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卢煜明在鼻咽癌检测方面的进展登上《新英格兰医学杂志》

科学家在液态活检有助于筛查癌症患者方面有了第一个重要证据。很多这样的研究都在努力检测和分析“循环肿瘤DNA”(ctDNA),许多公司正在努力开发这些用于筛选的版本,如乳房X光检查、结肠镜检查等可能的替代方案。但ctDNA在血液中实在是太罕见了。于是香港的研究人员将目标转到会引起鼻咽癌的Epstein-Barr的DNA上,在鼻咽癌筛查中进行尝试,提高了该疾病的早期检测和生存率。新的研究表明,此方法至少对于这种在当地普遍存在的癌症是有效的。 这是由于每个鼻咽癌肿瘤细胞带有50个拷贝的Epstein-Barr基因组,研究人员的目标序列在每个病毒基因组发生约10次扩增。这意味着在每个肿瘤细胞中,靶目标是人DNA的500倍。 香港中文大学的卢煜明(Dennis Lo)教授说:“这项工作在更大范围内是非常令人兴奋的,因为它提供了一个测试其它肿瘤类型,如肺或乳腺的蓝图。”他领导的这项研究,8月10日发表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JM上......阅读全文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将研发鼻咽癌疫苗

   广东中大肿瘤防治中心有全球最大的鼻咽癌标本库,标本多达10万份,工作人员在处理血液样本。  ←EB病毒。   曾益新院士。  开篇语  创新是推动国家与民族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了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广东省委十一届四次全会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省委书记

曾毅:与病毒战斗一辈子

曾毅(1929年— ) 曾毅,广东揭西人。1952年毕业于上海第一医学院。1956~1960年,从事脊髓灰质炎病毒,减毒性疫苗免疫,肠道病毒、麻疹病毒的研究。1960年起从事肿瘤病毒研究。从1973年开始研究EB病毒与鼻咽癌的关系,建立了一系列鼻咽癌的血清学诊断方法,并获得卫生部的试剂生产证。在

未来科学大奖得主卢煜明:新技术可速查鼻咽癌患者

  北京时间5月26日下午,“未来论坛X深圳峰会”将在深圳人才公园求贤阁盛大开幕,与科学家、行业企业领袖和政府官员一起,围绕基础科学研究、产业成熟应用等热点话题坐而论道。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英国皇家学会院士,2016 年未来科学大奖-生命科学奖获奖者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副院长卢煜明教授发表了题为《To

中山大学等在Nature Genetics发文揭示鼻咽癌EB病毒高危亚型

  鼻咽癌是我国高发恶性肿瘤之一。在我国南方地区,每年发病率每10万人可达20~40例,并且该地区的鼻咽癌病例常与EB病毒感染有关。此外,EB病毒还与其他癌症类型有关,也经常在无癌人群中发现。EB病毒基因组变异在鼻咽癌发生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其在我国南方流行的状态,一直未得到充分的研究探讨。目前,部

全球首个鼻咽癌发病风险预测芯片投入临床试用

  由中大肿瘤防治中心研究者基于鼻咽癌遗传学及流行病学最新研究成果开发的全球首个鼻咽癌风险预警芯片,日前在该中心正式投入临床试用。   鼻咽癌是我国十大恶性肿瘤之一,发病年龄大多在40—60岁,男性发病率比女性高2—3倍。鼻咽癌的发病具有明显的地方特性,每年全球鼻咽癌新发病例约有40%在中国,其中华

Lancet子刊 首次发现一组mRNA分子标签能预测鼻咽癌转移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马骏教授团队在鼻咽癌分子标记物研究方面获得重要进展,在世界范围内首次报道了一组mRNA分子标签有效预测局部晚期鼻咽癌转移,相关研究成果在2018年2月7日在线发表于国际顶级肿瘤学专业期刊《the Lancet Oncology》(最新IF 33.9)。  鼻咽癌是我国常见的头

我国科学家领衔发现散发性鼻咽癌易感基因

国际顶级杂志《自然—遗传学》(Nature Genetics)5月30日发表了由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曾益新带领的团队,与来自国内和新加坡等国科学家合作完成的一项研究。研究人员在世界上首次进行了基于大规模人群和全基因组水平的散发性鼻咽癌易感基因筛查研究,发现了3个新的易感基因

EBV所转录的miRNA BART1通过影响重要抑癌基因PTEN而促进鼻...

