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外周血染色体制备

实验方法原理人的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疗法是1960年由Moorhead提出来的。正常情况下,人外周血小淋巴细胞都处在G1期(或G0期)。但在体外给予一-定的条件,进行培养,经72h就可获得大量的有丝分裂细胞。这种取材简易、用血量少的培养方法已被广泛采用。在培养液中加入植物血凝素(PHA),淋巴细胞受到刺激可转化为淋巴母细胞,进入有丝分裂短期培养后,经秋水仙素处理,可抑制细胞分裂时纺锤丝的形成,使细胞分裂停止在中期.同时它可改变细胞质的黏度,引起染色体在细胞质中分散。经低渗和固定,即可得到大量的、分散效果好的染色体分裂象。人体的1mL外周血中一般含有约(1~3)×106个小淋巴细胞,足够染色体标本制备和分析之用。实验材料血液样品试剂、试剂盒RPMI-1640NaHCO3肝素钠秋水仙素KCl甲醇冰乙酸Na2HPO4KH2PO4NaHCO3仪器、耗材注射器培养瓶刻度吸管离心管吸管量筒载玻片超净工作台天平恒温培养箱离心机显微镜实验步骤一、......阅读全文

人类外周血染色体制备

实验方法原理人的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疗法是1960年由Moorhead提出来的。正常情况下,人外周血小淋巴细胞都处在G1期(或G0期)。但在体外给予一-定的条件,进行培养,经72h就可获得大量的有丝分裂细胞。这种取材简易、用血量少的培养方法已被广泛采用。在培养液中加入植物血凝素(PHA),淋巴细胞受到

人类外周血染色体制备

实验概要人外周血小淋巴细胞,通常都处在G1期(或G0期),一般情况下不进行分裂。如在培养液中加入植物血凝素(PHA),这种小淋巴细胞受到刺激可转化为淋巴母细胞,进入有丝分裂。短期培养后,经秋水仙素处理,低渗和固定,即可得到大量的有丝分裂细胞。人体的1ml外周血内一般含有约1×106~3×106个小淋

人类外周血染色体制备

一、原理人外周血小淋巴细胞,通常都处在G1期(或G0期),一般情况下不进行分裂。如在培养液中加入植物血凝素(PHA),这种小淋巴细胞受到刺激可转化为淋巴母细胞,进入有丝分裂。短期培养后,经秋水仙素处理,低渗和固定,即可得到大量的有丝分裂细胞。人体的1ml外周血内一般含有约1×106~3×106个小淋

人类外周血染色体制备原理和操作步骤

一、原理人外周血小淋巴细胞,通常都处在G1期(或G0期),一般情况下不进行分裂。如在培养液中加入植物血凝素(PHA),这种小淋巴细胞受到刺激可转化为淋巴母细胞,进入有丝分裂。短期培养后,经秋水仙素处理,低渗和固定,即可得到大量的有丝分裂细胞。人体的1ml外周血内一般含有约1×106~3×106个小淋

人外周血染色体制备和体外培养细胞的染色体标本制备

实验概要本文介绍了人外周血染色体制备和体外培养细胞染色体标本制备的原理、操作流程及注意事项。实验原理人的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方法是1960年由Moorhead 提出来的。正常情况下,人外周血小淋巴细胞都处在G1期(或G0期),但在体外给予一定的条件,进行培养,经72 h就可获得大量的有丝分裂细胞。这种

人外周血染色体制备和体外培养细胞的染色体标本制备1

一、 人外周血染色体制备实验原理 人的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方法是1960年由Moorhead 提出来的。正常情况下,人外周血小淋巴细胞都处在G1期(或G0期),但在体外给予一定的条件,进行培养,经72 h就可获得大量的有丝分裂细胞。这种取材简易、用血量少的培养方法已被广泛采用。在培养液中加入植

人外周血染色体制备和体外培养细胞的染色体标本制备2

⑦ 再固定:加固定液8ml,混匀,固定10min。⑧ 离心:同上,吸去上清液。⑨ 制细胞悬液:根据细胞量多少,加入适量固定液,充分混匀,制成细胞悬液。⑩ 滴片:取出预先经冰水浸泡的载玻片,用吸管吸取混匀的细胞悬液在离冰片约30cm距离进行滴片,每片约滴2~3滴细胞悬液,使细胞较好分散。一般每一培养瓶

