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分类细了“帽子”少了评估严了

科研人才“帽子叠加”、评价标准“一刀切”、科研机构职能定位不清、缺乏法人自主权……这些近年来在科技界饱受诟病的问题有望很快得到解决。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项目评审、人才评价、机构评估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深化科技评价制度改革进行了具体部署。 科技部政策法规与监督司司长贺德方说:“本次项目评审、人才评价、机构评估改革的意见是我国迄今为止发布规格最高、内容最全面、工作部署最系统的一次科研评价改革文件,将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从科技计划层面推进到科研项目层面,对科技事业的健康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给出科研分类评价可操作细化规范 科研评价被科研人员视为科技活动的指挥棒,然而,长期以来由于评价体系单一,形成了盲目追求发表SCI论文等不良倾向。因此,科研分类评价成为科技界人士的共同呼声,改革也势在必行。 贺德方介绍,多年来,我国《科学技术进步法》已确立了分类评价的原则要求,相关科技评价政策......阅读全文

周忠和院士:功利主义让我们远离了科学精神

   最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发出的一封公开信在科技界引起广泛关注,这份声明谈及的“优青”“杰青”等人才项目被异化使用的问题正是近年来备受争议的人才“帽子”问题。  实际上,“帽子”压倒一切,西部科研人才大量外流,评价体系不客观等都被认为是科技界面临的“大问题”。在中国科学院院士、古生物学家周忠

而今迈步从头越:科技体制改革40年回顾与展望

  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相结合  《中国科学报》:十八大之后,我国科技体制改革迈入新阶段,您认为应当如何评价新的历史时期我国在科技体制改革方面的成就?  刘立:十八大之后,我们继续大力推进科技体制改革,科技体制改革全面发力、多点突破、纵深发展,改革“四梁八柱”主体架构已经确立,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

2018那些人那些事:从施一公林建华到贺建奎

   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2018年的中国高等教育,您会选择什么?  这并不是一个很好回答的问题,因为这一年中,高教界发生了太多形形色色的悲喜剧。这其中,有对高考恢复40周年的感慨,也有对学术造假行为的愤怒;有西湖大学成立时的希望,也有高校教师自杀事件背后的忧心忡忡……  这是失望与希望交织、欣喜与愤

“评什么”与干什么脱节:人才评价如何评好评准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九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会上指出,人才评价制度不合理,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的现象仍然严重,名目繁多的评审评价让科技工作者应接不暇,人才“帽子”满天飞,人才管理制度还不适应科技创新要求、不符合科技创新规律。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道出了广大专业技术人才

五部门发文清理“四唯”问题,他们曾这样说

  10月23日,科技部等五部门发文开展清理“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专项行动,清理范围包含科技部、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中科院、工程院、自然科学基金委、中国科协、行业主管部门、地方相关部门。  可以说,几乎所有科研管理部门都被覆盖,此次联手清理行动也因此体现出十足的决心。  下面,一

周忠和院士:功利主义让我们远离了科学精神

最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发出的一封公开信在科技界引起广泛关注,这份声明谈及的“优青”“杰青”等人才项目被异化使用的问题正是近年来备受争议的人才“帽子”问题。 实际上,“帽子”压倒一切,西部科研人才大量外流,评价体系不客观等都被认为是科技界面临的“大问题”。在中国科学院院士、古生物学家周

让教育回归育人本位 从破“五唯”着手破除教育功利化

   教育正在异化为追逐利益的手段  教育与其所处时代的社会生产活动紧密相连,能增进个体幸福和社会利益,客观上具有功利性,但是,过度追求教育的功利性势必造成教育走向功利化。功利化是指:“实践主体将既定利益的追求视为行为的参照标准和驱动力,行为违背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最终目标是实现组织或个体活动的特定

五部门发文清理“四唯”问题,他们曾这样说

   10月23日,科技部等五部门发文开展清理“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专项行动,清理范围包含科技部、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中科院、工程院、自然科学基金委、中国科协、行业主管部门、地方相关部门。  可以说,几乎所有科研管理部门都被覆盖,此次联手清理行动也因此体现出十足的决心。  下面,

