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艾伯维/强生突破性抗癌药Imbruvica联合Gazyva一线治疗CLL/SLL

生物技术巨头艾伯维(AbbVie)近日宣布,美国FDA已批准靶向抗癌药Imbruvica(ibrutinib,伊布替尼)联合Gazyva(obinutuzumab,奥妥珠单抗)用于之前未接受治疗的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小细胞淋巴瘤(CLL/SLL)成人患者。FDA通过优先审查程序对该补充申请进行了批准,此次批准使该组合成为一线治疗CLL/SLL的首个无化疗、抗CD20组合疗法。之前,Imbruvica已获批单药或联合苯达莫司汀及利妥昔单抗(BR)治疗CLL/SLL成人患者。 此次批准,是基于III期临床研究iLLuminate(PCYC-1130)的数据。该研究结果显示,在65岁及以上老龄患者以及65岁以下存在合并症的患者中,与苯丁酸氮芥+Gazyva方案相比,Imbruvica+Gazyva方案显著延长了无进展生存期(PFS)、疾病进展或死亡风险显著降低了77%(HR=0.23,95%CI:0.15-0.37,p<0.00......阅读全文

高博医疗集团北京博仁医院8项研究成果亮相APBMT 2019

  第24届亚太骨髓移植大会(APBMT 2019)暨国际血液和骨髓移植大会(ICBMT 2019)正在韩国釜山盛大举行,这是亚太地区造血干细胞移植领域规模最大的学术盛会。每年,来自亚太地区20余个国家的1000多名造血干细胞移植及相关领域的专家出席大会,就造血干细胞移植相关的临床及基础研究成果进行

王振义:癌症诱导分化第一人

   王振义:  1924年11月生于上海,祖籍江苏兴化。1948年毕业于震旦大学获医学博士学位。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曾任上海第二医科大学校长(现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瑞金医院上海血液学研究所所长,现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终身教授,上海血液学研究所名誉

陈竺获舍贝里奖 用东方智慧“让癌细胞改邪归正”

  王振义(中)、陈竺(右)、陈赛娟(左)正在讨论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治疗方案。上海血研所供图。  日前,瑞典皇家科学院授予上海血液学研究所(简称上海血研所)陈竺院士舍贝里奖,同时获奖的还有法国巴黎巴斯德研究所的安娜·德尚、法国巴黎法兰西学院的于克·德戴,以表彰他们在“阐明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分子

难治性白血病有了创新疗法

  41岁的阿美(化名)几乎陷入绝望。突如其来的反复高烧,将她拖入一场噩梦。医生诊断结果是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费城染色体阳性,T315I突变。经过近四个月三个周期的化疗,花费超过50万元后,一切又回到原点。她体内的癌细胞依旧存在。阿美的丈夫为她发起了一场目标为100万元的网络募捐。他们把最后的希望押

张隆基教授带你探索解密CAR-T治疗

  感谢张教授接受我们这次的专访,我们知道最近这一两年对CAR-T的研究特别的热,患者们也特别关注这块的一些新的进展,我们这次专访想请您来讲解一下关于CAR-T在白血病以及和淋巴瘤方面的一些应用的一个情况。  Q1:CAR-T的原理是什么?  Z(张隆基教授):CAR-T它是基因修改T细胞的治疗方案

女科学家传奇:抗癌英雄罗利

  在珍妮特•D•罗利之前,鲜有科学家怀疑过是染色体畸形导致了癌症。然而从20世纪70年代起,她以一系列的研究证明了是特定染色体的变化导致了特定类型的白血病。  罗利的发现改变了人们理解癌症的方式,促进了针对特异基因异常的药物治疗法的产生,并创造了现在仍然在推动癌症研究的模型。  “珍妮特的工作确定

骨髓血管和血流的研究进展

 摘要研究骨髓血管和血流在各种生理和病理条件下的改变,对认识血液系统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以及指导治疗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由于骨髓位于骨性硬鞘内,研究方法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本文综述了骨髓血管、血流的各种研究方法,及其应用于各种血液系统疾病研究所取得的进展。  骨髓含丰富的血管系统,它是骨髓造血功

中国科学家Nature子刊揭示侵袭性癌症新线索

  通过分析一对3岁双胞胎姐妹(一名健康,一名罹患侵袭性白血病)的基因组,由中国科学家领导的一个国际研究人员小组确定了一个新型的分子靶点,其有可能为治疗复发性和致命性恶性肿瘤提供了一条新途径。   该研究指出与称作为SETD2的基因相关的一条分子信号通路,可能在血细胞DNA转录和复制的一个关键步骤

