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催化二氧化碳制备多碳醇燃料获突破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俞书宏课题组与多伦多大学教授Sargent课题组在电催化二氧化碳制备多碳醇燃料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首次提出在二氧化碳的电还原过程中,通过调控碳—碳偶联“后反应”步骤,抑制烯烃产生实现高效多碳醇转换,为高能量密度液体醇燃料(发动机燃料)的选择性制备提供了新的设计思路。该成果近日发表于《自然—催化》。 研究人员利用密度泛函理论模拟预测核—壳(硫掺杂铜—空位铜)纳米结构有利于二氧化碳还原过程中反应路径的选择,通过抑制乙烯的产生从而促进电化学合成多碳醇。合作团队通过胶体成核方法,合成了一种缺陷可控的硫化亚铜纳米晶,之后再利用原位电化学还原方法,成功研制了一种新型核—壳—空位铜纳米催化剂。 他们利用流动电解池设备解决了二氧化碳传质限制,促使这一核—壳—空位铜纳米催化剂的多碳醇法拉第转换效率达到32%、转换速率超过120毫安平方厘米,是目前国际上报道的最高电流密度。核—壳—空位铜的醇/烯烃产物比例是相应的纯铜催化......阅读全文

张文宏受聘南大!

  7月2日上午,南京大学病毒与感染病研究所正式成立。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主任、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被聘为兼职教授和名誉所长,并现场做了《人类传染病的过去现在及未来》的主题演讲。  演讲中,张文宏提到,从人类与传染病的斗争史来看,病毒将长期存在,今天有新冠病毒,明天可能还会有其他病毒

新型氰基空位高效抑制电催化剂循环中活性元素成分流失

  析氧反应(OER)是光/电解水和金属空气电池等新能源存储与转化器件的关键半反应。发展廉价高效的OER电催化剂,进一步降低电极过电势,提升器件能量效率是非常具有挑战性的课题。材料缺陷工程能够调节催化剂的电负性、电荷分布以及配位环境,被认为是一种有效提升催化剂性能的策略。设计新型缺陷结构,营造新的活

中国科学家研制出一种新型航天器防护材料

近期,受天然珍珠母“砖-泥”层状结构的启发,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俞书宏院士团队研制出一种新型航天器外层防护材料——聚酰亚胺-纳米云母复合膜。这种新材料由于采用了独特的仿生设计,其力学性能和空间极端环境耐受性均得到显著提升,有望取代现有的聚酰亚胺基复合膜材料。该成果日前发表于《先进材料》。聚酰亚胺薄膜因其

中国科学家研制出一种新型航天器防护材料

  近期,受天然珍珠母“砖-泥”层状结构的启发,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俞书宏院士团队研制出一种新型航天器外层防护材料——聚酰亚胺-纳米云母复合膜。这种新材料由于采用了独特的仿生设计,其力学性能和空间极端环境耐受性均得到显著提升,有望取代现有的聚酰亚胺基复合膜材料。该成果日前发表于《先进材料》。  聚酰亚胺

研究揭示电催化二氧化碳和硝酸盐共还原制甲胺反应机制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7/505134.shtm

金属N4活性中心高效电催化二氧化碳还原研究获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邓德会团队在金属-N4活性中心高效电催化二氧化碳还原研究中取得新进展,相关成果以快讯的形式发表在《德国应用化学》(Angew. Chem. Int. Ed. DOI: 10.1002/anie.201808593)上。  金属-氮-碳

大连物化所实现二氧化碳电催化还原高效制备C2+化学品

  近日,中科院大连物理化学所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汪国雄研究员、高敦峰研究员与包信和院士团队,在二氧化碳电催化还原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实现了二氧化碳电催化还原高效制备C2+化学品,为二氧化碳资源化利用提供了新思路。  二氧化碳电催化还原反应利用清洁电能将二氧化碳和水在温和条件下转化为燃料和化学品,

电催化有效的氢气生产

一组科学家通过使用高分辨率显微镜方法发现,电催化剂表面上的第一个原子层具有决定催化剂效率的化学变化。通过优化表面,可以加速水的电解。 电催化是电力行业将电能直接转化为化学能的不可或缺的过程。这一点变得越来越重要,因为可再生能源产生的电能数量只能在日常消费波动的有限范围内进行调整。例如,储存过量电

