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型肝炎治疗新方案初显成效

今天提出的研究结果表明,glecaprevir/pibrentasvir(G / P)的口服,每日一次治疗方案导致丙型肝炎病毒(HCV)基因型3患者治疗后12周持续病毒学应答率(SVR12)达95%。在2017年荷兰阿姆斯特丹国际肝脏大会提交的“ENDURANCE-3”研究报告中,感染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3而无肝硬化且无治疗史的患者接受了新的方案治疗8周或12周,耐受性好。G / P与常规联合使用sofosbuvir和daclatasvir12周具有相似的安全性。 全球约有1.8亿人患有慢性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其中包括欧盟约1500万人,基因型3患者已成为最难治愈的亚组患者。尽管HCV的直接作用抗病毒疗法最近有进展,基因型3仍然是一个挑战,是全球高度流行的病毒株。 “虽然在丙型肝炎患者治疗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但是对于具有基因型3疾病的患者来说,仍然存在有限的选择,因此,我们很高兴看到,glecaprevir/pibrenta......阅读全文

关于丙型肝炎RNA的基本介绍

  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virus C,HCV)是一小的有囊膜的单股正链RNA病毒,属黄病毒科丙型肝炎病毒属。HCV基因组为一长的开放读码框架(ORF),在其两侧的5′和3′均有非编码区,从5′端开始,编码区由7个基因区组成,即C、E1、E2、NS1、NS2,NS3、NS4和NS5,C

关于丙型肝炎抗体的基本介绍

  丙型肝炎抗体英文名称: HCV-Ab 丙型肝炎病毒(HCV)慢性感染可导致肝脏慢性炎症坏死和纤维化,部分患者可发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细胞癌(HCC),对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危害极大,已成为严重的社会和公共卫生问题。丙型肝炎抗体临床意义  (1)在输血后患肝炎有80-90%的病人是丙型肝炎,其中大部分为阳

丙型肝炎抗体的临床意义

  (1)在输血后患肝炎有80-90%的病人是丙型肝炎,其中大部分为阳性。  (2)在乙型肝炎患者中,特别是经常使用血制品(血浆、全血)的病人可以引起丙肝病毒的合并感染,使疾病转为慢性化、肝硬化或者肝癌。所以对乙型肝炎的复发病人或是慢性肝炎病人要进行HCV-Ab的检测。

丙型肝炎抗体测定是什么

  丙型肝炎抗体,是用来判断有没有丙肝病毒感染的,丙肝病毒感染导致的疾病叫做慢性丙型肝炎,或者丙肝肝硬化,是一种主要通过血液传播的疾病。如果检测结果是阳性的,就说明是丙肝患者,如果是阴性,就说明没有感染丙肝病毒。丙肝抗体是一个抽血化验的项目,有时候会一同检测者丙肝抗原,和丙肝病毒RNA定量,如果丙肝

概述丙型肝炎病毒的治愈信息

  丙型肝炎患者如果病毒核酸(HCV  -RNA)阳性,说明病毒在持续复制,其肝功能难以稳定,患者多数情况下,血清转氨酶(ALT)呈轻度或中度升高。这些患者应该进行抗病毒治疗及保肝治疗。经多年的临床验证,使用普通干扰素后,可有50%的患者获得较好疗效,即血清HCV  -RNA阴转,肝功能恢复正常。但

PNAS揭示丙型肝炎标记分子

  生物通报道 来自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的科学家们在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体内鉴别出了一些标记分子,基于这些标记分子研究人员或可预测疾病是否会从初期感染异常迅速地发展为严重肝脏疾病,如肝硬化。了解患者疾病是否有可能会迅速恶化可以帮助医生确定最佳的治疗过程。这一研究成果发布在《美国科学院院刊》(PNA

简述丙型肝炎病毒的临床表现

  其一、丙肝患者很大一部分没有任何症状,慢性丙肝患者甚至可以在20年间没有任何明显症状。  其二、丙肝潜伏期一般为1.5-2个月,经过一段时间的潜伏期后,便出现肝炎的常见症状,有疲乏、身体无力、食欲减退、部分可出现黄疸等症状。  其三、丙肝患者右上腹部感觉不舒服、恶心、呕吐、食欲减退。  其四、少

关于丙型肝炎抗体的传播途径介绍

  丙肝的传播途径与乙型肝炎基本相同,主要是通过输血、血制品和注射途径传播,也可经破损的皮肤和黏膜进人人体。特别需要提出的是经静脉注射毒品导致感染者,在某些地区较为突出,患艾滋病或有性乱史者感染率高,母婴传播的途径在HCV感染的危险性亦极高。另外,使用非次性注射器和针头,以及消毒不彻底的医疗器具亦是

丙型肝炎病毒抗体的临床意义

  丙型肝炎病毒抗体IgG阳性表明已有HCV感染。输血后肝炎有80%~90%的患者抗-HCV IgG阳性。经常接受血制品(血浆、全血)治疗的患者可以合并HCV的感染,易使病变转为慢性、肝硬化或肝癌。

丙型肝炎病毒如何抑制免疫系统?

