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科学家揭示非小细胞癌的最佳治疗方法

肺癌是全球癌症相关死亡的主要原因,非小细胞肺癌(NSCLC)约占肺癌报告总数的85%。临床上有很大比例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患有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突变,尤其是从不吸烟的东亚女性。在过去的几十年中,这些患者的晚期治疗已经从经验性的细胞毒性治疗发展为靶向EGFR酪氨酸激酶治疗方案。到目前为止,已经开发出了多代EGFR-TKI,并且大多数这些TKI已被确立为标准的一线治疗药物。但是,EGFR-TKI的持久应答仍然是长期的挑战。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s)与其他治疗药物在不同作用机理上的生物学增效组合,包括化学疗法,单克隆抗体,免疫疗法和某些途径抑制剂,已被研究作为克服耐药性和延长生存期的一线选择。随着这些发展,出现了关于多种一线治疗中任意两种治疗之间的相对功效和安全性的问题。 2019年10月7日,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呼吸系统疾病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何建行教授、梁文华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阅读全文

涎腺小细胞癌的概述

  小细胞癌在肺部非常常见,或称燕麦细胞癌(oat cell carcinoma),占所有肺癌25%~36%,也可见于全身器官如皮肤、胃肠道、膀胱、子宫、前列腺、胸腺、乳腺、气管和肾。涎腺小细胞癌很少见,约占所有涎腺肿瘤10%以下,在涎腺恶性肿瘤中占2.5%左右。

涎腺小细胞癌的定义

  是罕见的恶性上皮性肿瘤,特征是胞质少的小间变细胞增生,核染色质细,有不明显的核仁。[1]

小细胞癌的病状及表现

小细胞癌(也称为小细胞肺癌、燕麦细胞癌)是一种极为恶性的癌症,最常出现在肺中, 尽管它可能偶尔出现在其它身体部位,例如子宫颈、前列腺和胃肠道。相比其他癌症而言,小细胞癌具有较短的倍增时间,更高的生长分数并倾向于较早地转移。

涎腺小细胞癌的症状体征

  小细胞癌病程短,生长速度快,多数病程小于半年。就诊时多属晚期肿瘤,已广泛侵犯周围组织。原发于腮腺区常发生面瘫,咬肌受累引起张口受限,可出现肿瘤溃疡。常伴有颈淋巴结转移。部分病员可出现远处转移,转移至肺、骨、肝等。

涎腺小细胞癌的发病机制

  据以往超微结构及组织化学研究涎腺小细胞癌将其分为两型:一种是具有神经内分泌特点的,而另一种则为导管型。主要依据是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有上皮分化趋向的细胞内不含神经分泌颗粒。近来Gnepp等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研究11例原发于涎腺的小细胞癌,不论电镜下是否存在神经分泌颗粒,采用反映神经内分泌特点的抗

涎腺小细胞癌的疾病诊断

  小细胞癌应与一些低分化肿瘤鉴别,如癌在多形性腺瘤中,腺癌、鳞癌、多形性低度恶性腺瘤。小细胞癌还需与恶性黑色素瘤鉴别,主要依靠免疫组化染色。

涎腺小细胞癌的实验室检查

  1.肉眼观察 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向周围组织广泛浸润,质地硬,剖面灰白色,可见有黄色坏死区。  2.镜下 癌细胞呈圆形或梭形、异形性明显、细胞质极少。细胞核深染,可见散在染色质和不十分显眼的核仁。有丝分裂相常见,坏死现象显著。有时可见到癌细胞排列呈玫瑰花环样(rosette formation

Nature医学:“细胞尘埃”与癌,以小检大

  微囊泡microvesicle是细胞分泌的微小囊泡,含有特异的生物活性分子,可称得上是微缩版的细胞。癌细胞释放出的微囊泡比正常细胞还多,研究人员就此开发了一种通过检测微囊泡的癌症诊断方法。麻省总医院MGH系统生物学中心的研究人员将纳米技术和新型NMR设备结合起来,能够简便地在一滴血中检测脑癌细胞

