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深海勇士”号4500米载人潜水器研制和海试总结工作会议

2017年12月1日上午,科技部社会发展科技司会同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在北京组织召开了“深海勇士”号4500米载人潜水器研制和海试总结工作会议。中科院重大科技任务局、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海南省科技厅有关负责同志出席会议并讲话,“深海勇士”号各参研参试单位领导和骨干成员、中国船级社、第三方监理公司等代表参加会议。会议由科技部社会发展科技司邓小明副司长主持。 会议听取了“深海勇士”号总设计师胡震研究员关于潜水器总体设计、关键技术总体集成及研制情况的总结报告,听取了海试领队刘心成首席顾问关于海试情况的总结报告和业主单位中科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关于“深海勇士”号管理和试验应用方案的报告,听取了验收专家组关于“深海勇士”号总体集成课题验收意见的报告。15个参研参试单位代表先后发言,交流了“深海勇士号”研制和海试工作的经验和体会。在参会代表的见证下,研制单位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〇二研究所与业主单位中科院深海科学与工程......阅读全文

“深海勇士”号载人潜水器验收交付启动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深海关键技术与装备”重点专项中,“深海勇士”号载人潜水器今天(13号)结束了结构探伤检测,结果显示潜水器状态正常,目前潜水器验收和交付相关工作正在按计划进行当中。  中船重工702所“深海勇士”号载人潜水器副总设计师 李艳青:(结构探伤)主要是检测载人球上

中国载人潜水器“深海勇士”号南海海试获圆满成功

今天(4日)上午8点半,中国载人潜水器——“深海勇士”号,结束为期两个多月的南海试验性应用科考航次,返回三亚。本次科考任务成果丰硕,最大下潜深度达到3407.7米。为了对潜水器性能进行全方位测试,“深海勇士”号最大连续昼夜下潜天数达到19天,成功实现夜间下潜常态化。不仅如此,潜器搭载了各年龄段的乘客

中国载人深潜:向海底一万米进发

  3月10日,“探索一号”科考船搭载“深海勇士”号载人潜水器靠港三亚,圆满完成了我国首次覆盖西南印度洋和中印度洋的TS10深潜科考航次。本航次中,“深海勇士”号在高海况、海底地质环境复杂的西南印度洋和中印度洋热液区,创造了一系列中国载人深潜作业的新纪录。  深海潜水器被认为是发展深海技术的引擎和集

“深海勇士”号返回三亚 南海海试圆满成功

今天(6月4日)上午8点半,中国载人潜水器——“深海勇士”号,结束为期两个多月的南海试验性应用科考航次,返回三亚。本次科考任务成果丰硕,最大下潜深度达到3407.7米。为了对潜水器性能进行全方位测试,“深海勇士”号最大连续昼夜下潜天数达到19天,成功实现夜间下潜常态化。 &nbs

中国载人潜水器“深海勇士”号返回三亚 南海海试圆满成功

6月4日上午8点半,中国载人潜水器——“深海勇士”号,结束为期两个多月的南海试验性应用科考航次,返回三亚。本次科考任务成果丰硕,最大下潜深度达到3407.7米。为了对潜水器性能进行全方位测试,“深海勇士”号最大连续昼夜下潜天数达到19天,成功实现夜间下潜常态化。 不仅如此,潜器搭载了各年龄段

胡震领衔“深海勇士”实现自主创新:奋斗是本分

  没有光,没有氧气,也没有浪涛,对于人类来说,这里仍是神秘之境——千米以下的深海。胡震(见图,资料照片)领衔研制的“深海勇士”号载人作业潜水器,就是要让中国人在4500多米的深海海底任意潜游。3月20日,“深海勇士”号潜水器从海南三亚出发,开始在南

“深海勇士”结构无损检测

  成功完成4500米海上试验任务的我国国产载人潜水器“深海勇士”号在三亚接受全面体检。受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〇二研究所委托,江苏省特检院无锡分院对“深海勇士”号进行了为期6天的结构无损检测,为潜水器如期验收交付和后续科研工作保驾护航。  此次的检测团队由无锡分院5名高级检测人员组成,他们均是该

“深海勇士”返航三亚 创中国载人深潜多项纪录

  3月10日上午,“探索一号”科考船搭载“深海勇士”号载人潜水器靠港三亚,完成历时121天、航行17000余海里的西南印度洋热液科学考察航次(下称“TS10航次”)科考之行。本航次中,“深海勇士”号在高海况、海底地质环境复杂的西南印度洋和中印度洋热液区,创造了一系列中国载人深潜作业的新纪录。  在