白血病免疫疗法有望问世 科学家们发现免疫抑制通路

今日,顶尖学术期刊《自然》杂志在线刊登了一篇对于血液癌症治疗有着重要意义的文章。一支来自德克萨斯大学西南医学中心、德克萨斯大学健康科学中心以及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的联合团队发现,通常在单核和巨噬等细胞表面表达的蛋白LILRB4及其信号通路在急性骨髓性白血病(AML)的发病过程中,起到了免疫抑制的作用。

急性白血病的FAB分型及各型的实验室诊断标准

(1)概念 急性白血病是造血干细胞的克隆性恶性疾病,其主要特征是异常的原始细胞及早期幼稚细胞(白血病细胞)在骨髓中大量增殖并浸润各种器官、组织,使正常的造血功能受抑。(2)急性白血病的分型 传统的分类方法主要根据白血病细胞的形态学特征及化学染色将AL分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

王振义:潜心钻研开创先河 教癌细胞改邪归正

        癌症,一个令人胆寒的字眼。因为人类目前尚无法征服它。  对付癌症,或者切除,或者化疗杀死癌细胞。  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上海血液学研究所名誉所长王振义

陈赛娟院士发文聚焦血癌靶向治疗

  来自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瑞金医院,中科院动物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发表了题为“Targeted therapy: The new lease on life for 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 and beyond”的综述文章,指出靶向治疗是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日本科学家发现25种可致白血病复发分子

  可据此开发出仅以白血病干细胞为标靶的新型药物   日本理化学研究所公布,该研究所免疫过敏科学综合研究中心的石川文彦和小原收等人组成的联合研究小组,发现了25种存在于白血病的干细胞中、可引起白血病复发的主要原因分子。根据这一发现,科学家可开发出保护正常血液干细胞、仅以白血病干细胞为标靶的新型药物

急性白血病的FAB分型及各型的实验室诊断标准

(1)概念 急性白血病是造血干细胞的克隆性恶性疾病,其主要特征是异常的原始细胞及早期幼稚细胞(白血病细胞)在骨髓中大量增殖并浸润各种器官、组织,使正常的造血功能受抑。(2)急性白血病的分型 传统的分类方法主要根据白血病细胞的形态学特征及化学染色将AL分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

微小残留白血病的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和意义

 白血病初诊时,通过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对患者体内的白血病检测数量为1012~1013。诱导治疗缓解后,虽然骨髓常规检查时显微镜下已经看不到白血病细胞了,但患者体内的白血病细胞仍然有108~109,这就是微小残留白血病(minimal residual disease, MRD)。所以白血病

细胞因子CXCL12如何控制耐治疗白血病干细胞的静息

  大多数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可以用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治疗。这些药物非常有效,可以产生深度缓解并延长生存。然而,这些患者体内仍存在静息的白血病干细胞,因此他们必须继续使用抑制剂治疗以维持缓解。这些“休眠细胞”是在骨髓的微环境中保持静止的白血病干细胞。骨髓是一种特殊的解剖位置,已知它能维持正常的造血干细

粒细胞系统系统特点

1、原粒细胞:又称髓母细胞。在正常情况下,只有骨髓中方能见到,但最多不超过2%,粒细胞白血病时可增多。圆形或微带椭圆形,直径18微米左右。浆量少,天蓝色,均匀一致,纯净无颗粒。核圆较大,占细胞2/3以上,染色质呈细沙粒状或粉末状,分布均匀,宛如一片薄纱。核膜甚薄,不易观察。核仁明显,通常2-6个,较

陈竺:白血病治疗是中药现代化契机

  继去年的系列研究后,卫生部部长陈竺和上海血液学研究所所长陈赛娟等于2009年2月10日与2009年2月18日,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连续在线发表了两篇关于白血病的研究论文。两项研究分别是“硫化砷和伊马替尼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协同作用的系统生物学研究”[1] 和“全反式维甲酸和三氧化二

白血病基因,逮住了一个!

