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天了!中国科学家造出只有父亲,没有母亲的小鼠!

今日,诸多科技媒体被一条突破性进展刷屏——来自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的李伟课题组、周琪课题组、以及胡宝洋课题组联合发表的一项研究表明,利用干细胞技术与基因编辑技术,我们能造出双亲都是同一性别的小鼠!也就是说,这些小鼠要么有两名母亲,却没有父亲;要么有两名父亲,却没有母亲。 这项重磅研究,今日在线刊登在了《细胞》子刊《细胞-干细胞》上。▲本研究的三位通讯作者李伟研究员、周琪研究员、以及胡宝洋研究员(图片来源: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不需另一半也能繁衍后代? 男女结合才能生儿育女,这对于人类来说似乎是颠扑不破的真理。但倘若我们把目光投向整个动物界,就能发现“性别不同的两个个体”,并不是繁衍后代的必要条件。对于许多爬行动物、两栖动物、乃至鱼类来说,只靠自己,就能产下诸多后代。▲一些爬行动物表示,繁衍后代并不需要另一半的参与(图片来源:Pavel Ševela [CC BY-SA 4.0 (https://creativecom......阅读全文

科学家成功给小鼠植入记忆

  移植记忆是科幻电影的常见情节,如今记忆移植终于首次梦想成真,自觉记忆已经被移植到睡着的小鼠的头脑里。  这是人类历史上首次将自觉记忆移植入睡着的小鼠大脑。终有一天,这一技术可以改变人类记忆,如同电影《盗梦空间》和《全面回忆》一样。  人类和动物睡着时大脑通常会回放白天的活动,这样可以加强记忆并学

科学家让不育小鼠生产大鼠精子

研究人员使用一种名为囊胚互补的技术在不育小鼠体内生成了大鼠精子细胞。这项进展8月4日发表于《干细胞报告》杂志。“研究表明,我们可以使用无菌动物作为宿主,从其他动物物种中生成生殖细胞。”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干细胞生物学家、论文通讯作者Ori Bar-Nur说,“除了概念上的进步,该方法还可以用于在更

科学家成功创建小鼠痛苦表情指数

  加拿大麦吉尔大学和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的科学家研究发现,老鼠与人类相似,也能够通过面部表情表达痛苦的感觉。通过构建小鼠痛苦表情指数,可为人类提供一个测量疼痛层级的系统,并改善实验室动物的生存状况。相关研究成果发布在5月9日《自然·方法学》杂志的网络版上。   麦吉尔大学疼痛遗传学

科学家首次成功修复小鼠受损视神经

  近日,在斯坦福大学医学院领导下,研究人员首次成功修复了哺乳动物的部分关键视神经。该研究报告被发表在《Nature Neuroscience》期刊的在线网站上。科学家让小鼠的视神经(负责将视觉信息从眼睛传递到大脑)在被完全切断之后,成功实现了再生,并发现视神经可以重新沿袭之前的路径,重建与大脑合适

科学家首次用“人造”卵子产下小鼠

    这些小鼠是由来自诱导多能干细胞的卵母细胞形成的。  想要一只小老鼠吗?拿个培养皿就行了。在利用源自干细胞的精子产下了正常幼鼠后,日本京都大学的一个研究小组又通过同样的方式利用卵子完成了这一壮举。这项研究最终有望为帮助那些不育夫妇怀孕带来新的方法。  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

科学家首次再生活体器官:小鼠胸腺

实验室小鼠        来自爱丁堡大学的科学团队首次成功地再生了一个活体器官。他们重建了胸腺,一个位于心脏旁边的,生成重要免疫细胞的器官。   免疫修复   胸腺是人体重要的中枢淋巴器官,是T淋巴细胞分化发育的场所,胸腺中T细胞的分化、发育和T细胞受体的重排都是由众多的信号分子所调控

科学家关闭了小鼠大脑对食物的快感

今天的这篇《Nature》建立在Zuker课题组早期绘制的大脑味觉系统之上,此前,他们已经发现,舌头遇到酸、甜、苦、咸或鲜五种不同味道,舌头上的特殊感觉细胞会将信号发送到大脑特定区域加以辨别,并触发适当的活动和行为。为了揭示这种过程,科学家们先着手研究了甜味和苦味与杏仁核的关系。Zuker博士发现杏

我国科学家精确绘制小鼠全脑“导航地图”

  北京时间3月31日晚,《自然-神经科学》期刊以封面文章的形式在线发表了一项中国科学家关于小鼠大脑高分辨率神经联接图谱的研究。这项研究在国际介观图谱领域率先重构了小鼠前额叶皮层6357个单神经元全脑投射图谱,建立了国际上最大的小鼠单神经元投射图谱数据库。  该篇题为《小鼠前额叶单神经元投射图谱》的

