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地理所东非大湖区环境与城市生态研究取得进展

东非地区集中分布着坦噶尼喀湖、维多利亚湖、基伍湖、马拉维湖和图尔卡纳湖等大型湖泊,水资源贮量巨大,生物多样性丰富,同时是全球人口和城市化增长最快的地区之一。新增人口及集聚方式,可能改变现有水资源需求格局,并深刻影响湖泊水体及流域生态系统。 近两年来,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研究员陈爽团队在东非大湖地区通过国际合作,对坦噶尼喀湖入湖河流水质变化、大气氮沉降及城市非正式住区饮用水安全等进行了研究。 坦噶尼喀湖北部的污染源主要集中在布隆迪的首都布琼布拉。博士余成等科研人员通过研究坦噶尼喀湖北部7条入湖河流旱季和雨季的水质特征,发现入湖河流水质存在较大的季节差异,除悬浮物浓度外,总体表现为雨季优于旱季,旱季水体氮浓度较高。于上世纪90年代相比,营养盐浓度呈增加趋势,河流营养盐浓度升高与区域内快速增加的人口有关。城市活动及污水处理设施极度缺乏是造成城市地区河流营养盐浓度上升的主要原因,城市新开发区域成为水环境最大隐患。相关研......阅读全文

我国学者破解大气氮沉降对水体氮负荷的影响

  大气氮沉降是全球氮循环的重要过程,过量的氮沉降会引起一系列生态环境效应,严重影响陆地及水生生态系统的生产力和生物多样性,进而危害人体健康。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颜晓元课题组前期在太湖地区的研究就发现大气氮沉降对该地区水体氮污染的贡献仅次于农田氮肥流失(Ti et al., Nutrient C

豆科主导森林的大气沉降氮去向和分配模式获揭示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和面上项目、中科院青年创新促进会和生态学青年人才托举工程项目等资助下,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生态中心毛晋花博士等在郑棉海副研究员和莫江明研究员的指导下,揭示了豆科主导森林的大气沉降氮去向和分配模式。相关研究近日发表于《全球变化生物学》。  人类活动引起大气氮沉降量增加,进而影

豆科主导森林的大气沉降氮去向和分配模式获揭示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和面上项目、中科院青年创新促进会和生态学青年人才托举工程项目等资助下,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生态中心毛晋花博士等在郑棉海副研究员和莫江明研究员的指导下,揭示了豆科主导森林的大气沉降氮去向和分配模式。相关研究近日发表于《全球变化生物学》。人类活动引起大气氮沉降量增加,进而影响森林生

研究揭示豆科主导森林的大气沉降氮去向和分配模式

人类活动引起大气氮沉降量增加,进而影响森林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氮沉降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影响取决于沉降氮的去向。豆科树种在全球森林广泛分布,尤其在热带地区。由于具有共生固氮能力,豆科树种在森林生态系统碳氮循环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目前有关豆科森林氮循环特征的研究集中在固氮特性和固氮速率等,豆科森林对

解析城市群地区大气水溶性有机氮来源与沉降

  中科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研究员王新明课题组在城市群地区大气水溶性有机氮来源与沉降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相关研究近日发表于《地球物理学研究杂志—大气》。 大气活性氮对气候变化、生态系统演化、区域空气质量及人体健康有重要影响。大气有机氮对新粒子形成、棕碳气溶胶等都有重要贡献。大气有机氮沉降也是生态

华南植物园研究发现持续大气氮沉降下负生态效应

  大气氮沉降是全球变化重大问题之一。至今温带地区的欧洲和北美已在大气氮沉降方面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也取得了许多重要的研究进展。不过,目前已有的研究大部分是关于N沉降下土壤和水酸化、生态系统的初级生产力和养分循环、温室气体(CH4和NO2等)排放,以及植物和微生物的响应等方面的研究结果,而对于生物

地理所在中国区域大气氮、磷和酸沉降研究中取得进展

  随着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与能源消耗快速攀升,中国已成为全球氮沉降和酸沉降最重的区域之一;因此,如何科学地评估大气氮沉降、酸沉降及其生态效应一直受到科学家和公众的高度关注。在过去几年中,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于贵瑞带领的研究小组采用联网观测与文献数据整合并行的思路,开展了中国区域大气氮、