最新一期(5月17日)的《美国科学院院刊》上,斯克里普斯研究所的研究人员报道了对丙型肝炎的最新研究发现。丙型肝炎病毒(HCV,Hepatitis C virus)是一个世界性的健康问题。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全球约有1亿7000万人发生了这种病毒的慢性感染,并且每年新增的感染者人数在300到40

简述-丙型肝炎RNA的临床意义

  抗-HCV是非中和抗体,是HCV感染的标志,抗-HCV的存在一般表示有传染性。高效价的抗-HCV阳性,常与HCV现存感染有关,如能同时查到HCV-RNA即可确诊病毒复制和有传染性。在疾病的急性期,抗体通常在丙肝起病和接触病毒后3-6个月后升高。抗体的升高可和转氨酶峰值一致或在其后。抗-HCV一般

简述丙型肝炎抗体的临床意义

  (1)在输血后患肝炎有80-90%的病人是丙型肝炎,其中大部分为阳性。  (2)在乙型肝炎患者中,特别是经常使用血制品(血浆、全血)的病人可以引起丙肝病毒的合并感染,使疾病转为慢性化、肝硬化或者肝癌,所以对乙型肝炎的复发病人或是慢性肝炎病人要进行HCV-Ab的检测。

关于丙型肝炎病毒抗体的基本介绍

  丙型肝炎病毒(HCV)曾称为肠道外传播的非甲非乙型肝炎病毒,后将其归类为黄病毒科丙型肝炎病毒属,主要经血液、体液传播。丙型肝炎病毒抗体(HCV-Ab)是由于人体免疫细胞对丙肝病毒感染所做出的反应而产生的。HCV-Ab检测是应用最广泛的用于丙肝流行病学调查、临床丙肝患者筛查和诊断的检测项目。常用的

中国丙型肝炎防治论坛在京举行

由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主办的中国丙型肝炎防治论坛日前在京举行。来自国内各大医疗机构、研究机构,卫生部主管部门,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世界卫生组织等的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 丙型肝炎被列为世界前10位高死亡率传染病之一,而我国又处在高发区域,发病人数呈逐年上升趋势。因为它前期没有明显症状,潜伏期又相对较长

简述慢性丙型肝炎的临床表现

  慢性丙型肝炎多由急性丙型肝炎演变而来,分为慢性肝炎轻度和慢性肝炎中度,因临床上症状体征常不显著,以单项ALT增高为唯一异常现象的为数甚多,故常为亚临床型。如果有症状,常表现为乏力、纳差、关节疼痛、厌食、恶心和发热。后期可出现黄疸、腹胀或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等。由于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症状多轻微,并有

儿童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的诊断

丙型肝炎病毒(HCV)慢性感染是一个世界范围内的严重公共问题,全球约1.8亿人感染,欧美儿童HCV感染率约为0.05%~0.36%,而发展中国家可达1.80%~5.00%,可能是因为卫生经济条件的差异所致。由于尚无HCV疫苗及妊娠期用药的限制,垂直传播仍是新生儿感染的主要原因。儿童HCV感染的诊断 

丙型肝炎病毒的传播途径有哪些?

  1、血液及血制品传播:输入被丙肝感染的血液或血液制品后,可引起输血后丙肝的发生。  2、生活密切接触传播:据统计丙肝感染者中约有40%没有明显的输血、血制品注射史,其中大部分是通过生活密切接触传播的,如日常生活中共用剃须刀、牙刷等极易引起丙肝传播。  3、性传播:精液和唾液中存在有丙肝病毒,因此

丙型肝炎指南、筛查的研究进展

    在直接抗病毒时代,研究人员和医疗专业人员正在继续努力通过制定最实用的筛查、治疗和管理指南,以消除丙型肝炎。    Healio.com/Hepatology盘点了一些HCV研究数据的亮点和2017年6月正式报告中的一些重点报告。报告包括EASL对DAA研究争议的回应、乔治城大学关于消除HCV

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病因分析介绍

  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是致病根本原因,在外界因素的影响下,如饮酒,劳累,长期服用有肝毒性的药物等,可促进病情的发展。丙肝的病理改变与乙肝极为相似,以肝细胞坏死和淋巴细胞浸润为主。慢性肝炎可出现汇管区纤维组织增生,严重者可以形成假小叶即成为肝硬化。  HCV感染的发病机制主要包括免疫介导和HCV直接损伤

