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国际合作局局长常青访问上海硅酸盐所

座谈会现场 3月29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国际合作局局长常青、韩国国家研究基金会(NRF)北京办事处首席代表李俊九、韩中科技合作中心首席代表李春根等一行5人访问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专题调研中韩科技合作情况。上海硅酸盐所党委书记、副所长王龙根,副所长陈立东及部分承担过基金委中韩项目的科研人员参加了座谈会。 王龙根对基金委国际合作局领导和韩方代表的来访表示热烈欢迎,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多年来的支持表示感谢。常青介绍了此次调研的目的,藉此中韩建交20周年之际,希望对两国科研人员的合作进行总结回顾,并对未来进行规划和展望。 陈立东介绍了上海硅酸盐所整体科研发展的情况。上海硅酸盐所承担基金委中韩项目的负责人分别进行了工作汇报。双方就国际合作模式、双边及多边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领域等感兴趣的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阅读全文

上海硅酸盐所:制备出新型负极材料可存储钠离子

  随着二次电池市场的大规模增长和锂资源的大量消耗,人们开始寻求锂电池的替代品。由于钠资源丰富,价格低廉,分布广泛,钠离子电池逐渐成为储能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由于Na/Na+的标准电势-2.71 V与Li/Li+的标准电势-3.04 V接近,且二者的电池工作原理类似,因此科研人员可借鉴锂离子电池中的

硅酸盐所研制出新型大尺寸有序结构无机纳米绳

  众所周知,坚硬的矿石和柔软的织物是两类完全不同的物品,很难想象能将二者联系到一起。无机非金属材料通常脆性高,要使其具有高柔韧性是一个很大的挑战。此外,无机纳米纤维由于尺寸小,容易团聚,就好像一团乱麻,很难将其编织成高度有序的结构。最近,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研究员朱英杰带领的科研团队发明了一

上海硅酸盐所析氢与超容电极材料研究获进展

  随着化石能源的逐年消耗,新能源与储能元件的开发利用成为热点,其中新型氢能源和超级电容器是两个研究非常活跃的领域。氢气是一种高效、清洁的燃料,而电解水析氢不会产生温室气体,对环境无污染,是制氢的理想方式。超级电容器是一类新型的储能元件,具有优异的充放电寿命及高功率密度,有望实现对传统化学电池部分或

“上海硅酸盐所—索尼公司锂电池联合实验室”揭牌

  7月14日,上海硅酸盐所与索尼公司合作,以下一代锂电池技术为主要研发内容的“中科院上海硅酸盐所-索尼锂电池联合实验室”揭牌仪式在上海硅酸盐所举行。这是双方在前期良好合作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在新能源技术研发领域合作的又一新举措。中科院副院长施尔畏出席揭幕仪式并讲话。   全球居高不

上海硅酸盐所肿瘤多功能稀土诊疗剂研究取得系列进展

  诊疗纳米医学(Theranostic nanomedicine)是纳米生物医学研究领域中一个新兴的重要分支,这种以多功能纳米诊疗剂构建的集医学诊断和原位治疗于一体的新技术,有望在未来人类重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是当前国际研究的热点和前沿领域。近年来,基于稀土化合物的上

上海硅酸盐所医用金属表面抗菌功能化研究取得进展

  “抗菌兼成骨”效应在种植牙和人工关节等骨植入器械中有广泛需求。传统解决思路是将抗菌组分和促成骨组分机械混合施于基材表面,但这无法排除抗菌组分对正常细胞的不利影响,难以平衡临床“抗菌兼成骨”需求,不利于抗菌功能化技术的临床推广。  细菌感染是导致医用植入器械失效的重要原因之一。表面工程技术的发展为

上海硅酸盐所等制备出3D打印仿生莲藕支架

  临床上,大块骨缺损的修复是人类面临的挑战之一,3D打印技术可以便捷的制备形状可控的多孔支架材料,广泛应用于生物材料和骨组织工程领域。传统3D打印支架具有多孔的结构,将材料植入缺损部位后,营养物质和细胞沿着孔向内渗入支架内部,有利于骨组织向内长入,促进骨缺损的修复。然而,传统3D打印支架在大块骨缺

上海硅酸盐所合作在超级电容器研究中取得进展

  轻质量、柔性的高效储能材料在日常生活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超级电容器因其高功率密度、长循环寿命而被认为是最有应用前景的新型储能材料。有序介孔碳作为超级电容器领域的明星材料,具有理论储能容量高、结构有序和稳定性高的优点,引起了储能研究工作者的广泛关注和研究。然而,介孔碳的微结构高缺陷,电子导电率