科学家关闭了小鼠大脑对食物的快感

  动物大脑天生对甜味有潜在渴望,对苦涩则为厌恶。《Nature》最新研究表明,我们对食物的喜好或者厌恶也许可以通过操纵杏仁核神经元消除。  这研究表明,移除动物渴望或厌恶某种气味的能力对其他识别能力没有影响。  大脑的复杂味觉系统在我们品尝食物的时候自然而然地产生一系列想法、记忆和情感,这项研究让

科学家再生感音毛细胞恢复小鼠听力

  美国马萨诸赛州眼耳医院和哈佛医学院研究人员首次证明,用一种药物刺激成年小鼠耳蜗里残余的毛细胞,能使其再生出新的毛细胞,从而部分恢复小鼠因噪音而受损的听力。这一成果在耳聋治疗应用上有着光明前景,有望帮助聋人恢复听力。相关论文发表在1月10日出版的《神经元》杂志上。   听力下降是一个重要的公共健

科学家利用干细胞首次开发出“人工小鼠胚胎”

  近日,来自剑桥大学的科学家利用两种类型的干细胞以及3D支架,成功在培养基中制造出了一种类似小鼠胚胎的结构,相关研究刊登于国际杂志Science上。理解胚胎发育的早期阶段一直是科学家们非常感兴趣的领域,因为其能够帮助解释为何有超过三分之二的人类妊娠会发生失败。   一旦哺乳动物的卵细胞同精子结

天黑请睁眼-科学家破解小鼠暗觉醒机制

   “太阳晒屁股了,孩子该起床了!”——想必大家都有过这样的经历:睡得好好的,突然窗帘打开,一道明光破窗而入,瞬间人就清醒了一大半。  人类或许很难想象,小老鼠这样的夜行动物们在白天呼呼大睡时,如果环境突然暗下来,它们也会在几分钟内迅速苏醒。  是什么机制影响了我们的睡眠和觉醒?复旦大学基础医学院

天黑请睁眼-科学家破解小鼠暗觉醒机制

   “太阳晒屁股了,孩子该起床了!”——想必大家都有过这样的经历:睡得好好的,突然窗帘打开,一道明光破窗而入,瞬间人就清醒了一大半。  人类或许很难想象,小老鼠这样的夜行动物们在白天呼呼大睡时,如果环境突然暗下来,它们也会在几分钟内迅速苏醒。  是什么机制影响了我们的睡眠和觉醒?复旦大学基础医学院

英国科学家将小鼠和人类进行异种杂交

  遗传学家创建每个机体细胞中都具有人工染色体的老鼠,这项研究的目的在于寻找最新治疗遗传性疾病的方法。来自英国的科学家成功在实验室中合成由化学建筑单元构成的人类染色体。这是合成生物学领域的一次真正的科学突破。   真菌将用来创建新的生物材料,如抗生素或疫苗,人工染色体将被引入到患病的器官或组织中,

科学家研究绘出小鼠重要脑区的细胞图

  美国哈佛大学研究人员运用先进成像技术,首次绘制出小鼠下丘脑的细胞图,这将有助于进一步揭示脑细胞与生物行为之间的关联。  下丘脑是调节内脏活动和内分泌活动的高级神经中枢,与进食、睡眠、情绪反应和生育等有关。  发表在新一期美国《科学》杂志上的研究显示,哈佛大学凯瑟琳·杜拉克教授和庄小威教授等人“拍

Neuron:科学家培养出新型遗传工程小鼠模型

  美国犹他州立大学领衔的研究团队培养出一种新型遗传工程小鼠,该小鼠携带一个蛋白标记,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不同钙水平的荧光应答,这就为研究星形胶质细胞和小神经胶质细胞提供了新的途径。该研究成果于2014年8月14日发表在《神经元》(Neuron)杂志上。   炎症是多发性硬化、阿尔茨海默病等神经性

科学家利用基因编辑技术剔除小鼠艾滋病病毒

  美国天普大学华人科学家胡文辉等人近日报告说,他们利用基因编辑技术,有效剔除了一种人源化小鼠多个器官组织中的人类艾滋病病毒,朝着开展人类临床试验的方向迈出一大步。  此前,胡文辉等人已成功利用基因编辑技术,有效清除了体外培养的人类细胞系、艾滋病患者体内取出的T免疫细胞以及转基因小鼠体内的艾滋病病毒

科学家发现小鼠通过染色体聚集辨别气味

  1月9日,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科研人员在Nature上发表了题为“LHX2 -and LDB1-mediated trans interactions regulate olfactory receptor choice”的文章,发现在小鼠嗅觉感觉神经元中(olfactory sensory neu

科学家发现控制小鼠运动的特殊神经元

一个多世纪以来,科学家们已经知道,虽然运动发起命令来自大脑,但一旦运动开始,控制运动的神经元实际上位于脊髓内。1月21日,研究人员在发表于《细胞》的一项报告中表示,他们在老鼠身上发现了一种特殊类型的神经元,其对运动调节既必要又足够。这些神经元被称为腹侧脊髓小脑束神经元(VSCT)。“我们希望该发现能

