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普洱市委书记沈培平考察哀牢山生态站、景东亚热带植物园

7月15日,普洱市委书记沈培平一行10余人到中科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哀牢山生态站考察。 近期哀牢山地区连绵阴雨,沈培平一行冒雨于15日夜间10时到达哀牢山生态站后,不顾路途辛劳,马上听取哀牢山站常务副站长刘玉洪关于哀牢山生态站的科研、生活、工作等情况汇报,并与科技人员、研究生和职工进行了长时间的交流。16日上午,沈培平一行观看了哀牢山生态站建站30周年的专题电视片《人类望向自然的眼睛》及《神奇的哀牢山》后,考察了哀牢山杜鹃湖及原始森林。 沈培平通过调研、考察,看到了台站工作的艰辛,以及在艰苦的条件下,哀牢山生态站几代科学家坚守30年做出的贡献和取得的丰硕成果,表示能够长期坚守在哀牢山生态站工作的职工就是最可爱的人。沈培平指出,一定要保护好哀牢山原始森林生态系统,绝对不允许路修到哪里就破坏到哪里的现象发生。 沈培平还给生态站留言:“我感动哀牢山大美的生态生命景观系统;我感动于让这些大美系统得以存续的人们。我希......阅读全文

云南省发改委组织景东亚热带植物园建设项目研讨会

  12月6日,云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持召开会议,研讨景东亚热带植物园建设项目有关事宜,省发改委农经处、高技处、社会处、省林业厅、普洱市发改委、林业局、景东县相关部门和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等单位和部门的领导及专家有20余人参加了会议。   会议由省发改委农经处李再山处长主持会议,听取了中

08年中科院院长奖、导师奖、优博论文及各类奖学金揭晓

08年中科院院长奖、导师奖、优博论文及各类奖学金揭晓 根据中科院人教局科发人教字〔2008〕192号、194号和26号文件通知,2008年中科院各类奖学金、奖教金和优博论文经各单位评审推荐和中科院研究生院初评,最后中科院人教局组织终审,现结果已全部揭晓。获奖名单如下: 一、中国科学院院长特别奖(

百年盛会落鹏城 仙湖借势展宏图

  7月29日,被誉为植物科学界“奥林匹克”的第19届国际植物学大会在深圳闭幕。百年大会首次来到中国就“花落深圳”,并非偶然。除了看重深圳的城市建设、会展设施、植被资源、物种保护与利用等因素外,深圳市中科院仙湖植物园的发展也功不可没。从2008年倡议申办大会到2011年获得举办权,至今,仙湖植物园始

青藏高原新生代生态演变研究取得进展

  近年来,特别是自2017年第二次青藏高原科考启动以来,古生物学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科学发现。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和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开展紧密合作,于藏北渐新统地层中发现的大量保存精美的高度多样化的动植物化石更是首次呈现了高原隆升前古近纪生态系统的整体面貌。近日,古脊椎所邓涛等在《科学

“广东省热带亚热带植物种质资源库”通过项目验收

项目验收会现场  11月30日,广东省科技厅组织召开由中科院华南植物园任海研究员主持完成的“广东省热带亚热带植物种质资源库(2006-2008)”项目验收会。验收组由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华南师范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广东省林业科学研究院等单位的专家组成。验收组认真听取了项目组工作总结报告

版纳植物园在不同森林类型林冠上方设置单点NDVI测定装置

人工橡胶林林冠上方设置的单点NDVI测定装置  尺度扩展是生态学研究中一个重要而尚未很好解决的问题。NOAA AVHRR可以提供较长的时间序列的NDVI指数(植被指数),但是关于NDVI指数与不同下垫面的验证在时间和空间上均明显不足。世界通量网建立以后,全球已经有超过5000个基于涡

版纳植物园等研究揭示温暖化将减弱亚热带常绿林碳汇作用

  亚热带森林分布区的自然环境,既不同于热带地区的常年高温,又有别于温(寒)带地区具有岁寒严冬。因此,热带森林和温(寒)带森林被验证的关于全球温暖化与森林相互作用的知识和理论,在亚热带森林中可能并不适用。并且,在东亚地区亚热带常绿林作为一种广布的原生森林植被类型,具有非常重要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应。

飞机草入侵,本地植物群落越丰富抵抗力越强

  飞机草为菊科多年生半灌木,原产于拉美等地,是热带及亚热带地区的恶性入侵杂草。29日来自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的消息,该园在入侵植物飞机草群落的可入侵性研究上取得重要进展,相关成果发表在生态学国际期刊《生态学快报》上。  众所周知,外来物种入侵已对全球生态多样性造成严重影响,威胁着生态系统健

