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树种多样性少1成每年损失200亿美元

实验样地不同时间对比,左图摄于2011年6月,右图摄于2016年10月。中科院植物所供图 记者从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获悉,该所研究员马克平率领的研究团队与瑞士、德国的生态学家合作,在江西开展了目前世界最大的野外人工生物多样性控制实验,明确了种植多物种混交林在实现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减缓气候变化方面的重要作用。相关成果日前在线发表在《科学》杂志上。 研究人员在江西省新岗山设立了亚热带森林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功能实验平台,占地50公顷,设计有从纯林到24个物种混交林的6种生物多样性梯度,种植了超过30万棵树,包含40多个亚热带乔木以及20种灌木,是当前世界最大的野外人工生物多样性控制实验。 通过连续5年的观测,研究人员发现,生物多样性能促进森林地上初级生产力,而且这一作用随着时间延长而显著增加;而种植8年后,每公顷16个物种的混交林地上生物量平均存储约32吨碳,而每公顷纯林的碳储量仅约为12吨,不及混交林的一半。随着时间的变......阅读全文

中德联合在昆虫多样性监测和互作研究获进展

  生物多样性的丧失,会对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产生一系列影响。这一直是生态学中重要的科学问题。植物多样性下降能够导致一些诸如初级生产力、营养循环等重要的生态功能发生变化。大部分生态系统功能的变化都是由不同营养级生物类群改变而引起。其中,植物多样性的丧失能够显著导致生态系统中消费者多度和丰富度下降。以往

满城飞絮,我该拿你怎么办

  又是一年飞絮时。满城飘扬的杨柳飞絮是北方城市特有的一道风景,不过它惹的祸也不少,不仅让医院里过敏看诊病人增多,也带来不少火灾隐患。面对杨柳飞絮,我们的城市有什么应对之策呢——  每年春季,杨柳飞絮都会如期而至,纷纷扬扬,漫天飞舞,给城市居民带来了不少烦恼。  满城飞絮恼人  家住北京虎坊桥的孙女

研究揭示树种菌根类型对温带森林群落结构的调控机制

  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因而针对森林群落结构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一直受到广泛关注,为林业生产和管理提供重要参考。然而,以往研究多关注土壤养分等环境因子对森林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发现存在很大不确定性。土壤微生物作为重要的生物因子,其对群落结构的影响也逐渐受到重视。近期大量的控制实验研究表明,土壤微

揭示树种菌根类型对温带森林群落结构的调控机制

  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因而针对森林群落结构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一直受到广泛关注,为林业生产和管理提供重要参考。然而,以往研究多关注土壤养分等环境因子对森林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发现存在很大不确定性。土壤微生物作为重要的生物因子,其对群落结构的影响也逐渐受到重视。近期大量的控制实验研究表明,土壤微

版纳植物园热带季节雨林林下树种多样性研究取得新进展

  热带季节雨林林下小树的多样性  热带雨林是地球上物种最丰富的陆地生态系统,在对其树种多样性的研究方面大多集中在胸径大于10cm以上的树种。然而,林下小树(2.0cm ≤DBH < 10cm)的种类组成明显要比胸径大于10cm以上的树种更为多样和丰富,它不仅为许多的昆虫、鸟类

树种多样性有多重要,数据说了算

  在过去的36年里,中国实施了大量造林和种植方案。那么,什么样的造林方案能将植被的固碳能力发挥得更好?近期《英国皇家学会学报B》在线发表的一项研究为你揭晓答案。  随着温室气体效应引起的全球变暖和气候变迁,研究全球碳循环调控机制,并遏制温室气体浓度的持续升高,是生态、气候研究领域的一项核心任务。 

西双版纳20公顷热带雨林动态监测大样地研究获进展

  自从美国史密斯研究院在巴拿马建立世界第一个热带森林动态监测大样地以来,基于大型固定样地的森林生物多样性监测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为人们了解生物多样性的变化及其影响,理解物种共存机制等提供了翔实的数据。  从2004年开始,中国森林生物多样性监测网络在我国不同气候带建立了一系列森林动

武汉植物园在能源植物麻风树种质资源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

  近日,国际生物能源领域权威杂志Biomass and Bioenergy在线发表了由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主持完成的我国麻风树(Jatropha curcas)遗传多样性的重要科研结果ISSR-based genetic diversity of Jatropha curc

