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我国揭示渐新世古气候模型对未来温度季节性变化的启示

渐新世(33.9–23.03 Ma)是新生代地球演化历史中非常独特的一个重要转折期,地球正经历从始新世的“温室”气候向“冰室”气候的快速转变,通过研究这一关键时期的气候变化可为预测未来全球气候变化提供重要参考信息。图. 欧亚大陆渐新世植物化石和气候模拟温度重建对比图。第一行为早渐新世;第二行为晚渐新世。MAT、CMT和WMT分别为年均温、最冷月均温及最热月均温。灰色和黑色线分别为现在和渐新世海陆边界线。实心圆代表化石气候数据,底图为气候模拟数据。不同的颜色为温度(℃)。 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热带森林生态学重点实验室古生态组李树峰等人和生物地理与生态学研究组星耀武,以及英国布里斯托大学等研究人员结合植物大化石数据和气候模型进行了合作研究。该研究整合了渐新世欧亚大陆中高纬度地区149个植物大化石数据点,利用共存法重建了化石点的古气候数据。通过对不同时期和地区的古气候进行对比,分析了早、晚渐新世欧亚大陆不同地区的气候差异,以及......阅读全文

专家详解国家适应气候变化战略:适应与减缓并重

  编者按 2013年11月,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相关部门发布了《国家适应气候变化战略》(以下简称《战略》),这是我国首部专门针对适应气候变化的战略规划,对于提高国家适应气候变化综合能力具有重大意义。气候变化及其适应行动是一项科学性、实践性都很强的工作。为了帮助各级部门和全社会多方面深入了解《战略

第380次香山科学会议研讨气候变化对农业影响及应对

  应对气候变化是我国经济发展中面临的主要挑战,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及其应对已经被列为稳定我国农业生产的主要战略任务。出席日前在京举行的以“气候变化对农业的影响及应对”为主题的第380次香山科学会议的专家指出,稳定和保障我国农业生产和食物安全、减少农业温室气体排放是未来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双重挑

郑国光:全球气候变暖是一场骗局?

――关于当前气候变化若干关键科学问题的认识  资料图片:这是位于北极附近的挪威斯瓦尔巴群岛的一条冰川。自1966年以来,这条冰川已缩减了3.5公里。研究表明,北极地区气候变暖的速度是地球其他地区气候变暖速度的两倍,这对北极地区的生态系统构成了严重威胁。 

林而达:IPCC如何开展农业研究

   背景资料  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以下简称IPCC)成立于1988年,是一个附属于联合国的跨政府组织,主要任务是对气候变化科学知识的现状,气候变化对社会、经济的潜在影响以及如何适应和减缓气候变化的可能对策进行评估。由于IPCC的工作提高大家对气候变化问题的认识,推动了气候公约的谈

应对气候变化的农业解决方案

   “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农业领域一马当先。”10月16日,在南京举行的2016年世界粮食日和全国爱粮节粮宣传周主会场活动上,联合国粮农组织驻华代表马文森指出,要实现到2030年全球零饥饿的目标,就必须积极应对气候变化。  粮农组织预计到2050年,全球粮食产量需要增加约60%,才能满足全球近

新冠病毒夏季自行消失?专家表示“靠天”不如靠自己

   最新数据显示,全球新冠肺炎病例确诊逾105万。  随着时间推移,北半球即将进入夏季,同时南半球也要迎来冬天。  气温升高后,是否会减弱新冠病毒的传播能力?新冠肺炎会像SARS或者季节性流感一样,在夏季突然消失吗?  多位专家向《中国科学报》表示,气候对新冠病毒传播的影响不能排除,但通过温度升高

科学家忧虑高温导致农作物减产

美国拉巴斯市笼罩在森林大火形成的雾霾之中  在世界上最大的粮食出口国美国,农作物科学家在思考一个奇怪的问题:全球变暖所带来的危险是否只是高温而已?  多年来,科学家一直在采集并综合关于气候变化的数据,将关注点放在冰川融化以及水循环的其他明显变化上,也因此,季节性降雨和

盘点未来十年有望改变世界的五大发现

   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21世纪第二个十年已悄然离开。过去十年,不少革命性突破和发现给人类生活和认知带来重大变革:希格斯玻色子填补了“标准模型”最后一块拼图,深化了人类对物质本质的理解;引力波的出现让人类拥有了洞悉宇宙奥秘的全新方式;CRISPR则让人类新添一把对抗疾病的利器,等等。  时代的

全球变暖 海洋“灾难”