涎腺小细胞癌的诊断及实验室检查

  诊断  小细胞癌应与一些低分化肿瘤鉴别,如癌在多形性腺瘤中,腺癌、鳞癌、多形性低度恶性腺瘤。小细胞癌还需与恶性黑色素瘤鉴别,主要依靠免疫组化染色。  实验室检查:  1.肉眼观察 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向周围组织广泛浸润,质地硬,剖面灰白色,可见有黄色坏死区。  2.镜下 癌细胞呈圆形或梭形、异

我国科学家揭示非小细胞癌的最佳治疗方法

  肺癌是全球癌症相关死亡的主要原因,非小细胞肺癌(NSCLC)约占肺癌报告总数的85%。临床上有很大比例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患有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突变,尤其是从不吸烟的东亚女性。在过去的几十年中,这些患者的晚期治疗已经从经验性的细胞毒性治疗发展为靶向EGFR酪氨酸激酶治疗方案

高钙血症型卵巢小细胞癌CT及超声表现病例分析2

由于已有两年前对病例1的诊断经验结合实验室检查,CT诊断为左侧卵巢高钙血症型小细胞癌。术中所见:经下腹正中绕脐切开,进入腹腔可见左侧卵巢包块,大小约11cm×11cm×8cm,囊实性,灰红色,表面凹凸不平,包膜光滑完整,与周围无黏连,未见明显正常卵巢组织。剪开左侧骨盆漏斗韧带表面腹膜,游离出左侧骨盆

高钙血症型卵巢小细胞癌CT及超声表现病例分析1

1.病例资料 病例1:女,22岁,因间断性下腹胀痛3d入院。患者于入院3d前开始无明显诱因出现间断性下腹胀痛,可自行缓解,伴有尿频尿急,无伴胸闷、心悸、乏力、嗜睡、口干、多饮。实验室检查:基础代谢组合提示血钙3.74mmol/L(参考值2.10~2.60mmol/L),血磷0.91mmol/L(参考

一例超声误诊膀胱移行细胞癌术后再发小细胞癌病例分析

患者男,75岁,因“膀胱肿瘤术后2年,无痛性肉眼血尿2d”入院。患者2年前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等离子切除术,术后病理示:膀胱移行细胞癌。 查体:双肾区无隆起及叩痛,双侧输尿管行径区无压痛;耻骨上区无隆起,膀胱位于耻骨下,无压痛。 超声检查:双肾形态大小正常,左肾盂分离无回声区深约1.6 cm,左侧输尿管

一例膀胱移行细胞癌多次复发术后再发小细胞癌病例分析

患者男,63岁,因"膀胱肿瘤术后5年,无痛性肉眼血尿3天"于2013年12月15日入院。患者2008年3月首次诊断膀胱肿瘤并行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TURBT),后患者于5年内复发5次,病理均示膀胱移行细胞癌。查体:双肾区无隆起、叩痛,双侧输尿管行径区无压痛;膀胱区无压痛。CT检查:膀胱顶偏左侧壁可

《Cancer》:头颈癌和非小细胞肺癌的新生物标志物

  ERCC1(DNA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蛋白表达是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辅助化疗的疗效预测标志物,8F1是目前最常用于测定测定肺癌患者组织中ERCC1表达水平的单克隆抗体之一。由佛罗里达大学斯克里普斯研究所(TSRI)的科学家带领的一个研究小组曾经指出,8F1可识别另一种核抗原,这种抗原具有作为临床

卵巢高血钙型小细胞癌误诊为颗粒细胞瘤病例分析1

卵巢高血钙型小细胞癌(smallcellcarcinomaoftheova⁃ ryhypercalcemictype,SCCOHT)目前国内尚无统计数据[1], 罕见。发病年龄通常小于40岁,中位年龄24岁[2], 2/3的患 者合并高血钙,发病与SMARCA4基因突变有关,复发率高 且预后

