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英国发布大规模遗传数据揭示大脑遗传结构

图片来源于网络 英国《自然》杂志10月10日发表的两项重磅研究,集中介绍了英国生物样本库(UK Biobank)的遗传数据,此次科学家们对整个数据集进行了极其详细的描述,并对大脑遗传结构进行了深入研究。该数据集涵盖了约50万个体的全基因组遗传数据、临床测量以及健康记录。 英国生物样本库包含50万年龄(招募时)在40—69岁之间英国人的遗传和临床数据,这些资源有助于对健康与疾病的遗传基础开展研究。参与者的招募时间为2006年至2010年,并受到持续监测。生物样本库包含的一些最大的数据集包括基因型和脑部扫描,有利于促进对影响脑部结构和功能基因的相关研究。 英国牛津大学科学家约翰森·马奇尼及同事,此次通过分析生物样本库中8428个体的遗传和磁共振成像(MRI)脑部扫描数据,寻找基因变异与MRI扫描中已识别特征之间的关联,如结构体积、病变大小、脑白质的连接和微结构。他们报告了多个遗传关联性,包括与铁运输和储存有关的基因,可能与阿尔......阅读全文

群众基因数据:揭示疾病病因

  本月月初,来自40个国家的研究人员和提倡者成立了一个全球联盟来开启安全共享的基因组和临床数据库,目的是为了在这个时代结束时可以使人类能够利用遗传数据。   英国政府,凯萨医疗机构及美国共同努力收集和整理了大量的遗传数据。但是随着全球的联盟,有一天临床医生可以广泛使用遗传数据,全世界的研究者可以

法医 DNA检测平台的研究进展与比较研究

法医 DNA检测平台的研究进展与比较研究摘要:现代科学技术带动了 DNA检测技术在法医领域的不断发展.以目前世界上比较先进的三个 DNA检测平台为例,探讨法医 DNA检测平台的研究与应用.每项技术有其优缺点,在实际的法医 DNA检 测中,要灵活地选用检测平台,以促进工作的顺利开展.近几年来,中国

Science:供研究用的匿名遗传数据可泄露个人信息

  那些发布在网上用于科研的个人遗传信息(来自1000多人的数十亿DNA信息)看起来是绝对匿名的,但是对一个遗传学研究者来说,他只要在网络上进行一些聪明的搜索,就能确定他随机选出来的5个人的身份。不仅如此,研究人员还可以挖掘出这些人的整个家族,即使这些人的亲属并没有参与到这项研究中来。

科学家提出基因测序数据分类新标准

有助于开发出更有效的疫苗;更迅速应对潜在公共卫生突发事件   最近,美国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LANL)的一个遗传学小组和一国际财团联合提出了一套旨在阐明可公开获取的基因测序数据信息的质量标准。新标准最终可使遗传研究人员开发出更有效的疫苗,或有助于公共健康部门或安全人员更迅速地应对潜在的公共卫生

昆明动物所开发出精神分裂症遗传研究数据库SZDB

  近日,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罗雄剑课题组和姚永刚课题组开展合作,开发构建了精神分裂症的遗传数据库SZDB(http://www.szdb.org)。该研究成果以SZDB:A Database for Schizophrenia Genetic Research 为题发表在国际期刊《精神分裂症通

英国生物样本库发布大规模遗传数据

  近日在线发表于《自然》的两篇论文集中介绍了英国生物样本库的遗传数据。两篇论文对整个数据集进行了详细描述,并对大脑遗传结构进行了深入研究。该数据集涵盖了约50万个个体的全基因组遗传数据、临床测量以及健康记录。  英国生物样本库包含50万年龄(招募时)在40~69岁之间英国人的遗传和临床数据,这些资

公司“贴钱”给消费者 Nature报告揭秘基因检测“挣钱”新模式

  随着越来越多的个人健康数据具有了可用性,商业界也正在探索基于个人健康产品的新市场。遗传和基因组信息是企业渴求进行商业化的医疗数据。然而,大多数均终结于人们对营利性企业的不信任以及对数据共享持保留态度。为了鼓励消费者的参与,一些基因检测公司开始考虑通过经济补偿的方式来鼓励消费者分享数据,希望能通过

Nature报告揭秘基因检测“挣钱”新模式

  随着越来越多的个人健康数据具有了可用性,商业界也正在探索基于个人健康产品的新市场。遗传和基因组信息是企业渴求进行商业化的医疗数据。然而,大多数均终结于人们对营利性企业的不信任以及对数据共享持保留态度。为了鼓励消费者的参与,一些基因检测公司开始考虑通过经济补偿的方式来鼓励消费者分享数据,希望能通过