万钢:加强部际协调 强化科技支撑

3月19日,全国政协副主席、科技部部长万钢来到国际竹藤网络中心视察指导工作,并与全国绿化委员会副主任、国家林业局局长贾治邦就林业与科技合作问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国际竹藤组织董事会联合主席、国际竹藤网络中心主任江泽慧陪同会见和视察。 毕业于东北林业大学道路桥梁

《自然》及子刊论文精选

   《自然》:抗体疗法减少阿尔茨海默病淀粉样蛋白斑块  一种抗体疗法可减少轻型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大脑内的β-淀粉样蛋白斑块。该研究提供了临床前数据和I期临床试验b初步结果,二者支持进一步开发该抗体,将其用作去除β-淀粉样蛋白、疾病修饰疗法,用于治疗阿尔茨海默疾病。成果近日发表于《自然》。  β-淀粉

森林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功能关系研究中去的重要进展

  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功能关系(简称BEF)是生态学领域的核心科学问题之一。以往在草地生态系统中的研究显示,物种减少会削弱草地生态系统功能。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要类型之一,约占陆地表面的30%。相比于草地生态系统,森林具有更高的生物多样性,树种间的生态位可能更相似,树木个体寿命也更长,因此森林B

森林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功能关系研究中取得进展

  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功能关系(简称BEF)是生态学领域的核心科学问题之一。以往在草地生态系统中的研究显示,物种减少会削弱草地生态系统功能。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要类型之一,约占陆地表面的30%。相比于草地生态系统,森林具有更高的生物多样性,树种间的生态位可能更相似,树木个体寿命也更长,因此森林B

揭示维持温带森林地上生物量稳定性的机制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关系一直是生态学中重点讨论的理论问题之一。主要争论表现在是物种多样性还是物种组成(优势种)对生态系统稳定性起作用?哪个水平的物种多样性(物种丰富度、物种均匀度、物种多样性指数、种间差异等)对生态系统稳定性起作用等几个方面。在目前多样性与稳定性的

EcoDrone无人机遥感系统成功应用于东北地区林业研究

随着无人机技术及光谱传感器技术的日臻成熟和研究的不断深入,无人机遥感在各行业中的应用正迅速推进。就林业行业应用而言,无人机遥感以其机动灵活、使用成本低、操作简单、响应迅速、高时空分辨率等特点,极大避免了传统生产研究活动中交通不便、成本高昂、人力难以企及、重访周期长等缺点,使得林业生产研究由传统的小规

沈阳生态所在温带森林动态驱动机制方面取得新进展

  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目标是实现经营条件下接近自然状态的森林,即“近自然林业”。其基本思想视森林为持续的、多样性的和动态的生态系统,通常实现途径是将人工纯林改建为混交异龄林,使阔叶林形成多树种复层异龄林,而林龄对天然林异龄混交林动态变化的影响过程和机制还不清楚。在区域尺度上,林龄和土壤养分可以

研究揭示多维生物多样性对森林生态系统功能的影响机制

  全球变化(包括气候变化、土地利用和地表覆盖变化)和人类活动等导致了生物多样性的加速丧失,进而影响了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近年来,生物多样性对生态系统功能的影响机制受到广泛关注,是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学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大量关于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功能关系的研究表明,生物多样性是生态系统功能的主要驱动

多维生物多样性对森林生态系统功能的影响机制

  全球变化(包括气候变化、土地利用和地表覆盖变化)和人类活动等导致了生物多样性的加速丧失,进而影响了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近年来,生物多样性对生态系统功能的影响机制受到广泛关注,是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学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大量关于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功能关系的研究表明,生物多样性是生态系统功能的主要驱动

混合林能有效提高生物多样性收益

  英国《自然·通讯》杂志6日发表的一项环境学研究提出,更广泛地种植不同种类的树木,才能提高中国退耕还林计划的生物多样性收益。目前,许多地区都在使用单一树种造林,比如桉树、竹子和柳杉,但缺少树木多样性仍然无法提升生物的多样性。  盲目毁林开垦以及在陡坡地、沙化地耕种,不但会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和风沙危

金丝楠木的“环状物种分化”研究新进展

  理解气候变化和地理因子如何驱动群体分化及物种形成是进化生物学的研究目标,也能为濒危物种的保护提供物种进化信息。桢楠(Phoebe. zhennan S. K.Lee & F.N.Wei)是金丝楠木的主要来源树种之一,具有重要的经济、生态与园林价值。上千年的砍伐致使其生境不断被破坏,桢楠的