中科院植物所北京植物园温室改造后重新对公众开放

   “我手中所拿的是猴面包树的果实和种子”,在焕然一新的温室中,来自马达加斯加的留学生Romer向《中国科学报》记者介绍道,“猴面包树在我国被称为‘母亲树’,人们相信在吃了它的果实后可以得到新的生命。”  近日,北京城最古老的热带亚热带植物展览温室——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北京植物园展览温室完成整体

云南省生态学会2012年学术年会在红河举办

  云南省生态学会2012年学术年会于10月18日至21日在红河学院召开。此次会议由云南省生态学会主办,红河学院承办。会议主题是“农业困境—生态学突围”,来自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云南大学、云南省热带作物科学研究所、云南农业大学、西南林业大学、曲靖师范学院、景东亚热带植物园、红河学院等的

版纳植物园热带树木低温生理研究取得新进展

   许多热带植物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近几年来被大量地引种到我国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但是,热带植物对零上低温很敏感,短时间的零上低温就有可能导致叶片光合作用机构受损,所以,研究热带植物对低温的敏感性对热带作物的引种栽培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   中科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的研究人员

海峡两岸植保机构在深圳共建植物保种基地

  深圳市中科院仙湖植物园(简称“仙湖植物园”)与台湾辜严倬云植物保种中心联合保种基地,7月26日在仙湖植物园揭牌。该基地专为热带、亚热带植物保育所用,将作为双方后续植物保育行动的基础平台。  辜严倬云植物保种中心是世界上最大的热带、亚热带植物保种中心,当前以超过31000种的收藏规模冠绝全球,被誉

中科院版纳植物园:在缅甸发现濒危新种克钦木兰

图片来源于网络  近日,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科研人员在缅甸北部地区进行科学考察时,发现了木兰科木兰属一新种克钦木兰。该新种成年个体不超过50株,濒危等级为极危。该研究成果近日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植物分类学》上。  据介绍,木兰科全球共有大约350种,主要分布于亚洲和南北美洲的热带、亚热带和温

华南植物园发现氮沉降可能加剧热带/亚热带森林土壤酸化

  目前有关氮沉降与森林土壤酸化的研究及其理论主要来自北半球“氮限制”(N-limited)的温带和北方地区,我们仍然不清楚长期氮沉降如何影响热带亚热带地区的土壤酸化问题。在氮沉降日益增加并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生态系统管理研究组莫江明研究员、鲁显楷博士及其同事在鼎湖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版纳植物园热带树木低温光合生理研究获新进展

  典型热带植物对零度以上低温十分敏感,但机理尚不清楚。   近日,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曹坤芳研究组通过模拟零上低温和中等强度光照对4种热带树木光合系统的影响,发现热带植物的光系统II比光系统I对零上低温更敏感,其中一个种光系统I也遭遇严重损伤,低温处理后其光合系统的功能不能

科学家通过棕榈叶化石揭开青藏高原年轻时的模样

  我国科学家在青藏高原中部发现了一片距今2500万年的棕榈叶化石,根据对这一化石的研究,科学家推测出了青藏高原年轻时的模样,同时也将青藏高原中部的抬升史推后了至少约1000万年。该成果于北京时间7日凌晨发表在国际期刊《科学进展》上。  该化石是中国科学院在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考时发现的。科考队在藏

昆明分院/贵州省科学院生态观测培训班开班

会议现场  为推动贵州省生态文明建设,更好地保护梵净山生物多样性,提升梵净山森林生态系统监测和研究水平,促进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和谐发展,贵州科学院、梵净山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与中科院昆明分院决定联合开展共建梵净山生态站专项合作,为此,三方签订了合作协议。其中,昆明分院相关单位将对口培训贵

后京都时代:森林碳汇研究先行一步

于发展中国家的温室气体排放限制问题,《京都议定书》中未作出具体的时间规定,但要求发展中国家在2012年《京都议定书》第一承诺期结束后(即所谓后京都时代),对其温室气体排放进行限制,以实现在全球范围内限制温室气体的排放。   后京都时代:森林碳汇研究先行一步  图为江西的一处

研究团队揭示萝藦亚科在古近纪亚洲的早期分化

  现生夹竹桃科(Apocynaceae)植物广泛分布于全球亚热带和热带地区,依据最新的APG系统,萝藦科被归并在夹竹桃科下的萝藦亚科。在地质历史时期,该科在新近纪的欧洲和北美也有广泛的分布,但是亚洲的化石记录较为少见,这制约了人们对夹竹桃科以及萝藦亚科生物地理历史的了解。  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

