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卷调查显示:科学家最向往的中国城市是上海

昨天(10月29日)上午,上海市科学学研究所编制的《2018上海科技创新中心指数》在浦江创新论坛上发布。这一指数旨在监测评估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进程与成效。以2010年为基期100分起计,2017年指数综合分值达到255.12,比上年增长30.2分,增长率为13.4%。 自2016年起,上海市科学学研究所组织项目组开展了上海科技创新中心指数研究与编制工作。指数分值的变化,反映了2010年以来上海科技创新发展的总体进程。 在反映上海科创中心发展主要方面的5个一级指标中,科技成果影响力的提升幅度最大,2010年以来年均增长30.88分,特别是2017年增长高达70.92分,显示了上海在全球科技创新版图中的崛起趋势。创新环境吸引力年均增长22.74分,2017年大幅增长58.51分,体现了上海区域创新生态环境完善优化,科创中心政策效应日趋明显。新兴产业引领力年均增长21.78分,显示了上海向创新经济转型的态势......阅读全文

全球顶尖科学家聚首上海,形成哪些共识

  日前,35位世界顶尖科学家、近20位中国两院院士和18位中外杰出青年科学家齐聚上海,参加为期3天的“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全球科学界“最强大脑”巅峰对话形成了哪些共识?论坛承办单位向媒体公布了大咖研讨的最新成果。  共识一:宇宙探索是永恒话题。宇宙如何诞生、是否永远加速扩张、最后如何终结、具体包

上海科学家发现可卡因成瘾相关新机制

  多巴胺是大脑释放的“快乐分子”,让人们在付出努力之后,得到心情愉悦的奖赏。最近,上海科学家发现,在大脑的伏隔核中,存在“快乐分子”的“回收泵”——99%的多巴胺会被回收,以防人们过度愉悦。而毒品可卡因则会阻断这种回收行为,让多巴胺过度刺激人体,造成毒品成瘾。该成果近日在线发表于《自然-神经科学》

上海科学家设计新型探针检测早期肺癌获突破

  华东理工大学31日传出消息,该校化学学院副教授吴君臣及其科研团队设计出一种新型探针,可用于早期肺癌检测,在肺癌早期诊断研究方面获得新突破。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预测,到2025年,中国每年新增肺癌病例将超过100万。而现在,每30秒就有1人死于肺癌。肺癌的治愈率为何如此之低?这是因为,

上海科学家揭示炎症信号促进肝脏再生机制

  2月13日,国际学术期刊CellStemCell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惠利健研究组与中国科学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李虹研究组和李亦学研究组合作的研究文章:“kupffer cell-derived il-6 is repurposed for

“科学家走红毯”拉开上海科技节帷幕

8月20日,17位科技专家和“明日科技之星”走上红毯,拉开了2022上海科技节的帷幕。 “科学红毯秀”是每年上海科技节的首场活动,通过媒体报道,市民认识了一批在沪工作的科技人才、大国工匠、专家院士、科普网红以及在沪外国专家代表。今年科技节也不例外,中科院院士、复旦大学化学与材料学院院长赵东元,中

中科院上海分院:科学家“逆行”守护实验室

  面对疫情挑战,中科院上海分院许多科技工作者背上行囊,住进实验室,既有年近六旬的老将,也有90后、00后新兵。特殊时期,上海科学家全力保障重大科技任务攻关不停步、重大科技设施运行不停歇、重要支撑平台维护不停滞。  沙发、棉被,一摞书、一台笔记本电脑,58岁的植物科学家郭房庆,吃住在实验室50多天了

第五届能源科学家论坛在上海召开

  2014年1月6日,第五届能源科学家论坛在上海召开。与会专家学者结合节能减排促发展主题,围绕低碳煤电技术、煤化工、分布式能源、可再生能源等研究领域,从国家能源战略、行业发展、企业创新等角度探讨了能源行业及企业的发展战略、内涵建设、推进途径和实现方式。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能源研究所副所长戴彦德在会

上海科学家发文Nature,小型化光源研究获突破

  正如计算机从一间房到手掌大小,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小型化光源长久以来是激光科学家的不懈追求。近日,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李儒新院士和田野研究员团队,在小型化自由电子相干光源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研究人员采用超快光学技术,在国际上第一次直接“拍摄”到自由电子受激辐射放大的动态全过程,对于发展

