白酶可催化脂质双分子层内的肽键水解,在各种细胞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膜内蛋白酶包括四大类:rhomboid丝氨酸蛋白酶、金属蛋白酶S2P、Rce1型谷氨酰蛋白酶,和天冬氨酰蛋白酶如信号肽肽酶和γ-分泌酶。  在过去的几年里,研究人员已报告了这四类膜内蛋白酶的一些代表成员原子分辨率的三维结构,

剖析材料顶级期刊影响因子,揭秘中国作者贡献几何

在最新发布的2017年期刊引证报告(JCR)里,Nature Reviews Materials和Nature Energy(同为2016年创刊)一跃成为材料科学综合类期刊的IF头两名,和Nature Materials、Nature Nanotec

剖析材料顶级期刊影响因子,揭秘中国作者贡献几何

在最新发布的2017年期刊引证报告(JCR)里,Nature Reviews Materials和Nature Energy(同为2016年创刊)一跃成为材料科学综合类期刊的IF头两名,和Nature Materials、Nature Nanotec

清华施一公院士Science同日发表两篇文章

   7月21日,清华大学的施一公(Yigong Shi)院士课题组再度在剪接体研究中取得重大突破,两篇姊妹研究论文同期发表在《科学》(Science)杂志。  在去年8月20日的Science杂志上,施一公团队也同期发表了两篇姊妹研究论文。在第一篇文章中研究人员报道称,采用单颗粒冷冻电子显微镜获得

施一公院士Genes&Dev凋亡研究新成果

  清华大学的施一公(Yigong Shi)教授是国际著名的结构生物学家,在细胞凋亡、大分子机器、膜蛋白研究领域占据国际领先地位。曾荣获国际赛克勒生物物理学奖、香港求是基金会杰出科学家奖、谈家桢生命科学终身成就奖、瑞典皇家科学院爱明诺夫奖等多个国内外大奖。2008年施一公放弃国外的优厚条件选择回国,

施一公院士Genes&Dev凋亡研究新成果

  清华大学的施一公(Yigong Shi)教授是国际著名的结构生物学家,在细胞凋亡、大分子机器、膜蛋白研究领域占据国际领先地位。曾荣获国际赛克勒生物物理学奖、香港求是基金会杰出科学家奖、谈家桢生命科学终身成就奖、瑞典皇家科学院爱明诺夫奖等多个国内外大奖。2008年施一公放弃国外的优厚条件选择回国,

施一公院士Genes&Dev凋亡研究新成果

  清华大学的施一公(Yigong Shi)教授是国际著名的结构生物学家,在细胞凋亡、大分子机器、膜蛋白研究领域占据国际领先地位。曾荣获国际赛克勒生物物理学奖、香港求是基金会杰出科学家奖、谈家桢生命科学终身成就奖、瑞典皇家科学院爱明诺夫奖等多个国内外大奖。2008年施一公放弃国外的优厚条件选择回国,

Nature子刊:首次捕捉到人类细胞凋亡过程

  最近,澳大利亚拉筹伯大学分子科学研究所的科学家们发现,一些对人体防御和免疫系统极为重要的分子,会从分解的细胞内喷出,形成长珠串状结构,这些结构分布在体内并可能会折断。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六月十五日的《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延伸阅读:清华施一公Genes &a

天津医科大学Nature子刊发表干细胞新发现

  来自天津医科大学、美国St. Joseph医院及医学中心等处的研究人员证实,在多发性硬化症的脑部炎症过程中神经干细胞(NSCs)维持了有功能活性的自然杀伤(NK)细胞。这一研究发现发布在1月11日的《自然神经科学》(Nature Neuroscience)杂志上。  天津医科大学的施福东(Fu-

5大抗癌成果!3大新用途!2018,二甲双胍牛气了

  二甲双胍(metformin)是治疗二型糖尿病的一线药物。近年来,科学家们先后发现它还具有抗衰老、抗癌、改善自闭症症状等多重潜力,因而被誉为“神药”。回顾2018年,二甲双胍 “业绩不菲”,来自全球的多个研究团队再次证实了它的魔力!  首当其冲的自然是“抗癌”潜力:  1# 二甲双胍找到“神助攻

Nature关注施一公二次参选中科院院士

  5月20日,中国科学院(CAS)公布了两年一届新的中国科学院院士候选人名单。在这些参与候选的颇有声望的科学家中,清华大学生命科学院院长施一公(Shi Yigoing)成为了最受关注的焦点,2年前他第一次参与中科院院士评选最终却没有获得成功。   施一公的专长是蛋白质晶体学,其研究组主要致力

名师出高徒:施一公团队90后博士生三年五篇一作Science

  本文整理自仪器信息网,中国教育报,大河网  导读  11月18日下午,2016年度清华大学研究生特等奖学金评选结果正式公示,共有来自于9个院系的7名博士生与3名硕士生最终获此殊荣。其中,生命科学与医学领域唯一的获奖者,是师从施一公教授的博士生万蕊雪。  11月18日下午,2016年度清华大学研究

清华大学颜宁教授Cell Research发表新研究成果

  来自清华大学、剑桥生物医学院的研究人员证实,兰尼碱受体1(RyR1)的中央结构域是远距离变构门控通道开放的传感器。这一研究发现发布在7月29日的《Cell Research》杂志上。  领导这一研究的是清华大学的颜宁(Nieng Yan)教授。2007年作为普林斯顿大学博士的颜宁受聘于清华大学医

颜宁、施一公Nature再发重量级成果 帮助人们进一步理解RyR

  日前,清华大学和MRC分子生物学实验室的研究团队通过单颗粒低温电子显微技术,解析了兔RyR1与其调节子FKBP12结合时的结构,总体分辨率达到了3.8 Å。这一成果于12月15日发表在Nature杂志上网站上,文章的通讯作者是清华大学的颜宁教授、施一公院士和MRC分子生物学实验室的jo

清华大学颜宁教授Cell Research发表新研究成果

  来自清华大学、剑桥生物医学院的研究人员证实,兰尼碱受体1(RyR1)的中央结构域是远距离变构门控通道开放的传感器。这一研究发现发布在7月29日的《Cell Research》杂志上。  领导这一研究的是清华大学的颜宁(Nieng Yan)教授。2007年作为普林斯顿大学博士的颜宁受聘于清华大学医

冷冻电镜:正在并将为中国提供广阔的研究“舞台”

  2014年7月28日-30日,“2014冷冻电镜三维分子成像国际研讨会”在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科院生化与细胞所/国家蛋白质科学中心•上海(筹)召开。  冷冻电镜三维分子成像国际研讨会源起于2008年由郭可信先生的学生组织发起的“郭可信电子显微学和晶体学暑期学校”。当时我国在电子显微学领域的

施扬、何川教授发表Nature综述:新表观遗传学标记

  N6-甲基腺嘌呤(N6-methyladenine,6mA)是一种广泛存在于原核生物的甲基化修饰碱基,主要在宿主防御系统中起作用。最近科学家们发现,6mA在真核生物中也比较普遍,而且承担着重要的生物学功能。  哈佛大学的施扬(Yang Shi)教授和芝加哥大学的何川(Chuan He)教授日前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