俞文正:积“絮”力量,只为源头净水来

  科研需要成果的激励。如果成果能为老百姓谋福利,能与政府决策和社会发展结合起来,这个激励对我而言是巨大的。我要抓紧时间、努力用最少的经费做出最好的成果,并将其回馈国家。  俞文正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俞文正有一个自己的网站。

密苏里大学俞平教授到上海光机所交流

  6月17日,由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中科院青年创新促进会”联合所团委共同组织的“上海光机所第四期青年创新科技论坛”举办。本次论坛邀请了密苏里大学物理和天文学系俞平教授来所进行学术交流。青年创新促进会成员、青年职工及研究生参加了本次活动。   在上午的学术交流会上,俞平

俞梦孙院士:展望人类健康系统工程

  人类健康工程的提出  当前的医学模式主要以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技术作为主要的研究方向。这种医学模式的发展趋势是医学的现代化、专门化、精细化和商业化。医学的现代化体现在医院的信息化和规模化,导致高新技术的过度应用;医学的专门化表现在分科的细化,导致专科医生匠人化,失去了整体性,反而易导致错误行为;医学

“乙脑活疫苗之父”俞永新的坚持与梦想

  身穿白大褂,85岁的中国工程院院士俞永新说,他至今都无法忘记上世纪中叶全国乙脑流行时的情景。“那个时候医院里脑炎病人很多,儿童医院病房和过道里满满地都是生病的孩子”。  60多年之后,俞老的研究小组研制出的减毒活疫苗帮助把全国每年的乙脑发病人数由以往的最多17万多降到万人以下。  去年10月,该

专访华人女科学家俞君英

  2007年不仅让iPS一炮而红,也让一位华人女科学家从幕后实验室走了出来,成为世人瞩目的焦点,这位女科学家就是俞君英博士,有人称她为华人生命科学界的骄傲,有人认为她是下一届诺贝尔奖热门获奖者,然而她却依然平平淡淡的进行着自己喜爱的科学研究,波澜不惊。   近期俞君英和她的同事又获得了iPS技术

新型无负载流动相电催化体系实现高效电催化合成氨

  近期,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固体物理研究所环境与能源纳米材料中心和液相激光加工与制备实验室合作,在常温常压下电催化氮气还原研究中取得新进展。相关研究成果以Efficient electrocatalytic nitrogen reduction to ammonia with aqueou

我所实现串联催化二氧化碳电化学还原制甲烷

  近日,我所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汪国雄研究员与包信和院士团队在二氧化碳电催化还原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该团队实现了非铜基催化剂上串联催化二氧化碳电化学还原制甲烷,为二氧化碳电催化还原制碳氢化合物提供了新策略。  二氧化碳电催化还原利用清洁电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化学品和燃料,被认为是一种能同时实现

科学家研制出了基于普通AAA电池的水分解器

  斯坦福大学的科学家们已经研发出了一种低成本设备,只要使用普通AAA电池就可以将水分解成氧气和氢气。气体气泡在由廉价的镍和铁制成的电极产生。   到2015年,美国消费者将最终能够从丰田等厂家购买燃料电池汽车。虽然号称是零排放车辆,但其中大部分使用的氢气是来自天然气——一种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的

24位院士出席,2023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在武汉举行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10/510419.shtm“分子聚合聚集,科技自立自强。”10月14日,2023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在武汉举行,大会由中国化学会高分子学科委员会和华中科技大学共同主办。本次报告会有24位院士出席,600

大连化物所实现串联催化二氧化碳电化学还原制甲烷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汪国雄与中科院院士包信和团队,在二氧化碳电催化还原研究中取得进展。该研究实现非铜基催化剂上串联催化二氧化碳电化学还原制甲烷,为二氧化碳电催化还原制碳氢化合物提供新策略。  二氧化碳电催化还原利用清洁电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化学品和燃

中科大杂化二维超薄结构电催化还原二氧化碳研究获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谢毅、特任教授孙永福课题组在杂化二维超薄结构的合成及应用领域取得重要进展。该课题组设计了一种杂化模型体系用来研究金属表面氧化物对其自身金属电催化性能的影响,该研究成果发表在1月7日出版的Nature上(2016, 529, 68-72, DOI 10.1038/natu

我所揭示电催化二氧化碳和硝酸盐共还原制甲胺反应机制

原文地址:http://www.dicp.cas.cn/xwdt/kyjz/202307/t20230719_6812833.html  近日,我所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理论催化创新特区研究组(05T8组)肖建平研究员团队在二氧化碳和硝酸盐C-N偶联转化为高附加值产物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揭示了CoP