七问SCI:与科研人热聊

6月28日,本报刊发《》后引发科技界热议。接下来的几天里,我们以类似问卷的形式设置了七个关于SCI的问题,并广泛发出采访提纲,与多位科研人热聊SCI。 下面,我们摘选出他们的精彩回答。Q1:会根据SCI期刊热门文章定选题吗?A:会参考 需带着一种批判性的观点评估热门文章。热门文章之所以

七问SCI:与科研人热聊

6月28日,本报刊发《SCI刷屏背后的隐忧:打不破的影响因子“神话”》后引发科技界热议。接下来的几天里,我们以类似问卷的形式设置了七个关于SCI的问题,并广泛发出采访提纲,与多位科研人热聊SCI。 下面,我们摘选出他们的精彩回答。 Q1:会根据SCI期刊热门文章定选题吗? A:会参

听青年科技工作者说说心里话

青年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创新是社会进步的主力军。根据《中国科技人才发展报告》,2014年我国科技人力资源达8114万人,科技人力资源平均年龄为33.73岁,29岁以下的科技工作者成为我国现有科技人力资源的主体。但同时也应该看到,我国青年科技领军人才断层问题也相当严重,据中国科协2016年调研结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实施 积极打造“双创”升级版

  创新是第一动力,创新决胜未来。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出台了一系列促进科技创新的政策措施。这些创新政策能否落地生根?各地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总体情况如何?激发科技创新活力,还有哪些“制度藩篱”?连日来,围绕推进创新驱动发展,主要是激发科技创新活力、打造“双创”升级版情况,国务院31个督查组展开了

科研领域怪象不断:疯狂抢“帽子” 负债搞科研

  游击战帽子战审批战:科研人员还坐得住吗?  我国正快马加鞭建设创新型国家。2016年我国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达到2.11%,超过欧盟15个初创国家的平均水平2.08%。然而,与经费投入力度持续加大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我国科研领域尚存一系列久治不愈的怪现象。  游击战:“打一枪换一个地方”  冷门前沿领

破除“唯论文”后 “不认识”学界大牛的年轻学者会更难么?

  中国大学喊了许多年的破除“唯论文”,这次似乎是动了真格。  近日,教育部、科技部研究制定了《关于规范高等学校SCI论文相关指标使用树立正确评价导向的若干意见》,破除论文“SCI至上”,探索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营造高校良好创新环境,加快提升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2月23日,科技部又

什么是教育界的“五唯”?

   近日,教育部官网公布了对《关于完善高校学科评估制度,促进教育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的提案》的答复,提到学科评估坚决破除“五唯”顽疾。评价教师不唯“学历”和“职称”,不设置人才“帽子”指标,避免以学术头衔评价学术水平的片面做法。评价科研水平不唯“论文”和“奖项”,设置“代表性学术著作”“专利转化情

破“五唯”后,高校年终绩效考核变了吗?

    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深化新时代教育改革评价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总体方案》)。作为国内首份关于教育评价的系统性改革文件,《总体方案》再次提出,要“坚决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  其中,涉及高校评价的部分,强调了“不得将论文数、项目数、课题经

这一年,我们为科技“吵过的架”真不少

  即将过去的2018年可以说是科技热点频出的一年。社会经济发展到今天,人们对于科技的兴趣和关注似乎已经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每个人对科技都有了自己的认识,每个人对科技事件都有自己的想法,正因为如此,一场场与科技相关的讨论从年初持续到年尾。  两年前那个“横空出世”的韩春雨到底是不是科研造假的骗子?自

纠偏“帽子文化”:回归科研本身

   文继荣是中国人民大学信息学院院长、国家“千人计划”特聘专家。在微软亚洲研究院工作14年后,他于2013年回归高校。他坦言,之所以重返学术圈,和获得“千人计划”这顶“帽子”有很大关系。“有了它,在高校开展学术研究会比较顺利。”  然而,他同时也看到,周围的很多年轻人受到了“帽子文化”的伤害。虽然

“科研孤儿”:学问做得再好没有人脉也寸步难行?