科研样本获取难 暴露科研软环境建设不足

王康正在采集水曲柳 王康采集的湖北苦枥木   见到王康博士,他刚从西藏林芝回来。   “原来随处可见的红豆杉,这次没有看到。”作为北京植物园科普馆馆长,王康经常到野外采集样本。此次西藏之行,当地物种退化的态势令他感到震惊。   让王康心情无法平静的还不止于此。“当地随意采挖交易,对植物资源带

中科院植物所北京植物园温室改造后重新对公众开放

   “我手中所拿的是猴面包树的果实和种子”,在焕然一新的温室中,来自马达加斯加的留学生Romer向《中国科学报》记者介绍道,“猴面包树在我国被称为‘母亲树’,人们相信在吃了它的果实后可以得到新的生命。”  近日,北京城最古老的热带亚热带植物展览温室——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北京植物园展览温室完成整体

《PLoS生物学》:气候变化影响热带森林没有想象中严重

气候变化对热带森林到底会造成什么样的影响?这一直是个悬而未决的难题。近日,一个国际科学家小组通过研究世界多个热带森林后认为,气候变化对热带森林生物多样性造成的影响可能并没有先前想象得那么严重。不过,二氧化碳的增加是否起到“肥化”热带森林的作用仍不清楚。相关论文3月4日发表在《公共科学图书馆·生物学》

警惕外来植被对土壤肥力影响

《科学日报》消息,在过去一个世纪里,人类活动对全球环境的影响不断加剧。人口规模的增大、耕地面积的扩大以及全球变暖带来的气候变化(长时间的干旱,不规律的雨季模式),使得沙漠化更加严重。  据世界土壤信息中心的数据显示:过去的50年内,1280万平方公里的土壤的肥力不断降低。为改善一些地区土壤贫瘠的现状

版纳植物园热带森林树种共存机制研究取得新进展

  密度制约效应在热带森林中比较常见,它被认为是一种维持树种多样性的重要机制。然而,对于密度制约在波动环境中是如何变化的仍然所知甚少。   中科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森林群落结构、功能与动态研究组在西双版纳20hm2热带季节雨林动态监测样地中,以453个1hm2的幼苗样方两年的观测数据

科学时报:滇池水环境十年或改善

年内恢复5000亩生态湿地 3年内将投资近300亿元 滇池位于云南省昆明市主城区下游,是全国第六大淡水湖。近20年来,随着流域内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加快,滇池水环境持续恶化。滇池和进入滇池的7条主要河道总体水质均为劣Ⅴ类,生态功能基本丧失,尽管“七五”以来国家和云南省相继投入滇池污染治理的经费超过

中美联合研究显示中国生态保护政策成效显著

北京6月17日电 16日出版的新一期美国《科学》杂志发表了。报告显示,中国的天然林保护和退耕还林还草等生态保护政策已取得明显成效,对其他国家有借鉴意义。 报告以中国《全国生态环境十年(2000-2010)变化遥感调查与评估》为蓝本,调用了2万多份卫星图片以及土壤、水文和气象数据,

烂泥滩怎样变为生态园?

  10年来,人们在大乳山绿化荒山近万亩,种植各类乔灌木2200多万株(墩),把这里打造成了拥有山、海、滩、湾、岛、湖等景观的生态园。 本报记者摄  10年前的大乳山区域是一片荒山秃岭和烂泥滩。 资料图片  编者按  开展生态文明建设,会不会对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产生影响? 

树医叶建仁:让松材线虫病检测变得简单

叶建仁在实验室。王新年摄 他让松材线虫病检测变得像用傻瓜相机一样简单 叶建仁的脸庞因常年在野外林地风吹日晒而显得黝黑,只有身上的白大褂和儒雅的气质,让人觉得他像一位“医生”。 采访

中国西南种质资源库备存第三批国外林木种子

  5月9日,中国西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接收和备存了来自世界混农林中心(World Agroforestry Centre)的第三批林木种子,该批种子共31种55份,采自肯尼亚、墨西哥、坦桑尼亚、危地马拉等8个国家。  迄今,中国西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共保存了采自我国的36678份野

土壤测试仪研究土壤PH值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

土壤pH值被科学家认为是影响土壤微生物生存与发育的重要因素,我们可以通过土壤测试仪来测定土壤PH值。在微生物中土壤细菌和真菌分别在偏碱性和偏酸性土壤中占据优势地位。土壤pH值能够通过影响土壤基质的组成、化学性质和利用效率而使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和多样性受到干扰。土壤真菌群落变化特征本文根据真菌片段的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