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及子刊论文精选

《自然》:抗体疗法减少阿尔茨海默病淀粉样蛋白斑块 一种抗体疗法可减少轻型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大脑内的β-淀粉样蛋白斑块。该研究提供了临床前数据和I期临床试验b初步结果,二者支持进一步开发该抗体,将其用作去除β-淀粉样蛋白、疾病修饰疗法,用于治疗阿尔茨海默疾病。成果近日发表于《自然》。 β-淀粉样蛋白在大脑内逐渐累积是阿尔茨海默病的一个标志。一般认为其相关毒性引发突触功能障碍和神经退行,二者进而导致阿尔茨海默病发病,但是相关临床疗法一直不成功。 美国马萨诸塞州剑桥Biogen公司的Alfred Sandrock及同事报告了人类单克隆抗体aducanumab的开发情况,aducanumab有选择地针对β-淀粉样蛋白。作者表示,在基因改造小鼠模型中,aducanumab可进入大脑,剂量依赖性地减少可溶和不可溶的β-淀粉样蛋白。 作者还开展了双盲随机安慰剂对照I期临床试验b,以评估每月向存在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或轻度痴呆并且脑内存......阅读全文

体型最大和最小的脊椎动物灭绝风险最高

  一个国际科研小组最新发现,脊椎动物的灭绝风险与体型相关,体型最大和最小的脊椎动物灭绝风险最高,但二者原因不同。  这个由澳大利亚、美国、瑞士研究人员组成的科研小组9月18日在美国《国家科学院学报》上报告说,他们针对全球超过2.7万种脊椎动物建立起身体质量数据库,并分析它们的灭绝风险。  结果发现

食品多含有有毒物质-放养动物毒素更大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很多食品里都含有有毒物质,例如大米、全麦谷物、海鲜、糖果以及野味。有专家称,放养的动物可能比家养动物体内存在更多毒素,因此常说的吃野味并不见得就健康。   调查显示,很多稻米产品,包括家乐氏营养谷物(Kellogg's Rice Krispies)、通用磨坊(Cheerios

新研究发现动物病毒的多样性

野生动物是新发传染病的重要来源,新发和再发传染病的持续暴发引起了人们对野生动物携带病毒的担忧,尤其是与人类和家畜密切接触的动物,更容易造成病毒传播。近日,科研人员在动物病毒多样性、跨宿主传播以及潜在人畜共患病毒研究方向取得新成果。相关研究发表于Nature Communications。   ?多种

《自然》及子刊论文精选

   《自然》:抗体疗法减少阿尔茨海默病淀粉样蛋白斑块  一种抗体疗法可减少轻型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大脑内的β-淀粉样蛋白斑块。该研究提供了临床前数据和I期临床试验b初步结果,二者支持进一步开发该抗体,将其用作去除β-淀粉样蛋白、疾病修饰疗法,用于治疗阿尔茨海默疾病。成果近日发表于《自然》。  β-淀粉

补体型概述

   位于HLA-Ⅲ类中的补体基因,不仅两个C4基因紧密连锁,构成C4单体型,而且与另外两个补体基因BF*与C2*也紧密连锁,构成更大的单体型,Alper等命名其为补体型(complotype)。Alper等人提出,在不足100kb的DNA分段上居有4个补体基因,从理论上计算,基因间的随机交换率在

专家称全球升温将导致哺乳动物体型侏儒化

美国科学家称,伴随着全球气温升高,哺乳动物的体型将缩小研究人员发现5300万年前全球气温升高时期始祖马的体型缩小了19%   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更加炎热的夏季,正在融化的冰川以及降雨量减少,仅是全球气候变暖效应的冰山一角。目前,科学家最新研究表明,全球气候变暖将导致哺乳动物侏儒化。   美国研

守护东南亚野生动物多样性

  中国西南和东南亚是北半球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据统计,东南亚涵盖了全球约20%的植物、动物和海洋物种,全境都是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所谓“生物多样性热点”指的是生物物种高度集中,且面临高度破坏威胁的地区。团队在Zeyardan村驻地处理标本  在中科院昆明动物所,就有这样一个研究团队——东南亚野

看脚知体型

  我们最早的、类似啮齿动物的祖先很可能在两亿年前用微小的、扁平的脚踏足地球。根据一项新研究,随着脚和步行姿势的进化,哺乳动物的体型也在进化。从踮着脚走路的非洲狮到相对平足的人类,各种哺乳动物皆是如此。  “这是一篇优秀的论文,把这些动物联系起来真是个聪明的主意。”澳大利亚阳光海岸大学运动进化专家C

