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泥石流院士”崔鹏:用科学让更多人免受灾害

不爱谈个人,只想讲团队。不愿回顾过去的成绩,只想提研究的进展。话危险,他觉得太矫情。聊辛苦,他说大家都一样。戴着一顶安全帽就扎进了灾区,日日夜夜和泥石流打交道,一眨眼就是30年。 他是崔鹏,中国第一位“泥石流院士”,现任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副所长,长期从事泥石流研究,为我国的泥石流灾害防治作出了突出贡献。 看到滚石伤人他心里特别难受 崔鹏太忙了。60岁的他不是在会场奔波,就是在野外考察。这位清瘦的老人一提起泥石流,就滔滔不绝地打开了话匣。 他最近全身心地扑在了“一带一路”减灾计划上。由他牵头的“一带一路”自然灾害风险防范项目,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大多经济欠发达,自然灾害频发,抗灾能力薄弱。但是在互联互通的公路铁路、油气管线、机场、港口等基础设施建设中,防灾减灾至关重要。”崔鹏说,除了帮助这些国家防范泥石流、滑坡等灾害,他们还主要为中国的海外投资做好服务,为工程安全提供科技服务......阅读全文

为预见次生灾害提供技术支撑

  8月8日晚,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九寨沟县发生7.0级地震。地震发生第一时间,中科院成都山地所重大泥石流减灾团队的相关专家先后奔赴灾区,深入进行次生山地灾害调查与评估,并提出防灾减灾对策。  让人们免遭次生灾害威胁  “灾害发生后,我们必须第一时间赶到现场。”成都山地所相关人员介绍。《中国科学报

中科院成都山地所成立50年:率先行动风头正劲

2012年8月17日,中国科学院院长白春礼现场考察指导西藏樟木滑坡防治工作2016年10月26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中国科学院《西藏生态安全屏障保护与建设工程建设成效评估》发布会。  自然灾害频繁、生态环境脆弱、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遭到威胁,横亘在中国山区面前的问题,让陆域国土面积三分之二的山区、40

“十二五”地质灾害防治聚焦基础研究

  又到了5月12日,尽管已过去四年之久,但汶川大地震给国人带来的依然是刻骨铭心的疼痛。与地震相伴随的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近年来也一直备受关注。     近日获批的《全国地质灾害防治“十二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亦因此格外引人注目。     地质灾害防灾减灾为何如此之难?伴随着

《科学新闻》:国际合作诠释大国实力

   国际科技合作早已不是个新鲜事儿。  30年来,在“平等互利、成果共享、保护知识产权、遵从国际惯例”的原则下,中国国际科技合作突飞猛进。  然而,在林林总总的科技合作内容中,却总不如一个“民生”来的更为触动人心。  成都山地所,扛起的就是中国与世界各国科技合作中“民生”这杆大旗。  堰塞湖处置、

水电工程区生态保护与泥石流滑坡防治技术开发通过验收

“西南重大水电工程区生态保护与泥石流滑坡防治技术开发”通过现场验收  9月12日至15日,科技部组织专家对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课题“西南重大水电工程区生态保护与泥石流滑坡防治技术开发”进行了生态保护科技创新专家行暨示范工程现场验收。  30多人组成的考察组先后考察了云南东川城区

汶川地震10年来科技进步回眸

在汶川地震10周年之际,回望那场山河变色的灾难,防震减灾的科学技术的不断提升,应对重大灾难的宝贵经验,正让我们成长、自强。9日,记者走访了部分科研单位探寻我国防震减灾科学技术前进的脚步。 地震预警系统是通过在地震区布设密集的地震预警监测仪,在地震发生时利用电波比地震波传播速度快的原理,在地

《自然》特写:汶川地震暴露中外科学家的认知缺陷

  龙门山有着河谷切割出来的世界上最陡峭的山坡,非常容易由地震引发巨大的滑坡。   龙门山断裂带穿过白鹿镇一学校的院子,造成这道高2米的混凝土隆起的断层,就是5·12大地震的元凶。     这些地壳上的裂纹在一定程度上欺骗了大家。中外科学家都曾将它们绘制在地图上,却没

中国地理学会2014年学术年会在成都举行

  10月24日至27日,由中国地理学会主办、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和四川师范大学联合承办的中国地理学会2014年学术年会在成都举行。来自全国3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香港地区及尼泊尔、瑞士等近400个单位的1600多名专家、学者和研究生齐聚成都,围绕“中国地理学:面向未来 走向世

中科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以灾害链聚研究链

  从四川成都到西藏拉萨的川藏交通廊道,横跨14条大江大河,穿越21座海拔4000米以上的雪山,因而规划建设中的川藏铁路被誉为“最难”铁路线。然而,这条“难于上青天”的交通干线所处的川藏交通廊道,一直是中科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的主战场之一。  在2017走进中科院“科技支撑川藏交通廊道建设”记

中科院成都山地所紧急赶赴舟曲考察特大泥石流灾害

  8月7日22时许,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舟曲县县城北面的罗家峪、三眼峪流域突降强暴雨,引发了特大泥石流灾害。泥石流由北向南先掩埋三眼村、月圆村和春场村,然后从城关镇穿过,摧毁了沿途的楼房民居,最后流入并堵塞了白龙江,造成沿河街道和房屋被淹。截至8月15日16时,该灾害共造成1248人