JAMA:持续病毒学应答与丙型肝炎

  据发表在12月26日出版的《美国医学会杂志》上的一项研究披露,在患有慢性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及晚期肝纤维化(生长出过多的纤维结缔组织)的患者中,与那些没有持续病毒学应答(SVR)的患者相比,那些患者对以干扰素为基础的治疗作出的持续病毒学应答(SVR)与较低的全因死亡率有关。   根据文章的背景资料

关于慢性丙型肝炎的基本信息介绍

  慢性丙型肝炎是感染丙肝病毒(HCV)所致。丙肝病毒是一种小RNA病毒,分类为黄病毒科肝病毒属。由于肝脏的巨大代偿能力,大部分人感染丙肝病毒后没有任何症状,常常偶然在体检时发现,或者很多年后出现不适症状时才发现。   大约85%的人在感染丙肝病毒后发展成慢性肝炎。当病毒侵犯肝脏的时候,人体内会引

关于抗丙型肝炎病毒IgA抗体的简介

  丙型肝炎是由丙型肝炎病毒(HCV)引起的病毒性肝炎,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是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机体后出现的特异性抗体,不是中和抗体,它是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标记。感染丙型肝炎病毒后机体可出现抗-HCV-IgA抗体。

丙型肝炎抗体检测的临床意义

  抗-HCV-IgA是丙型肝炎诊断、预后和疗效观察的可靠指标。  急性丙型肝炎多为抗-HCIgM型,这种病人转成慢性化的可能很高。慢性丙型肝炎多为抗-HCIgG型。故抗-HCIgG的检测是判定急、慢性丙型肝炎的重要指标。恢复期患者抗HCV多为IgG型,且滴度较低。[1]

病原体检测丙型肝炎RNA介绍

丙型肝炎RNA介绍:  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virus C,HCV)是一小的有囊膜的单股正链RNA病毒,属黄病毒科丙型肝炎病毒属。HCV基因组为一长的开放读码框架(ORF),在其两侧的5′和3′均有非编码区,从5′端开始,编码区由7个基因区组成,即C、E1、E2、NS1、NS2,NS3

关于丙型肝炎病毒的自然史的介绍

  大部分患者在感染的急性期无明显症状,伴有高水平的病毒血症和ALT升高。HCV急性感染后HCV RNA早于抗-HCV出现于血液中。HCV RNA最早可于暴露后2周检出,HCV 核心抗原可在HCV RNA出现后1~2d检出,而抗-HCV直到8~12周才能检出,也就是说,在HCV感染发生后,有约8-1

丙型肝炎患者主要的检查项目有哪些?

  1、肝功能检查:直接判断肝脏受损伤的情况,肝脏的受损、合成能力、代谢能力、储备能力的了解等。  2、丙肝病毒RNA检测:丙肝病毒RNA检测是检测血液中丙肝病毒的实际存在情况,可在感染两周内检测到病毒。  3、丙肝抗体检测:丙肝抗体检测是用于诊断丙肝的最重要手段,适用于高危人群的筛查,也可以用于丙

输血后发生丙型肝炎及疟疾1例

丙型肝炎的主要传播途径是血源传播,而输血后肝炎(PTH)的90%为丙型肝炎[1]。与输血相关的疟疾的发生今年也有报道,但因输血同时患丙型肝炎及疟疾者并不多见,我们遇见1例,现报道如下。 1  病例介绍 患者张某,男,38岁,因肺癌行肺叶切除手术,术中输血2000ml,术后第5天出现发热,最高达39.

丙型肝炎病毒的检测策略及其应用(一)

丙型肝炎病毒(HCV)引起丙型肝炎,因临床症状不明显,易造成漏诊或误诊,延误治疗;因此,临床医生将HCV实验室检测结果作为主要的诊断依据,以便及时采取相应措施,有利于疾病诊断、治疗和阻断HCV传播;血站通过HCV检测筛查献血员可以有效阻断血液传播这一途径,保障血液及血液制品安全;HCV检测也为公共卫

丙型肝炎抗体检测的注意事项

  一、抽血前的注意事项  1、抽血前一天不吃过于油腻、高蛋白食物,避免大量饮酒。血液中的酒精成分会直接影响检验结果。  2、体检前一天的晚八时以后,应开始禁食12小时,以免影响检测结果。  3、抽血时应放松心情,避免因恐惧造成血管的收缩,增加采血的困难。  二、抽血后应注意  1、抽血后,需在针孔

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原检测的临床分析

摘 要:检测2003年1月~2006年12月间住院及门诊患者,150例丙型肝炎患者进行丙型肝病毒核心抗原(HCVCAg)的检测并分析其临床意义。研究表明,HCV感染者肝癌的发生与C抗原蛋白诱导肝细胞生长失控有关,HCVCAg阳性可提醒有癌变的可能。因此HCVCAg可作为肝癌的辅助诊断。HCVCAg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