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Nature:细胞坏死的新谜题

生物通报道:细胞死亡是所有多细胞生物体必需的基本生理过程。在机体一生当中,许多组织中的细胞都会发生自然死亡,新的细胞替换。细胞死亡和新细胞生成之间的适当平衡是维系健康组织功能,机体损伤后修复的关键所在。如果细胞只增加不减少,那么就会导致肿瘤发展。另一方面,过多的细胞死亡也会导致组织损伤和疾病。 正常来说我们的组织都是健康的,但是其中一些会发生炎症和疾病,“是什么引发炎症的呢?细胞程序性坏死(necroptosis)是否是炎症的开关,这种进程如何调控的呢?”德国科隆大学遗传学研究所教授Manolis Pasparakis说。Pasparakis教授研究组11月7日在Nature杂志上发表文章,部分回答了这些问题。 目前公认的主要细胞死亡类型有三种,第一种是“坏死”,第二种是“凋亡”,第三种是“自噬”。凋亡和自噬均需要能量和合成新的蛋白质,是一个细胞自我调控的主动过程,因此也被称为“程序性死亡”。 细胞坏死最初被认为是一类......阅读全文

诺奖风向标:近年自身免疫性疾病研究重大成果!

  2019年9月24日科睿唯安发布了2019年的引文桂冠奖,迄今为止,已有50位“引文桂冠奖”得主获得诺贝尔奖,其中29位在获奖两年内即斩获诺奖,因此引文桂冠奖也成为名副其实的诺奖风向标。  来自美国国立犹太医学中心的研究者John W. Kappler和Philippa Marrack就获得了2

上海有机所等揭示致病及功能性淀粉样蛋白聚集分子机制

  蛋白质的淀粉样聚集(amyloid)最早被发现在多种神经退行性疾病(如阿尔兹海默病及帕金森病等)的患者脑部富集,且与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最近十年来,更多的蛋白被发现组装形成amyloid来执行特定的生物学功能,包括细菌被膜的形成,激素的储存,长程记忆的维持以及细胞程序性坏死等。因此,amyl

硬实力——复旦大学一天连发两篇Nature主刊

  2019年10月31日,《自然》(Nature)主刊发表两篇复旦大学科研团队重磅研究成果!  复旦大学鲁伯埙、丁澦、费义艳团队合作研发亨廷顿病潜在新药鲁伯埙教授和学生丁澦副教授和学生费义艳副研究员和学生  亨廷顿病(或称亨廷顿舞蹈症)位列四大神经退行性疾病之一,临床表现为不自主的舞蹈样动作、认知

科学家解开糖尿病的医学谜题

  最近,科学家们确定一个以前未知的分子——它被1型糖尿病患者的免疫系统所攻击,从而解决了一个长达几十年的医学谜题。  这一开创性的研究,是由英国林肯大学的Michael Christie博士带领完成,现在可以更好地识别处于1型糖尿病风险的人,并能帮助开发新的疗法,阻止疾病的发展。  当身体不能产生

Nature子刊:解密DNA的X档案

  DNA复制和DNA修复是所有生命的基本程序,也是生命科学领域的重要谜题。现在,Sheffield大学的研究团队揭开了这个谜题的关键部分。他们捕捉到了前所未有的细节,阐明了细胞分裂之后从DNA双链中去除分支DNA的分子机制。这项研究于六月六日发表在Nature Structural & M

Autophagy(自噬)

自噬是近年来很热门的领域,搜了一下园子,发现没有这方面系统的介绍或讨论,但很多战友有这方面的疑问,加上本人最近对此也非常感兴趣,因此,借本版来专门讨论一下自噬(说实在的,自噬属于丁香园哪一个版块的范围我也选不好),与各位同行或有志于研究自噬的战友共同学习,也欢迎大家提出自己的看法,本人的目的就是交流

Autophagy(自噬)

自噬是近年来很热门的领域,搜了一下园子,发现没有这方面系统的介绍或讨论,但很多战友有这方面的疑问,加上本人最近对此也非常感兴趣,因此,借本版来专门讨论一下自噬(说实在的,自噬属于丁香园哪一个版块的范围我也选不好),与各位同行或有志于研究自噬的战友共同学习,也欢迎大家提出自己的看法,本人的目的就是交流

厦大团队在《Nature》杂志发文!

