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科学家发现新的三体原子束缚态

据美国每日科学网7月3日报道,美国堪萨斯州立大学的科学家在原子内部发现了一种新的三体原子束缚态,在这种状态下,三个一模一样的原子松散地依附在一起,这一量子态与以前发现的三体束缚态不同,其既存在于玻色子中又存在于费米子中,因此,有助于科学家们更好地理解物质及其组成。 目前,科学家们还没有为该三体束缚态命名。该研究的领导者、堪萨斯州立大学物理系的布瑞特·伊瑟瑞表示:“新束缚态非常特殊,因为即使其相互作用对束缚两个同类原子显得力不从心——这两个原子之间的相互斥力会试图打破三个原子之间的结合,但其仍然能将三个原子束缚在一起。”研究发表在最近出版的《物理评论快报》杂志上。 这一量子态与束缚松散的叶菲莫夫三体束缚态比较类似。上世纪70年代初,苏联物理学家维塔利·叶菲莫夫首先预测了叶菲莫夫三体束缚态的存在,但直到35年后的2006年,科学家们才首次使用超冷的原子气体进行实验,观察到了叶菲莫夫三体束缚态。 ......阅读全文

美科学家发现新的三体原子束缚态

  据美国每日科学网7月3日报道,美国堪萨斯州立大学的科学家在原子内部发现了一种新的三体原子束缚态,在这种状态下,三个一模一样的原子松散地依附在一起,这一量子态与以前发现的三体束缚态不同,其既存在于玻色子中又存在于费米子中,因此,有助于科学家们更好地理解物质及其组成。   目前,科

科学家首获“量子超化学”实验室证据

  美国芝加哥大学科学家宣布,理论预测20年后,他们首次在实验室观测到“量子超化学”现象,即同一量子态的粒子集体发生加速反应的现象。相关论文发表于最新一期《自然·物理学》杂志。  研究负责人金政教授对科技日报记者表示:“这一新研究有望开辟‘量子增强’化学反应这一新领域,促进量子化学、量子计算等发展,

武汉物数所实现原子量子态的最高精度操控

  近日,中国科学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研究员詹明生领导的团队在基于中性原子的量子信息处理的基础研究中取得新进展。该团队率先利用魔幻光强技术构造高品质的中性原子量子寄存器,并在该新型量子寄存器中实现了保真度高于99.99%的全局单量子比特门。该操控精度超过了公认的容错量子计算所要求的量子门的操控精度

我国科学家实现多模量子态的长时间存储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郭光灿院士团队在长时间空间多模量子态存储方向取得新进展,科研团队利用磁场操控技术结合钟态制备的方法实现了基于冷原子系综的光子高维轨道角动量态的长时间存储。 长距离量子通信的实现离不开量子中继,其中量子存储器是构建量子中继的核心。由于冷原子系综具有集体增强效应以及光谱一

科学家实现高维量子态的高效率量子存储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12/514545.shtm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郭光灿团队在基于冷原子的量子存储实验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该团队教授史保森、丁冬生等与合作者利用冷原子系综实现了25维量子态的高效率存储。12月15

囚禁单原子(离子)与光耦合体系量子态的操控项目启动

项目启动会议   1月3日,由中国科学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詹明生研究员作为首席科学家申请承担的“量子调控”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囚禁单原子(离子)与光耦合体系量子态的操控”在武汉启动。科技部基础研究司司长张先恩、武汉物数所所长刘买利、湖北省科技厅副厅长郑春白,以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中科

武汉物数所在单原子量子态操控方面取得新进展

  近日,中科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冷原子物理詹明生研究组在单原子量子态操控方面取得新进展:实验中首次将Carr-Purcell-Meiboom-Gill (CPMG)脉冲时序扩展到单原子领域,演示了其对单原子量子比特退相干具有高效的抑制作用,为在单原子及单原子阵列中进行量子信息处理和精密测量提

“囚禁单原子(离子)与光耦合体系量子态的操控”立项批准

  8月26日,从科技部获悉,2011年中科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申请的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囚禁单原子(离子)与光耦合体系量子态的操控”获得科技部立项批准,项目首席科学家为该所詹明生研究员。  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支持包括蛋白质研究、量子调控研究、纳米研究、发育与生殖研究、干细胞研究和全球变化

强微绕量子态选择布居研究获进展

记者13日从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以下简称近代物理所)获悉,该所原子物理中心科研人员在低能高电荷态离子电荷交换量子态选择机制研究方面取得进展。相关成果发表在美国物理学会杂志《物理评论研究》上。先进离子源的问世使得高电荷态原子物理研究成为一个全新的领域。高电荷态离子具有大量空的量子态轨道,容易俘获

