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番茄驯化位点一个重复片段中和番茄育种障碍的隐秘变异

第三代测序技术崛起了,伴随而来的三代变异检测技术也成为发现大片段结构变异的新宠儿,从2016年医学研究人员首次用 PacBio 测序技术找到致病性结构变异成功诊断罕见疾病,到2018年中信湘雅生殖与遗传专科医院的研究人员采用 Nanopore 测序技术精确诊断出一段长达 7Kb 的缺失突变并明确了结构变异的来源,再到2019年利用 PacBio 测序技术系统揭示人类基因组中结构变异的特征和影响。三代变异检测技术一直在人类疾病研究和精准医疗上大放光彩,相关文献资料也是数见不鲜,而在动植物领域却寥若晨星。 现在介绍发表杂志Nature Plants 上的一篇名为Duplication of a domestication locus neutralized a cryptic variant that caused a breeding barrier in tomato(番茄驯化位点一个重复片段中和了一种影响番茄育种障碍的隐......阅读全文

研究指出基因组学引领生物育种变革

  记者从近日举行的第五届国际农业基因组会议暨深圳国际食品谷研讨会上获悉,现代农业研究已迈入生物组学大数据时代,特别是基因组学及其衍生技术在生物育种中发挥着重要的引领作用。  基因组学是对生物体所有基因进行集体表征、定量研究及不同基因组比较研究的一门交叉生物学学科。基因组学主要研究基因组的结构、功能

中国科学家Nature Genetics发表基因组研究新成果

  红彤彤的现代番茄(西红柿)比起最初来自南美洲安第斯山脉区域、豌豆大小的野生祖先要大了近一百倍。为了追踪番茄育种的悠久历史,以及了解人类施加的选择如何改变了番茄的基因组,由来自中国农业科学院、华中农业大学等10多家国内外机构的研究人员组成的一个国际研究小组,对360个番茄品种,其中包括野生型和驯化

高效育种技术让番茄和辣椒更好吃

  蔬菜与病虫害的抗争从未停歇。然而,大量使用农药会给人类健康、环境等带来很多不利影响,科学家们一直在寻求两全其美的办法,既可以减少农药施用量,又可以保证蔬菜的安全生产与供给。  “那就要培育出既多抗又优质、丰产的品种。”20年前,华中农业大学园艺林学学院教授叶志彪就萌生出这样的想法,并不断付诸实践

科学家“解码”西红柿青岛抢到成果使用权

  西红柿是广受大家喜爱的食物,但有谁知道它是怎么来的?是什么让它如此美味而又营养丰富呢?22日,记者从青岛农业大学了解到,经过长达8年的辛苦研究,青岛农业大学教授姜国勇参与的国际番茄基因组研究于近日最终完成。   今年5月31日,国际权威学术期刊《自然》以封面文章的形式首次公布了科学家对栽培番茄

现代分子育种研究进展

从过去到现在,世界各国的顶尖育种工程师们一直都在为未来的发展提供更好的产品而努力。祖辈们和上一代的园丁们精心挑选出最适合当地条件的作物种子并加以妥善保存,以期在来年或今后更长的时间内能获得好的收成。以番茄为例,在经过几十年的选择性育种后,各种地方品种的种子表现出了明显的特定区域特征。这些品种随着时间

Nature子刊:番茄育种研究获重大突破

  番茄(Solanum lycopersicum)是世界上最有价值的水果作物之一,每年全球总价值超过500亿美元。我们经常吃番茄,它们也在我们的饮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维生素、矿物质和促进健康的植物化学物质。植物育种工作者一直致力于提供高产、更美味、更有营养和保质期更久的番茄品种,

基因组学出手助番茄复“味”

  以《更好吃的番茄》为题,1月27日的《科学》杂志用封面报道介绍了中美科学家关于番茄风味改良的化学和遗传学路线图研究成果,同期刊发了两国科学家合作的论文。与此同时,《自然》杂志也就此在线发表了亮点报道。   《科学》和《自然》杂志如此重视这小小番茄的原因在于,番茄既是一种非常受消费者欢迎的蔬菜,根

我科学家揭示番茄进化线路 为培育美味番茄提供新工具

  近日,中国农科院蔬菜花卉所研究员、深圳农业基因组所副所长黄三文领导的研究团队,通过对世界各地的360份番茄种质进行重测序分析,构建了完整的番茄遗传变异组图谱,为培育更加美味的番茄提供了新的工具。其最新研究成果于北京时间10月14日凌晨以长篇论文在线发表于《自然·遗传学》(Nature Genet

