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一公:我的认知再度崩塌了,世界可能根本就不存在

科技发展到今天,我们看到的世界,仅仅是整个世界的5%。这和1000年前人类不知道有空气,不知道有电场、磁场,不认识元素,以为天圆地方相比,我们的未知世界还要多得多,多到难以想像。世界如此未知,人类如此愚昧,我们还有什么物事必须难以释怀? 1、施一公教授的演讲 一个生物学家面对生命之谜的不懈追问 2016年1月17日,清华大学副校长、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中国科学院院士施一公教授在“未来论坛”年会上发表题为《生命科学认知的极限》的演讲。 与以往不同的是,施一公此番并未局限于生命医学,他从人类生命饱受心血管疾病、癌症和神经退行性疾病的三大挑战开始,讲述了人类如何通过科学来接受生命挑战。 但最终,人对生命认知的极限问题将他的科学思索,由生物医学带向量子力学,向我们展现了一个生物学家面对生命之谜的不懈追问。 以下是演讲全文: 今天,我想跟大家探讨一下生命的本质和生命的极限。 我们先看看人从哪而来?人的整个出生过程......阅读全文

施一公院士PNAS发表凋亡研究新成果

  来自清华大学的研究人员在新研究中揭示出了Apaf-1凋亡体(apoptosome)激活caspase-9的分子机制,研究论文“Molecular determinants of caspase-9 activation by the Apaf-1 apoptosome”发表在10月13日的《美国

从施一公看科学家当官

  施一公出任清华大学副校长的消息传出后,在科技界引发一些议论,赞同的人很多,反对者也不少,认为科学家当官不是什么好事。  科学家当官,已经不是什么新闻,近年来就有好几起。去年1月,55岁的中科大校长侯建国院士出任科技部副部长;今年6月末,45岁的量子通讯科学家潘建伟担任中国科大常务副校长;9月初,

施一公院士:科学的能量、燃料来自想象

“读书的意义是什么?”这个问题,在西湖大学被频频问起,每个人都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7月16日,2022年“西湖春读会”暨第二届西湖大学图书馆捐赠基金活动日在西湖大学云谷校区举行。 在活动致辞中,中国科学院院士、西湖大学校长施一公是这样回答“读书的意义是什么”这个问题的——“抛开所有功利性的目

清华施一公Cell-Res揭示细菌耐酸机制

  来自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在新研究中证实,L-谷氨酰胺通过酶促反应释放氨,使得大肠杆菌获得了耐酸性。相关论文“L-glutamine provides acid resistance for Escherichia coli through enzymatic release

-施一公:科学家应该有担当

  施一公,1967年生,清华大学教授,“千人计划”首批国家特聘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美国人文与科学院外籍院士。2008年全职回国前,为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终身讲席教授。曾获瑞典皇家科学院爱明诺夫奖等多个世界科学领域重要奖项。2013年12月19日,中科院院长白春礼为新当选的院士施一

视频:揭秘施一公的超级实验室

   最好的时光在最好的时代,对于科技工作者来说,当代中国为他们施展才华提供最好的舞台。在科技创新中,国家各学科领域的一批顶尖实验室发挥着关键的先锋引领作用。新闻联播从今天起推出系列报道《超级实验室》,带您走进中国顶尖实验室,一睹追求卓越、

施一公:我对科学研究的体验

       我很开心今天能有这个机会和大家分享自己的感受。  首先,我想跟大家讲一件让我感触很深的事情,这也是我们在座的每位同学学习现代科学技术和先进知识的来源。这故事源自留美幼童。  为什么这样讲?我们学习历史得知,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自古以来都是外国人来中国学习。但是从1840年开始,中英爆发

清华施一公院士发表2016开年Science文章

  来自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的研究人员报告称,他们获得了分辨率为3.8埃的U4/U6.U5 三小核核糖核蛋白复合物(U4/U6.U5 tri-snRNP)三维结构,由此提供有关剪接体(spliceosome)组装和催化的新见解。研究结果发布在1月7日的《科学》(Scienc

施一公院士Cell-Res解析关键蛋白结构

  来自清华大学生科院的研究人员发表了题为“Crystal structure and biochemical analysis of the heptameric Lsm1-7 complex”的短讯文章,揭示了Lsm1-7复合物的结构新机制,相关成果公布在Cell Research杂志上。