我国科学家获得世界上首只双父亲来源小鼠

   10月11日,中科院动物研究所科研人员在Cell stem cell发表了题为“Generation of Bimaternal and Bipaternal Mice from Hypomethylated Haploid ESCs with Imprinting Region Deleti

科学家造出“僵尸”小鼠:打开大脑里的“杀手”开关

  小鼠给人的印象是温顺胆怯,而且超级喜欢奶酪,但在近期的一项研究中,科学家激活了小鼠的“杀手本能”,使它们变成了富有侵略性的“僵尸”。  当激光开启的时候,它们立刻就如美剧《行尸走肉》里的僵尸上身一样,追逐和撕咬挡在路上的一切东西,包括瓶盖、木棍和昆虫。当激光开启的时候,它们立刻就如美剧《行尸走肉

日本科学家成功实现对小鼠连续25代克隆

日本科学家在2008年克隆的小鼠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日本理化学研究所发育生物学中心的研究人员对克隆多利羊(Dolly)所采用的技术进行了改进,培育出了具有正常寿命的健康克隆小鼠,并且利用该技术可对小鼠进行无限代次(generation)的克隆。   这项研究Teruhiko Wakayama

日本科学家通过小鼠实验成功根治自闭症

  日本科学家对正处于大脑皮质神经细胞移动阶段的胎儿期小鼠进行HDAC6抑制剂投药,进行后续观察时可以发现,这些小鼠的神经细胞移动恢复正常,多动、重复动作、适应新环境能力等问题均得到恢复。本次研究的具体内容已经刊载在《EMBO Reports》上。  在过往针对自闭症等发展性障碍以及精神分裂症等精神

帮小鼠找回光明,80后科学家再获突破性成果!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4/498216.shtm “如果这项技术得以推广,可以让全球上百万失明者重见光明。”介绍最新成果时,武汉科技大学“80后”教授姚凯如是说。 2019年,他向一批特殊的小鼠眼底注射了一种新型基因药物。这

科幻场景成真?科学家在玻璃瓶里培养小鼠胚胎

  看过科幻电影《黑客帝国》(Matrix)的人,可能还记得电影里的机器人为了把人类当成提供能量的“电池”,在灌注着营养液的玻璃池子里“培养”胚胎成人的场景。不过这个科幻电影中的场景在现实中却很难实现。对于哺乳动物来说,最初的受精卵在经过几次分裂后,形成的囊胚需要在子宫上着床,形成胎盘并且通过胎盘从

Cell-Reports:科学家们找到小鼠大脑控制平衡的关键区域

  最近一项研究发现了大脑内部控制机体平衡的关键区域。这项以小鼠为对象的研究发现大脑内部一个叫做"前庭核(LVN)"的结构能够通过两步的方式调节肌肉的收缩,以及关节的稳定。这些发现表明LVN对于动物维持平衡的重要性,以及解释了为什么脚底出现震荡等意想不到的情况下还能够保持平衡。  相关结果发表在最近

希望!Nature:科学家成功让失明小鼠“重见天日”

8月15日,《Nature》期刊发表了这一篇题为“Restoration of vision after de novo genesis of rod photoreceptors in mammalian retinas”的文章。这是科学家们首次证实Müller胶质细胞(Müller glia)能

MIT科学家将不存在的恐怖回忆植入小鼠大脑

  一开始,研究人员把老鼠放在一个盒子里,让它们感到安全。然后,他们对准储存位置记忆的大脑细胞,用光刺激这些细胞,使它们打开记忆。第二天,他们把这只老鼠放在第二个盒子中,用光脉冲恢复第一天的记忆。记忆重放时,他们适度电击老鼠,希望改变它们的记忆。结果,他们做到了。把老鼠放回第一个盒子时,它们吓得不敢

科学家建立首个小鼠大脑老化过程的代谢物图谱

  哺乳动物大脑依靠神经化学物质来实现其功能。但目前对于大脑代谢组的复杂性及其在疾病或衰老过程中的变化仍知之甚少。  近日,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的研究团队在《Nature Communications》发表了题为“A metabolome atlas of the aging mouse brain”

科学家实现人脑细胞在小鼠大脑中的无缝生长

人脑细胞植入鼠脑实验为治疗神经疾病带来希望   研究人员发现,由实验室培育出的一种重要的人类脑细胞在被植入老鼠大脑后发育完全正常。这就为治疗帕金森氏症、癫痫乃至阿尔茨海默氏症增添了希望,也为缓解慢性疼痛、痉挛等脊髓损伤并发症创造了良机。   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旧金山分校“伊莱和埃戴丝·布罗德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