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昆明动物所揭示温泉菌群空间分布的特征参数

生物分布的空间异质性是生态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对于似乎无处不在的细菌来讲,这一问题的研究难度似乎更大。近日,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计算生物与医学生态学实验室博士生李连伟发表在Molecular Ecology上的论文揭示了温泉菌群分布的重要特征参数。这是作者继年初在Frontiers in Microbiology上发文试图估计全球温泉细菌种类理论最大值后,所获得的另一项关于温泉菌群生态的重要参数。两项研究均基于Sharpe(2014)等所收集的全球160多组温泉菌群宏基因测序数据。 该研究最重要的发现是,菌群空间分布异质性随群落中平均物种大小变化的关系符合幂法则模型,而该幂法则模型的关键参数(b)是一常数,并不受温泉环境因子(例如温度、pH)的影响。因此,利用这一常数,就可以估计某一温泉中菌群分布空间异质性的高低。论文中,作者以地球上重力加速度常数(g=9.8)做类比,阐述了所发现参数的理论和实际意义。如果重力加速度......阅读全文

研究发现全球温泉有超60000种微生物

  温泉中究竟有多少微生物?我国科学家通过研究全球160多处温泉的微生物采样数据,估算出全球温泉共有古菌近8400种、细菌55000多种。该成果近日发表在了国际期刊《微生物学前沿》上。  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计算生物与医学生态学”课题组根据全球160多处温泉宏基因数据,采用“多样性-面积关系”

首届中国乳腺癌干细胞高峰论坛举办

  第一届中国乳腺癌干细胞高峰论坛于10月11日至14日在昆明滇池春天温泉会馆举办。本届会议由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主办,昆明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云南省肿瘤医院)、昆明医科大学附属甘美医院(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和昆明纳瑞科技有限公司三家单位协办。   自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的孙汉董院士作为会议

动物所揭示口腔抵御机会性病原放线菌感染的潜在机制

  人体口腔内栖息着500多种细菌,其中包括一些来自放线菌门的机会性病原菌。但是,为什么我们的口腔一般不会被放线菌感染?近日,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马占山学科组的一项研究为该问题提供了可能的答案。  基于复杂网络分析,博士研究生李文迪在健康人体口腔中找到了一个由细菌组成的核心功能团。该功能团主要由

揭示泛素连接酶HECTD3调控病原菌感染诱导IFN-I产生的机制

  I型干扰素信号途径在宿主抵抗病原体感染、减弱机体损伤和防止自身免疫疾病发生中都发挥重要功能,因此宿主体内I型干扰素的产生受到缜密的机制调控以确保维持适中的免疫反应。泛素化修饰在病毒感染诱导IFN-I产生和抗病毒感染中发挥重要作用并得到较多研究,但在病原菌感染中的调控机制研究相对较少,并且IFN-

一项预测估计“潜在”生物多样性的方法

  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研究员马占山近日在Journal of Biogeography发文,提出一项预测估计“潜在”生物多样性 (Potential Diversity: 也谓之“暗”生物多样性 Dark Biodiversity) 的方法。该方法基于文章中提出的一个用于描述生物多样性时空分布

动物所发现TRPA1离子通道介导碘引起疼痛及过敏副作用

  近日,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离子通道药物研发中心研究发现,TRPA1离子通道介导碘引起疼痛及过敏副作用。该研究成果在线发表在国际期刊EMBO Reports上,昆明动物所硕士研究生苏德源、赵红、胡金升为论文共同第一作者,研究员杨建和副研究员王树为论文共同通讯作者。  早在2000年以前碘就被发

昆明动物所揭示细胞清除病原体新策略和效应分子

  近日,美国传染病学会会刊《传染病杂志》(Journal of Infectious Diseases)以Host pore-forming protein complex neutralizes the acidification of endocytic organelles to count

一文了解我国肠道微生物行业的产业现状

   人体是由自身细胞及共生的大量微生物细胞所共同组成的复杂共生生命体。人体肠道微生物数量庞大、种类繁多,被称为“第二基因组”。在人体微生物组学中,96-99%的微生物聚集在胃肠道,肠道微生物与机体健康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  本文,我们整理了肠道微生物行业的产业现状,包括肠道微生物的应用场景、产业化

人体菌群多样性与疾病关系的“1/3猜想”提出

  中科院昆明动物所计算生物与医学生态学课题组近日在《自然》旗下的The ISME Journal发文,揭示人类肠道菌群多样性与疾病间不一定存在相关关系。严格的统计分析表明,只有在大约1/3情形菌群多样性才与“菌群相关疾病”存在显著关系。  课题组负责人马占山研究员介绍说,人体菌群主要分布在肠道、口