电磁流量计一体型和分体型正确选用

HHD电磁流量计(华海);HHD-20KIC2E3F1T1P3D1J1;HHD-25KIC2E3F1T1P3D1J1;HHD-32KIC2E3F1T1P3D1J1;HHD-32KIC1E3F1T1P3D1J1;HHD-40KIC1E3F1T1P3D1J1;正确选用是保证能用好电磁流量计的前提条件。选

揭秘!史上体型最大的陆生哺乳动物到底有多重

  巨犀,史上体型最大的陆生哺乳动物,约4000~2200万年前生活于欧亚大陆。它们的体型增长极快,留下了一个重要的演化之谜。  近日,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以下简称古脊椎所)科研团队报道了宁夏回族自治区灵武市早渐新世晚期清水营组发现的准噶尔巨犀,并推算了包括其在内的多数巨犀的体重。相

欧盟研究表明保护动物生物多样性至关重要

  人类仅两个世纪在养殖动物,如家畜牛、猪、羊和山羊等,科学培育方面的瘦肉型、抗疾病、高效繁殖和快速成长工业化养殖的实践,特别是人工授精技术的推广应用,已日益显现出动物多样性保护潜在的重大缺陷。欧盟第七研发框架计划(FP7)提供300万欧元资助,总研发投入380万欧元,由欧盟成员国法国(总协调)、德

气候变冷让巨犀长成史上体型最大的陆生哺乳动物

科技日报记者 陆成宽 作为史上体型最大的陆生哺乳动物,巨犀虽然已经灭绝,但其在距今4200万-2200万年间体型不断增大、“吨位”越来越重的演化之谜,一直备受古生物学家关注。 《历史生物学》近日发表了一项关于巨犀化石的最新研究成果。通过对生活在距今约3000万年早渐新世晚期的准噶尔巨犀骨架进

MHC中的单体型

   在11次IHW报告了36个人MHCⅢ类基因,其中发现最早、知之最祥、并与免疫应答关系最密切的是C4A、C4B、Bf和C2四个基因。  人C4A和C4B两个基因座,表现为复杂的多态现象,在每个C4A或C4B分子上的C4d区个别氨基酸的差别形成许多型别,目前已有40多种同种异型(allotype)

宏演化研究书写了一段翼龙“兴亡史”

作为第一种演化出动力飞行能力的脊椎动物,翼龙的宏演化问题在古生物学界一直备受关注。近日,《当代生物学》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以下简称古脊椎所)一项关于翼龙多样性大尺度演化的成果。这项研究详细讨论了翼龙从起源至灭绝多样性的变化过程以及潜在的影响因素。为了更深入理解翼龙的多样性演

昆明动物所生物多样性快速监测法研究获进展

  生物多样性测量在解决我国环境问题的工作中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例如对具有丰富及特有生物多样性的地区进行调查和监测、病害虫及环境污染的监控、生态保护项目(如人工橡胶林种植)的管理与监督等。然而,传统的生物多样性测量既耗时又费钱,尤其需要很多分类学家的加入。不同于普通的管理问题, “分类学障碍”

身高或可影响肠道菌群多样性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9/507864.shtm 一个人的身高可能会影响其肠道微生物群的细菌多样性。这或许是因为高个子的人可能有更长的胃肠道,从而可以容纳更广泛的微生物。然而,一位科学家认为,一个人的基因和童年时期的不良饮食习惯

个人身高或可影响肠道菌群多样性

  一个人的身高可能会影响其肠道微生物群的细菌多样性。这或许是因为高个子的人可能有更长的胃肠道,从而可以容纳更广泛的微生物。然而,一位科学家认为,一个人的基因和童年时期的不良饮食习惯都可能抑制他们的生长,并影响他们的肠道微生物群。  既往研究表明,脊椎动物的体型与肠道微生物菌落的多样化有关。这种趋势

宏演化分析揭示翼龙的兴亡史

2023年2月13日出版的《当代生物学》(Current Biology)在线发表了中科院古脊椎所余逸伦,张驰研究员,徐星研究员关于翼龙多样性大尺度演化的成果。该研究详细的讨论了翼龙从起源至灭绝多样性的变化过程以及潜在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显示,翼龙的演化历史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即长达115个百万年

简述单体型基因的功能

  人类的所有群体中大约存在一千万个SNP位点,其中稀有的SNP位点的频率至少有1%。相邻SNPs的等位位点倾向于以一个整体遗传给后代。单体型图将描述人类常见的遗传多态模式。它包括染色体上具有成组紧密关联SNPs的区域,这些区域中的单体型,以及这些单体型的标签SNPs。同时,单体型图还将标示出那些S

