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研究发现植物叶绿体基因组可以全部转录的新机制

叶绿体是地球上绿色植物把光能转化为化学能、供给地球上的其它生物能量来源的重要细胞器,对叶绿体的功能和叶绿体基因组转录机制的研究一直以来是全球细胞生物学家、遗传学家和分子生物学家孜孜以求的研究热点。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研究员高立志带领的研究团队,历时五年,通过对三种高等植物(水稻、玉米和拟南芥)及两种藻类(衣藻、灰藻)的叶绿体转录组数据进行分析,惊奇地发现了整个叶绿体基因组都能够发生转录。叶绿体基因组的全转录不仅发生在叶绿体基因组的编码区,而且能发生在其所有非编码区。链特异性转录组数据分析表明,叶绿体基因组的两条单链都是全转录的。众所周知,叶绿体起源于古代蓝藻(蓝细菌,cyanobacteria),研究人员用同样的方法对蓝藻基因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蓝藻基因组也能全部转录,说明了光合真核生物叶绿体基因组全转录模式在植物进化的早期就已经存在,可以追溯到蓝细菌。 结合其他学者对植物叶绿体基因组和蓝藻基因组的多重转录起始(m......阅读全文

中国植物叶绿体基因组研究颠覆学界认知

  中国科学家一项历时五年的研究成果颠覆了学界对植物叶绿体基因组的认知——科学家发现整个叶绿体基因组都是可以转录的。该研究成果已于近日发表在了《自然》出版集团的《科学报告》上。  《科学报告》的审稿专家一致认为,“这一成果首次发现了我们从来没有想象过的现象,颠覆了传统遗传学上认为的只有叶绿体编码基因

植物叶绿体基因组可以全部转录的新机制

  叶绿体是地球上绿色植物把光能转化为化学能、供给地球上的其它生物能量来源的重要细胞器,对叶绿体的功能和叶绿体基因组转录机制的研究一直以来是全球细胞生物学家、遗传学家和分子生物学家孜孜以求的研究热点。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研究员高立志带领的研究团队,历时五年,通过对三种高等植物(水稻、玉米和拟南芥

版纳园等自主开发出叶绿体全基因组分析比较基因组程序包

  高通量测序(High-throughput sequencing),又称“下一代”测序(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是近年来在测序技术发展史中具有革命性改变的新突破,能一次并行对几十万到几百万条DNA分子同时测序,因此能对物种的转录组和基因组进行比以往较细致全貌的

我国科研人员研发出系统发育分析新平台PhyloSuite

  近日,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领衔开发的系统发育分析平台PhyloSuite的相关论文“PhyloSuite: an integrated and scalable desktop platform for streamlined molecular sequence data manageme

我国学者阐述重楼叶绿体基因组结构特征与进化

  重楼属植物主要生物活性物质为甾体皂苷,具有消炎、止血、抗肿瘤等功效,是云南白药、宫血宁等86种著名中成药的重要原料。重楼属花叶组包括花叶重楼与禄劝花叶重楼两种,与属内其它植物相比,叶具斑块,植株矮小,果实很小且产量低。花叶组重楼植物含有中国药典规定的四种重楼皂苷。然而,花叶组重楼生长十分缓慢,对

我国学者揭示花叶组重楼植物叶绿体基因组特征

  重楼属植物主要生物活性物质为甾体皂苷,具有消炎、止血、抗肿瘤等功效,是云南白药、宫血宁等86种著名中成药的重要原料。重楼属花叶组包括花叶重楼与禄劝花叶重楼两种,与属内其它植物相比,叶具斑块,植株矮小,果实很小且产量低。花叶组重楼植物含有中国药典规定的四种重楼皂苷。然而,花叶组重楼生长十分缓慢,对

基因组所国际合作项目椰枣基因组测序及功能研究获进展

  最近,由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与沙特阿卜杜拉国王科技城(King Abdulaziz City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KACST)共同启动的合作项目“枣椰 (Phoenix dactylifera L.)基因组计划”获得系列进展,本月初其标志性研究—

Pacbio单分子实时测序技术于药用植物基因组研究应用

  药源短缺成为限制临床治疗和新药研发的最大瓶颈,因此,开发新的药物来源途径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和次生代谢工程手段是未来生产药物最有潜力的发展方向。我国药用植物有1 万多种,大多数药用植物遗传背景不清楚,基因组信息缺乏,遗传信息和功能基因的研究亦极为薄弱。例如人参属(Panax)