施一公助阵!这一地迎来大动作

  12月28日,重建重振河南省科学院揭牌仪式在郑州举行,标志着这艘河南科研新“航母”正式起航。省委书记楼阳生揭牌,省长王凯主持,省政协主席刘伟出席。   中国科学院院士、西湖大学校长施一公致辞。28名两院院士、数百名国家级人才和国内科研院所、高校、企业代表出席。   楼阳生代表省委、省政府向省

施一公:我的第一桶金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4/499174.shtm 文 | 施一公(西湖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 1987 年 9 月,父亲意外去世以后,我一度不再想规规矩矩做一名科学家, 也对学业和科研失去了兴趣。我从小到大第一次开始

2019中国生命科学领域CNS盘点:曹雪涛-颜宁-施一公上榜

  截至2019年12月23日,中国学者在Cell,Nature及Science在线发表了107篇文章(2019年的Cell ,Nature 及Science 已经全部更新),iNature团队对于这些文章做了系统的总结:  按杂志来划分:Cell 发表了31篇,Nature 发表了44篇,Scie

中科院院士施一公:科技强国-从我做起

  中科院院士、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施一公,用了10年,从留学生成为世界著名大学的终身教授;但却用短短一夜,为了一个梦想放弃优厚条件毅然回国。他说,用科学报国才是一个科学家最大的荣耀。  1989年,施一公从清华大学毕业,选择出国留学,后来成为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分子生物学系历史上最年轻的终身教授,

-施一公院士GenesDev凋亡研究新成果

  清华大学的施一公(Yigong Shi)教授是国际著名的结构生物学家,在细胞凋亡、大分子机器、膜蛋白研究领域占据国际领先地位。曾荣获国际赛克勒生物物理学奖、香港求是基金会杰出科学家奖、谈家桢生命科学终身成就奖、瑞典皇家科学院爱明诺夫奖等多个国内外大奖。2008年施一公放弃国外的优厚条件选择回国,

施一公院士GenesDev凋亡研究新成果

  清华大学的施一公(Yigong Shi)教授是国际著名的结构生物学家,在细胞凋亡、大分子机器、膜蛋白研究领域占据国际领先地位。曾荣获国际赛克勒生物物理学奖、香港求是基金会杰出科学家奖、谈家桢生命科学终身成就奖、瑞典皇家科学院爱明诺夫奖等多个国内外大奖。2008年施一公放弃国外的优厚条件选择回国,

施一公:做祖国发展的参与者

   全职归国6年,施一公仍然对成为祖国发展的参与者而兴奋。无论是痴迷科研的“本性难移”,还是坚守讲台的为师之道,或是大胆改革的理想主义,都擦亮了他“美国梦”是过去、“中国梦”是未来的事实:“大我与小我从来无法割裂,踏实做好自己的事情,就是最好的报国。”  6月,苏州,冷泉港结构生物学研讨会上,施一

施一公:经得起推敲的理想主义者

  “人活着最大的幸福,莫过于让自己内心最深处得到安宁与满足。中国还有很多东西亟待改进,我今年43岁,正可以全力以赴地做些事,这种成就感对我来说很重要。”   施一公,43岁,结构生物学家。曾是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分子生物学系建系以来最年轻的终身教授和讲席教授,2007年被聘为教育部长江学者讲座教授。

清华大学施一公研究组最新PNAS文章

  维生素C(也被称为抗坏血酸),是真核生物中许多基础代谢反应所需的物质,也是人类的必要营养素,在保护机体应对氧化压力中具有重要作用。细胞色素b561(Cyt b561)是一种抗坏血酸依赖的氧化还原酶,这种真核生物独有的酶高度保守,具有多次跨膜的结构。Cyt b561在许多重要的生理学过程中

施一公:科技创新需要更大的责任和勇气

  “同学们,大家也许会诧异:为什么要义无反顾地追求科学、创造技术?原因很简单:当今的中国异常喧闹。”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清华大学副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施一公直截了当地说。  施一公是在第31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的开幕式上发表上述观点的。8月14日晚,面对参加本次大赛的500多名青少年选手

