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

近日,在如雷的掌声中,一位两鬓已白,却仍然健步的学者踏上了第八届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奖颁奖典礼的舞台,接过了首个吴文俊人工智能最高成就奖的奖杯。他就是资深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研究员陆汝钤。 “完全没想到,又有些惶恐。”获奖之际,原本生活简单安静、连手机都不用的83岁老先生,突然成为公众关注的人物,这多少让他有点不习惯。 然而,在李德毅、谭铁牛等40多位院士专家组成的大奖评审委员会看来,陆汝钤作为我国最早开展人工智能理论与技术研究的学者之一,过去数十年在知识工程方面取得的系统性创新成就为国际所公认,足可谓贡献卓越。 1959年,24岁的陆汝钤以优等的成绩毕业于德国耶拿大学数学系,随即回国进入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工作。此时用于高速计算的电子计算机已有了多年发展,但在国内学界仍是一个追赶先进技术的话题,这引发了他浓厚的兴趣。 “那时,关于计算机的图书资料少得可怜。中科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就算是这类资......阅读全文

生命科学家裴端卿:人体细胞已可“长生不老”

  如果将人类的长生不老梦比喻成一部73集的长篇电视连续剧,中科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院长裴端卿认为,目前人类的科学研究已经“拍”到了第15集——组成人类身体的细胞已可以实现“长生不老”。  接受广州日报专访时,裴端卿表示,神经干细胞将可用于治疗老年痴呆症、自闭症等特性疾病;多能干细胞有望解决肝

生命科学家陈玲玲:倾力探索未知,揭示谜底

  在生命科学奇妙世界里,存在许多鲜为人知的神秘“暗物质”,非编码RNA(核糖核酸)就是其中之一。中国科学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陈玲玲长期从事长非编码RNA领域的前沿研究,致力于发现分子家族,破解基因密码,揭开生命神秘面纱。  这位40岁的年轻女科学家认为,探索是极有意义的挑战,“如果人

首届创新中国论坛在京举行

李政道李佩王志珍黄祖洽叶铭汉秦伯益朱清时张信刚张杰吴德星胡建淼林崇德韩水法章启群熊丙奇   王长乐  10月31日,以“求答钱学森之问:中国如何培养创新人才”为主议题的首届创新中国论坛举行,来自全国教育界、知识界、学术界的专家学者会聚一堂,针对创新与人才培养领域的有关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美

金涌院士:培养学生创造力是大学的主要任务

  去年5月30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科技三会”上的讲话中指出,科技创新和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  创新的方向究竟是什么呢?我认为只有站在巨人肩膀之上,才能够有所创新。所以,科学普及的本质之一就是要激发全民创新的热情,这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创新教育。 

设施一流 有国际水准的实验室 大关实验中学正式启用

近日,拱墅区有一所全新的公办初中——杭州市大关实验中学,正式启用啦!学校位于花园岗街,是大关中学教育集团的新校区,这所学校位于花园岗街与通益路的交叉口,是大关中学教育集团的新校区。目前,文澜校区就读的三个年级几百名学生已整体搬入这里,开启新的校园生活。学校总建筑面积有58000余方,规划为48班,是

丁肇中谈与国内科学家合作40年体会

   11月7日,83岁的美籍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丁肇中在中国科学院前沿科学国际战略研讨会上,回顾了40年来与中国科学家合作的物理学研究成果。  “中国有很多世界一流的实验物理科学家。他们有想象力、有发展新技术及领导国际合作的经验和能力。他们可以主持最前沿的实验物理研究,继续为人类知识作出

星空可及 未来可期

   国产科幻大片《流浪地球》的热映吸引了公众特别是青少年对科幻电影的浓厚兴趣,也激发了人们对于深空探测的强烈求知欲。  我们的地球到底是什么样?地球真的可以去“流浪”吗?如果要去“流浪”,我们有什么法子?  在2月26日中科院北京分院、中科院文献情报中心举办的“科学人讲坛—从《流浪地球》看深空探测

传承模式僵化:理科基础教学中缺少灵魂和思想

  许多理工科基础物理教学内容抽掉了课程中的灵魂和思想,剩下一些冷冰冰的公式和数据,基本把物理课变为了数字计算课程,把教学变成了传技  □这种只见公式不见思想的讲授和学习方式,老师其实就是一个“U盘”,这种教育只要求学生知道书本上静态的“知道”,也把学生当成了“储存器”  □真正好的课堂训练是放手让