强!中国学者用最短时间突破100篇CNS生命科学领域成果

  截止2020月7月27日,中国学者在Cell,Nature 及Science 发表了共计102项生命科学的研究成果,其中新冠肺炎领域占了近一半(共43篇)。iNature系统总结了这些研究成果:   按杂志来划分:Cell 发表了30篇,Nature 发表了45篇,

蛋白质组学在植物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1 植物群体遗传蛋白质组学 1.l 遗传多样性蛋白质研究基于基因组学的一些遗传标记,如RAPD(Random Amplified Polymorphic DNA)、RFLP(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SSR(Simple Sequen

昆明植物所禾本科BEP分支及近缘物种比较研究取得进展

  BEP分支——即竹亚科 (Bambusoideae)、稻亚科 (Ehrhartoideae) 和早熟禾亚科 (Pooideae),是禾本科 (Poaceae) 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最近十几年以来,研究人员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但是BEP分支的系统发育关系仍然存在争议。值得欣喜的是,近两年来,研

Nature:藻类基因组解读叶绿体秘史

  我们初学生物时接触得最早的就是光合作用,光合作用利用二氧化碳、水和太阳能合成有机物。世界上最重要的光合作用真核生物(植物)多半并不是自己演化出光合作用能力的,它们的叶绿体是从其他生物中“拿来”的。   这些叶绿体来源于真核宿主吞食的光合细菌,这一过程被称为初级内共生。随后,红藻和绿藻中的叶绿体

PacBio单分子测序最新科研动态

DNA基因测序技术从上世纪70年代起,历经三代技术后,目前已发展成为一项相对成熟的生物产业。测序技术的应用也扩展到了生物、医学、制药、健康、农林、园艺、花卉、环保、法医等许多领域,并成为一项与我们衣食住行密切相关的高技术产业。据最新统计,2012年全球基因测序市场的产值已超过百亿,按最近几年增长速度

PacBio单分子测序最新科研动态

  DNA基因测序技术从上世纪70年代起,历经三代技术后,目前已发展成为一项相对成熟的生物产业。测序技术的应用也扩展到了生物、医学、制药、健康、农林、园艺、花卉、环保、法医等许多领域,并成为一项与我们衣食住行密切相关的高技术产业。据最新统计,2012年全球基因测序市场的产值已超过百亿,按最近几年增长

第三代测序技术:PacBio单分子测序最新科研动态

  DNA基因测序技术从上世纪70年代起,历经三代技术后,目前已发展成为一项相对成熟的生物产业。测序技术的应用也扩展到了生物、医学、制药、健康、农林、园艺、花卉、环保、法医等许多领域,并成为一项与我们衣食住行密切相关的高技术产业。据最新统计,2012年全球基因测序市场的产值已超过百亿,按最近几年增长

一步一步教你使用NCBI数据库资源2

6 基因组信息6.1 数据库6.1.1 Entrez GenomeEntrez Genome数据库收录了850多种微生物、3100多种病毒以及1600多种真核生物细胞器的完整基因组数据以及将近50种动物、绿色植物和真菌的700多条染色体信息,总共收录有6200多条序列,其中有882条是去年新增的序列

PacBio单分子测序揭示丹参叶绿体DNA修饰的相互作用

  2014年6月10日,中科院药用植物研究所(IMPLAD)刘昶团队在《PLOS ONE》杂志上发表了利用PacBio测序技术揭示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叶绿体DNA修饰之间复杂相互作用的相关文章,该文章报道了丹参叶绿体中编码及非编码RNA的表达情况。这也是国内PacBio第

植物生物学研究数据库

实验概要植物生物学研究数据库实验步骤http://bioinf.scri.sari.ac.uk/cgi-bin/plant_snorna/home 英国 Top 植物种的snoRNA基因数据库。 综合 http://bioinformatics.psb.ugent.be/webt

青岛能源所:微藻产油机制研究取得新成果

  微拟球藻在缺氮条件下的产油过程。图中均为一个微拟球藻细胞,时间代表开始缺氮诱导后的天数,绿颜色是用Bodipy染料染色的中性脂(其中绝大部分为甘油三酯)       自然界中的一些微藻因产油量高、生长速度快、环境适应性强,并可在边际土地

华中农业大学一天连发2篇Nature子刊和1篇Cell 子刊!

