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浙江大学:一条多类肝癌肿瘤干细胞阳性患者共有的通路

在世界范围内,原发性肝癌是导致患者死亡的第二大肿瘤,约90%的原发性肝癌是肝细胞癌(HCC)。肿瘤干细胞被认为是肿瘤发生和转移的元凶,在HCC中现已发现多类肿瘤干细胞标志物,然而这些肿瘤干细胞亚群间的分子调控网络异同性尚不清楚。因而研究多类肝癌干细胞间的分子异质性,或可揭示多类肝癌肿瘤干细胞的异同,为高效靶向肿瘤干细胞、帮助HCC患者提供帮助。 来自浙江大学生命科学研究院的研究人员发表了题为“miR-192-5p silencing by genetic aberrations is a key event in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s with cancer stem cell features”的研究论文,阐明了一条为多类肝癌肿瘤干细胞所共同具有的分子调节通路,即:TP53突变/mir-192启动子甲基化/ miR-192-5p表达沉默/PABPC4过表达,为高效靶向多类肝癌干细胞提供了可行......阅读全文

Cancer Research发现一条多类肝癌肿瘤干细胞共有的通路

   在世界范围内,原发性肝癌是导致患者死亡的第二大肿瘤,约90%的原发性肝癌是肝细胞癌(HCC)。肿瘤干细胞被认为是肿瘤发生和转移的元凶,在HCC中现已发现多类肿瘤干细胞标志物,然而这些肿瘤干细胞亚群间的分子调控网络异同性尚不清楚。因而研究多类肝癌干细胞间的分子异质性,或可揭示多类肝癌肿瘤干细胞的

北京大学Nature子刊发表癌症研究新发现

  来自北京大学肿瘤医院、中科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在新研究中证实,PBX3是多个miRNAs的靶点,其对于肝脏肿瘤起始细胞(tumour-initiating cell,TICs)至关重要。这一研究发现发布在《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上。  北京大学肿瘤医

中山医院肝癌研究所专家发现肝癌侵袭转移的关键因素

  上海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肝癌研究所专家樊嘉教授领衔的课题组在肝癌细胞、肿瘤微环境和肝癌转移与复发领域又取得新进展。  记者今日获悉,课题组发现人体内一种微小蛋白质――四跨膜蛋白CD151是肝癌侵袭转移的关键因素。据介绍,四跨膜蛋白CD151与整合素α6β1高表达的肝癌细胞亚群在与肿瘤微

Cell: 中国学者首次发布大规模肿瘤单细胞水平免疫图谱

  2017 年 6 月 15 日,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BIOPIC 中心、北京未来基因诊断高精尖创新中心、北大  -清华生命科学联合中心张泽民研究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暨北京大学第九临床医学院肝胆胰外科彭吉润研究组,及美国 AMGEN 公司的欧阳文君研究组在《Cell》杂志

cell 张泽民团队首次发布大规模肿瘤单细胞水平免疫图谱

  2017年6月15日,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BIOPIC 中心、北京未来基因诊断高精尖创新中心、北大  -清华生命科学联合中心张泽民研究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暨北京大学第九临床医学院肝胆胰外科彭吉润研究组,及美国 AMGEN 公司的欧阳文君研究组在《Cell》杂志发表了题为

Cell:首次在单细胞水平描绘肝癌微环境中的免疫图谱

  2017年6月16日,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BIOPIC中心、北京未来基因诊断高精尖创新中心、北大-清华生命科学联合中心张泽民研究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暨北京大学第九临床医学院肝胆胰外科彭吉润研究组,以及美国AMGEN公司的欧阳文军研究组在Cell杂志发表了题为“Landscape o

上海生科院发现肝癌治疗新靶标并提出肝癌治疗新思路

   10月9日,国际医学期刊GUT 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营养科学研究所王慧研究组关于肝癌治疗的最新研究成果《靶向肿瘤相关巨噬细胞CCL2/CCR2信号治疗肝癌》(Targeting of tumour-infiltrating macrophages via CCL2/CCR2

王红阳院士团队发现维生素C优先杀死“吃货”肿瘤干细胞!

  2018年1月8日,海军军医大学东方肝胆外科医院王红阳院士研究团队在《自然》子刊《npj-肿瘤精准医疗》上发表重磅文章,该研究发现维生素C优先杀死肝癌的肿瘤干细胞并改善患者预后。   图片来源:期刊(doi:10.1038/s41698-017-0044-8)   本文转载自“中国生物技术网

复旦大学Hepatology癌症研究新发现

 来自复旦大学的研究人员在新研究中发现,肝癌患者体内存在循环干细胞样EpCAM +(上皮细胞粘附分子阳性)细胞,可作为肝癌根治性切除术后预后不良的一个重要指标。相关研究论文于5月4日发表在国际著名肝脏疾病杂志Hepatology上(最新影响因子11.665)上。   来自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的