我所提出电催化二氧化碳到多碳产物催化剂的设计新策略

近日,我所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理论催化创新特区研究组(05T8组)肖建平研究员团队和南京大学钟苗研究员团队合作,在二氧化碳转化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通过合金化策略增加电化学还原CO2反应中关键中间体的不对称吸附从而改善C-C耦合活性,最终实现C2+产物法拉第效率达91±2%,其中乙烯为73±2%。 

我科学家设计新型电催化材料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教授谢毅、特任教授孙永福课题组设计出一种新型电催化材料,能够将二氧化碳高效“清洁”地转化成液体燃料甲酸,最新一期的《自然》杂志刊发了这项成果。   如何更有效地减少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科学界做了很多工作。现有的方案中有些需要采用昂贵的贵金属催化剂,也有

全自动月壤资源化利用-有望助力人类向外定居

记者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悉,该校熊宇杰教授、龙冉教授等团队与南京大学邹志刚院士/姚颖方教授团队紧密协作,发现“嫦娥五号”取回的月壤可以进行原位资源化利用(ISRU),作为电催化剂驱动地外燃料和氧气的生产。他们进一步展示了利用机器人实现从催化剂制备到地外燃料和氧气生产的全过程无人化操作。这种高效的地外

张文宏:不是我说的

据东方网报道,12月20日下午开始,一段疑似张文宏的音频流传在微信朋友圈中,音频谈到当前新冠感染威胁、家庭防护推荐等多方面话题。但细心的网友发现,此段音频中包含有一些和张文宏医生之前观点相反的意见,甚至还有推销产品的嫌疑,因此,该段音频遭到质疑。这段音频是张文宏医生说的吗?张文宏向东方网回复:“不是

新途径:过渡金属辅助有机小分子碳化

  碳纳米材料因具备高的导电性、优异的化学稳定性、独特的微观结构等物理性质,在环境、能源、催化、电子器件和聚合物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特别是拥有高的比表面积、多孔结构、理想的杂原子掺杂等特征的碳纳米材料,其应用将更加具有竞争力。传统碳化低蒸气压的自然产物(如纤维素和淀粉)很难控制所得碳材料的微观结构

在酸性环境中极端稳定的高性能电催化剂

  氢能源是当前最具应用前景的高效清洁新能源技术。相比传统的甲烷水蒸气重整制氢工艺和碱性电解水工艺,质子交换膜水电解装置具有启动速度快、氢气纯度高、产氢速率快、电流密度大和能量效率高等显著优势,有望成为下一代先进清洁制氢方法。然而,在酸性介质中非铂基催化剂一般很不稳定,活性金属成分容易在电解池操作过

国际著名学术期刊《先进材料》出版“中国科大专刊”

  材料科学领域的国际领先学术期刊《先进材料》(Advanced Materials)于5月4日出版“中国科大专刊”,并刊登题为《中国科大:天才工场》(USTC:A powerhouse of Talent)的文章。文章称:“中国科大哺育出众多训练严格的独立学者,这些师出中国科大的学者

中国科大研制出新型隔热防火双网络复合气凝胶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俞书宏课题组以壳聚糖作为三维软模板,发展了一种酚醛树脂(PFR)与SiO2共聚和纳米尺度相分离的合成新策略,成功研制出具有双网络结构的PFR/SiO2复合气凝胶材料。  工业建筑和维持室内舒适温度所消耗的能量占世界每年总能耗的30%以上,隔热材料的使用可以提高建筑物能量

中国科大研制出新型隔热防火双网络复合气凝胶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俞书宏课题组以壳聚糖作为三维软模板,发展了一种酚醛树脂(PFR)与SiO2共聚和纳米尺度相分离的合成新策略,成功研制出具有双网络结构的PFR/SiO2复合气凝胶材料。  工业建筑和维持室内舒适温度所消耗的能量占世界每年总能耗的30%以上,隔热材料的使用可以提高建筑物能量

二氧化碳还原领域取得新突破

  内蒙古大学科研团队经过不懈努力,在探索新型电催化二氧化碳还原材料领域取得重要突破。相关成果近日在线发表于国际能源类期刊《先进能源材料》。  在“碳中和”的国际大背景下,设计具有高活性和选择性的二氧化碳电还原催化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应用前景。当前,金、银、铜、铂等贵金属及其相关材料仍然是人们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