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酶十年:实现从检测到肿瘤治疗的目标

2007年,中科院生物物理所阎锡蕴团队发现的纳米酶入选两院院士评选的年度“中国十大科技进展”。这一发现打破了无机与有机世界的界限,开辟了一个新领域。 10年过去了,阎锡蕴团队继续在纳米酶领域深耕。近3个月来,他们连续发表3篇论文,实现了纳米酶从发现到设计、从检测到肿瘤治疗的目标,补全了纳米酶的定义版图。 7月2日,中科院院士、中科院生物物理所研究员阎锡蕴团队在《自然—实验手册》上发布了一项学术成果,这是该团队3个月来发表的第三篇重要论文。阎锡蕴说:“今年是纳米酶发现后的第十年。”—— 这一年硕果频现:她们证实了纳米酶能用于体内肿瘤治疗;拿到了纳米酶产品的首个医疗器械证书;定义了纳米酶活性单位;还补全了纳米酶的定义版图。 放眼全世界,近10年间,纳米酶研究已在26个国家逾220个实验室开展,其应用研究也拓展到了生物、医学、农业、环境治理、国防安全等多个领域。而中国科研人员也实现了在自己开创的领域里领跑全球的目......阅读全文

阎锡蕴分享“小酶好,大幸福”

图片来源于网络  “2007年,我们在国际上首次报道了‘纳米酶’。如今,纳米酶作为新名词被收录于中国大百科全书,纳米酶研究已经遍布全球26个国家的220多个实验室。” 3月8日在民族文化宫举行的中央和国家机关女干部职工风采展示活动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阎锡蕴讲述了自己在纳米酶研究之路上的故

中科院阎锡蕴当选亚洲生物物理联盟主席

  5月9日,由中国生物物理学会和中科院生物物理所共同承办的第九届亚洲生物物理大会在浙江上虞举行。会上,中国生物物理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中科院生物物理所研究员阎锡蕴成功当选亚洲生物物理联盟理事会主席(2015~2018年)。  阎锡蕴凭借其在纳米酶的发现和应用方面的科学贡献,以及在国际科技组织工作

中科院院士阎锡蕴:捧出一朵济世“花”

   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仿生合成的24聚体铁蛋白纳米粒子像是一朵精致的小花儿。你很难想象,它的直径只有12纳米。  “这是个魔幻般的小分子。”中科院院士、中科院生物物理所研究员阎锡蕴谈起它时,毫不掩饰自己的兴奋与喜悦。  2012年、2014年、2016年,阎锡蕴带领的课题组连续发表研究成果,证明

阎锡蕴小组发现肿瘤血管生成新机制

  中科院生物物理所阎锡蕴课题组通过研究,揭示了肿瘤血管内皮标志分子CD146作为细胞表面受体促进血管生成的最新分子机制,从而获得了CD146作为肿瘤血管生成标志分子的最直接证据。这是该课题组继发现 CD146是肿瘤血管新靶标之后的又一突破,相关成果近日在线发表于美国血液学会主办的《血液》杂志。

“爱科学、爱生活、爱美丽”——阎锡蕴院士的“三热爱”

  多年来,她致力于创新肿瘤精准治疗研究,首次提出“纳米酶”概念并实现成果转化。  这位严谨精细、成果丰硕的科学家,在生活中别有一番优雅。  她叫阎锡蕴,全国三八红旗手标兵、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科院生物物理所研究员。  科研之路:以国家需求为己任  1977年以前,阎锡蕴和丈夫同在一家汽车配件厂的铸造

纳米酶十年:实现从检测到肿瘤治疗的目标

2007年,中科院生物物理所阎锡蕴团队发现的纳米酶入选两院院士评选的年度“中国十大科技进展”。这一发现打破了无机与有机世界的界限,开辟了一个新领域。 10年过去了,阎锡蕴团队继续在纳米酶领域深耕。近3个月来,他们连续发表3篇论文,实现了纳米酶从发现到设计、从检测到肿瘤治疗的目标,补全了纳米

纳米酶十年:从原创走向领跑

2007年,中科院生物物理所阎锡蕴团队发现的纳米酶入选两院院士评选的年度“中国十大科技进展”。这一发现打破了无机与有机世界的界限,开辟了一个新领域。 10年过去了,阎锡蕴团队继续在纳米酶领域深耕。近3个月来,他们连续发表3篇论文,实现了纳米酶从发现到设计、从检测到肿瘤治疗的目标,补全了纳米

纳米酶试纸条:控制埃博拉传播的利器

  曾在西非地区肆虐的埃博拉病毒,令近两万人感染,夺走了上万人的生命。这种在当时缺乏治疗手段的传染病,给人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面对有史以来最为严重的一次疫情,精确诊断成为了发现感染者的关键所在。纳米酶试纸条新技术示意图  《自然》杂志曾发文呼吁,希望科学家能够尽快研制出符合现场检测需求的新技术。