施一公:知足常乐是创新最大的敌人

   9月16日晚22:38,中国科学院院士、结构生物学家、浙江西湖高等研究院院长施一公教授做客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开讲啦》,分享了他的成长历程与人生选择,以及对人才培养、教育创新的期望与思考。  科学殿堂是如此之神妙  年少的施一公,牢牢记住了小学政治老师对他说的“你要为咱驻马店人争光”,他努力学

清华施一公院士PNAS再发突破性成果

  人们普遍认为,阿尔茨海默病(俗称老年痴呆)主要起因于β淀粉样蛋白(Aβ)在大脑内的累积。γ-分泌酶可以切割β淀粉样前体蛋白生成Aβ,与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密切相关,是预防和治疗这种疾病的潜在靶点,受到了研究者们的广泛关注。  γ分泌酶的切割过程非常复杂,这与它的复杂结构和作用机制有关。与组分单一的

施一公:呼吁人才辈出人尽其才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施一公在北京参加全国两会接受媒体采访时称,“我走到哪儿都挺想驻马店的”,呼吁“培育好、开发好、利用好人才这个第一资源,形成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生动局面”,我们的发展就会更有底气。   【我走到哪儿都挺想驻马店的】   “我是真正的河南人,

施一公-饶毅:经费分配体制该改了

  ●尽管近年来中国研究经费持续以20%的比例增长,但研究经费分配的严重问题却减缓了中国潜在的创新步伐  ●目前正是中国打破各种潜规则、建立健康研究文化的良机。一个简单但重要的起点,是所有新的研究基金必须基于学术优劣分配,而不再依赖私人关系  近些年来,中国政府投入的研究经费以每年超过20

施一公院士GenesDev凋亡研究新成果

  清华大学的施一公(Yigong Shi)教授是国际著名的结构生物学家,在细胞凋亡、大分子机器、膜蛋白研究领域占据国际领先地位。曾荣获国际赛克勒生物物理学奖、香港求是基金会杰出科学家奖、谈家桢生命科学终身成就奖、瑞典皇家科学院爱明诺夫奖等多个国内外大奖。2008年施一公放弃国外的优厚条件选择回国,

施一公在细胞凋亡研究领域取得新突破

  日前,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施一公教授实验室在《Genes & Development》发表名为“Mechanistic insights into CED-4-mediated activation of CED-3”的学术论文。本文的第一作者黄渭蛟为生命学院的博士研究生。   细胞凋亡(

央视《新闻联播》介绍施一公全职回国工作

  中国梦,我的梦。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施一公是一个有梦想的人。为了梦想,他用十几年时间,从求学之余在餐馆打工的留学生,变成世界著名大学的终身教授;为了更大的梦想,他又在一夜之间决定放弃18年海外奋斗换来的优越条件,回国从头创业。(《新闻联播》视频)   1985年,施一公被保送进入清华大学生

施一公小组揭示大肠杆菌耐酸机制

  来自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在新研究中证实,L-谷氨酰胺通过酶促反应释放氨,使得大肠杆菌获得了耐酸性。相关论文“L-glutamine provides acid resistance for Escherichia coli through enzymatic release

清华施一公院士Nature发表最新研究成果

  来自清华大学、剑桥生物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在新研究中揭示出了人类γ-分泌酶(γ-secretase)的三维结构,该研究对于深入了解γ-分泌酶的功能机制,开发出预防及治疗阿尔茨海默氏症及某些类型的癌症的新型γ-分泌酶抑制剂具有重要的意义。相关论文“Three-dimensional structure

中国论文数超过美国-施一公:“垃圾文章”太多

  “我以前曾经预测,中国会在2020年论文数超过美国,没想到我们提前完成了。”  说起这项数据,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原副校长施一公并未透露出骄傲,反倒是一脸担忧,语调沉重。这是为什么?  “有些评论因此说,中国的科技实力已经超过美国了,我很担心。”5分钟左右的发言,施一公说了3次“很担心”,让

饶毅落选院士-施一公表示“不理解”

  昨日(8月17日),记者从中国科学院获悉,2011年中科院院士增选初步候选人名单公布,初步候选人共有145位。而5月首次公示候选人名单中,共公示了314人,即半数以上的人已被淘汰。  此次公布的“2011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初步候选人名单”中显示,145位候选人中,年龄最大的76岁,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