我国载人深潜器首次完成覆盖西南印度洋和中印度洋科考

3月10日,搭载着“深海勇士”号载人潜水器的“探索一号”科考船在三亚港靠岸。这是“深海勇士”号载人潜水器(3月10日摄)。3月10日,搭载着“深海勇士”号载人潜水器的“探索一号”科考船在三亚港靠岸。  历时121天,航行17000余海里,我国“探索一号”科考船搭载“深海勇士”号载人潜水器,圆满完成了

中国4500米载人深潜器完成检验 可交付使用

  据新华社消息,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〇二研究所13日完成了对我国自主研发的4500米载人潜水器“深海勇士”号海试后的拆检,并通过中国船级社建造入级检验的相关要求。检验结果表明“深海勇士”号结构设备状态良好,设计合理,安全可靠,中国船级社近期将签发入级证书,正式交付使用。  据了解,中国船舶重工

中科院深海所科研人员重温习近平视察情景

4月的三亚气温开始逐步升高,中科院深海所工程实验室内,几个身着工装的科研人员正在一丝不苟地打磨着手中的零部件。 12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中科院深海所,看望科技人员和考察科技创新情况。沿着总书记的考察足迹,《中国科学报》记者回访了与总书记面对面交流的部分科研人员。 不负期许 扎实开展

2017中科院亮点:“深海勇士”号4500米载人潜水器交付

  完成单位: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  2017年11月底,“深海勇士”号4500米载人潜水器正式交付,落户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深海勇士”号由中国船舶重工集团702研究所牵头研制,集中了全国94家企事业

我国在南海启动大深度潜水器联合科考

  中国地质调查局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1日晚通报:“海洋六号”科考船与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探索一号”科考船于4月28日—30日展开联合科学考察活动,其间两船分别搭载的4500米级深海作业型潜水器“海马”号遥控潜水器和“深海勇士”号载人潜水器,对南海珠江口盆地西部海域“海马冷泉”区进行联合科

聚焦深海科考:创新成就“中国深度”

2018年10月,“探索一号”第三次万米深渊综合科考归来  对于拥有300多万平方公里“蓝色国土”的中国来说,具备深海探测能力,意义不言而喻。“下五洋捉鳖”是我国几代科学家的梦想。  作为我国科技事业的“火车头”和“国家队”,中国科学院探索深海的努力从未停歇。“蛟龙”号让中国人的身影第一次出现在了

“深海勇士”号完成南海试验性应用航次返航

   北京6月4日电,我国4500米级载人潜水器“深海勇士”号4日结束为期2个多月的南海试验性应用科考航次,返回三亚。本次科考任务成果丰硕,最大下潜深度达到3407.7米。为了对潜水器性能进行全方位测试,“深海勇士”号最长连续昼夜下潜天数达到19天,成功实现夜间下潜常态化。不仅如

以强大装备支撑深海科研(科技杂谈)

  只有加快发展深海装备,实现自主创新、集成发展,以强大的装备来支撑深海科研,才能早日取得突破性、引领性的海洋科考成果  前不久,我国著名海洋地质学家、82岁的汪品先院士搭乘“深海勇士”号载人潜水器,在南海完成3次下潜。这位耄耋老人对于海洋事业和科学探索的热爱,令人动容。  将汪院士顺利送抵海底的“

中科院发布改革开放四十年40项标志性重大科技成果

  二 面向国家重大需求(15项,不含专用领域)  16 载人航天与探月工程的科学与应用  中科院是中国载人航天与探月工程的发起者、组织者之一,是科学与应用目标的提出者和实施者,50余家院属单位承担了大量重要工程任务和多项协作配套任务,突破了大批关键核心技术,为工程实施提供了强有力科技支撑。  在载

“奋斗者”号上的超级大脑和双手

“如果将‘奋斗者’号比作一个人,那么智能控制系统就相当于人的大脑,两套全海深机械手就相当于人的双手。”这个比喻来自“奋斗者”号副总设计师、潜水器控制系统负责人赵洋。 近日,《中国科学报》采访了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以下简称沈阳自动化所)参与“奋斗者”号研制和执行海试任务的团队代表,请他们来

“蛟龙”的小弟来了 “深海勇士”明年启用

  “十二五”863计划海洋技术领域“4500米载人潜水器总体集成”课题11月30日通过科技部组织的验收。  4500米载人潜水器(深海勇士号)被比作“蛟龙”号的“弟弟”。有了7000米级深度的“蛟龙”号,我国为什么还要研制4500米载人潜水器?4500米载人潜水器实现了哪些创新?未来我国在潜水器研

海南特色科技创新方兴未艾

  一碗白米饭,送到嘴边,你也许想不到,它的水稻品种有八成以上概率来自海南。  “最近10年,主要农作物中,由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的品种,有1345个出自南繁,占总数的86%;由省级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的品种,南繁的占91%。”三亚市南繁科学技术研究院院长柯用春说。  研究院的展厅里,写