我国学者揭示吸血蝙蝠专门以吸血为食的演化适应机制

  吸血蝙蝠,是专门以吸血为食的蝙蝠。是哺乳类唯一专门以吸血为食的类群。血液里边不仅含有大量的细菌和病毒,而且营养物质也极度缺乏——碳水化合物和维生素太少,盐含量过多。专门以血液为食对物种生存是一个极大的挑战。  昆明动物所的研究表明,吸血蝙蝠演化出了专性食血的特殊适应。研究人员对普通吸血蝙蝠(拉丁

张云小组发现人体能量物质具抗微生物感染功能

  记者近日从中科院昆明动物所了解到,该所张云课题组发现,作为人体能量物质的三磷酸腺苷(ATP)具有抗微生物感染的功能。该成果日前在线发表于美国《科学公共图书馆·综合》。   据介绍,作为细胞内能量传递的“分子通货”,ATP能储存和传递化学能,并已被开发成临床药物。国家药典记载用于进行性肌萎缩、脑

利用仿生肠芯片研究新冠病毒诱发肠组织感染获研究进展

  近日,我所秦建华研究员团队与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郑永唐研究员团队合作,建立了一种仿生肠芯片感染模型,研究探索了新冠病毒感染导致的肠屏障损伤、肠粘液细胞分布异常等一系列病理改变,为新冠病毒致病机理、传播途径研究和快速药物评价等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感染已导致

中科院昆明动物所“十二五”硕果累累

   在云南昆明,有一家历史悠久的科研单位,它是我国最早开展灵长类动物驯养繁殖和研究的单位之一,曾为我国原子弹的辐射生物学研究作出过贡献。它就是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以下简称昆明动物所)。  新时期,昆明动物所立足于我国及东南亚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资源,瞄准“遗传、发育和进化交叉统一”的重大科学前沿

自然界神奇“偷基因”生存策略:给物种带来顽强生命力

  据国外媒体报道,世界上最顽强的生命形式是什么?科学家们在寻找这一问题答案的过程中,发现了自然界一种“偷”的生存策略。一些生物可以生存于极热、极寒、极酸、极毒的极端环境中,比如美国黄石国家公园沸腾的温泉中的一种水藻,它的生存秘密就是从其它生命形式那里偷来生存的必要基因,而不是从父辈那里遗传。这种“

昆明动物所保密体系建设工作通过验收

    验收会现场  10月14日,中科院安全保卫保密办公室和昆明分院一行9人,对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保密体系建设工作进行了现场审查验收。昆明动物所领导及保密领导小组成员和涉密人员参加了会议。  会上,院安保办主任吴立光首先分析了当前保密工作的重要性和严峻性,全面推进保密管理工作的必

中科院昆明动物所发现蚂蚁可破译白蚁交流信息

  近日,中科院昆明动物所实验与理论生态研究组博士生文晓岚与版纳植物园化学生态研究组文平助理研究员展开合作,研究了版纳地区横纹齿猛蚁对同区域的几种培菌白蚁(云南土白蚁、云南大白蚁、小头钩白蚁)捕食过程中的化学通讯机制。结果发现,蚂蚁可破译白蚁复杂多变的交流信息。相关成果发表于《英国皇家学会学报B》。

Protein & Cell丨刘平生团队发现脂滴和线粒体相互锚定接触

  脂滴是一种具有中性脂质核心的膜性细胞器。与其他膜性细胞器的根本区别就是脂滴由单分子磷脂膜包被,而其他膜性细胞器由双分子磷脂膜与外界隔离。脂滴最早由列文虎克于1674年在牛奶里发现,是人类最早发现的膜性细胞器。长期以来,学者们一直简单地认为脂滴仅是细胞里的油滴(脂肪滴),取名Lipid Dropl

973首席科学家发现基因功能新起源

来自中科院昆明动物所的研究人员发现在哺乳动物的一个重要转录抑制因子CDYL基因中,新外显子反复在不同哺乳动物谱系中发生,而且这些新外显子能给该基因带来很大的功能改变,这说明基因中新外显子的出现也是增加蛋白多样性和新功能起源的一种重要方式。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国际著名遗传学刊物《Trends in Ge

工业微生物产生菌的分离筛选(1)

菌株分离(separation)就是将一个混杂着各种微生物的样品通过分离技术区分开,并按照实际要求和菌株的特性采取迅速、准确、有效的方法对他们进行分离、筛选,进而得到所需微生物的过程。菌株分离、筛选(screening)虽为两个环节,但却不能绝然分开,因为分离中的一些措施本身就具有筛选作用。工业微生