2011年上海CPSA会议落下帷幕-青年科学家奖揭晓

大会闭幕式 Mike S.lee博士与Jing-Tao Wu博士合影   CPSA会议的发起人Mike S.lee博士致闭幕词。Mike首先对与会者的到来表示谢意,并特别感谢本届CPSA会议主席Jing-Tao Wu博士,为他颁发了荣誉奖杯。   青年科学家奖揭晓及现场抽奖

挑战催化界“圣杯”-上海科学家提出甲烷转化新策略

基于铜修饰氮化碳的高效光催化甲烷直接转化 中科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  上海2月24日电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24日发布消息称,该所的王文中研究员带领科研团队在甲烷的光催化转化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相关研究结果发表于Nature Communications,并申请中国发明ZL一项,第一作者为中国科学

追思上海科学家王逸平:病魔难挡“新药梦”

  “王逸平研究员25年如一日,一边与病魔进行顽强抗争,一边取得杰出的新药研究成果;为了这个平凡的岗位,他不懈努力、默默奉献,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6月28日在中科院上海药物所举行的王逸平研究员追思会上,中科院上海药物所党委书记耿美玉有些哽咽。资料图:王逸平研究员(右一)在实验室。中科院上海药物所

上海有机化学所科学家精准合成手性烯烃

  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游书力团队利用金属铱催化剂的反应特点,从易得的Z-烯丙基酯原料出发,实现了含有Z-烯烃手性化合物的精准合成。该研究揭示了全新的不对称烯丙基取代反应模式,为含有Z-烯烃结构单元的手性分子提供了一个通用的合成策略,有望应用于药物化学、天然产物合成等领域。1月22日,该研究

吸大麻后大脑发生了什么?上海科学家研究成果

  人类吸大麻后,大脑里发生了什么?   关于这一问题,上海科学家有了最新研究成果,并且这一研究成果对疼痛炎症和尼古丁成瘾等疾病的药物开发很有帮助。   7月6日凌晨,这项成果在国际顶尖学术期刊《自然》(《Nature》)上发表,并作为重点文章推介。该研究是上海科技大学iHuman研究所继201

一双慧眼:上海光源助力科学家探索微观世界

   人类来到世界,睁开眼睛看到的第一样事物,就是光。光是我们认识这个世界的基础。从红外、可见光、紫外、软X射线、硬X射线到伽马射线……每个人、每一天,都在和不同的光打交道。  国家大科学装置上海光源是上海张江国家科学中心的“老大哥”。开放8年来,这台“超级显微镜”,以光为媒,持续升级:上海光源二期

问卷调查显示:科学家最向往的中国城市是上海

  昨天(10月29日)上午,上海市科学学研究所编制的《2018上海科技创新中心指数》在浦江创新论坛上发布。这一指数旨在监测评估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进程与成效。以2010年为基期100分起计,2017年指数综合分值达到255.12,比上年增长30.2分,增长率为13.4%。  自2

上海交大首席科学家连发两篇Nature子刊文章

  上海交通大学的李保界教授是“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干细胞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首席科学家,今年其研究组接连在Nature Cell Biology,以及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上发表文章,解析了酪氨酸激酶c-Abl在成骨细胞扩增中的重要作用及分子机制,以及一种与

上海生科院科学家联谊会举行学术交流研讨会

    7月3日至4日,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青年科学家联谊会学术研讨会在浙江余杭举行。来自上海生科院各研究所的三十余位PI参加了此次会议。  上海生科院副院长张旭出席会议并讲话。张旭充分肯定了科学家联谊会在推动院内学术交流,促进科学家之间互动与合作方面所发挥的积极作用,并对联谊会

水稻与病原菌争夺的重要装备,上海科学家研究上《自然》

  水稻作为中国主要的粮食作物,其产量和品质受到多种病原菌的威胁。其中,稻瘟病作为水稻的“癌症”会造成水稻的减产甚至绝产,是水稻生产中最严重的病害之一。   全球范围内每年因稻瘟病造成的损失高达水稻总产量的10%。中国不同稻区均是稻瘟病的易发区,每年因稻瘟病发病直接损失稻谷约30亿公斤。   而

上海科学家揭示造血干细胞调控激素-或可干预白血病

  中国科学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25日发布消息称,该所的周波研究组与上海交通大学的郑俊克研究组合作研究,首度揭示了促黄体生成素在维持造血干细胞数量稳定中的重要调控功能,目前相关论文已发表于国际知名学术期刊The EMBO Journal(欧洲分子生物学学会杂志)。  促黄体生成素是人类青春期