我国每年新增30万名肝癌患者 早期发现刻不容缓

我国是肝脏肿瘤的多发国家,每年新增约30万名肝脏肿瘤患者,肝癌以极高的恶性程度被称为“癌中之王”。香港艺人“肥肥”沈殿霞2月19日凌晨去世,夺去她生命的就是肝癌。 肝癌 我国肝胆外科领域奠基人吴孟超院士近日向新华社记者透露,我国筹划于今年年底启动集成式研究肝癌诊断防治项目,力争到2020年将肝脏

复旦徐鹏博士:见证学术中的“不可能”变为现实

   2019年,生物医学领域风起云涌。  在基因编辑婴儿的余波中我们步入2019,这一年我们见证了很多历史性突破,邓宏魁教授等利用基因编辑干细胞治疗艾滋病,鲁伯勋教授等开发了用于治疗亨廷顿病的小分子“胶水”。  这一年也有很多并不愉快的消息,多位行业大佬涉嫌学术造假,民航总医院杨文医生被砍杀的新闻

科学家揭示肝癌干细胞自我更新的分子机制

  肝癌是我国最严重的肿瘤之一,也是世界上五大常见癌症之一,因此,揭示肝癌发病机制具有迫切性和重要临床意义。  近年来,肿瘤干细胞学说受到了的高度关注和认可,肿瘤干细胞具有自我更新和可塑性潜能,在启动肿瘤形成和生长中起着决定性作用,现有的治疗措施尚无法针对肿瘤干细胞发挥作用,这可能是导致肝癌复发和耐

实验室关于肿瘤标志物的认识

理想的肿瘤标志物的特点敏感性高,能早期检测出肿瘤患者;特异性好,能准确鉴别肿瘤/非肿瘤患者;有器官特异性,方便对肿瘤的定位;血清中水平与肿瘤体积大小、临床分期相关,用以判断预后;半衰期短,可反映肿瘤的动态变化,监测治疗效果、复发和转移测定方法精密度、准确性高,操作方便。几种常见的肿瘤标志物的意义1.

第二军医大学Hepatology解析癌症中的非编码RNA

  来自第二军医大学、复旦大学和中科院的研究人员发现,一种叫做DANCR的长链非编码RNA通过解除对CTNNB1的抑制增强了肝癌的干性特征。该研究成果刊登在国际权威杂志Hepatology(影响因子11.665)。  第二军医大学的周伟平(Wei-Ping Zhou)教授、孙树汉(Shuhan Su

王红阳院士团队发现维生素C优先杀死“吃货”肿瘤干细胞!

  肿瘤干细胞在启动肿瘤形成和生长中起着决定性作用,现有的治疗措施尚无法针对肿瘤干细胞发挥作用,这可能是导致肝癌复发和耐药的主要原因。2017年Cancer cell、Cell、Nature接连喜讯,维生素C再次登上抗癌“神坛”。该文章中,研究人员通过体内和体外实验,惊喜地发现与肿瘤干细胞普遍耐受的

上海交大Hepatology文章解析癌转移新机制

  来自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上海人类基因组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员在新研究中证实,Argonaute2通过上调黏着斑激酶(focal adhesion kinase,FAK)的表达,促进了肝癌转移。相关研究论文发表在4月22日国际著名肝脏疾病杂志Hepatology(最新影响因子11.665)上。

小苏打“饿死”癌细胞: 被媒体误读的靠谱研究

  9月24日,一则由新华社发布的医学进展消息《重大突破!癌细胞竟被中国医生用小苏打“饿”死了》被广泛转载,在癌症高发的今天,这条消息足以引爆朋友圈。人们为其生动形象的标题所吸引,并为所谓廉价的小苏打就具备攻克人类生命之敌能力的强大反差征服,并推演出小苏打就能治癌防癌这样的“养生秘方”。  事实是否

科学家解密肝癌的生长和扩散,抗癌新方法呼之欲出

   肝癌基因变化多端,这也是肝癌难以治疗的原因之一,来自新加坡的研究小组近期指出,每个肝癌病人的基因差异有一天会为科学家所用,成为靶向治疗肝癌的依据。  肝细胞癌 (HCC) 是最常见的肝脏癌症,目前是第二个全球癌症死亡最常见的原因,这是因为,肝癌早期没有症状,肝癌肿瘤一般发现时已经是晚期,因此治

甲胎蛋白——想说爱你不容易

随着科技进步和健康意识的普遍提高,肿瘤标志物在体检和临床诊断治疗中的作用显得越发重要,肿瘤标志物的筛选和评价也成为目前肿瘤研究的一个热点领域。甲胎蛋白(AFP)升高时诊断肝癌疾病的有力依据之一,但在临床患者以及家属中对AFP过于依赖,以为简单的血液检查就能判断是否罹患肝癌,于是十分钟爱AFP检查,但