阎锡蕴院士团队挖掘铁蛋白药物临床转化新潜质

  近日,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纳米酶工程实验室阎锡蕴院士团队在《Nano Today》杂志在线发表了关于铁蛋白药物载体(Ferritin Drug Carrier)药物装载方法的最新研究成果,该文揭示了铁蛋白药物载体表面存在药物通道,为铁蛋白药物临床转化奠定了理论基础。  铁蛋白是天

放长线钓“大鱼”:挺进科学“无人区”

  12月16日~17日,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报告厅,偌大的礼堂找不到一个座位。一天半时间,30多个学术报告,安排的满满当当。   这批报告人,可以说是中科院新一代的“斯巴达勇士”。在中科院前沿科学重点研究计划的资助下,他们将在各自不同的领域,去挑战最顶尖的科学问题。   正如中科院副院长丁仲

科学家首次发现氧化铁纳米颗粒模拟酶

《自然—纳米技术》:拓展了磁性纳米颗粒的应用范围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阎锡蕴研究小组的《氧化铁纳米颗粒具有过氧化物酶活性》一文,日前在9月份出版的《自然—纳米技术》杂志上发表。该刊物同时配发的评论文章《氧化铁纳米颗粒:蕴藏的功能》称:“阎锡蕴、柯沙和同事们首次发现氧化铁纳米颗粒具有类似过氧化物

单原子纳米酶设计及应用研究获进展

  1月29日,《德国应用化学》(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杂志在线发表了单原子纳米酶仿生设计的最新研究成果。这项工作有助于理解纳米酶的催化机理,并促进纳米酶在生物催化领域的发展。  自从2007年Fe3O4纳米材料蕴含酶学特性(Nature N

纳米酶试纸条实现疾病检测新突破

  2014年在西非爆发的埃博拉疫情让整个世界震惊。在当时缺乏有效治疗手段的情况下,人们迅速意识到尽早发现和隔离患者对控制疫情的重要意义。尽管RT-PCR、ELISA等技术都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受当地环境的限制,这些技术很难得到迅速普及。有鉴于此,《Nature》甚至还专门呼吁科学家们开发

单原子纳米酶设计及应用研究获进展

  1月29日,《德国应用化学》(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杂志在线发表了单原子纳米酶仿生设计的最新研究成果。这项工作有助于理解纳米酶的催化机理,并促进纳米酶在生物催化领域的发展。  自从2007年Fe3O4纳米材料蕴含酶学特性(Nature N

铁蛋白纳米酶清除活性氧治疗实验性恶性脑疟研究获进展

  11月1日,Nano Letters 杂志在线发表了铁蛋白纳米酶通过靶向脑内皮细胞和调控纳米酶发挥清除活性氧功能,实现治疗恶性脑型疟疾的最新研究成果。研究人员首次利用铁蛋白对脑内皮细胞靶向和胞内亚定位特性,实现了对铁基纳米酶在脑部发挥过氧化氢酶活性的调控。结合铁蛋白对肝部巨噬细胞的极化调控特性,

铁蛋白纳米酶竟然清除活性氧治疗实验性恶性脑疟?

  11月1日,Nano Letters 杂志在线发表了铁蛋白纳米酶通过靶向脑内皮细胞和调控纳米酶发挥清除活性氧功能,实现治疗恶性脑型疟疾的最新研究成果。研究人员首次利用铁蛋白对脑内皮细胞靶向和胞内亚定位特性,实现了对铁基纳米酶在脑部发挥过氧化氢酶活性的调控。结合铁蛋白对肝部巨噬细胞的极化调控特性,

中科院与天津滨海新区企业共建联合实验室

  昨天上午,中科院生物物理所蛋白质与多肽药物重点实验室与吉尔生物科技(天津)有限公司共建联合实验室在天津开发区正式揭牌。该实验室的建立,将促进国内具有自主产权的纳米诊断试剂的发展,对未来癌症诊断和治疗产生重大影响。  纳米酶是具有酶学特性的纳米材料,能够在温和的条件下催化酶的底物,产生如同天然酶一

生物物理所等纳米酶催化肿瘤光声成像研究获进展

  12月12日,Nano Letters 杂志在线发表了类外泌体纳米酶小体催化肿瘤光声成像的最新研究成果。研究人员首次利用纳米酶的酶学催化特性,实现了鼻咽癌移植瘤的光声成像。  光声成像结合了纯光学成像的高对比度和纯超声成像的高穿透深度优点,能够提供高对比度和高分辨率的组织成像,是目前非常有应用前