  身为研究白血病的医师,卢卡斯·沃特曼(Lukas Wartman)一度对自己患有的白血病一筹莫展。   与许多患者一样,这个美国年轻人尝试过一切传统的治疗方法。他进行了骨髓移植,反复接受化疗,却始终没能打败癌细胞。生命危在旦夕之际,他的同事毅然决定出手相助。他们所做的,并不是简单的募捐,而是为

粒细胞系统系统特点

1、原粒细胞:又称髓母细胞。在正常情况下,只有骨髓中方能见到,但最多不超过2%,粒细胞白血病时可增多。圆形或微带椭圆形,直径18微米左右。浆量少,天蓝色,均匀一致,纯净无颗粒。核圆较大,占细胞2/3以上,染色质呈细沙粒状或粉末状,分布均匀,宛如一片薄纱。核膜甚薄,不易观察。核仁明显,通常2-6个,

《科学》:科学家借助双胞胎姊妹解密白血病

英国年仅4岁的双胞胎姐妹奥利维娅和伊莎贝拉现在还无法真正理解她们的境况,除了知道其中一个生病了,而另一个没有。但终有一天,她们会明白自己对癌症研究作出的特殊贡献。 英国科研人员借助这对同卵双胞胎,在白血病研究领域获得突破性进展,有望革新这种疾病的治疗措施。 姊妹之一患病 

检验医师眼中的《我不是药神》

  含泪看完了创造3天票房高达13.06亿元的热映神剧《我不是药神》,作为一名血液病实验室诊断医师,观后内心五味乏陈;和普通观众的感受一定是不同的。  《我不是药神》的中心就是围绕口服靶向药物“甲磺酸伊马替尼(商品名——格列卫)”的印度仿制药——格列宁来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而引发的一段 “爱恨情仇”

瞿成奎团队揭示中性氨基酸转运蛋白在白血病中重要作用

  肿瘤细胞为了满足其快速增殖或存活的需要,会疯狂地掠夺周围资源并改变一些重要的代谢途径,其中广为人知的经典实例就是“Warburg效应”【1-4】。糖酵解本是正常组织中对缺氧的生理反应,而肿瘤细胞在常氧条件下依然通过糖酵解途径满足其快速增殖的代谢需求,但肿瘤细胞通过线粒体供能却减少。然而,出于自身

最新云序生物m6A“RNA甲基化”研究汇总—癌症篇

  一个月发表30多篇10分以上的文章,到底是何方神圣?答案:RNA甲基化。今天小编先来介绍一下m6A RNA甲基化。   m6A是真核细胞中mRNAs丰度最高的甲基化修饰,在包括组织发育、干细胞自我更新和分化、热休克以及DNA损伤应答,母本合子(maternal-to-zygotic)转化等多个

陈赛娟院士研究组最新Blood文章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瑞金医院的陈赛娟(Saijuan Chen)院士及同事们,近日在Blood杂志上发表了一篇重要的通讯文章,介绍了研究组12年以来,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患者砷滞留,和慢性不良反应的随访结果。  白血病是目前最致命的癌症之一,在四十岁以下男性、二十岁以下的女性中,白血病

Nature:白血病的代谢漏洞,修补漏洞可提高白血病生存率

  支链氨基酸(branched-chain amino acids, BCAAs)是维系包括侵袭性白血病细胞在内的所有细胞生长的原材料。BCAT1蛋白可以激活BCAAs的新陈代谢, 从而促进癌细胞生长。  相关参考文献曾报道过,BCAT能分解大多数健康组织内的BCAAs。这项以稳定同位素示踪实验和

利用基因疗法创造免疫系统 白血病治疗取得突破性进展

  造血干细胞移植是目前可根治白血病的主要方法,美国的基因疗法为治疗白血病提供了新的希望。  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的研究人员8月10日发表报告说,他们利用基因疗法治疗白血病的临床试验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经过第一阶段临床试验,作为志愿者接受治疗的3名晚期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中,两人体内的白血病细胞完全

白血病移植治疗的一次“革命”:微移植

  白血病俗称“血癌”,是源自骨髓的一种恶性疾病,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目前,国内白血病的临床治疗主要以化疗和造血干细胞移植为主,造血干细胞移植传统上分为两类,亲髓移植与非亲髓移植。亲髓移植的GVT强,疗效好有55%-75%的治愈率,但是靶向性不强,会对非肿瘤细胞也造成杀伤;非亲髓移植虽然不会有前者那么

英国发现逆转某种常见白血病病程方法

  英国研究人员最新报告说,他们实验发现,通过抑制某种蛋白质的作用,不但可以使一种常见白血病致病基因携带鼠不发病,而且可以使已发病者对药物更为敏感。  英国伦敦国王学院研究人员在新一期美国《癌细胞》(Cancer Cell)杂志上报告说,他们找到了逆转由基因MLL引起的白血病的方法。这种白

国家最高科技奖得主王振义为卫生部长陈竺恩师

  现在,王振义最重要的工作叫“开卷考试”,由临床医生提出难题,他查阅中外文献,和学生们一起交流,教学相长。  今年已86岁高龄的王振义认真而不失幽默。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党委书记严肃说,“和王老师打交道20多年,他对学生好,对病人好,是一个严肃认真的人。”而王振义则跟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