这一年,新发现颠覆传统认知

  科学家追寻百年的万有引力常数G值有了新的答案,为科技界服役130年的国际千克原器面临退休,从航天到地球四极,2018年,新技术助力的科学新发现,不断颠覆着人类已有的认知。深空探测开启新旅程  12月8日,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我国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嫦娥四号探测器,开启了月球探测的新旅程。

2018年,我国深海装备有哪些新亮点

  深海大洋蕴藏着无穷的宝藏和科学奥秘。进入深海大洋,离不开深海装备。2018年,我国有哪些深海装备值得期待?  “2018年,大洋协会将继续推进‘蛟龙’号载人潜水器、‘海龙’号无人有缆潜水器、‘潜龙’号无人无缆潜水器等‘三龙’大型装备体系和11000米遥控潜水器系统的升级改造、试验和应用工作。”中

2018年我国深海装备有哪些新亮点

  深海大洋蕴藏着无穷的宝藏和科学奥秘。进入深海大洋,离不开深海装备。2018年,我国有哪些深海装备值得期待?图片来源网络  “2018年,大洋协会将继续推进‘蛟龙’号载人潜水器、‘海龙’号无人有缆潜水器、‘潜龙’号无人无缆潜水器等‘三龙’大型装备体系和11000米遥控潜水器系统的升级改造、试验和应

瞄准世界科技前沿:中国奔向“全海深”科考时代

  深海探测、深海开发,这是中国深海战略的目标指向。在任何海域深度科考畅行无阻,业内人士称之为“全海深”科考。要实现“全海深”科考目标,中国海洋科技工作者必须突破1.1万米深潜技术,进入世界大洋最深处即太平洋马里亚纳海沟挑战者深渊。在马里亚纳海沟最深处,深约1.1万米处的地方,叫挑战者深渊。  近日

海洋信息技术距离产业化道路还有多远?

  近日,深海勇士号载人潜水器勇闯“魔鬼西风带”海底,获取巨大红珊瑚样品及其他数据,既振奋国人,也引起业内人士对于我国海洋信息产业发展的关注。  “仅仅服务剽悍的‘深海勇士’远远不够”   “‘深海勇士’敢于在将近5米的大浪中下潜并带回惊喜,过硬的海洋探测技术及海洋环境信息保障技术很关键。”中电科海

声学所通过船载方式完成母船与潜水器的多业务通信

  当载人潜水器潜入深海中,声波成为穿透海水与水面联系的唯一可用媒介。然而,海底声信号到达水面后,受母船自身噪声污染变得不再清晰。常规做法是使水面接收换能器远离噪声源,但这会给母船操控带来不便。  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海洋声学技术中心朱敏团队采用先进的信号处理技术,克服了船载对信号质量造成的影响,并

关亚风等团队研发的三种深海原位荧光传感器海试成功

  近日,我国三种深海原位荧光传感器工程样机在深海勇士号/探索一号TS16南海科考航次中,搭载“深海勇士号”载人潜水器先后11次进行水下试验,最大潜深达3497.6米。此三种传感器由我所微型分析仪器研究组(105组)关亚风研究员、耿旭辉副研究员团队与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简称“深海所”)共

2019中国科学院年度人物、年度团队名单揭晓

   2019年,中国科学院深化改革取得显著成效,重大创新成果持续涌现——首颗空间引力波探测技术实验卫星“太极一号”在轨测试、阿尔茨海默氏症新药“九期一”上市、首台国产碳离子治疗系统批准注册上市……在这些创新成果的背后,是一群把个人理想和追求主动融入祖国发展和民族复兴伟业的追梦人。  为贯彻落实中办

2019中国科学院年度人物和年度团队

   2019年,中国科学院深化改革取得显著成效,重大创新成果持续涌现——首颗空间引力波探测技术实验卫星“太极一号”在轨测试、阿尔茨海默氏症新药“九期一”上市、首台国产碳离子治疗系统批准注册上市……在这些创新成果的背后,是一群把个人理想和追求主动融入祖国发展和民族复兴伟业的追梦人。  为贯彻落实中办

书写新时代奋斗者的答卷——从黄大年到钟扬的时代启示

有了大写的人,才有大写的国。近些年来,两个中国科学家的名字被人们广为传颂。黄大年——地球物理学家,吉林大学教授,在毅然归国后的7年里,推动中国深部地球探测技术实现跨代飞跃;钟扬——植物学家,复旦大学教授,在生命的最后16年,扎根青藏高原,带领团队收集4000万颗种子,盘点了世界屋脊的生物“家底”。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