昆明动物所发表人类病毒组多样性变化模型

  病毒在人体内以病毒群落形式存在,这些病毒群落的集合即为人类病毒组(Human Virome)。与肠道菌群中的细菌相比,病毒数量是细菌数量的10倍以上。人类病毒群落包括内源性逆转录病毒、感染人类细胞的真核病毒、感染细菌的噬菌体和感染古菌的病毒。人体病毒群落与宿主间存在协同进化,因而存在着复杂的相互

研究揭示海洋无脊椎动物RNA病毒的遗传多样性

  《中国科学:生命科学》(SCIENCE CHINA Life Sciences)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研究员崔杰课题组题为Virome in Marine Ecosystems Reveal Remarkable Invertebrate RNA virus Diversity的研

昆明动物所在哀牢山鸟类多样性研究中取得进展

  山区通常被认为是生物多样性的热点地区,哀牢山位于中国云南省中部,是中缅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的一部分,包含国际鸟盟的2个重点鸟区,也是中国西南地区最重要的迁徙通道。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鸟类学研究团队于2005年至2014年在哀牢山先后开展了16次鸟类调查,共记录到鸟类381种。结合文献和自然保护

昆明动物所在生物多样性监测方法研究上取得突破

  那些令人毛骨悚然的昆虫、令人惊声尖叫的小爬虫们,它们不再只是我们儿时玩伴藏匿在盒子里的“惊喜”,这些小虫子其实有着更为神奇的作用——监测环境中的生物多样性。   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研究员Douglas Yu领导的团队研究发现,通过对一定区域内昆虫样本的混合DNA测序,可以对该区域的生

昆明动物所:干热河谷区生物多样性不应被低估

  红外相机技术在地栖大中型野生动物调查与监测研究中具有突出优势,易于统一规范技术标准,所获取数据便于管理和标准化统计分析,已成为国内外兽类监测研究网络的主要技术支撑。日前,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研究员蒋学龙课题组在红外相机监测研究中取得进展,研究成果在线发表于《多样性与分布》,李学友博士为第一作

数量增加难保濒危动物-遗传多样性丧失成致命杀手

  据 ScienceNOW 报道,身着小斑点的几维鸟是一种害羞的食虫动物,它们如此之小,以至于可以被小朋友轻轻地抱在怀里。孟加拉虎是一种重达220公斤的食肉动物,任何人都别想将它们拥入怀中。但是,最新的研究显示,这种可爱的小鸟和这一强大的猫科动物都有着不幸的命运:虽然它们的数量一直保持稳定或者

气候变化或加剧城镇化对当地野生动物影响有哪些?

  施普林格·自然旗下专业学术期刊《自然-生态与演化》最新发表一篇环境研究论文指出,研究人员基于分布在北美20座城市725个不同地点的相机陷阱的数据分析显示,气候变化或加剧城镇化对当地野生动物的影响。  该论文介绍,全世界的城市地区无论是面积还是人口都在增长,这会影响野生动物物种的分布和多样性。城市

动物所关于生物多样性数据共享方面的建议受到国际关注

  科学数据共享越来越引起广泛地关注和讨论,一方面由于数据共享对于科学本身和“大科学(big science)”的发展至关重要,也由于它是各国政府科学决策的重要议题。在全球变化和环境恶化背景下,为更好地理解和保护地球生物资源,生物多样性数据的共享显得尤其重要。2001年,由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和多国

昆明动物所在生物多样性快速监测方法研究中取得进展

  近期,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研究员Douglas Yu课题组在Methods in Ecology and Evolution(MEE)上发表了第一篇描述“生物多样性汤(Biodiversity Soup)”这一高通量条形码技术流程的论文。如今,高通量条形码技术在环境保护和管理相关决策研究中的

研究团队揭示海洋无脊椎动物RNA病毒的遗传多样性

  5月6日,《中国科学:生命科学》(SCIENCE CHINA Life Sciences)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研究员崔杰课题组题为Virome in Marine Ecosystems Reveal Remarkable Invertebrate RNA virus Divers

中科院昆明动物所-提出大尺度生物多样性监测方法

  近日,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Douglas Yu课题组提出了大尺度生物多样性监测方法,为环境保护政策的制定提供了全面的科学依据。相关成果已发表于《自然—生态学与进化》,并被选为封面文章。  大尺度实时生物多样性管理监测,对精细研究生物多样性格局动态和物种适应策略、预测生物兴衰和分布格局态势有重要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