国际科学家团队称混合方案可使量子态隐形传输更有效

  在过去的20年里,不借助物理传输将量子结构从一个地方转移到另一个地方的量子隐形传输,正从星际迷航般的幻想变为现实。在最新一期《自然·光子学》杂志上,由美日加三国科学家组成的国际团队则指出,基于不同协议和底层结构的混合方案或是量子态隐形传输的最有效方法。  量子态隐形传输是量子计算、量子通信、量子

中科院武汉物数所实现原子量子态的最高精度操控

  近日,中国科学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詹明生研究员领导的团队在基于中性原子的量子信息处理的基础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该团队率先利用魔幻光强技术构造高品质的中性原子量子寄存器,并在该新型量子寄存器中实现了保真度高于99.99%的全局单量子比特门。该操控精度超过了公认的容错量子计算所要求的量子门的操控精

首次发现新奇拓扑量子态

   最新发现与创新   从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获悉,该院稳态强磁场中心的郝宁宁研究员课题组,在拓扑新物态研究中取得最新进展,他们发现硫化铁化合物中存在一种交错二聚型反铁磁序,并且这种反铁磁序会调制体系进入一种新的拓扑物态:拓扑晶体反铁磁相。相关研究成果日前相继发表在欧洲物理学会《新物理学杂

武汉物数所利用对称性破缺实现偶极里德堡原子量子调控

  由于本身具有大的诱导电偶极矩,里德堡原子间存在强的偶极相互作用,这一特性在量子计算和量子信息处理方面有重要应用前景。但又由于原子量子亏损的存在,除氢原子外的所有原子在低态的诱导电偶极矩都是随外电场而变化的,导致非氢原子在外电场中的能级呈抗交叉结构。诱导的电偶极矩不但大小随外电场而变化,偶极矩的方

“973”量子调控研究项目启动

  1月3日,由中科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承担的国家重大科研计划项目“囚禁单原子(离子)与光耦合体系量子态的操控”启动。该项目属于“973”计划量子调控研究领域重点支持方向,首席科学家为中科院武汉物数所研究员詹明生,这也是该所作为首席科学家单位第二次获得该领域的支持。   武汉物数所在量子信息和量

“基于里德堡阻塞的光子与原子量子态源的研究”项目启动

  10月18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青年科学家项目“基于里德堡阻塞的光子与原子量子态源的研究”项目启动会在中国科学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召开。出席此次会议的有来自山西大学、武汉大学、南京大学、人民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和中科院武汉物数所等单位的项目专家组成员、项目首席科学家和研究骨干等。  国家重点研发计

科学家首次观察到不对称梨形原子核

  据《科学现场》在线版及物理学家组织网近日报道,一个由美国密歇根大学、英国利物浦大学等组成的国际团队,首次观察到部分原子核能呈现出不对称的梨形。新发现可能导致科学家找到标准模型之外的物理学现象,并有助于解答宇宙中物质和反物质的不对称性问题。该研究成果发表在5月9日的《自然》杂志上。

科学家精确比较原子和反原子

物理学家调整激光器开展反氢原子试验。图片来源:MAXIMILIEN BRICE/CERN 正如任何《星际迷航》粉丝所了解的,反物质被认为是物质的确切对立物,以至于如果两者发生碰触,将在放出一瞬间的纯能量光后相互抵消。如今,经过几十年的尝试,物理学家精确比较了原子和反原子。两者似乎在微小的不确定性

“高温”玻色-爱因斯坦凝聚研究获突破性进展

  如果你想建立一个量子计算机,你需要一种方法来构造一堆处于相同状态的量子位,并实现这些量子位的逻辑运算。有没有可能使自然界中不同能量、不同状态的粒子,变成同一个量子状态的拷贝?有没有可能通过粒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操纵它们来进行简单的量子计算操作呢?  让原子“凝聚一心”  大量相同量子态的粒子拷贝可

半导体中光学声子的可分辨边带拉曼冷却获进展

  201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了法国科学家Serge Haroche和美国科学家David Wineland。他们两位在过去数十年里,在光与原子(离子)相互作用的最基本层面上,即单量子态水平上展现腔量子电动力学效应。实验技术的进步促使人们又开始关注基于固体量子态的腔QED效应及其量子调控。  固体

科学家利用高次谐波光谱解锁高压超导体的电子结构

高压为凝聚态物质创造了很多新奇物态,揭示了新的物理和化学现象。其中,在高压氢化物如H3S和LaH10中发现的近室温超导(Tc > 200 K)引起了科学家的关注。高压超导体的超导转变温度不断升高,但因缺乏有效的探测手段,高压量子态中电子结构和超快动力学行为未知,其超导机制仍是悬而未决的问题。高次谐波