来自格陵兰岛的融水,就像东海岸的这座冰山,曾经扰乱了大西洋的“传送带”。图片来源:IMAGEBROKER/ALAMY STOCK PHOTO  自前工业化时代以来,全球气候不断变暖,世界各地的海洋平均温度已上升1°C。近日,两项研究分别探讨了全球气候变暖对大西洋洋流和海洋生物的影响。  3月27日,

《自然》撰文称其为未来水资源管理提供借鉴

  加州的极端干旱事件应该成为水资源管理方面的一次教训。  自从2012年起,美国加州一直笼罩在一百多年来最严重的干旱之中,气温不断打破纪录,年降雨量持续下降。该地区森林、渔业、野生动物以及区域经济在挣扎中艰难前行。  加州被看作是美国的“沙拉碗”,因为当地盛产水果、蔬菜以及坚果。但2014年,该州

全球尺度植物水力权衡与气候季节性的关系

 “植物水力权衡假说”认为,植物的木质部不能同时具有高的水分运输效率和水力安全(对抗栓塞)的特性,即水力效率-水力安全存在权衡关系。然而,已有研究发现,全球范围内存在水力效率和水力安全均较低的物种,使植物水力效率-水力安全的权衡关系出现了“未解之谜”。已有研究多试图从生理学角度解释该现象,较少从生态

学者在新几内亚沿岸海域结构和变化规律研究中获进展

  近日,《地球物理研究杂志:海洋》(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 Oceans)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科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员胡敦欣团队的最新研究成果Seasonal and interannual variability of the currents of

南极冰盖在渐新世时期就已出现

  据物理学家组织网近日报道,一个由西班牙安达卢西亚地球科学研究所领导的国际考察小组,分析了来自南极不同深度的冰层沉淀,提出南极大陆的冰盖在渐新世(约开始于3400万年前,终于2300万年前)时期就已出现,距今已有约3360万年久远。相关论文发表在近期《科学》杂志上。   环南极区南大洋周边有着独

11月27日《自然》杂志精选

   新型2D纳米材料的新性质  二维材料会具有与三维材料明显不同的性质,这个现象长期以来都受到深入研究。在这篇论文中, Beatriz Noheda及同事通过建立用于二维材料合成的一条不同寻常的路径(这条路径能够产生独特的化学环境和新颖的功能——在该研究中这种新颖功能就是一种复合氧化物中的磁性),

288项!国家自然基金委公布国际合作研究项目初审结果

  国家自然基金委公布与金砖国家、埃及、日本、智利的国际合作项目初审结果,其中金砖国家146项、埃及82项、日本35项,智利25项通过初审,具体如下。  2019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与金砖国家科技创新框架计划合作研究项目初审结果通知  根据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NSFC)、中华人民共和国

世界气象组织:拉尼娜现象已经形成

当地时间10月29日,世界气象组织发布新版《全球季节性气候更新》指出,拉尼娜现象已经形成,预计今年的拉尼娜现象强度为中等到强,并将持续至明年,影响世界诸多地区的温度、降水和风暴型式。 拉尼娜现象是指赤道太平洋中部和东部海洋表面温度的大尺度降温,并伴有热带大气环流(即风、气压和降雨量)的变化。它对

地球两极快速变暖原因:或与缺乏尘土有关

在冰川时代末期最冷时期,两极的尘埃量是现在的十倍,从而让两极保持冰冷。   据国外媒体报道,一个由地球物理学家组成的研究小组发现,尘埃能保持温度寒冷,它在最后一个冰川时期,是让大地保持冻结的主要因素。因此可以推测,当今地球两极的快速变暖可能与缺乏尘土有关。   这篇

南京古生物所等在辽西建昌地区发现新的侏罗纪木化石

  木化石是植物化石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保存有植物木材解剖结构,在探究地质历史时期植物群的组成特征、植物演化历史以及陆相古气候重建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辽西地区侏罗纪髫髻山组地层分布广泛,被认为是中国北方最重要的侏罗纪化石库之一。辽西髫髻山组以前报道的木化石多发现自北票地区,而作为著名的赫氏近鸟龙和真兽

采暖和蓝天可否兼得 成本是瓶颈

   这些天,北京的小伙伴们又上演了新一届的“朋友圈杯雾霾‘段子’大赛”——  “在朋友圈爆照,哪里爆得过雾霾?雾霾不仅爆照率高,它的爆表率也不低。”  “根据达尔文进化论,随着大气污染的加剧,未来的人类进化最快的部位是……鼻毛。”  “空气太差会不会影响下一代的长相?答案是会的,原因是很多人相亲的