EBV所转录的miRNA BART1通过影响重要抑癌基因PTEN而促进鼻咽癌细胞的侵袭转移Nature子刊揭示鼻咽癌转移新机制鼻咽癌(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NPC)是我国华南地区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主要发生于鼻咽腔顶部和侧壁,长期以来发病率一直为耳鼻咽喉恶性肿瘤

EBV所转录的miRNA BART1 抑癌基因PTEN而促进鼻咽癌细胞转移

  Nature子刊揭示鼻咽癌转移新机制   鼻咽癌(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NPC)是我国华南地区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主要发生于鼻咽腔顶部和侧壁,长期以来发病率一直为耳鼻咽喉恶性肿瘤之首。我国每年鼻咽癌的新发病例达2.8万例,其中广东地区鼻咽癌发病率占全国60%,死亡

南方医科大学Nature子刊发表癌症新文章

   来自南方医科大学的研究人员在新研究中证实,在鼻咽癌中EB病毒(EBV)编码的microRNA BART1通过调控PTEN依赖的信号通路诱导了肿瘤转移。这一研究成果发布在7月2日的《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上。  南方医科大学的李欣(Xin Li)教授以及李纪

Hopx甲基化通过激活SNAIL转录而促进鼻咽癌细胞的迁移 二

4、HOPX抑制鼻咽癌细胞的EMT过程在N2-Tert,,NP69 和SH cells敲低HOPX后,细胞形态发生显著变化。SUNE1细胞系中过表达HOPX后,检测发现ECADHERIN显著上调。5、鼻咽癌细胞中HOPX抑制SNAIL转录由于EMT-TFs在EMT过程中起着重要的角色,研究者检测了H

Hopx甲基化通过激活SNAIL转录而促进鼻咽癌细胞的迁移 一

《Nature Communications》甲基化研究揭示鼻咽癌治疗新靶点研究背景在中国华南地区,鼻咽癌有较高的发病率。目前,鼻咽癌病人的治疗方案主要取决于病人的TNM分期。但是,约30%的鼻咽癌病人虽然处于相同的TNM分期,采用相同的治疗方案,其结果也不尽相同。表观层面的改变对于肿瘤起始和发展,

中山大学院士破译“广东癌”易感基因

  广东科学家联手国内外专家,发现了散发性鼻咽癌3个新的易感基因位点,同时充分确认了人类白细胞抗原(HLA)基因与鼻咽癌发病风险的相关性。并有望在5年内研制出预测鼻咽癌发病风险的基因芯片,从而大大提高早诊率、减低死亡率。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主任、中国科学

中山大学科学家团队发现新的鼻咽癌易感基因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曾益新院士和贝锦新教授研究团队联合北京医院、北京蛋白组研究中心、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新加坡基因组研究中心和新加坡国立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完成了一项鼻咽癌遗传学研究,发现了两个新的鼻咽癌易感基因,成果于2016年7月20日在线发表于遗传学领域专业杂志《人类分子遗传学》。  鼻

贺福初院士、周钢桥研究员发表癌症新成果

  来自军事医学科学院放射与辐射医学研究所的研究人员,通过遗传关联研究和功能分析调查了AGO2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与鼻咽癌风险之间的关系。这项研究发布在本月的《BMC Cancer》杂志上。  国际著名细胞生物学家、遗传学家贺福初(Fuchu He)院士和军事医学科学院放射与辐射医学研究所的周

肿瘤标志物总结

1.甲胎蛋白(AFP)AFP是早期诊断原发性肝癌最敏感、最特异的指标,适用于大规模普查,如果成人血AFP值升高,则表示有患肝癌的可能。AFP含量显著升高一般提示原发性肝细胞癌,70~95%患者的AFP升高,越是晚期,AFP含量越高,但阴性并不能排除原发性肝癌。AFP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反应肿瘤的大小,其

中山大学钱朝南教授Cancer Res发表鼻咽癌研究成果

  生物通报道:鼻咽癌是头颈部肿瘤中转移率最高的,远端转移是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然而,鼻咽癌转移的分子机制目前尚不明确。最近,来自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广州医科大学第三肿瘤医院、美国德克萨斯大学MD Anderson癌症中心等处的研究人员,将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Kazal型6(SPINK6)确定为鼻咽

曾益新院士组最新文章解析癌症与小分子RNA

  来自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等处的研究人员发表了题为“MiR-138 suppressed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growth and tumorigenesis by targeting the CCND1 oncogene”的文章,指出了一种小分子RNA:Mi

中大首席专家PLOS解析肿瘤miRNA

  7月18日,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首席专家马骏教授带领的研究小组,在国际著名遗传学期刊《PLOS Genetics》发表题为“Overexpression of Mitochondria Mediator Gene TRIAP1 by miR-320b Loss Is Associated wit

应用CTCBIOPSY®平台分离CTC探讨鼻咽癌患者循环肿瘤细胞...