   申请基金失败,与重大项目无缘,评人才“帽子”落空……不少人将自己在学术圈里接连遭遇的挫折归结为人脉不足。  学问做得再好没有人脉也寸步难行?“混”学术圈凭的不仅是学术能力,更是交际能力?这些似是而非的论调给很多青年学者带来了困扰。  对于人脉不足的“科研孤儿”而言,怎样才能主动突破困境,而不是

论文的“唯”和“不唯”:谁要“唯”,谁“不要唯”

   如何才能在国际化的大潮流下,赢得中国科技国际话语权和中文期刊共同发展和繁荣是一个艰难的过程。也许把握好各自的定位,坚持质量第一,问题就会得到解决。  中国人见面寒暄常说“你吃饭了吗?”因为民以食为天,寒暄语体现了“有饭吃”的重要性。在当今的学术界,大家常用的寒暄变成了“最近发论文了吗”。如果发

中央“三评”改革放大招 听听科研人员怎么说

评价是指挥棒,科技界为人所诟病的各种问题归根结底是导向出了问题。 7月3日晚,两办印发《关于深化项目评审、人才评价、机构评估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的消息一出,科研圈集体“炸锅”了: “国家层面的政策很好很及时,希望主管部门能尽快落实到位。” “力求创造公平公正的科研环境,

形成天下英才聚神州的创新局面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人才是创新的第一资源。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九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会上的重要讲话,连日来在社会各界特别是科技界引发热烈反响。大家表示,要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技创新思想,牢固确立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地位,全面聚集人才,着力夯实创新

中央“三评”改革放大招 听听科研人员怎么说

评价是指挥棒,科技界为人所诟病的各种问题归根结底是导向出了问题。 7月3日晚,两办印发《关于深化项目评审、人才评价、机构评估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的消息一出,科研圈集体“炸锅”了: “国家层面的政策很好很及时,希望主管部门能尽快落实到位。” “力求创造公平公正的科研环境,

教育部发布:加快“双一流”高校建设!

  今天(8月27日)上午,教育部、财政部和国家发改委联合发布了《关于高等学校加快“双一流”建设指导意见》。这份意见从人才培养、内涵建设、深化改革等全方位对高校加快“双一流”建设提供了指导,对引导高校“双一流”建设意义重大。  这也是继2017年9月三部委公布双一流建设高校和学科名单后,又一份高校“

让创新活力迸发为科研人员“松绑”

  “科研人员可以在研究方向不变、不降低申报指标的前提下自主调整研究方案和技术路线,直接费用中除设备费外的其他科目费用调剂权全部下放给项目承担单位。这意味着,一线科研人员可以不受太多条条框框约束,比较自由地开展科技攻关。”  说到国务院印发的《关于优化科研管理提升科研绩效若干措施的通知》(简称《通知

总书记讲话反响:不能让繁文缛节捆死科学家手脚

形成天下英才聚神州的创新局面 ——习近平总书记在两院院士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引起热烈反响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人才是创新的第一资源。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九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会上的重要讲话,连日来在社会各界特别是科技界引发热烈反响。大家表示,要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

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创造辉煌业绩

——习近平总书记在两院院士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引起热烈反响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九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会上的重要讲话,持续在社会各界特别是科技界引发热烈反响。大家表示,一定要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科技创新的重要要求,坚定信心,攻坚克难,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创造辉煌业绩。  讲

中青报:人才与“帽子”不能本末倒置

  很多人才头衔往往是一戴终生,也导致了很多人评选前奋发向上、评选后不再作为。  近年来,国家有关部门和各省市纷纷推出各种人才计划,在吸引、培养创新人才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然而,由于“帽子”过多过乱,其引发的负面效应也日益凸显。(《人民日报》3月28日)  各类人才称号,本来是用来鼓励人才发挥作用的

人才“帽子”一大堆 层次不清晰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沈建忠有个困惑。他常常看到,有些科研人员在工作上取得一定成绩、获得一定认可后,就开始到处申报各种称号和荣誉。“这种行为是国家允许的,谁也不能限制谁。”沈建忠说。但他想问:“帽子”这么多,到底戴上多少顶,才算功德圆满呢?  “在建设科技强国的事业中,国家理应对科研人

形成天下英才聚神州的创新局面-习总书记的重要讲话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人才是创新的第一资源。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九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会上的重要讲话,连日来在社会各界特别是科技界引发热烈反响。大家表示,要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技创新思想,牢固确立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地位,全面聚集人才,着力夯实创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