工业微生物产生菌的分离筛选(一)

菌株分离(separation)就是将一个混杂着各种微生物的样品通过分离技术区分开,并按照实际要求和菌株的特性采取迅速、准确、有效的方法对他们进行分离、筛选,进而得到所需微生物的过程.菌株分离、筛选(screening)虽为两个环节,但却不能绝然分开,因为分离中的一些措施本身就具有筛选作用.工业微生

工业微生物产生菌的分离筛选(1

菌株分离(separation)就是将一个混杂着各种微生物的样品通过分离技术区分开,并按照实际要求和菌株的特性采取迅速、准确、有效的方法对他们进行分离、筛选,进而得到所需微生物的过程。菌株分离、筛选(screening)虽为两个环节,但却不能绝然分开,因为分离中的一些措施本身就具有筛选作用。工业微生

工业微生物产生菌的分离筛选(一)

  菌株分离(separation)就是将一个混杂着各种微生物的样品通过分离技术区分开,并按照实际要求和菌株的特性采取迅速、准确、有效的方法对他们进行分离、筛选,进而得到所需微生物的过程.菌株分离、筛选(screening)虽为两个环节,但却不能绝然分开,因为分离中的一些措施本身就具有

昆明动物所与老挝生物技术与生态所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8月18日,老挝科技部部长Borviengkham Vongdara、老挝科技部生物技术与生态研究所常务所长Ratsamy Phanthavong等一行12人到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开展交流,并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座谈会上,双方就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等方面合作进行会谈交流并达成共识,昆明动物所

CRISPR-Cas9基因编辑系统在灵长类中不会导致明显脱靶效应

  CRISPR-Cas9基因编辑系统已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和医学研究,研究人员正在尝试利用这一系统进行人类疾病的基因治疗。然而,CRISPR-Cas9系统在临床前的安全性却缺少全面的评估。之前有研究表明,CRISPR-Cas9系统在小鼠中会造成大量脱靶突变。此外,对细胞系的研究发现,Cas9编辑细胞的

科学家发现RNA甲基化识别蛋白YTHDF1的重要功能

  10月25日,《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以YTHDF1 links hypoxia adaptation and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progression 为题,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陈勇彬学科组的最新研究成果。该

科学家揭开灵长类动物胚胎原肠运动“神秘面纱”

  早期胚胎发育关乎生命本源,一直是生物学研究的热点和难点。哺乳动物胚胎在输卵管中经一系列卵裂和分化形成囊胚。随后,囊胚迁移至子宫进行着床。着床前后,胚胎中部分细胞开始移动、重排和分化,启动原肠运动(Gastrulation),形成内、中、外三个胚层,为胚胎体轴建立和器官发育奠定基础。早期胚胎发育和

“疾病动物模型与新药研发联合实验室”揭牌

  7月14日,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苏州大学“疾病动物模型与新药研发联合实验室”(以下简称联合实验室)成立揭牌仪式在昆明动物所举行。昆明动物所黄京飞副所长,苏州大学熊思东副校长,苏州大学药学院镇学初院长、秦正红副院长、汪维鹏副院长、许国强教授、张小虎教授和毛新良教授,昆明动物所施鹏所长助理、赖

第二届中国乳腺癌干细胞高峰论坛在丽江举办

  10月11日至14日,第二届中国乳腺癌干细胞高峰论坛在云南省丽江举办。本届会议由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主办,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江苏省人民医院),昆明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云南省肿瘤医院),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云大医院)协办,共有96 人参加会议。   昆明动物研究所陈策实研

昆明动物所等发现人类大脑进化幼态持续现象的分子机制

  幼态持续(neoteny)是人类进化中发生的独特现象。与我们的近亲非人灵长类相比,人类的发育速度变慢,发育过程延缓。人类的幼态持续在进化上的重要性在于为大脑发育和神经网络的可塑性提供了更长的时间窗口,是人类智力形成的关键因素。然而,人们对人类幼态持续的遗传基础尚不清楚。  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

模式动物表型与遗传研究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动员

  9月6日上午,模式动物表型与遗传研究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灵长类设施)建设启动动员会在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召开。中科院副院长、党组成员张涛出席。  张涛一行实地考察了设施建设地,听取了昆明动物所所长、灵长类设施工程总经理姚永刚对设施建设进展的汇报。张涛对设施即将开工建设表示祝贺,并提出四点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