大气污染影响氮素沉降

  近日,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刘学军、张福锁等首次揭示过去30年来,我国氮沉降动态与人为活性氮排放的关系,并在《自然》网站在线发表了他们的研究论文《中国氮沉降显著增加》。   研究说,农田施肥(含氮化肥或有机肥)不合理,养殖场畜禽粪便管理不善,燃煤、汽车尾气排放等都会增加人为活性氮向大气排放,这些气体

研究发现有机氮气溶胶有助于全球大气氮沉降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10/510185.shtm近日,南方科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傅宗玫团队与香港科技大学环境学部教授郁建珍团队合作,在《国家科学评论》发表最新研究成果。研究团队揭示了大气有机氮是部分“氮受限”生态系统的重要

科学家发现中国大气氮沉降的转型变化的新趋势

  大气氮沉降增加是全球变化最重要特征之一,也是反映大气环境质量状况变化的重要指标,它对全球尺度的粮食生产、碳氮循环及环境质量均具有重要影响。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也被确认为全球氮沉降最严重的区域之一,人们预测中国的氮沉降可能会在较长时间内持续而且快速地增长,并且人们也基于这种预测来开展氮沉

环保部门将严查大气治污和饮用水安全

  记者从环保部获悉,本月全国环保系统将开展以大气污染防治和保障饮用水源环境安全为重点的专项检查。环保部要求各地环保部门在检查中做到不定时间、不打招呼、不听汇报、直奔现场、直接督查、直接曝光。   环保部相关负责人介绍,此次专项检查以落实《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和保障饮用水源环境安全为重点,

研究发现大气氮沉降提高我国毛竹林生态系统固碳能力

  近日,由浙江农林大学省部共建亚热带森林培育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宋新章领衔的一项研究成果发表在《科学进展》杂志上。该研究首次系统揭示了大气氮沉降对毛竹林净碳汇效益的影响特征和作用机制。  据介绍,氮是植物生长所必需的重要元素。由于人类工农业生产活动的快速发展造成的大气氮沉降量激增,已成为全球环境变化

南京地理所东非大湖区环境与城市生态研究取得进展

  东非地区集中分布着坦噶尼喀湖、维多利亚湖、基伍湖、马拉维湖和图尔卡纳湖等大型湖泊,水资源贮量巨大,生物多样性丰富,同时是全球人口和城市化增长最快的地区之一。新增人口及集聚方式,可能改变现有水资源需求格局,并深刻影响湖泊水体及流域生态系统。  近两年来,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研究员陈爽团队

大气硝酸盐沉降及其源解析研究获进展

  自工业革命以来,化石燃料和化肥施用等人类活动向大气释放的氮氧化物(NOx)逐渐增加。NOx促进大气中颗粒物和臭氧的生成,进而危害人类身体健康。此外,NOx排放使大气氮沉降量随之上升,过量的氮输入对陆地生态系统会产生不利的影响(如生物多样性下降、水体富营养化和土壤酸化)。为遏制大气污染,我国实施了

环渤海—北黄海大气沉降观测网得以完善

  近日,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海岸大气有机污染过程及模拟研究组,在中科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A类)课题“外海输入对渤海生态环境的影响”和“一三五”规划项目支持下,在环渤海—北黄海海岸带进一步完善了大气沉降观测网。  大气沉降是海岸带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重要途径之一,认清大气沉降对陆源物质入海通量

CFAS饮用水安全检测专题

  分析测试百科网讯  2015年6月17日,第四届中国食品与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技术国际论坛暨展览会(简称 CFAS 2015)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办。会议由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分析仪器分会、中国质量检验协会共同主办,北京雄鹰国际展览有限公司承办。会

沈阳生态所在氮沉降对氮磷循环影响方面取得新进展

  日益加剧的人类活动极大地改变了氮素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氮沉降和活性氮的增加对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造成严重的影响。大量的研究关注了氮素可利用性的变化对生物多样性和群落组成的影响,而对氮素可利用性变化影响下的氮、磷两种元素在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的耦合作用关注甚少,更少有研究关注氮沉降对两种元素在植物体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难解饮用水安全之忧

  专家指出,近20年来北京自来水水质逐年下降 在中国实现自来水直饮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   由绿家园主办的“饮水安全”专家与媒体对话会日前在中国科技会堂举行。已颁布5年之久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7月1日起开始正式强制执行的问题成为与会者关注的焦点。   民以食为天,食以水

影响区域排放与沉降响应的关键大气过程通过验收

由暨南大学牵头承担的首个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 “大气污染成因与控制技术研究”重点专项项目“影响区域排放与沉降响应的关键大气过程”,近日顺利通过科技部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专项办组织召开的项目综合绩效评价。 据悉,“影响区域排放与沉降响应的关键大气过程”项目由暨南大学王雪梅