首次利用纳米酶的催化特性实现鼻咽癌移植瘤光声成像

  12月12日,Nano Letters 杂志在线发表了类外泌体纳米酶小体催化肿瘤光声成像的最新研究成果。研究人员首次利用纳米酶的酶学催化特性,实现了鼻咽癌移植瘤的光声成像。  光声成像结合了纯光学成像的高对比度和纯超声成像的高穿透深度优点,能够提供高对比度和高分辨率的组织成像,是目前非常有应用前

纳米酶催化肿瘤光声成像研究获进展

  12月12日,Nano Letters 杂志在线发表了类外泌体纳米酶小体催化肿瘤光声成像的最新研究成果。研究人员首次利用纳米酶的酶学催化特性,实现了鼻咽癌移植瘤的光声成像。  光声成像结合了纯光学成像的高对比度和纯超声成像的高穿透深度优点,能够提供高对比度和高分辨率的组织成像,是目前非常有应用前

生物物理所Blood:肿瘤血管生成新机制

  来自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中科院-东京大学结构病毒学和免疫学联合实验室的研究人员发表了题为“CD146 is a co-receptor for VEGFR-2 in tumor angiogenesis”的文章,揭示了肿瘤血管内皮标志分子CD146作为细胞表面受体促进血管生成的最新分子

中科院生物物理所等纳米酶催化肿瘤光声成像研究获进展

  12月12日,Nano Letters 杂志在线发表了类外泌体纳米酶小体催化肿瘤光声成像的最新研究成果。研究人员首次利用纳米酶的酶学催化特性,实现了鼻咽癌移植瘤的光声成像。  光声成像结合了纯光学成像的高对比度和纯超声成像的高穿透深度优点,能够提供高对比度和高分辨率的组织成像,是目前非常有应用前

中国生命科学最高奖:“谈家桢生命科学奖”颁发

与会领导、嘉宾与获奖科学家合影。  今日上午,由中南大学承办的第十一届“谈家桢生命科学奖”颁奖典礼在湘雅医院国际学术报告厅举行,包括多位中国两院院士和外籍院士在内的全球生命科学领域权威专家齐聚一堂,共同见证14位杰出科学家荣膺第十一届“谈家桢生命科学奖”成就奖、临床医学奖、产业化奖、创新奖,并围绕全

中科院与企业共建联合实验室在天津开发区揭牌

  近日,中科院生物物理所蛋白质与多肽药物重点实验室与吉尔生物科技(天津)有限公司共建联合实验室揭牌仪式在天津开发区举行。开发区管委会主任王盛出席活动并讲话。中国科学院北京分院副院长李静,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蛋白质与多肽药物重点实验室主任阎锡蕴,开发区管委会副巡视员贾守月,天津市

研究发现天然抗氧化纳米酶并证明其生理学功能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阎锡蕴院士和研究员范克龙团队在天然纳米酶—抗氧化功能及催化机制解析取得新进展,相关研究成1月3日在线发表于《自然—通讯》。  纳米酶是一类蕴含酶学特性的纳米材料,能够在生理或极端条件下催化酶的底物,如今已经成为新兴的前沿方向。然而该领域一直存在一个关键问题,即生物体内是否

中科院单原子纳米酶理性设计研究获进展

  5月6日,Nature Catalysis发表了题为Matching the kinetics of native enzymes with a single-atom iron nanozyme的研究文章。该研究设计了一种以FeN3P为中心的单原子纳米酶(FeN3P-SAzyme),通过磷和氮

铁蛋白捕获检测为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诊断提供了新方法

  自身免疫疾病是机体针对自身抗原产生大量自身抗体后引起的慢性全身性疾病。因此,检测患者体内特异性的自身抗体是诊断该病的主要指标。例如,用ELISA检测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rimary Sjogren's syndrome,pSS)患者血清中的抗M3及α-fodrin抗体,为诊断提供重要参考

研究揭示铁蛋白药物载体表面存在药物通道

  近日,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中科院纳米酶工程实验室研究员阎锡蕴团队在Nano Today上,在线发表关于铁蛋白药物载体(Ferritin Drug Carrier)药物装载方法的最新研究成果,该研究揭示铁蛋白药物载体表面存在药物通道,为铁蛋白药物临床转化奠定了理论基础。  铁蛋白

生物物理所等在动脉粥样硬化机制研究中获进展

  1月13日,《细胞研究》(Cell Research)杂志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阎锡蕴团队在动脉粥样硬化机制研究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文章标题为Macrophagic CD146 promotes foam cell formation and retention during ath

生物物理所发现CD146促进肿瘤细胞运动的分子机制

 CD146与ERM蛋白质在细胞微绒毛上共定位  7月4日,Oncogene杂志在线发表了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阎锡蕴研究组的最新研究成果,该文章题为Recognition of CD146 as an ERM-binding protein offers novel mechan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