8大信号警示:人类活动使动物世界面临严峻威胁

据生活科学网站报道,全球变暖,大气污染,人类活动造成的这一系列的环境问题已严重扰乱生物世界原本平和正常的秩序,近年来,自然世界频繁不断地向我们发出警示信号:生态环境形势十分严峻,动物世界正面临严峻威胁,保护及补救措施已刻不容缓。 信号1:鸟类迁徙开始日期普遍提早 今年6月,刊登在国际

港媒:人类活动或致季节“消失” 消除夏冬差异

  中国和加拿大科学家开展的一项新研究显示,人类或许要对我们始终认为不受我们控制的一种现象(季节变换)负责。  香港《南华早报》网站8月6日报道,研究人员首次发现,有证据显示,在北半球,人为的气候变化已经抑制自然的季节性温度波动,消除夏季与冬季的差异。  美国气象学会刊物《气候杂志》发表的这项研究称

南极“猎手”还有的吃吗?

磷虾以浮游生物为食,是食物链的关键部分。 图片来源:AUSCAPE INTERN-ATIONAL PTY LTD  虽然磷虾是一种比香烟还小的甲壳类动物,但它在南极附近海洋的生态系统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企鹅、鲸和其他捕食者以这种虾类动物为食。如今,研究人员对磷虾在斯科舍海的主要栖息地进行了广泛的

FCIM:1918年大流感对我们的启示

  今年是1918年流感大疫情的百年纪念,这是有史以来最严重的流感疫情。根据最近发表在《Frontiers in Cellular and Infection Microbiology》的综述性文章,通过关注并分析其严重性背后的人体,病毒和社会因素的新研究,提供经验用于未来疫情中生命的挽救。作者称,

Science:植物季节性生长全靠“体温计”

  生物通报道:最近,由剑桥大学领导的一个国际科学家小组,发现了一种“温度计”分子,可使植物能够根据季节性的温度变化来生长。  研究人员发现,称为光敏色素的分子——植物利用它在白天探测光,在黑暗中实际上改变了它们的功能,变成为细胞温度计来测量夜晚的温度。这项新的研究结果,发表在10月27日的《Sci

枯水期周期延长 “长江双肾”综合病症日益恶化

  万里长江,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位于长江中游的洞庭湖、鄱阳湖如同“长江之肾”,与长江连为一体,构成世界著名的“江湖关系”。“江湖两利”,一直是长江治理、开发和保护的重大课题。  近年来,洞庭湖、鄱阳湖频现枯水季节延长、枯水期水位超低等情况。长期低水位一定程度上加剧了酷捕滥捞、人为开采以及工农业污染、

气候变暖存在“滞后效应”

植物和土壤犹如海绵,吸收着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在对12吨密闭罐装的草原泥土进行了历时4年的研究后,“国际灾害风险指标计划”(DRI)项目的科学家发现,反常的高温年份能够在未来的2年甚至多年内减少草原生态系统吸收二氧化碳的数量,这表明气候变暖存在着“滞后效应”。这个结果发表在近期出版的英国《自然》杂志上

青藏高原InSAR监测多年冻土区小型滑坡研究获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冰冻圈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吴通华团队在Remote Sensing 杂志发表了题为Investigation of a Small Landslide in the Qinghai Tibet Plateau by InSAR and Absolute De

自然子刊综览

  《自然—材料学》   新纳米成像系统可检测更多类型肿瘤   近日的《自然—材料学》报道了一种新的纳米粒子成像系统可以扫描到更多类型的肿瘤。   癌症有很多种基因型和表现型,因而找到一种能够应用范围广的成像方法颇具挑战性。但是,肿瘤微环境中还是存在一些共同的因素可以被用于检测,比如高酸度以及

第494次香山科学会议聚焦南方水安全

  以“高强度环境变化下我国南方地区水安全面临的新挑战”为主题的第494次香山科学会议日前在京召开。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教授王浩表示,水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支撑和影响因素,受高强度环境变化的影响,我国南方地区正面临着突出的水安全问题,加强南方水安全问题研究将为南方水安全应对和治理提

更好的监测是疟疾早期预警系统的关键

   疟疾测试:各国应该把重点放在探测暴发,之后才是设法预测它们     热带医学专家Jonathan Cox说,快速探测而非预测疟疾流行是疾病控制的关键。   在过去的10年中,学术组织和国际组织——最著名的是世界卫生组织——已经推广了疟疾早期预警系统(MEWS),作为改善决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