  作为农业领域实力最强的高校之一,华中农业大学在作物遗传育种、微生物学、果树学、分子化学与分子生物学、遗传学、细胞生物学等学科领域一直很有优势。  近几年,华中农业大学的这些优势学科发展也都非常迅速。继上个月一周连发3篇Nature子刊后,4月11日,华中农业大学3个研究团队又同时发表了3篇顶尖论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SFC-ISF合作项目初审结果公布

        经过公开征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NSFC)共收到与以色列科学基金会(ISF)合作研究项目申请89项。经初步审查并与以方核对名单,确定有效申请85项。现将通过初审的项目公布如下: 

2006年中国植物科学若干领域重要研究进展

3  蛋白质组学、功能基因组学与基因进化 蛋白质组学分析  北京大学朱玉贤研究组利用 2-DE、 MALDI-TOF MS 和 ESI-MS/MS 等蛋白质组学的方法研究了拟南芥中的 cp29A 和 cp29B 蛋白。cp29A 和 cp29B 是拟南芥8个叶绿体核糖核蛋白

作物基因组学研究进展

  摘要:农作物基因组学研究的发展,对于有效利用现代分子生物学手段进行物种的遗传改良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测序技术的发展,已经实现对重要农作物,如水稻、小麦、玉米、大豆、油菜、棉花、蔬菜等作物基因组的测序或重测序,在此基础上完成对控制重要农艺性状基因的克隆和鉴定。本文综述了2017年度主要农作物基因组

mRNA测序应用于玉米籽粒dek突变体研究

  2017年1月1日遗传学期刊Genetics(影响因子4.6)在线发表了上海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祁巍巍老师的有关玉米突变体基因克隆与功能分析新文章,题为:Mitochondrial function and maize kernel development requires Dek2, a pent

我国学者利用SMRT、Hi-C等技术破解大豆Gmax_ZH13基因组

  大豆是重要的粮食经济作物,为人类提供了主要的油料和蛋白资源。大豆起源于中国,古称“菽”,约在5000年前由其野生种驯化而来,随后广泛传播于世界各地。大豆在引种和改良过程中产生了遗传瓶颈效应,使来自不同主产区的大豆品种间具有显著的遗传变异。目前,我们广泛采用的大豆参考基因组来源于美国品种“Will

中国大豆基因组公布并发现该基因组组装错误

  大豆是重要的粮食经济作物,为人类提供了主要的油料和蛋白资源。大豆起源于中国,古称“菽”,约在5000年前由其野生种驯化而来,随后广泛传播于世界各地。大豆在引种和改良过程中产生了遗传瓶颈效应,使来自不同主产区的大豆品种间具有显著的遗传变异。目前,我们广泛采用的大豆参考基因组来源于美国品种“Will

昆明植物所等在蔷薇类系统发育基因组学研究中取得进展

  蔷薇类(rosids)和菊类(asterids)是真双子叶植物的两个主干分支,其中蔷薇类包括17个目,140个科,约70,000个物种,呈现了丰富的形态多样性,并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近十几年以来,对叶绿体基因序列的分析支持蔷薇类分为豆类分支和锦葵类分支。其中,豆类分支包括固氮支系(由葫芦目Cuc

通过代谢工程提升工业产油微藻固定二氧化碳效率

  工业产油微藻能通过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与光能大规模地转化为油脂,因此作为一种清洁能源生产和二氧化碳高值化的潜在方案,在国内外受到了广泛关注。针对如何提升工业产油微藻的固碳能力这一关键问题,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示范了一种通过调控RuBisCO(核酮糖-1,5-二磷酸羧化酶/加氧酶)的激

科学家发现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在第四纪动态分化的新证据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在中国植被中具有重要地位。基于化石孢粉的古植被重建认为,该植被类型在末次冰盛期向南退缩至24°N以南(图1a),退缩-扩张(Expansion-Contraction)模型得到了少数常绿阔叶林组成植物谱系地理研究的证实。同时,也有一些谱系地理学研究提出更为广泛存在的原地避难(in

中国大豆“中黄13”基因组发布

  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联合中国科技大学、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种质资源与生物技术所、北京贝瑞和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等,对中国国审大豆品种“中黄13”(Gmax_ZH13)的基因组进行从头组装,最终得到1.025 Gb的基因组序列,包含20条染色体和1条叶绿体。相关成果近日以封面文章形式在线发表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