杜维明:人文教育与大学灵魂

  杜维明:哈佛大学东亚语言与文明系教授,曾任哈佛燕京学社社长。1961年毕业于台湾东海大学,后赴美留学,获哈佛大学硕士博士学位。杜维明先生的研究以中国儒家传统的现代转化为中心,被称为国际汉学界和当代新儒家的代表。  毫无疑问,现在大学是以追求知识为主的。但是,所有的大学,除了追求知

朱清时:去行政化这条路走得很辛苦

  朱清时之困:三年磨剑 仍需攻坚   南科大创办初期,朱清时曾用《易经》里的困卦来形容他的焦虑,“我们想做的事情就是改革,但是处处都碰壁??”2012年南科大终获教育部批准成立,朱清时却言“还是困”,甚至“比两三年前的困更困了。”   朱清时又开始给深圳市领导写报告了。   这次

大道至简 平淡为归——记北大药学院王夔院士

在一切美好没有来临之前,心灵首先美好起来了;在一切平静没有来临之前,心灵首先平静下来了。经历了三次政治和社会的大震荡,三次改变研究方向的中国科学院院士王夔先生,对世事变迁和人生境遇始终淡然置之、不喜不悲,以哲人的睿智和科学家创新求变的精神探求世界的客观规律和科学真理,走过了七十五年的生命历程。王先生

朱朝东:要不要做个会“讲故事”的科学家

   包括科学家在内的学者还是把有限的精力和资源用好,提出和瞄准问题,把握学科方向,集中精力,踏踏实实做学问,争取改进或者建立新的知识体系和方法体系,让学术归位。  科学=故事?  科学家=讲故事的人?  我读硕士研究生的时候,导师严格训练我如何作蜉蝣昆虫分类;博士研究生阶段,导师指导我如何作小蜂分

刘利民:“第三种文化”方兴未艾

  1959年5月7日,英国物理学家、文学家C·P·斯诺(C.P.Snow)在其母校剑桥大学作了一场题为《两种文化和科学革命》的演讲。在演讲中,他将人类文化的承载者归结为两类:第一类以人文学家为代表,主要包括作家和社会学家;另一类则以科学家为代表,主要是从事科学研究的人。根据当时人文

实验室向所有学生开放 海归教授鼓励学生“玩出花样”

图为刘侃(右)在实验室指导学生 本科生、研究生、本专业的、外专业甚至外院的……在武汉纺织大学,电子与电气工程学院教授、博导刘侃的实验室向所有学生敞开了大门。“我现在就缺会计学院和管理学院的学生,他们来了可以做财务规划、管理。”39岁的刘侃笑称。刘侃培养的学生,就业方向也五花八门。“学生不用跟我做一样

引领创新是知识分子应有的品格

  勇立潮头、引领创新,是广大知识分子应有的品格。  ——《在知识分子、劳动模范、青年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2016年4月26日)》,《人民日报》2016年4月30日  学习札记  创新可分为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近代以来的蒸汽技术、电力技术、信息技术,以及即将到来的以超智能技术为代

开启人才成长之门:与时代同行的高考改革

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不能不回望高考。 高考制度的恢复,让“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曙光普照中国大地; 高考人才选拔机制,为改革开放注入生机勃勃的人才资源,成为推动中国经济社会巨变的关键动力之一; 新一轮高考综合改革逐步推开,牵引教育综合改革“发动机”持续运转,写就一份份浸润着改革精

开启人才成长之门:与时代同行的高考改革

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不能不回望高考。 高考制度的恢复,让“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曙光普照中国大地; 高考人才选拔机制,为改革开放注入生机勃勃的人才资源,成为推动中国经济社会巨变的关键动力之一; 新一轮高考综合改革逐步推开,牵引教育综合改革“发动机”持续运转,写就一份份浸润着改革精

如何跟机器人“抢”工作?新的分工将形成

   ▼浙江大学学生研制出可以爬楼梯的四足机器人。 佘颖摄   ▲大学生展示机器人大赛作品。 佘颖摄       机器善于解决问题,但不会提出问题,不擅长创新。因此,在机器学习时代最有价值的社会职业是创业家、创新者、科学家、创作者和其他能够分析出待解决问题、待发掘机会

小公司的硕士也能得诺奖?

