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巴斯德所揭示宿主细胞限制HIV1复制的新机制

目前,艾滋病疫苗尚未取得根本性突破,针对艾滋病毒I型(HIV-1)感染的临床治疗药物主要通过抑制病毒蛋白的功能来抑制病毒的复制,如HIV-1逆转录酶及蛋白水解酶的抑制剂等。但这些针对病毒蛋白的药物易产生耐药性,并且毒副作用大,病人依从性差,难以取得预期的理想治疗效果。 事实上,病毒复制高度依赖于宿主基因的表达,但同时,病毒复制在特定细胞内又会受到某些基因产物的限制。如果换一个角度,从研究宿主细胞与HIV-1复制的限制机制出发,也许能寻找到新的基于宿主分子的抗病毒靶标。例如,FDA批准的临床适用药物Maraviroc就是通过封闭宿主细胞表达的HIV-1辅助受体CCR5来抑制病毒感染的。 按照这个思路,研究人员将目标投向了单核细胞:一种限制HIV-1感染的宿主细胞。单核细胞是机体重要的免疫细胞,能够分化为树突状细胞或巨噬细胞,介导机体抗病原的免疫反应。虽然未分化的单核细胞表达HIV-1的受体蛋白CD4与辅助受......阅读全文

上海巴斯德所揭示宿主细胞限制HIV1复制的新机制

  目前,艾滋病疫苗尚未取得根本性突破,针对艾滋病毒I型(HIV-1)感染的临床治疗药物主要通过抑制病毒蛋白的功能来抑制病毒的复制,如HIV-1逆转录酶及蛋白水解酶的抑制剂等。但这些针对病毒蛋白的药物易产生耐药性,并且毒副作用大,病人依从性差,难以取得预期的理想治疗效果。  事实上,

HIV1利用宿主细胞蛋白调控自身病毒产生的新机制

  7月23日,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高光侠研究组在Cell Host & Microbe 发表了题为HIV-1 Exploits the Host Factor RuvB-like 2 to Balance Viral Protein Expression 的研究成果。该研究发现宿主细胞编码的蛋

病毒能欺骗宿主细胞实现自我复制

美国宾西法尼亚大学医学院研究人员表示,他们发现Kaposi肉瘤相关疱疹病毒(KSHV)能够欺骗受其感染的细胞完成病毒遗传物质复制。KSHV的这种复制手段能使其不被人体免疫系统察觉。过去,人们认为KSHV需要病毒蛋白质启动复制,新的研究结果显示病毒能够独立地从宿主细胞中获取蛋白质实现自我复制。  

Cell:揭示新冠病毒在受感染的宿主细胞中启动病毒复制机制

  人们对 SARS-CoV-2 冠状病毒在感染过程中如何启动它的复制过程尚不完全清楚。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德国亥姆霍兹研究所等研究机构的研究人员首次发现人类蛋白 SND1 与SARS-CoV-2蛋白 NSP9 共同作用,激发了受感染细胞中的这种病毒基因复制程序。他们吃惊地发现,NSP9 是产生新

973项目最新文章揭示HIV1复制新机制

  来自中科院上海巴斯德所,浙江理工大学的研究人员发表了题为“Translation of Pur-α is targeted by cellular miRNAs to modulate the differentiation-dependent susceptibility of monoc

研究揭示TRIM5α和TRIMCyp协同限制HIV1复制作用机制

宿主的固有病毒限制因子可直接作用于HIV-1等逆转录病毒,破坏病毒正常的生活周期以达到限制病毒复制的作用。目前发现的逆转录病毒限制因子主要有APOBEC3、TRIM5α、TRIMCyp、ZAP、Tetherin、SAMHAD1及Mx2等。宿主病毒限制因子对逆转录病毒的复制具有物种特异性的限制能力,这

研究揭示TRIM5α和TRIMCyp协同限制HIV1复制作用机制

  宿主的固有病毒限制因子可直接作用于HIV-1等逆转录病毒,破坏病毒正常的生活周期以达到限制病毒复制的作用。目前发现的逆转录病毒限制因子主要有APOBEC3、TRIM5α、TRIMCyp、ZAP、Tetherin、SAMHAD1及Mx2等。宿主病毒限制因子对逆转录病毒的复制具有物种特异性的限制能力

研究发现鱼类病毒与宿主博弈影响病毒复制新机制

病毒感染性疾病已给人类健康以及生活造成了严重威胁。而水产养殖动物病毒性疾病的爆发和传播给我国的水产养殖业带来巨大经济损失。病毒在感染过程中,与宿主细胞的博弈始终存在,此消彼涨。病毒侵染宿主细胞后,宿主的模式识别受体识别病毒的病原相关分子模式;宿主激活抗病毒天然免疫反应,通过诱导抗病毒相关基因的表达从

PLoS-Genet:为什么有些人对HIV1免疫?