应用CTCBIOPSY®平台分离CTC探讨鼻咽癌患者循环肿瘤细胞与EB病毒激活状态的关系导语: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被证实与越来越多的恶性肿瘤相关而受到人们的关注,目前鼻咽癌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 tumor cell,CTC)的研究及其临床意

我国科学家发现鼻咽癌EB病毒高危亚型

  近日,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曾益新院士团队与合作伙伴共同努力,在EB病毒致癌研究领域取得了重要进展:通过对来自鼻咽癌高发及低发区的EB病毒进行全测序分析,发现了与鼻咽癌有关的高致病性EB病毒亚型。该高危亚型是迄今为止发现的与鼻咽癌发生相关的最大风险因素,对于研发鼻咽癌预防性疫苗及开展高危人群的早期

中山大学首席科学家Nature子刊发表癌症新文章

  来自中山大学、大连医科大学的研究人员在新研究中证实,通过抑制EZH2恢复IKKα可诱导鼻咽癌分化。   论文的通讯作者是中山大学973项目首席科学家刘强(Quentin Liu)教授。其主要研究领域为抗肿瘤靶向治疗、肿瘤干细胞以及转化医学研究。2010年入选国家七部委“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

中山大学张力团队鼻咽癌免疫治疗研究获突破

  记者从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获悉,该中心张力教授团队牵头开展的鼻咽癌免疫治疗研究取得重大突破。相关研究9月11日以快审通道的形式发表于《柳叶刀•肿瘤学》。香港大学教授Dora L W Kwong在同期评论中指出,这是迄今为止在鼻咽癌领域报道免疫治疗疗效最好的研究。  据悉,张力为该文章独立通讯作者

鼻咽癌局部侵犯三大规律首次摸清 绘制出“危险地形图”

  日前从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获悉,该中心华南肿瘤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马骏教授领衔的课题组,采用磁共振(MRI)技术,在国际上首次摸清了鼻咽癌局部侵犯的三大规律,并依据规律,在头颅部位绘制出了易受鼻咽癌侵犯的“危险地形图”。  鼻咽癌以我国华南地区最为高发,放射治疗

姚开泰院士CancerRes癌症研究新发现

  近日来自南方医科大学的研究人员在鼻咽癌细胞系中发现并确定一类特殊的干细胞样细胞亚群的特征,他们认为这些细胞可能是导致鼻咽癌放疗后复发及治疗耐受的重要原因。研究发现发表在国际权威肿瘤学杂志《Cancer Research》(2011年IF为7.856)上。   领导这一研究的是南方医科大学教

无创DNA产前诊断之父卢煜明:尿液查癌或将代替活检

  5年前发明NIPT技术让孕妇抽血测胎儿基因  目前代替羊水穿刺90多国家数百万孕妇运用  研发液体活检,下一步用于鼻咽癌、肺癌等癌症筛查和治疗  血液里的DNA可筛查出淋巴癌、鼻咽癌,还能监测器官移植的排异和伤者受伤程度?未来用尿液里的DNA诊断癌症?  这样的思路并非天马行空,而是来自获得称为

“癌”从口入 “吃出来”的鼻咽癌

  来自浙江上虞的陈老伯今年79岁,2个月前开始有剧烈头痛、常流鼻血的症状,到医院就诊后最终确诊为鼻咽癌。陈老伯得知后感到很疑惑,他的身体一直很健康,退休以来经常去公园运动,家里人也没患过鼻咽癌。怎么会就得鼻咽癌了呢?经过问诊得知,原来陈老伯除了有长达60年的吸烟史外,平时爱吃饼干、烧烤、油炸食品等

中外研究人员发现鼻咽癌预后分子新标记物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研究员贝锦新联合国际研究团队,率先完成了首个大规模鼻咽癌患者生存相关的遗传学研究,发现RPA1基因变异与鼻咽癌患者总体生存期长短相关, 并进一步研究了RPA1生物学功能,说明其可作为鼻咽癌预后分子标志物和放射治疗增敏的潜在靶标。相关研究3月20日在线发表于《尖端科学》。  

香港中大破解鼻咽癌全基因组图谱

  香港中文大学7日宣布,该校医学院研究人员成功破解鼻咽癌的全基因组图谱,这一突破性发现有助评估鼻咽癌病人的预后情况,并向鼻咽癌的个人化治疗迈出一大步。  鼻咽癌是华南地区常见的癌症,也是一种极具侵略性的头颈癌。据介绍,鼻咽癌大多与感染EB病毒相关。由于缺乏早期病征,60%至70%患者于确诊时已届晚

姚开泰院士团队将“叛变”免疫细胞拉回抗癌阵营

 7月14日,南方医科大学肿瘤研究所的工作人员在研究携带绿色荧光蛋白和目的基因的癌细胞。姚开泰院士。  最新成果  ●团队在蔬菜里找到一类硫氰酸类物质,试验证明能杀死和预防肿瘤干细胞。再利用患癌的模式生物进行试验,发现和验证了其针对肿瘤干细胞的效果,目前正在研发硫氰酸类药物。  ●团队能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