大气沉降对深海碳输出的影响获新进展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1/3/454991.shtm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热带海洋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修鹏团队在大气沉降对深海碳输出的影响机制和模拟方面取得新进展。相关研究近日发表于《地球物理研究》。 海洋上层浮游植物通

大气所在氨气浓度观测和干沉降研究中取得进展

  氨气是大气中最主要的碱性气体,在气溶胶成核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是引发重霾污染和过量氮沉降的关键前体物。氨来源复杂且在大气中相态转化多变,我国及世界上大部分地区都尚未对氨排放进行有效管控,是一种非约束性污染物。过去十几年,卫星观测到全球主要农业区的氨气柱浓度呈现上升趋势,但近地面氨气观测资料在区域尺

农业减“肥”,有助于降低海域氨氮沉降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4/499476.shtm近日,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研究员刘磊团队与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刘学军合作,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以《评估全球海洋氮沉降及减少农业化肥过度使用的缓解潜力》为题发表成果,通过地理学、大气科学

饮用水安全管理立法纳入规划

  记者近日获悉,饮用水安全管理立法已列入广西壮族自治区人大常委会五年立法规划。    在今年1月召开的自治区十二届人大三次会议上,罗荣初等11名代表提出关于出台自治区饮用水安全管理条例的议案。议案提出,饮用水安全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实践中,由于多部门管理,存在职责不清,管理不到位等现

青海立法保护饮用水源安全

  三江源所在地青海被誉为“中华水塔”,《青海省饮用水水源保护条例》日前开始施行,该省保护饮用水水源有了法律盾牌。   青海省是长江、黄河、澜沧江和黑河等江河发源地,是我国重要的水源和生态功能区。境内较大的河流共271条,河流总长约2.8万公里,近乎两条长江、三条黄河的总长;水资源总

科学家“揪出”我国30年来氮沉降“元凶”

  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刘学军、张福锁等通过研究,系统揭示了过去30年(1980~2010)来我国氮沉降动态及其与人为活性氮排放的关系。相关成果日前在线发表于英国《自然》杂志。   氮素沉降是指大气中活性氮化合物通过降雨、降尘等途径降落到地表的过程。农田施肥不合理、养殖场畜禽粪便管理不佳

饮用水安全:重视治理,更应重视保护

  编者按:饮用水安全事关人民身体健康、生活质量和社会稳定。我国饮用水安全状况如何?面临哪些突出问题?如何抓好饮用水安全工作?2013 年,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组织调研组就我国水源地保护和地下水污染防治情况进行专题调研。近日,记者对调研组组长张基尧进行了专访。   大中城市附近集中水源保

汀江流域饮用水安全可以保证

  据来自福建省龙岩市的最新消息,由国家环保部有关部门组成的调研组7月22日在龙岩永定、上杭实地考察汀江流域水质安全后认为:紫金山铜矿湿法厂污水池渗漏事故发生后,福建、广东两省采取了一系列积极有效的应急措施,目前,饮用水安全是可以保证的,渔业水质是可控的。  7月22日,国家环保部环境监察

全球8.84亿人缺乏安全饮用水

  2013年3月22日是第21个“世界水日”,3月22-28日是第26届“中国水周”。昨日,2013年涉水技术产品法规研讨会在北京举行,卫生部卫生监督中心、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环境与健康相关产品安全所、国际权威认证机构NSF国际及美国水质协会的高层与国际国内的数十位权威专家就涉水产品的监

监测饮用水卫生-保障群众健康安全

  水是生命之源,为提高宝清县居民饮用水卫生管理水平,提供科学改水决策依据,完善宝清县饮用水水质卫生监测体系,保证全县居民饮用水的水质质量,宝清县疾控中心于近日,深入基层开展了2015年全县枯水期饮用水卫生监测工作。  为顺利完成此项工作,宝清县疾控中心制定了周密的工作计划,成立了工作领导小组及两个

广西饮用水水源保护问题突出-饮用水安全管理立法纳入规划

  记者近日获悉,饮用水安全管理立法已列入广西壮族自治区人大常委会五年立法规划。   在今年1月召开的自治区十二届人大三次会议上,罗荣初等11名代表提出关于出台自治区饮用水安全管理条例的议案。议案提出,饮用水安全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实践中,由于多部门管理,存在职责不清,管理不到位等现象。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