经培养外周血细胞的染色体制备实验

实验材料 用 Vacutainer (BectonDickinson) 或加有不含防腐剂的肝素纳.(25U ml) 的注射 器获取肝素化的全血试剂、试剂盒 完全的 RPMI 10% FBS (胎牛血清)培养基100 X 植物血凝素氨甲蝶呤 脱氧胸嘧啶核苷秋水仙素氯化钾固定剂仪器、耗材 无菌锥形聚丙烯

经培养外周血细胞的染色体制备实验

            实验材料 用 Vacutainer (BectonDickinson) 或加有不含防腐剂的肝素纳.(25U  ml) 的注射 器 获取肝素化的全血 试

经培养外周血细胞的染色体制备实验

尽管从其他细胞也可以制备染色体,但人类外周血白细胞是最容易同步化的,从而可以对其染色体进行高分辨分析。实验材料用 Vacutainer (BectonDickinson) 或加有不含防腐剂的肝素纳.(25U ml) 的注射 器获取肝素化的全血试剂、试剂盒完全的 RPMI 10% FBS (胎牛血清)

人外周血白细胞DNA制备

实验概要本实验从人外周血中制备了白细胞DNA,介绍了制备基本原理及操作步骤。实验原理从全血制备白细胞DNA,可用非离子去污剂Triton   X-100直接破裂血中红细胞和白细胞的细胞膜,释出血红蛋白及细胞核,在反应体系中含一定浓度蔗糖,维护核膜内外的渗透压,以防止核膜破裂,通过离心等手段即可获得白

染色体制备

实验方法原理固定阻滞于分裂中期的细胞,在低渗液中膨胀,将细胞滴在载玻片上,染色,观察 [ Rothfels and Siminovitch,1958;Rooney and Czepulkowski,1986 ] 。实验材料D-PBS0.25%胰蛋白酶对数期的培养细胞秋水仙酰胺试剂、试剂盒低渗溶液醋酸

染色体制备

实验方法原理固定阻滞于分裂中期的细胞,在低渗液中膨胀,将细胞滴在载玻片上,染色,观察 [ Rothfels and Siminovitch,1958;Rooney and Czepulkowski,1986 ] 。实验材料D-PBS                                

染色体制备

            实验方法原理 固定阻滞于分裂中期的细胞,在低渗液中膨胀,将细胞滴在载玻片上,染色,观察 [ Rothfels and Siminovitch,1958;Rooney and Czepulkowski,1986 ] 。

染色体制备

实验方法原理 固定阻滞于分裂中期的细胞,在低渗液中膨胀,将细胞滴在载玻片上,染色,观察 [ Rothfels and Siminovitch,1958;Rooney and Czepulkowski,1986 ] 。实验材料 D-PBS0.25%胰蛋白酶对数期的培养细胞秋水仙酰胺试剂、试剂盒 低渗溶

染色体制备

一、 人外周血染色体制备 1. 实验原理 人的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方法是1960年由Moorhead 提出来的。正常情况下,人外周血小淋巴细胞都处在G1期(或G0期),但在体外给予一定的条件,进行培养,经72 h就可获得大量的有丝分裂细胞。这种取材简易、用血量少的培养方法已被广泛采用。

外周血细胞染色体核型分析-是什么

  染色体核型分析是以分裂中期染色体为研究对象,根据染色体的长度、着丝点位置、长短臂比例、随体的有无等特征,并借助显带技术对染色体进行分析、比较、排序和编号,根据染色体结构和数目的变异情况来进行诊断。核型分析可以为细胞遗传分类、物种间亲缘的关系以及染色体数目和结构变异的研究提供重要依据。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样本的制备

实验方法原理血液是天然的单个细胞分散的细胞悬液,血细胞在生理状态下呈分散的游离状态。它是流式细胞分析的理想样品。血液中的主要细胞成分为白细胞、红细胞和血小板;而其中白细胞主要成分又分为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和粒细胞。但在血细胞中一般检测单个核细胞较为多见。实验材料外周血试剂、试剂盒肝素生理盐水实验步骤一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样本的制备

实验方法原理 血液是天然的单个细胞分散的细胞悬液,血细胞在生理状态下呈分散的游离状态。它是流式细胞分析的理想样品。血液中的主要细胞成分为白细胞、红细胞和血小板;而其中白细胞主要成分又分为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和粒细胞。但在血细胞中一般检测单个核细胞较为多见。实验材料 外周血试剂、试剂盒 肝素生理盐水实验