  医生们早就感到迷惑,为何HIV-1会快速恶化某些患者的病情,而在另一些人中病毒“想要站稳脚跟”却很困难。  现在通过研究HIV-1和感染细胞的遗传变异,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研究人员已发现HIV-1的盔甲缝隙,至少部分地解释令人费解,并有可能帮助开发新的治疗方法。相关研究发表在PLOS Genetic

鉴别出诱发HIV早期感染的“元凶”-HIV新型疗法有望被开发

  当病毒进入细胞后,感染的第一步就是细胞会移除病毒遗传物质周围所包被的蛋白质,随后病毒就开始进行DNA的复制并且将遗传物质插入到宿主的基因组中,这就或许能够促进病毒有效拦截宿主的细胞“机器”,迫使细胞制造多个病毒拷贝。  HIV-1就是HIV最常见的形式,而HIV则是引发AIDS的元凶;近日,一项

高光侠组揭示机体抗病毒新机制:抑制病毒蛋白翻译过程

  病毒感染可以引起多种疾病,严重威胁人类健康。但机体也并非坐以待毙,而是进化出多种方式感知病毒的感染并通过激活自身的免疫系统清除体内的病毒。病毒的感染诱导干扰素产生,而干扰素上调多种干扰素刺激基因(ISGs)的表达。根据已有报道,ISGs在HIV-1 病毒复制期的多个步骤以不同机制抑制病毒【1】。

我国学者揭示调控HIV1的转录与潜伏的宿主蛋白SAFB1

  近日,国际学术期刊J Biol Chem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王建华课题组研究论文“Scaffold attachment factor B suppresses HIV-1 infection of CD4+ cells by preventing binding of RNA

抗病毒“新兵”打造人体第一道防线

   由于体积的限制,病毒的基因组通常较小,携带的遗传信息也比较少。因此,病毒在复制过程中,需要利用特殊机制扩展其携带遗传信息的利用率。其中,程序性移码就是病毒常用的蛋白质合成重编码机制。  1月24日,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所研究员高光侠团队在《细胞》发表研究称,首次发现了新的宿主抗病毒因子,可抑制人

抗病毒“新兵”打造人体第一道防线

  由于体积的限制,病毒的基因组通常较小,携带的遗传信息也比较少。因此,病毒在复制过程中,需要利用特殊机制扩展其携带遗传信息的利用率。其中,程序性移码就是病毒常用的蛋白质合成重编码机制。  1月24日,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所研究员高光侠团队在《细胞》发表研究称,首次发现了新的宿主抗病毒因子,可抑制人类

宿主蛋白抑制流感病毒复制奥秘解开

据中国农科院最新消息,该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国家禽流感参考实验室,潜心研究宿主蛋白调控流感病毒复制周期机制并取得突破性进展,进一步完善了流感病毒与宿主蛋白形成的相互作用网络,深化了对流感病毒复制周期的理解,为研制新的抗流感病毒药物提供了潜在靶点。相关研究成果近日在线发表于国际病原学权威期刊《公共科学图

PNAS:CRISPR协助细胞对抗HIV

  宿主细胞在面对病毒感染的时候,会表达一系列对抗病毒的蛋白,这些蛋白被称为宿主限制因子。哺乳动物细胞编码的限制因子,可以限制HIV-1和其他病毒的复制。不过,被病毒感染的细胞往往不表达这样的限制因子。人们普遍认为,诱导宿主限制因子的表达是抑制病毒复制的一个潜在途径。  杜克大学的Bryan R.

PNAS:CRISPR协助细胞对抗HIV

  宿主细胞在面对病毒感染的时候,会表达一系列对抗病毒的蛋白,这些蛋白被称为宿主限制因子。哺乳动物细胞编码的限制因子,可以限制HIV-1和其他病毒的复制。不过,被病毒感染的细胞往往不表达这样的限制因子。人们普遍认为,诱导宿主限制因子的表达是抑制病毒复制的一个潜在途径。  杜克大学的Bryan R.

云序生物最新m6A“RNA甲基化”研究汇总—病毒篇

  RNA甲基化领域是当前最耀眼的国际科研明星,也是国自然申请的大热点;究其原因,是因为最近一两年,RNA甲基化的功能与分子机制方面取得了巨大的进展。RNA甲基化已被证实在癌症发生发展,病毒感染,神经发育,干细胞分化等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今天,我们承接上一期的癌症篇,为您带来病毒领域的RNA甲基化

m6A“RNA甲基化”研究汇总—病毒篇

RNA甲基化领域是当前最耀眼的国际科研明星,也是国自然申请的大热点;究其原因,是因为最近一两年,RNA甲基化的功能与分子机制方面取得了巨大的进展。RNA甲基化已被证实在癌症发生发展,病毒感染,神经发育,干细胞分化等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今天,我们承接上一期的癌症篇,为您带来病毒领域的RNA甲基化研究