  2020年3月25日,细胞应激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莫玮教授课题组和韩家淮院士课题组合作在Nature杂志上发表题为“Gut stem cell necroptosis by genome instability triggers bowel inflammation”的研究

炎症反应相关研究进展一览

  1. Sci Sig:炎症机制研究新突破  炎症反应是机体应对损伤或者感染时发生的免疫反应,然而这一过程如果失控之后将导致疾病的发生。最近,来自莫纳什生物医学研发研究所的研究者们发现了炎症反应过程中的关键生物学事件。该发现或许能够促进新的治疗炎症疾病的疗法的开发,例如动脉粥样硬化、中风以及II型

超硬核!复旦大学今天连发两篇《自然》主刊

  亨廷顿病(或称亨廷顿舞蹈症)位列四大神经退行性疾病之一,临床表现为不自主的舞蹈样动作、认知障碍、精神异常等症状。由于引起该病的变异亨廷顿蛋白(mHTT)生化活性未知,无法靶向,传统依靠阻断剂以阻断致病蛋白活性的方法并不适用。  近日,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鲁伯埙与丁澦课题组(医学神经生物学国家重点

Nature挑战传统认知,细胞坏死的调控

  长期以来人们认为坏死性细胞死亡(necrotic cell death)只是由于感染或创伤对细胞造成严重压力所导致的一个被动的过程,而非是一种受到调控的机制。然而有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至少有一种形式的坏死是由一个称作坏死性凋亡(necroptosis)的细胞程序所介导。   在发表于11月2

BioTechniques:生命科学2015十大最新引人的成果

  2015年,我们研究细胞功能的方式,发生了一些惊人的变化,从蛋白质翻译起始的新模型和“RNA如何存在于细胞中”的再定义,到赋予旧测序仪器新的生命力,以及一个令人惊讶的衰老驱动机制。随着夏天的到来,BioTechniques为我们展示了今年到目前为止最流行的十大深度专题文章。  1. 父

中国学者一周6篇CNS!浙大”开挂“

   看点预告  ● 浙大继续“开挂”,拿下今年第9篇CNS  ● 昆明理工研究成果登上Nature,同一团队10月刚完成Science首秀  ● 寻找马约拉纳零能模再下一城,中科院丁洪、高鸿钧团队发Science  本周,中国学者在Cell、Nature和Science上共发文6篇。  其中,浙大

1月必看的重磅级研究Top10

  转眼间2019年1月份已经接近尾声了,这个月又有哪些亮点研究值得我们深入学习一下呢?小编根据本月新闻的热度、点击量、研究领域筛选出了本月的重磅级研究Top10,供大家学习交流。  【1】Immunity:科学家揭秘为何随着年龄增长皮肤的外观会越来越差?  doi:10.1016/j.immuni

《Nature》1月最受关注的五篇论文

  哥伦比亚大学的一项小鼠研究发现了其中惊人的奥秘:基因组可以通过三维空间重新排列,协调每个神经元中这些基因的调控,从而产生生物多样性,检测到这许许多多种的气味。  英国著名杂志《Nature》周刊是世界上最早的国际性科技期刊,自从1869年创刊以来,始终如一地报道和评论全球科技领域里最重要的突破。

Nature解开科学谜题:生命起源的缺失环节

  本周发表在《自然》(Nature)的一项新研究中,来自瑞典乌普萨拉大学的一个研究小组,发现了一种新的微生物,是复杂生命进化过程中所缺少的一环。这项研究,对于“数十亿年前,构成植物、真菌以及动物和人类的复杂细胞类型,是如何从简单的微生物进化而来的”提供了新的认识。延伸阅读:PNAS:动物起源理论受

专访哈工大黄志伟教授:Nature破译分子机制

  2017年4月27日,哈尔滨工业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黄志伟教授课题组在Nature杂志上发表一项题为“Structural basis of CRISPR–SpyCas9 inhibition by an anti-CRISPR protein”的新成果。论文揭示了改写生命的“神奇剪刀”——C

同济大学特聘教授Nature子刊解决长期癌症争议

  一项研究揭示了有关前列腺细胞的一些新发现,有可能为未来治疗侵袭性及耐药形式的前列腺癌指出了一些新策略。这项研究证实,前列腺基底细胞层包含有一些成体干细胞,这些细胞具有与最致命形式的前列腺癌相似的独特基因表达谱。相关论文发布在2月29日的《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杂

基因技术专题-2

RNAi技术RNA干扰(RNA interference, RNAi)是近年来发现的研究生物体基因表达、调控与功能的一项崭新技术,它利用了由小干扰RNA(small interfering RNA, siRNA)引起的生物细胞内同源基因的特异性沉默(silencing)现象,其本质是siRNA与对应

Science杂志最受关注的文章(5月)