基因组学出手 寻找番茄旧时味

  近日,《科学》杂志以封面报道形式介绍了中美科学家关于番茄风味改良的化学和遗传学路线图研究成果,同期刊发了两国科学家合作的论文。与此同时,《自然》杂志也就此在线发表了亮点报道。   小小番茄之所以获得如此高的关注度,源于这种果实既是一种非常受消费者欢迎的蔬菜,又是植物生物学家的最爱之一,堪称植物遗

Cell:广泛靶向代谢组技术揭示番茄代谢育种与驯化历史

  继广泛靶向代谢组技术成果在NG、NC、PNAS发表后,2018年1月11日,《Cell》在线发表了题为“Rewiring of the fruit metabolome in tomato breeding”的研究论文。论文的通讯作者为迈维代谢首席科学家华中农业大学罗杰教授与中国农业科学院深圳农

一“图”在手 找回失落的番茄美味

  中国农科院近日宣布,由该院深圳农业基因组研究所黄三文研究员领衔的国际科研团队,首次利用多重组学大数据分析,揭示了“世界第一果”番茄在驯化和育种过程中营养和风味物质发生的变化,及其调控位点,为番茄果实风味、营养物质的遗传调控和全基因组设计育种提供了路线图。相关科研论文在国际知名生命科学期刊《细胞》

中国农业科学院Cell子刊发布番茄研究重要成果

  来自中国农业科学院、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的研究人员,通过绘制番茄果实发育过程中全基因组脱氧核糖核酸酶I(DNase I)超敏位点图谱,鉴别出了一些调控DNA元件。这一重要的研究成果发布在5月29日的《Molecular Plant》杂志上。  中国农业科学院的崔霞(Xia Cui)研究员

黄三文:用大数据精准培育“你的菜”

  在中国农业科学院深圳农业基因组研究所研究员黄三文办公室的一面白色玻璃隔断上,用马克笔写着一组杂交育种模式图。这是多年前,他写下的关于“优薯计划”的创想。  杂交育种是将父母本杂交,形成不同的遗传多样性,再通过对杂交后代的筛选,获得具有父母本优良性状、且不带有父母本中不良性状的新品种的育种方法。马

网传圣女果是转基因会致癌 专家:常规育种可放心吃

  近日,海口市民王女士反映:“前几天我在微信朋友圈看到一篇文章说,圣女果是转基因食品,吃多了会致癌,吓得我现在都不吃了,这到底是不是真的?”对此,记者采访了相关专家,得到的答案是:海南所有圣女果都是通过常规育种培育出来的,不是转基因水果。   市民疑虑:圣女果到底是不是转基因水果?   每年二、三

圣女果是转基因蔬菜?专家:多吃没问题

  圣女果(俗称小西红柿)因为营养丰富、口感好、便于食用而成为市民十分喜爱的一种农产品,但最近网上有传言说圣女果是转基因食品,食用后可能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影响。那么,圣女果到底是不是转基因蔬菜,宝宝吃了究竟有无危害呢?   曾几何时,我们都希望买到的西红柿越大越好,至到有一天市场上出现了一种带着"反潮

中荷科学家共同发起“100个番茄基因组研究计划”

  2011年5月11日,华大基因(BGI)和荷兰TTI GG(Technological Top Institute Green Genetics)共同宣布启动“100个番茄基因组研究计划”,这是中荷科学家在基因组学领域携手合作的又一重要研究项目,该项目将由来自中国和荷兰的多家科研机构或企业共同完

新研究在番茄基因组库中添加近5000个基因

  现在,来自农业研究局(ARS)和Boyce Thompson研究所(BTI)的科学家们在刚刚发表的《Nature Genetics》一文中,重点讨论了这个问题。  位于纽约伊萨卡的ARS植物、土壤和营养研究实验室的分子生物学家James Giovannoni和BTI生物信息学科学家Zhangju

科学家克隆番茄果实硬度新基因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以下简称蔬菜花卉所)品质分子改良课题组克隆了番茄中果实硬度关键调控基因FIS1,并揭示了该基因在番茄果实硬度形成中的功能,解析了赤霉素通路介导的番茄果实硬度的调控机制,为改良果实硬度提供了新的位点和策略。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于《自然—通讯》。 蔬菜花卉所研究员

研究揭示番茄耐盐基因

  土壤是保障粮食安全的基石。然而近年来由于化肥农药的过度使用等,土壤生态条件大不如前,基础地力下降,耕地盐碱化问题变得尤为突出。  除了“治疗”盐碱地,科学家也在不遗余力地挖掘作物的耐盐潜力。近日,中国科学院上海植物逆境生物学研究中心(以下简称“逆境中心”)研究员朱健康团队与中国农业科学院(深圳)