上海硅酸盐所稀土正铁氧体RFeO3晶体研究取得进展

  作为一种重要的磁功能材料,正交钙钛矿结构RFeO3(R为稀土元素)稀土铁氧体具有独特的磁性能,在稀土铁氧体中发现的激光诱导超快自旋重取向和多铁、磁电材料的发现,使稀土铁氧体成为凝聚态和材料物理中研究的热点。高质量的RFeO3晶体制备,成为现代磁光和光磁研究的一个重要需求。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

上海硅酸盐所团队等发表评述低品位热能利用技术论文

  人类的生产、生活活动中较多的能量以废热形式排放至环境中,其中,在室温附近存在大量温差在几十甚至几度以内的低品位热能。对此类热能进行回收再利用可有效提高能源的综合使用效率,有望广泛应用于通讯电子、医疗健康等领域,成为改变人类未来生活的关键性技术之一。热电技术、热离子电容器和热电池是三种典型的低品位

上海硅酸盐所团委青年学术沙龙举办第59次活动

  5月3日,应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团委青年学术沙龙邀请,黄晓研究员为所内青年做了题为Sol-Gel Processing of Ultra-Fine Particle Syntheses的学术报告。黄晓研究员深入浅出地介绍了有关sol-gel方法合成制备材料的历史进展,从理论并结合实例介绍了

上海硅酸盐所团队等在节能发电窗研究中获进展

  近年来,全球建筑总面积增长,建筑能耗逐年上升。利用建筑物实现节能甚至发电,成为推动城市绿色发展的关键,对全面实现节能减排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窗户作为建筑物与外界环境主要的热交换通道,约占据建筑物流入/流失能量的50%,利用窗户进行节能和发电是对屋顶、墙面利用的有力补充。现有发电窗技术是将透明光

上海硅酸盐所与浙江自立共建联合实验室正式揭牌

  1月23日,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与浙江自立控股有限公司共建联合实验室揭牌仪式在自立公司举行。  上海硅酸盐所副所长王东与浙江自立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马列鹰共同为联合实验室揭牌。在联合实验室工作会议上,王东代表上海硅酸盐所讲话,希望通过双方强强联手、优势互补,成功实现研究所研究成果的转移转化。

上海硅酸盐所等发表基于乏氧肿瘤诊疗的综述文章

  近日,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研究员施剑林、副研究员刘佳男和华东师范大学教授步文博,在美国化学会综述性学术期刊《化学评论》(Chemical Reviews)在线发表了综述文章:Chemical Design and Synthesis of Functionalized Probes for

上海硅酸盐所等在新型光伏材料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太阳能电池因具有替代现有化石能源而解决能源环境问题的前景越来越得到全世界的一致认可和推动。然而,目前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依然不高。影响光电转换效率的因素主要有三个:一是光的吸收;二是光生电子空穴对的分离与传输;三是电荷的收集。光伏材料是太阳能电池的关键部分,因此,提升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

上海硅酸盐所研制出世界最大尺寸锗酸铋晶体

  中科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王绍华团队近日采用坩埚下降法成功制备出直径为5英寸的锗酸铋(BGO)晶体,该晶体无色透明,无明显缺陷,晶锭直径可达135毫米。图片来源网络  该团队在对超大直径BGO晶体制备中热量、动量和质量等输运过程、固液界面形状等基本科学问题的研究基础上,通过装置、方法和工艺的创新性设

中科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透射电镜分析

一、JEM-2100F场发射透射电子显微镜   仪器参数:   超高分辨极靴 (UHR)   点分辨率:0.19nm;线分辨率:0.14nm   STEM (HAADF)分辨率:0.20nm   最小束斑:0.2nm   样品杆最大倾斜角 (X、Y):  ±25°   Oxford能谱仪 (EDS)

上海硅酸盐所等开辟无机柔性热电材料研究新方向

柔性热电能量转换技术可将环境中无处不在的温差转化为电能输出,在柔性电子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然而,目前的高性能无机热电材料均为脆性材料,不具备柔性功能,将其微型化并集成于柔性基板可获得一定程度的弯曲性能,但在大弯曲或大变形下极易发生断裂;而有机热电材料虽然具有良好的柔性和弯曲性能,但载流子迁移率

上海硅酸盐所超长BGO晶体产业化制备技术获突破

  日前,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中试生产一线科技人员在成功制备出第一根650mm长BGO毛坯晶体的基础上,通过对晶体生长设备的创新设计和工艺的持续优化,实现了超长BGO晶体产业化制备技术的重大突破,单炉次产能提升10余倍(达22根/炉),平均生长成品率超过80%,在极短的周期内为中国空