华大基因CEO尹烨自辩:把我们往卖国贼写 能不生气吗

华大基因CEO尹烨。(受访者供图/图)  从理论上讲,做成生物武器的可能性极低。针对某一“人种”的基因武器不太可能实现。  中国人拥有世界上最丰富的遗传资源,但是现在大型的生物信息数据库都是国际的,没有中国自己的。一旦国际上对我们关闭了数据库,中国的科研工作者就什么都查询不到了。  沸沸扬扬的基因资

陈润生院士:精准医学 市场巨大困难同样巨大

   “虽然有很好的概念,虽然给我们展示了医疗体系未来的美好前景,但不论是组学检测还是大数据分析,都存在着一些巨大的障碍,所以我认为精准医学目前才刚刚起步,我们还有太多的事情要做。”12月8日,在北京举行的2016中国大数据技术大会上,中国科学院院士陈润生再三强调了这一点。  2015年1月20日,

Nature:测序研究引发的思考,谁该拥有个人基因数据?

  大样本数据库是影响基因数据分析解读的重要因素,也是影响测序产业链发展的瓶颈之一。如今,越来越多的志愿者将自己的基因数据贡献给科研,但是对于后续的数据反馈,却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近日,一位遗传学研究者在Nature网站上披露了如今遗传学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是否有必要将原始数据反馈给参与者?以下为她

年终盘点:生物医学“丑闻”引反思

   从原子能的利用到转基因的研发,科学发展的历程中总免不了遭受各种指控,但迄今为止,“魔盒”也没有放出妖孽来。然而,今年生物医学界频出“丑闻”,不得不让人反思,上帝的手术刀是不是已然撬开了“魔盒”?我们如何在不可挽回前,关上它?无创DNA漏检:被神化的技术并非万能  7月13日,一篇《华大癌变》的

实验室IT安全和数据保护的新方法

实验室数据很有价值,有时极其敏感。特别是,如果他们在医学研究的背景下是个人的。数据保护至关重要:保护测试对象的隐私或公司机密需要量身定制的IT安全解决方案。 与其他生活领域一样,数字化早已进入实验室。计算机不仅支持常规的办公室工作,还使用“智能”实验室设备采集测量数据,协助进行统计分析,并计算模

基因检测如果是支点,那杆杠呢?

  阿基米德曾经说过:“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动地球。”笔者认为,未来健康行业的支点就是基因检测,谁能找到合适的支点,就有机会撬动“地球”。但是,支点有了,撬动健康行业的杆杠呢?抬动杆杆的那只“无形的手”又在哪里呢?笔者会从三个方面来聊聊这个话题:“没有唯一的支点”,“杆杠的效应”,“抬起杆杠的手在

人类外显子组迄今最全遗传变异记录公布

  近期发布的几组研究报告显示,科学家们正以前所未有的力度考察人类的遗传变异。其中在一项关于人类基因组外显子组(蛋白质编码区)的深度分析中,研究人员提供了迄今为止有关该区域最全面的遗传变异记录;而在另一项研究中,科学家们改进了对基因变体的解读。  基因组分析 外显子组领先  简单来说,外显子组就是遗

多项重磅科研成果 精准医学进入基因大数据时代

  日前,最新一期《Nature》发表两项重磅研究,集中介绍了英国生物样本库(UK Biobank)的遗传数据。该数据集涵盖了约50万个体的全基因组遗传数据、临床测量以及健康记录,向我们揭示了生物大数据对于精准医学的极高价值。  10月4日,《Cell》发布了迄今为止最大规模的中国人基因组学大数据研

Nature、Cell相继发布重磅成果 精准医学进入基因大数据时代

大规模人群基因组学成果密集发布图片来源:http://www.pharmaceuticaldaily.com日前,最新一期《Nature》发表两项重磅研究,集中介绍了英国生物样本库(UK Biobank)的遗传数据。该数据集涵盖了约50万个体的全基因组遗传数据、临床测量以及健康记录,向我们揭示了生物

大规模癌症基因组研究发表《Nature》文章

  髓母细胞瘤是儿童最常见的恶性脑瘤。大多数患者年龄在16岁以下。主要有4个亚组:Wnt、Sonic Hedgehog (SHH)、3组和4组。这些亚群由不同基因变化驱动,起始于不同细胞,常常表现出不同临床状况。Wnt组中,约95%患者可以成为长期存活者,3组患者只有50%。目前,尚无针对3组和4组

刘昌孝院士谈大数据分析,是生物医学下个“风口”