我国揭示渐新世古气候模型对未来温度季节性变化的启示

  渐新世(33.9–23.03 Ma)是新生代地球演化历史中非常独特的一个重要转折期,地球正经历从始新世的“温室”气候向“冰室”气候的快速转变,通过研究这一关键时期的气候变化可为预测未来全球气候变化提供重要参考信息。图. 欧亚大陆渐新世植物化石和气候模拟温度重建对比图。第一行为早渐新世;第二行

我国揭示苏铁目下属间的分子系统发育关系

  苏铁属(Cycas)是现存现存苏铁类植物中分布最广、种类最多的一个属,且多数物种被列入IUCN红色名录,处于濒危状况。该属共有115种,主要分布在亚洲东部以及东南部、大洋洲以及周围岛屿、非洲东部及马达加斯加岛的热带亚热带区域。以往的系统学研究结果表明,苏铁属在苏铁类植物中最先分出,和苏铁目其他9

华南植物园研究发现新的鸟类传粉植物红花荷

新发现的鸟类传粉植物——红花荷(Rhodoleia championii)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诗人有诗人浪漫的回答。但对于传粉生物学家来说,答案很明确,植物在招引传粉动物。  通过长期的观察研究,传粉生物学家发现,作为对不同类型传粉媒介的适应,植物进化出一系列的花部性状,如风媒传粉

版纳植物园发现思茅松的径向生长主要受水分状况限制

  思茅松具有耐贫瘠、竞争力强、生长快速、经济价值高等特点,在云南中南部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广泛分布,也是重要的经济木材和造林树种。但思茅松的径向生长物候及其对环境因子的响应特征,仍缺乏研究。  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树木年轮与环境演变研究团队多年来在哀牢山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开展了关于树木径向生长

记中科院退化生态系统植被恢复与管理重点实验室

   生态系统退化,已经不再是一个远离我们的“学术名词”——日益严重的森林退化、荒漠化、海洋生态恶化等,在造成巨大经济损失的同时,已经严重威胁到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环境。  “保护现有自然生态系统,综合整治和修复已退化生态系统,构建和维持可持续发展生态系统,已成为全球性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因此,只

初心薪火相传|守护绿色明珠 瞄准世界一流

   与国家风雨同路,与时代命运与共。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和中国科学院建院70周年的重要历史节点,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以下简称华南植物园)迎来90岁华诞。  “90年来,我们历经战火纷飞、新中国成立、十年‘文革’、改革开放,华南植物园迎来了科学的春天,进入了新时代。”

亚热带山地常绿阔叶林林缘更新研究取得新进展

  由于长期受人类干扰活动的影响,亚热带山地原生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逐渐退化和片段化,形成的森林边缘生境数量不断增加。尽管有些学者对一些森林的林缘效应进行了研究,但是,关于亚热带山地常绿阔叶林林缘生境中树种更新特征,尤其是林缘向外延伸梯度上植物更新模式的研究却很少。   为了解亚热

楔叶榕化石发现证实石灰岩灌丛长期存在

  生长于裸岩石缝中的灌丛型植被,尤其是榕属植物是受人为活动干扰形成、还是自然演替的顶级?学界一直存在争论。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研究所最新发表在国际古植物学期刊《古植物学和孢粉学综述》上的一项成果,有助于厘清这一问题。  榕属是种类最多、分部最广的木本植物之一,全世界有750余种,其中近三分之

青藏高原北部生长造就东亚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青藏高原北部地貌(左凌仁摄) 新生代青藏高原的形成和演变对东亚的气候和生物多样性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对东亚新生代气候和生物演变的研究,就离不开讨论青藏高原的生长。前人的研究表明东亚夏季风和印度夏季风、以及亚洲冬季风都和青藏高原的形成演变密切相关。由于青藏高原的隆升是差异化的,不同地块的隆升对气候

2500万年前青藏高原中部还生长热带棕榈

   我国科学家在青藏高原中部发现了一片距今约2500万年的棕榈叶化石,根据对这一化石的研究,科学家推测出了青藏高原年轻时的模样,同时也将青藏高原中部的抬升史推后了至少约1000万年。该成果于北京时间7日发表在国际期刊《科学进展》上。  该化石是中国科学院在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考时发现的。科考队在藏

版纳植物园揭示树洞在活空心树内发展缓慢

  空心树广泛生长于全球森林尤其是老林中,由于它们能够为动物提供筑巢和繁殖后代的场所而被认为是森林的重要结构。空心树是由微生物进入树干或大枝的破损处,分解内部心材后形成的。分解作用能导致树干内形成树洞甚至空管,从而造成碳储量损失并影响森林碳收支。树洞内木质分解速率控制了树洞的扩张速率与供给,还可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