沙门氏菌毒力因子SopB挟持宿主细胞中间丝促进细菌复制

  无肌间刺鱼突变体种质的创制是近年来鱼类遗传育种学研究的热点。异育银鲫以其肉质细嫩鲜美深受消费者青睐,但其体内具有的80多根细小的肌间刺给食用者带来了不少麻烦。近两年来,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桂建芳团队经全基因组解析揭示银鲫为双三倍体,即包含有两套三倍体基因组,由此开拓完善了在

RNA病毒复制酶从细胞核转运至细胞质并启动病毒复制机制

  近日,作物有害生物功能基因组研究创新团队在国际知名期刊《新植物学家(New Phytologist)》在线发表研究论文“Nuclear exportin 1 facilitates turnip mosaic virus infection by exporting the sumoylated

中国科学家发现控制艾滋病病毒复制新机制

  日前,《免疫学期刊》(Journal of Immunology)在线发表了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唐宏课题组的最新研究成果,该论文阐述了天然免疫反应中的重要信号分子TBK1控制免疫缺陷病毒(HIV-1)复制的新机制,为基础研究和临床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当病毒侵入机体时,天然免疫细胞会

农夫与蛇:新冠病毒复制专坑宿主

  自然界各类病毒多样,但目前新冠病毒在人类间广泛传播,造成如此大影响的需要高度重视,可能提示其感染宿主、自身复制、侵袭致病等机制与以往的机制区别。德国海德堡大学团队发现丙型肝炎病毒(HCV)和SARS-CoV-2在自身结构复制方面与自噬通路相关,相关研究出版在本月Cell Reports杂志。 

宿主防御机制保护细胞免受病毒感染

  一项新的研究发现为什么病毒颗粒倾向于在前几小时内积累在病毒感染细胞核周围的特定位置上。  该研究表明这种现象是一种新的防御机制,是细胞用来阻止细胞核侵入并限制病毒感染的一种防御机制。这种病毒粒子的影响用于新药的发现和基因传递的治疗,相关文章在人类基因治疗杂志中发表。  细胞核周围保留的病毒颗粒是

揭示植物病毒与宿主细胞间博弈新机制

  本报讯 中科院上海植物逆境生物学研究中心Rosa Lozano-Duran研究组发现,调控植物生长发育的受体蛋白BAM1可促进细胞之间RNAi的扩散,揭示了BAM1在植物抗病毒免疫中的关键作用,为利用生物技术编辑该蛋白以提高作物对病毒抗性提供了可能。相关成果近日在线发表于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

军团杆菌感染宿主细胞的具体过程以及分子机制

  军团杆菌(Legionella)导致以肺炎为主的感染,又被称为军团病。军团杆菌会对公众健康产生不利影响,根据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估计,美国每年有8,000至18,000人因军团病住院。之所以称为军团病,是因为该疾病最早是1976年在美国费城召开退伍军人大会时暴发流行。军团杆菌通常出现在水生环境

了解病毒如何侵入宿主细胞蛋白质制造机制

传染性病毒具有多种形状和大小,并使用略有不同的攻击机制使人类和动物患病。但是所有病毒都有一个共同点:它们只能通过在另一生物体的细胞内复制来造成损害,这些生物是其宿主。 病毒如何诱骗宿主细胞复制病毒的这一广泛而基本的过程吸引了科罗拉多州立大学的一组科学家数年。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系的Monfort教授

何川教授eLife最新表观遗传学成果

  7月2日,国际著名学术期刊《eLife》在线刊登了芝加哥大学何川教授(Chuan He)和俄亥俄州立大学Li Wu带领的一项研究成果,题为“N6-methyladenosine of HIV-1 RNA regulates viral infection and HIV-1 Gag protei

-Nature:HIV1-Vif蛋白的作用机制

  在“人免疫缺陷病毒-1”(HIV-1)感染期间,病毒蛋白Vif通过同时劫持“贝塔核心结合因子亚单元”(CBFβ)和E3连接酶复合物CUL5-ELOB-ELOC,来破坏抗病毒宿主因子的活性。   但它是怎样做到这一点的此前却一直不清楚。现在,Zhiwei Huang及同事确定了Vif-CBF

昆明动物所郑永唐组等发现平顶猴对HIV1易感的分子机制

  宿主病毒限制因子APOBEC3、TRIM5α、TRIMCyp、Tetherin、SAMHAD1及Mx2等可直接作用于HIV-1等逆转录病毒,从而限制病毒在宿主细胞中的复制。对宿主限制因子的研究有助于阐明HIV-1复制的分子免疫机制,构建合适艾滋病的动物模型,探究艾滋病药物新靶点和治疗新策略。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