上海硅酸盐所等首次发现临界相变中的巨热电效应

  热电转换技术利用热电材料直接将热能与电能进行相互转换,具有系统体积小、可靠性高、不排放污染物质、适用温度范围广、有效利用低密度能量等特点,在工业余废热和汽车尾气废热的回收利用、高精度温控和特种电源技术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高效热电转换技术首先需要高性能的热电材料,其性能优值取决于材料的Seebe

基金委主任杨卫调研中科院金属所

   应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所长杨锐邀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主任、中科院院士杨卫一行于7月25日下午来到金属所进行调研。  杨卫考察了钛合金实验室,听取了杨锐关于钛合金材料在航空航天中应用情况,以及在海洋、医用和汽车等新领域科研进展的汇报。随后,金属所副所长谭若兵介绍了大型锻件、精密管材、金属基

基金委副主任刘丛强调研遥感地球所

  6月6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副主任刘丛强院士一行到遥感地球所考察调研。郭华东所长等及职能部门负责人、部分科研骨干60余人参加了座谈会。   在座谈会上,刘丛强作题为“繁荣基础研究,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的报告,从基金资助科学研究的总体计划、基金项目类型、基金申请流程、基础研究存在的问题及思考

上海硅酸盐所大尺寸、低散射损耗激光陶瓷研究获重要进展

  最近,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在大尺寸、低散射损耗激光陶瓷研制中取得重要进展。   该所潘裕柏研究员带领的透明光功能陶瓷课题组研制成功了直径为150mm的高质量Nd:YAG激光陶瓷盘片,其光学散射损耗仅为0.004cm-1,与Nd:YAG单晶材料相当。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采用LD面阵模块

上海硅酸盐所研究人员制定中国首个涂层ISO国际标准

  2013年1月,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正式发布了Metallic and other inorganic coatings—Determination of thermal diffusivity of thermally sprayed ceramic coatings b

上海硅酸盐所锂/钠电池开框架电极结构合成设计获进展

  探索新型电极材料构架对发展大容量和高倍率的锂/钠(离子)电池至关重要。开框架结构不仅有利于快速反应钠离子通道的构筑,其结构分解后的产物空间分布优化也有利于多电子转换反应活性和效率的提高,框架相结构单元的离散分布甚至可使转换反应发生在分子尺度上,可进一步改进转换产物的空间分布,减缓多相界面对迁移离

上海硅酸盐所研制出多功能黑色生物活性陶瓷材料

  生物陶瓷材料用于修复人体硬组织的历史悠久,从生物惰性材料(如氧化铝和氧化锆等)发展到既具有生物活性又可降解的生物材料(如磷酸盐和硅酸盐生物陶瓷、硅基生物玻璃等),其生理功能要求不再是简单的组织填充替代物,而是能诱导组织再生、调节细胞生长和功能分化的组织工程材料。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特定生物活性陶

上海硅酸盐所多功能介孔纳米生物材料研究取得系列进展

  纳米生物医药的研究有望在未来人类重大疾病诊断和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是当前国际研究的热点和前沿领域。其中,介孔纳米生物材料由于具有可调的纳米尺度孔径、高比表面积和孔容、丰富的化学官能团,以及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可降解性,是目前国际纳米生物医药领域研究的重点。   中科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施剑林研究员

上海硅酸盐所研制出新型耐高温锂离子电池隔膜

  锂离子电池在便携式电子设备如笔记本电脑、手机、数码相机等产品中已得到广泛应用。电池隔膜是保障电池安全并影响电池性能的关键材料,起着阻止正负电极接触、防止电池短路以及传输离子的作用;隔膜的热稳定性决定着电池工作的耐受温度区间和电池的安全性。目前,商品化的锂离子电池隔膜主要是聚烯烃类有机隔膜,优点是

上海硅酸盐所主办无铅高性能压电材料国际研讨会

  由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主办,上海红外与遥感学会和上海硅酸盐协会协办的无铅高性能压电材料国际研讨会(The 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 Lead-Free Ferroelectric Materials, IWLFFM-2010),于2010年10月2

上海硅酸盐所实现化疗药物释放过程的可视化监控

  临床化疗过程中,无法准确地获取病灶区实际药物含量信息是医生所面临最棘手的问题之一,而该信息是医生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以实现个性化治疗的重要依据。近期,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研究员施剑林、步文博报道了一种基于稀土功能材料的新型多功能影像探针,在活体水平成功实现了上转换发光(UCL)和磁共振(MR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