  编者按:  现如今,LED电灯和显示屏已经无处不在,蓝色发光二极管(LED)技术被誉为爱迪生之后的人类首次照明革命。背后的关键人物中村修二曾只有硕士学位,在日本一家小型化工企业刻苦钻研数十年,终将这项技术实用化。他由于独立发明以InGaN(氮化铟镓)晶体制作蓝色发光元件的双流式MOCVD方法,而

神经科学会成为人工智能“超进化”的关键吗

  人工智能会取代人类吗?这个问题一度引发全民热议。虽然目前人工智能正在快速提“智”,但是这不代表它真的很聪明。相反,很多时候它还很傻很天真,仍然需要向人脑学习。  近日,以色列魏茨曼科学研究学院计算机科学系教授希蒙·厄尔曼发文表示,相信神经科学能为人工智能发展提供进一步的助力。那么,人工智能和神经

舒红兵、陈洪渊Nature谈如何做个好导师

  2015年Nature杰出导师奖对外揭晓、施一公、曹雪涛、邓兴旺、舒红兵和陈洪渊 5位科学家荣获了这一奖项。12月16日,Nature网站发表了一篇题为“Stewards of China's future”(中国未来的管理者)的文章,聚焦了这5位中国杰出的导师。  在过去,中国大多数的实验室确

科技界代表委员:支持基础研究不要叶公好龙

   前段时间,LIGO宣布直接探测到引力波。听到这一消息,物理学家张新民委员激动万分,但也五味杂陈:“如果这是中国人做的该有多好!我们这一代人如果总是跟踪别人,就是不称职。现在能不能做些事情,在几年或几十年后产生突破性的成果?”  中科院院士、南京天文光学技术研究所研究员崔向群代表也深有感触。上世

丁邦平:科学教育改革实践研究均不够

  中考和高考被很多人看作是中小学教育改革中最为根深蒂固的“顽疾”。我国教育家刘道玉曾说:“中国孩子的想象力状况令科学界陷入忧虑。只有高考‘指挥棒’变了,孩子的好奇心才能回来。”   对此,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丁邦平在接受《科学时报》记者采访时认为,评价和考核制度改革、课程改革、教师的专业培养

科研评价要突出“唯原创性”标准

  2018年10月以来,国家开始大力破“四唯”“五唯”(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以及唯帽子)。新时代科研评价当立“唯原创性”为标准。  什么是“原创性”?如何评价“原创性”?英国针对大学的“卓越科研评价框架”关于科研成果原创性评价标准,具有参考、借鉴意义。  科学社会学家默顿提出,原创性是科

中国高校不断向开拓

   从无到有、由弱到强,经过多年努力,我国高等教育成就瞩目。一代代高等教育工作者重视学科建设,聚焦创新研究,在前沿领域不断取得突破,让大学成为科研进步、社会发展的助推器。  “水声学就是要对水下声波的发生、传播和接收进行研究和应用,打造水下的‘千里眼’和‘顺风耳’。人类认识海洋、开发海洋、经略海洋

课讲得好,就是好老师吗?

  课讲得好,就是好老师吗?恐怕无论学生还是老师,都会说:是的!那是必须的!但笔者认为,这是错的,课讲得好,会把学生教“傻”、教“呆”。  怎么算讲得好?通常的评判标准是:深入浅出、层次分明、重点突出、口齿清晰、声音洪亮动听、肢体语音丰富等等,一句话:能让学生听入迷。平时专家评教主要是根据这些标准衡

中科院与甘肃省共同举办大型“科学与中国”院士报告会

  聆听院士的教诲,感受名家的风采,领略智者的魅力……10月24日,由中科院院士工作局、中科院兰州分院、甘肃省科学技术协会、省教育厅、省社会科学院联合举办的“科学与中国——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报告会在甘肃省政府礼堂举行。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科院电工研究所研究员严陆光、中国工程院

中国科学报:讲述太空授课背后的“科学张力”

  6月20日,在南开中学航天体验馆,学生们通过弧形屏幕观看中国首次太空授课。   当日,神舟十号航天员在天宫一号开展基础物理实验,为青少年进行太空授课,全国8万余所中学6000余万名师生同步收看。   “面对浩瀚的宇宙,我们都是学生。”神舟十号飞船出征之前女航天员王亚平意味深长的话语,一直萦绕

打造最强大脑:关于大脑的25个事实

  1.大脑喜欢色彩。  平时使用高质量的有色笔或使用有色纸,颜色能帮助记忆。  2.大脑集中精力最多只有25分钟。  对成人而言,学习20到30分钟后就应该休息10分钟,效果会更好。  3.大脑需要休息,才能学得快,记得牢。  如果你感到很累,先拿出20分钟小睡一会儿再继续学习。  4.大脑是一个

郭英剑:科学与人文何以互为需要

     在一所以人文学科为主的大学中科学之所以重要,是因为人类所面临的问题是无法由科学家单独加以解决的。   我们现今所处的时代,是科学技术为主导、人文边缘化的时代。    科学技术的含义可谓众所周知。但对于“人文”,说起来就要复杂一些。“人文”在英文中主要有两个词来表示,第一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