染色体制备仪

  培养细胞的染色体核型分析技术在产前诊断,肿瘤预后,不孕不育查因,科学研究等方面应用广泛,也是细胞遗传的一项基本检测技术。  通过体外培养获得大量的分裂细胞之后,加入秋水仙素,使分裂中的细胞停止于分裂中期,再经过染色体制备,将染色体的条带染色显示出来,显微镜下计数细胞核型、染色体数目及条带,分析后

染色体制备体会

1、 培养基PH浓度、小牛血清量及培养箱温度的恒定是培养成功关键;  2、秋水仙素适量、适宜的处理时机和时间,是获得良好、足够分裂相的条件。分裂相的多少和染色体形态及带型处理良好与否均受其影响。  3、低渗处理是获得分散良好的分裂相关键步骤,低渗过度或不足都会造成染色体形态不良的结果。在低渗处理时期

人类染色体常规类型

人类染色体可分为两种类型:常染色体(体染色体)和性染色体(异体染色体)。某些遗传特征与一个人的性别有关,并通过性染色体传播。常染色体因此包含其余部分的遗传信息。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的复制、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一致。

人类Y染色体急剧退化

人类Y染色体在全世界的分布比例图   据美国《每日科学》网站7月17日报道,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的两位科学家研究发现:Y染色体比X染色体的演化速度快得多,这将导致Y染色体上的基因急剧丢失,照此继续,Y染色体将会完全消失,人类的传宗接代将受威胁。   这个现象由生物学副教授卡特雷纳·玛克瓦(

人类染色体核型分析

实验概要学习和掌握人类染色体核型分析的方法,进一步识别和鉴定人类染色体。实验原理核型(karyotype)一词在20世纪20年代首先由苏联学者T. A. Levzky等人提出。核型分析的发展有三项技术起了很重要的促进作用,一是1952年美籍华人细胞学家徐道觉发现的低渗处理技术,使中期细胞的染

人类染色体的染色体带的命名

  根据人类细胞遗传学命名的国际体制(ISCN)的规定,每条染色体都以显著的形态特征(着丝粒、染色体两臂的末端和某些带)作界标而区分为若干个区,每个区都含一定数量、一定排列顺序、一定大小和染色深浅不同的带,这就构成了每条染色体的带型。  区和带的命名是从着丝粒开始,向臂的远端序贯编号。"1"是最靠近

染色体CBG标本制备

一、原理     异染色质在整个分裂间期及分裂期都是浓缩的,因而其大小较为恒定。它们通常位于着丝粒附近,或在染色体臂上呈现“团块”,这些染色质主要由C显带技术呈现,故称为C带。CBG即C带、Ba(OH)2、Giemsa的简写。C带的根本特征是选择性地从染色体臂抽取DNA,但在C带区有很强抗

染色体GTG标本制备

一、原理    非显带染色体除可根据形态分辨部分染色体,其他多数染色体难以确认,而显带技术则可使染色体纵向长度上出现不同带纹,以辨认全部染色体。GTG即G带,Trypsin(胰酶),Giemsa的简写。Giemsa染料是噻嗪--曙红染料,染色体的着色有赖于在原位形成噻嗪--曙红(2∶1)的沉淀物。着

绒毛染色体制备方法

绒毛来源于胚胎的中胚层,最早的初级干绒毛出现于孕三周初,孕8周左右是绒毛发育最旺盛时期。目前国内外绒毛取材多选于8-9周。研究资料表明,绒毛取样不影响胚胎的发育及胎盘的功能。但取样的失败可导致胚胎丢失而终止妊娠。绒毛取样前者首先要检查阴道分泌物以判别阴道的洁净度,防止取样导致宫内感染。其次需做B超检

人类染色体的主要类型

人类染色体可分为两种类型:常染色体(体染色体)和性染色体(异体染色体)。某些遗传特征与一个人的性别有关,并通过性染色体传播。常染色体因此包含其余部分的遗传信息。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的复制、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一致。

人类细胞有多少对染色体?

人类细胞有 23 对染色体(22 对常染色体和一对性染色体),即每个细胞共有 46 个染色单体。除此之外,人类细胞还有数百个线粒体染色体拷贝。人类基因组的测序提供了关于每条染色体的大量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