  自从人类基因组计划启动以来,以第二代高通量测序技术等为代表的各类组学技术飞速发展,推动了基因组、转录组、表观遗传组等生命科学组学数据的指数级增长,把生物医学数据推进到了大数据时代。大数据分析正在成为生物医学领域的下一个前沿,集数据存储、数据共享、数据分析和数据质量控制等融合数据形成大数据应用产业

回首2016年移动医疗领域五大关键词

  自2014年以来,移动医疗这场大戏已经上演了三年。不论是“老牌”企业,还是雨后春笋般地新创企业,纷纷打出推助医改,优化就医流程以及改善医疗体系等口号,将诸多环节搬到线上。2016年是移动医疗变革年后的高歌猛进,亦是从移动医疗到智慧医疗的转型年。这一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从风口到凡间,从形式上的移

权威学者Nature子刊公布数据分析新方法

  生物数据大爆炸带来了无限可能,我们能从浩瀚的数据库中寻找到帮助临床医师们做出更正确判断,进行个体化医疗的许多信息,但是从设想走到现实还有很长的路要做。  11月7日的Nature Genetics杂志公布了一项最新数据分析工具成果,来自哥伦比亚大学和普林斯顿大学的研究人员利用一种新的机器学习算法

植物生物学研究数据库

实验概要植物生物学研究数据库实验步骤http://bioinf.scri.sari.ac.uk/cgi-bin/plant_snorna/home 英国 Top 植物种的snoRNA基因数据库。 综合 http://bioinformatics.psb.ugent.be/webt

张锋教授Nature子刊发文:编辑人类基因组需谨慎!

   过去的几天里,CRISPR领域又带来了一波吸引眼球的新闻。上周,MIT科技评论发布了一项重磅消息,俄勒冈健康与科学大学的Shoukhrat Mitalipov使用了CRISPR基因编辑技术首次在美国进行胚胎基因编辑(附:原文链接)。而紧接着,CRISPR技术先驱张锋便在Nature Medic

苹果和DNA-app对科学研究者意味着什么?

  近期《麻省理工科技评论》杂志报道中,相关人士称,苹果公司正与美国多个研究机构合作开发能让iOS用户体验自身DNA检测服务的app。自愿享受该服务的苹果用户使用"唾液锦囊"(spit kits)获得自身DNA样品后,提供给经苹果认证的合作实验室进行进一步分析即可,苹果公司自身不

为何大家愿意公开自己基因组数据?

  2007年,在诺贝尔奖得主James Watson共同发现DNA结构的54年之后,他成为了第一个完成个人基因组测序的人,当时这花费了近100万美元。但随着近年来测序成本的下降,到了测序先驱Craig Venter这里,已经可以在一个小时内,花不到100美元的钱就能得到个人基因组序列了。  这一市

第二届AVDC大会新增会议嘉宾抢先看!

 为进一步提高中国兽医诊断服务在可靠性、准确性、及时性和高通量等方面的表现,第二届国际兽医检测诊断大会将于2020年9月10-12日在南京国际展览中心举行。大会广泛邀请全球兽医检测诊断的杰出代表与不断进取的中国兽医进行深层次的分享、对话及相互启迪。大会详情时  间:2020年9月

我国科学家发明新近发生自然选择检测新方法 解20年难题

  如何可靠地检测新近发生的自然选择?新华社记者8月31日从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计算生物学研究所了解到,李海鹏研究员的最新研究成果,圆了这个理论群体遗传学界20年来的梦想。  研究人员介绍说,在生命的进化过程中,达尔文的自然选择是一种重要的进化力量,它使得携带某个突变的个体相对于不

如果基因更够选择,你会怎样编辑未来?

   随着30年的科学发展进步,基因筛查技术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最近,两家生物技术公司MyOme和Genomic Prediction发布了一则消息,表示他们的胚胎植入前基因检测技术可以帮助有需求的人,选择基因、“定制婴儿”!  总所周知,对于年龄较大和重复流产的产妇,胚胎植入前进行基因检测能够显著

2018年12月Science期刊不得不看的亮点研究

  12月份Science期刊又有哪些亮点研究值得学习呢?小编对此进行了整理,与各位分享。  1. Science:CRISPRa加入肥胖之战,无需对基因组进行编辑就能对抗肥胖doi:10.1126/science.aau0629  在一项重要的新研究中,来自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的研究人员证实CR

个人基因测序服务发展引关注

  2013年11月22日,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勒令23andMe停止销售基因检测服务,因为这些产品的临床和分析有效性均未获得 FDA的认可。“禁令”弄得这家创立于2006年、曾获《时代》杂志年度最佳发明奖的明星公司猝不及防。但根据最近的消息称,23andme和FDA的关系逐渐趋于缓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