泥石流灾害风险评估新方法——水文响应单元

  灾害风险研究是当前国际减灾领域的研究热点与难点。此前在区域泥石流风险评价过程中,较少考虑承灾体的暴露性,同时区域尺度的灾害评价单元多采用网格单元、均质单元或行政单元,不能有效反映基本水文过程的综合地貌完整性,对区内孕灾条件的体现也不明显。近期,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副研究员邹强、研究

“一带一路”自然灾害防治与减灾获得阶段性成果

  防灾减灾是“一带一路”沿线地区共同面临的挑战,也是国际相关领域的研究重点。近日,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崔鹏团队,针对当前“一带一路”灾害研究缺乏致灾因子、孕灾背景本底数据、未形成科学有效的灾害风险评估体系等研究难点,在自然灾害风险、综合减灾国际研究计划等研究中获得进展,

2017年海峡两岸水土保持学术研讨会在四川成都召开

  8月20日至24日,在中国科协的资助下,由中国水土保持学会、台湾中华水土保持学会主办,中国水土保持学会泥石流滑坡专业委员会承办,四川省水土保持学会、台湾中兴大学、5.12汶川特大地震博物馆、绵阳市唐家山堰塞湖管理局等协办的“2017年海峡两岸水土保持学术研讨会”在四川省成都市举行。来自海峡两岸9

成都山地所小流域水文地质灾害链防控减灾技术取得进展

  近年来,频发的强烈地震、特大暴雨、特大山洪泥石流等灾害,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针对山洪泥石流等水文地质灾害链形成机理和防控减灾技术等方面的研究难点,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科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研究员崔鹏主持的四川省科技支撑项目“小流域水文地质灾害链判识、评估和监测预警关键技术研

西南重大水电工程生态恢复整治研究观览

金沙江上游云南境内的泥石流沟  9月14日清晨,专家组一行从云南省东川市启程,在崇山峻岭中穿行,傍晚抵达溪洛渡电站。同行的专家告诉记者:“我们一直沿金沙江而行。江边道路更加险峻,一天的行程无法抵达溪洛渡电站,只能选择高速公路,虽看不见金沙江,但高速公路也是沿江而建的。”水电工程与生态

2019年四川省科技奖拟奖项目 杰出贡献奖2人 一等奖35项

  根据《四川省科学技术奖励办法实施细则》的规定,现将四川省科学技术杰出贡献奖评审委员会、四川省科学技术进步奖评审委员会评审通过的2019年度四川省科技杰出贡献奖拟奖人选、四川省科技进步奖拟奖项目(人选),在四川省科学技术厅网站公示。公示期为10个工作日,自2019年9月23日至10月10日。专用拟

世界环境日:追寻全球气候变暖背后的原因

“气候变化已经成为全球工商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议题。”陈冬梅认为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经过了低温冰冻灾害、四川汶川地震等自然灾害的人们开始越来越强烈地意识到:如果不采取行动,人类付出的代价将更为沉重 2008年,“老天”不开眼。 1月中旬到2月上旬,我国南方地区连续遭受四次低温雨雪冰冻极端天气过程

科学家把脉“最难建的铁路” 挺进“魔鬼”川藏线

 在318国道川藏线康巴高原折多山段拍摄的恰似“银蛇”舞动的盘山公路  52岁的游勇是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总工程师,形象地说他就像是给山地瞧病的“大夫”,其诊断对象是我国山区地质灾害,专治山洪、滑坡、泥石流等“疑难杂症”。如今,他迎来了从业以来最为棘手的一个“病例”:给川藏铁路沿线的山

中国山地科学:承载防灾减灾科学使命

   我们永远无法忘记,七年前的“5·12”汶川特大地震,无情地夺走了数万同胞的生命。那是血泪之地,民生之痛,家国之难。七年间,汶川地震遗址的满目疮痍,时刻都在提醒世人:山地灾害与风险必须得到有效防御。  七年来,我们也看到,科学家的潜心研究,让崎岖的山地涌动着希望;一个个科研成果的涌现,让坑洼的山

2019年度国土资源、测绘、海洋科学技术奖获奖成果名单公布

  分析测试百科网讯 近日,自然资源部发布了关于2019年度国土资源、测绘、海洋科学技术奖获奖成果的公告。 根据《国土资源科学技术奖励办法》、《中国测绘学会科学技术奖励办法》、《海洋科学技术奖奖励办法(暂行)》有关规定,2019年度国土资源科学技术奖、测绘科学技术奖、海洋科学技术奖评审工作已经结束。

2019年度国土资源科学技术奖结果公布!一等奖成果10项

  分析测试百科网讯 近日,自然资源部公示了《2019年度国土资源科学技术奖评审结果》。其中, 一等奖成果10项:青藏高原东缘重大工程地质问题与减灾关键技术研究、地热资源勘查评价理论技术创新与应用、国家不动产统一登记信息平台关键技术及应用、资源一号02C业务卫星工程及国土资源应用、数字中国自然资源卫

基金委与日本学术振兴会合作项目初审结果发布

   2017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与日本学术振兴会合作项目初审结果的通知  经过公开征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NSFC)共收到与日本学术振兴会(JSPS)合作项目申请110项。经初步审查并与日方核对名单,确定有效申请98项,其中合作交流91项,双边研讨会7项。现将通过初审的项目公布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