八大常见癌症肿瘤标志物的检查

一、肺癌的肿瘤标志物检查原发性支气管肺癌(简称肺癌),系指原发于支气管粘膜和肺泡的癌肿,是常见的恶性肿癌之一。本病的发生主要是受化学致癌物质影响,吸烟是主要原因之一。此外,工业废气和大气污染,产生大量多环芳香烃等有害气体亦可诱发肺癌。绝大多数肺癌好发于35/75岁之间。男性多于女性。肺癌的肿瘤标志物

苏长青:miRNA治疗癌症?也许不是全能,但充满希望

   在百度上输入“肝癌”二字,除了一些百科性质的内容,常常还能看到“肝癌晚期能活多久”,“家人得了肝癌怎么办”,或者是“肝癌真的没得救了吗”之类的检索项。作为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原发性肝癌也许对于其它国家来说只是恶性肿瘤排行榜的一个名字,但是对于占据了全球一半新发肝癌病例的中国来说,这种疾病好似触手

谈谈肿瘤标志物那些事儿

作为一名有二十年工作经验的检验人,在日常工作中经常会遇到以下问题:1.在一些健康人体检中,筛查出AFP或CEA轻度升高(超过正常值上限不到一倍),结果被检者上网一查AFP:肿瘤标志物、肝癌相关;CEA:肿瘤标志物、与胰腺癌、胆管癌、胃癌相关……几个大字赫然醒目,吓出一身冷汗,以为自己得了癌症。2.一

Cell Stem Cell十大热点文章(5月)

  《Cell Stem Cell》杂志是2007年Cell出版社新增两名新成员之一(另外一个杂志是Cell Host & Microbe),这一杂志内容涵盖了从最基本的细胞和发育机制到医疗软件临床应用等整个干细胞生物学研究内容。这一杂志特别关注胚胎干细胞、组织特异性和癌症干细胞的最新成果。

王红阳院士团队重大突破:让肝癌细胞“改邪归正”!

   2018年神刊《CA》发布了今年全球肿瘤的流行趋势,其数据显示肝癌已经成为发病率最高的肿瘤之一,而在我国肝癌患者的数目更是处于“基数大,逐年升”的状态,这其中原发性肝细胞癌人数又占了绝大多数。虽然近些年随着分子诊断技术的不断发展,肿瘤患者可以获得较为早期的诊断,但临床上可用的治疗方案却没有得到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肝脏肿瘤中的诊断价值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方便且诊断准确率较高,对肿瘤的供血动脉、侧支循环及门静脉有很好的检测作用。本文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原发性肝癌、转移性肝癌及肝血管瘤鉴别诊断中的诊断价值,现总结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95例均为首次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诊断为肝脏肿瘤的患者,其中男71

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肝硬化对原发性肝癌血供的影响

  原发性肝癌(HCC)我国多见于东南沿海地区,是国内三大癌症之一,以30-50岁间的男性发病率最高。HCC常合并有肝硬化和门静脉癌栓(PVCT)。但是,肝硬化和PVCT对HCC血供的影响,国内外文献报道尚不多。本研究回顾性分析88例HCC的彩色多普勒超声,探讨肝硬化及PVCT对HCC血供的影响。&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原发性及转移性肝癌血供情况对比分析

  常规彩超检查主要是利用肿瘤的二维声像图以及彩色血流信号对肿瘤的良恶性进行判断。由于转移性肝癌的声像图表现不一,大多数边界较清晰,肿瘤形态较规则,在鉴别诊断原发性和转移性肝癌的过程中,存在着一定难度。   随着造影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广泛应用,临床上目前采用Sono Vue和超声造影成像技术

中山大学80后博导Hepatology发表癌症研究新成果

  来自中山大学的研究人员证实,在人类肝细胞癌中CXCR3+ B细胞将促炎症IL-17反应与促癌巨噬细胞极化关联起来。这一研究发现在线发表在国际著名肝脏疾病杂志Hepatology上。  这篇文章的通讯作者是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邝栋明(Dong-Ming Kuang)教授,其主要研究方向为肿瘤免疫

微生物所发现潜在的抗肝癌新靶点

  慢性乙肝病毒感染严重威胁国人健康,我国肝癌患者绝大多数感染慢性乙肝。肝癌是一种恶性程度很高的肿瘤,目前治疗手段和药物极其有限。乙肝病毒引发肝癌的分子信号通路错综复杂,亟需发现关键节点蛋白作为新的潜在靶标。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孟颂东课题组研究发现乙肝病毒X蛋白活化肝细胞中NF-κB通路上调热

“迷你”肝脏肿瘤首次在实验室制造

  据英国剑桥大学官网16日消息,该校首次在实验室制造出了人类原发性肝癌的“迷你”生物学模型。研究人员表示,这个微型肿瘤模型可用来筛查肝癌新药、减少实验用动物的数量,甚至在未来用于为肝癌病患制定个性化疗法。研究发表于最新一期《自然·医学》杂志。  原发性肝癌是全球第二致命的癌症。为了更好地理解其发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