科学家揭示番茄紫色果实形成的分子机理

  近日,中国农科院蔬菜花卉研究所与华南农业大学开展合作研究,揭示了番茄紫色果实形成的分子遗传基础以及果实表皮中花青素生物合成的分子调控网络,为番茄高品质分子设计育种奠定了基础。  花青素是目前所发现的清除人体内自由基最有效的天然抗氧化剂,具有抗衰老、抗辐射、抗过敏、增进视力、改善睡眠、预防癌症、预

科技驱动蔬菜品种换代升级

  李君明和专家们在黄瓜大棚   辣椒新品种   番茄新品种■本报记者 胡璇子 “秧子吊得这么整齐!”“管理得真好!”“通常来说

科学家揭示了番茄分生组织发育调控的新机制

  4月23日,Communications Biology 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分子遗传国家重点实验室肖晗研究组题为Domain-specific expression of meristematic genes is defined by the LI

研究新发现!番茄丢失的耐盐基因被找回

  人口的增加对高效利用农业资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据统计,全球盐碱地面积高达9.56亿公顷,提高作物的耐盐性是解决粮食安全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番茄是主要蔬菜之一,起源于南美洲安第斯山地区,当地野生醋栗番茄能够在较高盐胁迫环境下生长。然而,在驯化和育种过程中,人类更关注其果实大小,丢失了野生番茄的耐盐

研究发现番茄茎秆变粗的关键基因

研究中检测SD的取材部位 华中农大供图  近日,《实验植物学杂志》(Journal of Experimental Botany)在线发表了华中农业大学教授叶志彪团队的最新研究成果。该研究鉴定了调控番茄茎秆发育的关键基因SD1,并从遗传和进化角度解析了番茄茎秆发育的遗传基础及调控机制。  论文通讯作

用色差计对番茄红素进行快速测定的方法

  番茄红素是决定番茄外观品质和营养品质的重要因素,是加工番茄品种改良过程中最受重视的经济性状。在番茄果实成熟过程中,大量的叶绿素逐渐转变为番茄红素和其他类胡萝卜素(如胡萝卜素、叶黄素等)。番茄红素在类胡萝卜素中所占的比例既与番茄果实的成熟度有关。色差计是根据各种类胡萝卜素的光吸收特性而设计的,利用

遗传发育所解析茉莉酸调控植物免疫的转录重编程机理

  茉莉酸是来源于不饱和脂肪酸的植物免疫激素,其生物合成途径和化学结构与高等动物中的免疫激素前列腺素有极高的类似性。在受到机械伤害、咀嚼式昆虫和死体营养型病原菌的侵害时,植物激活茉莉酸信号通路,启动并级联放大茉莉酸介导的转录重编程,从而产生有效的防御反应。但目前对茉莉酸激活植物免疫转录重编程的机理所

首次设立科学技术奖特等奖 2018天津市科学技术奖出炉!

712018JB-2-095海上平台干式桩腿内壁巡回检测机器人开发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天津理工大学张仕海、张子淼、杨燕罡、刘斌、韩芳芳、聂雅慧、许琢722018JB-2-096玄武岩纤维布加固既有混凝土桥梁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天津城建大学中国铁建大桥工程局集团有限公司天津津质工程技术咨询有限公司王海良

遗传发育所解析茉莉酸调控植物免疫的转录重编程机理

  茉莉酸是来源于不饱和脂肪酸的植物免疫激素,其生物合成途径和化学结构与高等动物中的免疫激素前列腺素有极高的类似性。在受到机械伤害、咀嚼式昆虫和死体营养型病原菌的侵害时,植物激活茉莉酸信号通路,启动并级联放大茉莉酸介导的转录重编程,从而产生有效的防御反应。但目前对茉莉酸激活植物免疫转录重编程的机理所

甘薯中利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改良淀粉的品质

  9月23日,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张鹏研究组在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olecular Sciences 杂志上在线发表了题为CRISPR/Cas9-Based Mutagenesis of Starch Biosynthetic Genes in Swe

协同创新驱动农业基因组学发展

   “作为生物技术领域最基础的学科,农业基因组学研究不仅需要国内外科学家同行的协同创新,更需要与生物技术产业发展需求无缝衔接,才能发挥出农业基因组学的最大潜能。基于这种认识,在国家农业科技创新联盟的框架下,建立农业基因组学的协同创新联盟就显得十分迫切。”中国农科院科技局局长梅旭荣表示。  7月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