纳米“镜廊”室温下实现分子与光混合

  当一个分子发出闪光,发出的光子就不可能再返回。但据英国剑桥大学网站13日报道,该校研究人员设法把单个分子放在一种微小的光腔里,让它发出的光子返回到分子中,在适当的时候再离开,让能量在光和分子之间来回振荡,形成一种分子和光的量子态强耦合。这一成果有助于开发量子技术,以及能控制物质物理和化学性质的

纳米“镜廊”室温下实现分子与光混合-有助量子技术研发

  当一个分子发出闪光,发出的光子就不可能再返回。但据英国剑桥大学网站13日报道,该校研究人员设法把单个分子放在一种微小的光腔里,让它发出的光子返回到分子中,在适当的时候再离开,让能量在光和分子之间来回振荡,形成一种分子和光的量子态强耦合。这一成果有助于开发量子技术,以及能控制物质物理和化学性质的新

纳米“镜廊”室温下实现分子与光混合-有助量子技术研发

   当一个分子发出闪光,发出的光子就不可能再返回。但据英国剑桥大学网站13日报道,该校研究人员设法把单个分子放在一种微小的光腔里,让它发出的光子返回到分子中,在适当的时候再离开,让能量在光和分子之间来回振荡,形成一种分子和光的量子态强耦合。这一成果有助于开发量子技术,以及能控制物质物理和化学性质的

量子调控计划重大项目获准立项-张卫平为首席科学家

  华东师范大学物理系系主任、精密光谱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长江学者教授领衔的研究团队继2006年获得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量子调控计划首批项目后,今年联合山西大学、吉林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中国科学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等单位再度申请量子调控计划的重大项目“冷原子分子系综的量子调控和量子信

纳米“镜廊”室温下实现分子与光混合-有助量子技术研发

  当一个分子发出闪光,发出的光子就不可能再返回。但据英国剑桥大学网站13日报道,该校研究人员设法把单个分子放在一种微小的光腔里,让它发出的光子返回到分子中,在适当的时候再离开,让能量在光和分子之间来回振荡,形成一种分子和光的量子态强耦合。这一成果有助于开发量子技术,以及能控制物质物理和化学性质的

法科学家首次直接测量原子间范德华力

  据物理学家组织网7月9日(北京时间)报道,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员在最新一期《物理评论快报》上撰文指出,他们首次直接对两个原子间的范德华力进行了测量,另外,测量中使用的技术也可用于制造在量子计算机中非常有用的量子逻辑门。   范德华力是中性原子之间通过瞬间静电相互作用产生的弱作

“基于冷原子与量子点的量子信息处理”课题通过结题验收

项目首席科学家詹明生研究员作报告  10月17日,“量子调控”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基于冷原子与量子点的量子信息处理”的课题结题验收会议在武汉召开。本次会议由该项目首席科学家詹明生研究员主持,参会人员包括项目验收专家、课题负责人、部分研究骨干人员。在听取了六个课题的结题总结报告后

郭光灿院士领衔实现量子态可恢复新型量子测量

  记者日前从中国科大获悉,该校郭光灿院士领导的中科院量子信息重点实验室李传锋研究组与中科院半导体所及瑞典科学家合作,实验实现了量子态可恢复的新型量子测量,并验证了量子测量过程中信息提取与量子态恢复之间的转化等式关系,从信息提取的角度推进了对海森堡不确定原理的理解。相关成果在线发表于《物理评论X》杂

最新研究!奇异的量子效应如何提高量子计算机效率?

  几十年前,科学家预言存在一种奇异的量子效应——泡利阻塞,即如果一团气体变得足够冷且足够致密,它就能隐形。美国和新西兰科学家在最新一期《科学》杂志撰文指出,他们利用激光挤压并冷却锂气体等,使其密度和温度变化到足以减少光散射量的程度,由此证明了泡利阻塞效应,未来有望利用其开发能抑制光的材料,进一步提

泡利阻塞使未来“隐形”技术不再缥缈

  几十年前,科学家预言存在一种奇异的量子效应——泡利阻塞,即如果一团气体变得足够冷且足够致密,它就能隐形。美国科学家在最新一期《科学》杂志撰文指出,他们利用激光挤压并冷却锂气体等,使其密度和温度变化到足以减少光散射量的程度,由此证明了泡利阻塞效应,未来有望利用其开发能抑制光的材料,进一步提高量子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