  美国的《Science》杂志由爱迪生投资创办,是国际上著名的自然科学综合类学术期刊,与英国的《Nature》杂志被誉为世界上两大自然科学顶级杂志。Science杂志主要发表原始性科学成果、新闻和评论,许多世界上重要的科学报道都是首先出现在Science杂志上的,比如艾滋病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之间的

年度巨献:2017年Science杂志重磅级突破性研究成果

  时光总是匆匆而逝,12月份已经开始,2017年也已接近尾声,迎接我们的将是崭新的2018年,2017年三大国际著名杂志Cell、Nature和Science(CNS)依旧刊登了很多突破性耐人寻味的研究,本文中小编首先对2017年Science杂志发表的重磅级亮点研究进行盘点,分享给大家!与各位一

2015年中国生命科学领域十大进展公布

  生命科学作为世界科学研究的热点和前沿学科,也是目前我国在国际上最有影响力的学科领域之一,最有可能实现从“跟跑”转为“并跑”甚至“领跑”。2015年,我国在这一领域取得了哪些具有世界影响力的重大进展呢?24日,由我国首个学会联合体——中国科协生命科学学会联合体评选出的“2015年中国生命科学领域十

Nature头条:首次在活体小鼠中构建出iPS细胞

  来自西班牙的研究人员在活体转基因小鼠的不同组织中成功地构建出了诱导多能干细胞(iPSCs)。这一突破性的研究成果发表在9月11日的《自然》(Nature)杂志上,并被Nature网站作为头条新闻进行报道。   研究人员发现这些在重编程小鼠血液中循环的iPSCs产生了小鼠胚胎干细胞特征性的基因表

南京农业大学Nature子刊聚焦重要激酶

  来自南京农业大学、中国科技大学、德克萨斯大学MD安德森癌症中心等机构的研究人员报告称,他们获得了首个完整ATM/Tel1激酶的冷冻电镜(cryo-EM )结构,他们的研究成果发布在5月27日的《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上。  南京农业大学的王伟武(Weiwu

韩家淮教授最新JBC:细胞坏死关键因子

  来自厦门大学生科院,浙江大学生科院等处的研究人员在之前的基础上,进一步揭示了细胞坏死关键因子:蛋白激酶RIP3的作用机制——RIP3-MLKL之间的相互作用在necrosomes形成过程中扮演了关键角色,这一点在人类和小鼠中均得到了证实。相关成果公布在JBC杂志上。   文章的通讯作者是厦门大

精神分裂症研究进展一览

  本期为大家带来的是有关精神分裂症相关的最新研究成果,希望读者朋友们能够喜欢。  1. 遗传变异引发的大脑结构变化导致精神分裂症的发生  DOI: 10.1523/JNEUROSCI.3759-16.2017  最近来自UCLA的研究者们第一次发现患精神分裂症以及自闭症的患者的大脑结构的差异。这一

4月22日《自然》杂志精选

封面故事: 动物身体彩色图案揭秘   动物身体上复杂彩色图案(如贝壳、热带鱼和豹子身上的图案)的形成,对发育生物学家来说是一个经典谜题。大多数试图解释图案信息的工作都是理论上的,着重于反应—扩散机制,按照这样的机制,可扩散性本地激发因子(形态发生素)与长距离抑制因

梳理利用白色脂肪棕色化治疗肥胖最新进展

  哺乳动物(包括人类和小鼠)具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脂肪,白色脂肪和棕色脂肪。棕色脂肪的形态和功能有所不同,人体内的棕色脂肪分为两类,典型的棕色脂肪(Brown Adipose)和米色脂肪(beige Adipose)。白色脂肪细胞内塞满了脂肪分子(以甘油三酯的形式)用来储存能量以备不时之需,而白色脂肪

Nature重要发现:长基因的祸患

   甲基化CpG结合蛋白2基因(MECP2)突变是破坏性儿童神经系统疾病——Rett综合征(RTT)的病因。尽管数十年来研究人员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仍然难以确定MECP2的确切功能。在Rett综合征研究信托机构(RSRT)和美国国家神经系统疾病及中风研 究所(NINDS)的资助下,发表在3月11日《

著名华人科学家孙少聪Nature子刊发布表观遗传重要发现

  由德克萨斯大学MD安德森癌症中心领导的一项新研究,有可能会让罹患多发性硬化症(MS)和其他炎症性疾病的患者受益。  炎症是机体对抗感染及组织损伤反应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失控的炎症可导致各种疾病发生,并促进癌症形成。  新研究描述了一个叫做Trabid的蛋白质调控因子,是导致多发性硬化症患者中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