科学家何建华:参与上海光源建设改变了我的研究生涯

何建华在实验室做实验。  走近上海浦东新区张江高科技园区,科创上海的头号地标——被形象地比喻为“鹦鹉螺”的上海光源颇为引人注目。今年11月,上海光源二期工程首条光束线站出光,引出更多洞察微观世界的科学之光。  从1996年开始参与上海光源前期立项、预制研究、工程建造、运行开放到今天的持续发展,何建华

上海交通大学黄庆桥主编《新时代榜样科学家》正式出版

近日,由上海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黄庆桥主编的《新时代榜样科学家》一书,在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新时代榜样科学家》      受访者供图 《新时代榜样科学家》以新中国成立70周年来授予的5位“共和国勋章”科学家于敏、孙家栋、袁隆平、黄旭华、屠呦呦,5位“人民科学家”国家荣誉称号获

上海科学家发明高柔韧性可耐1000℃以上高温耐火纸

  2月13日,中科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朱英杰研究员展示“耐火纸”。   自古以来,火就是纸的“天敌”,大火曾无数次“吞噬”人类宝贵的纸质文物,顷刻间将其化为灰烬。然而,这一切或将很快迎来新的“变革”。记者13日从中科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获悉,该所最近已成功合成出一种高柔韧性、可耐1000℃以上高温的

“上海光谱”参加慕尼黑上海分析生化展

  2010年9月15日至17日,慕尼黑上海分析生化展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隆重举办,上海光谱仪器有限公司参加了此次盛会。  随着全球仪器厂商开始把战略重心逐渐转移到亚洲市场时,中国作为亚洲最大的仪器生产消费国,已成为众多仪器厂商不可忽略的市场。本届吸引了来自22个国家和地区的468家领先企

上海药物所神经药理学研究国际科学家工作站揭牌

  神经药理学是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重点研究领域,有着悠久的历史,获得过辉煌的成就。为继承神经药理学研究的传统,扩展神经药理的研究领域,保持与国际前沿领域同步发展的研究水平,建设一支拥有国际一流人才的高水平研究队伍,7月18日,上海药物所“神经药理学研究国际科学家工作站”在怡生厅举行揭

上海交大科学家揭示精神分裂症基因对人脑影响机制

抑郁症发病机理有望被破解  上海交大特别研究员、Bio-X研究院李卫东博士与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等校合作,日前在《Cell》子刊、神经科学顶级期刊《Neuron》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揭示精神分裂症的基因对人大脑的影响机制。这一发现将为医学界通过基因治疗,改善大脑特殊区域基因缺失引

上海科学家发现三聚氰胺“恶之源”都是菌群惹的祸

  2008年的三聚氰胺事件过去多年,然而为什么这一非法添加会导致“三鹿宝宝”发生肾结石乃至肾衰,在科学上却至今是个谜。昨天,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转化医学中心公布了他们的一项研究成果,终于揭开事件谜底:这些都和人体肠道内一种菌群有关。据悉,这一研究成果被美国《科学》杂志评为“2013年世界十

上海屹尧参加慕尼黑上海分析生化展

    上海屹尧仪器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将在9月份参加慕尼黑上海分析生化展,届时欢迎各位同仁莅临指导工作,我公司将精心组织参展。      展会详细信息如下:       展会名称:慕尼黑上海分析生化展      时间:2010年9月15日至9月17日      地点:上海新国际博览

上海体育学院更名为上海体育大学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6/503002.shtm教育部近日致函上海市人民政府,同意上海体育学院更名为上海体育大学。学校标识码为4131010277,同时撤销上海体育学院的建制,全日制在校生发展规模暂定为8000人。   ?教

十二届上海自然科学牡丹奖颁发-六位青年科学家获殊荣

  第十二届上海市自然科学牡丹奖1月29日颁给了六位在基础科学研究领域有着杰出贡献的青年科学家。  今年的获奖者是:华东师范大学教授段纯刚、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研究员游书力、复旦大学教授徐彦辉、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周斌、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教授赵维莅和华东理工大学教授

2022年首届世界顶尖科学家协会奖正式在中国上海揭晓

2022年10月8日获悉,2022年首届世界顶尖科学家协会奖(英文:WLA Prize)于9月29日正式在中国上海揭晓。美国计算机科学与统计学家迈克尔·I·乔丹(Michael I. Jordan)因其“对机器学习的理论基础及其应用作出了根本性贡献”获得“智能科学或数学奖”;德国生物化学家迪尔克·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