卵巢高血钙型小细胞癌误诊为颗粒细胞瘤病例分析2

2 讨论2.1 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 SCCOHT是一种罕见的卵巢 恶性肿瘤,发病年龄9~43岁(平均24岁),常为单侧卵巢 受累,肿瘤大小6~26cm(平均15cm)。临床表现缺乏特 异性,可有腹痛、恶心、呕吐、消瘦或月经紊乱。影像学表 现为囊实性肿物,实性为主,与其他类型卵巢癌相比无明 显特征

小巨核细胞介绍

形态上小巨核细胞与微小巨核组化概念差不多,一般称为小单圆核样或小淋巴样巨核。微小巨核细胞直径在8-10um左右,比如成熟小淋巴。虽然WHO规定5-8um,但实际上太小,不太合适。像小单在很多情况下可以出现,比如ITP。但是如果出现在巨幼贫、再障相对良性疾病时也很有诊断意义,即使只出现一个小淋巴样巨核

Science子刊:小肽双重攻击卵巢癌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挪威和美国多家研究机构的研究人员发现源自人体内一种天然蛋白的五肽片段的两种修饰物能够导致转移性卵巢癌模式动物体内的肿瘤显著缩小。这种被称作psaptide的肽激活一种直接靶向肿瘤细胞的反应,而且也在健康组织上发挥作用从而使得肿瘤微环境不适合发生转移。这些发现提示着psapt

肾黏液样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合并多发椎体转移病例分析

患者男,28岁。2个月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腰背部疼痛就诊于当地医院。腰椎MRI示:胸腰椎多发椎体及附件骨质破坏,考虑恶性骨肿瘤可能,转移瘤待排除。为求进一步诊治数日后来我院就诊。患者既往无血尿,无尿频、尿急、尿痛等不适,身体状况良好。行胸椎活检术,病理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提示肾脏上皮性肿瘤转移可能性大。 

胆管细胞癌的简介

  [病因病理]  肝内胆管癌即从肝左右管合流部(肝门部)至末梢的胆管上皮细胞发生的癌。组织学表现为腺样分化或伴有粘液分泌,富于纤维性间质,比肝细胞癌硬。根据其发生部位分为末梢型胆管癌(肝内胆管瘤)及肝门部胆管癌。  [临床表现]  临床症状因发生部位不同而异。末梢型胆管癌早期无症状,晚期可有上腹不

燕麦细胞癌的分类

   燕麦细胞癌是小细胞肺癌的亚型分支。燕麦细胞癌在电镜下胞质内可见神经内分泌颗粒,属肺神经内分泌癌。近20%的肺癌患者属于小细胞肺癌(SCLC)或燕麦细胞癌,小细胞肺癌的肿瘤细胞倍增时间短,进展快,常伴内分泌异常或类癌综合征。

燕麦细胞癌的治疗

   除了传统的手术、化疗以、放疗及中医的治疗方法。新兴的CLS-MCT多细胞免疫治疗突破了传统治疗肿瘤“不彻底”、“易复发”、“副作用大”的三大瓶颈,治疗效果迅速,没有任何毒副作用。并且和手术治疗、化疗和放疗方法一起应用会有很强的互补作用。该疗法解决了手术和放化疗存在的不足,也增强了治疗效果,更重

腺泡细胞癌的诊断

  由于临床上无特征性表现,虽然经涎腺造影、CT、B型超声及放射性同位素扫描等特殊检查,但术前也难以作出正确诊断, 一般需在病理检查后方能确诊。

腺泡细胞癌的病因

  肿瘤的细胞形态完全与腺泡的浆液细胞相似,所以认为腺泡细胞癌发生于腺泡细胞。但在病变中见有闰管细胞,并有由闰管细胞到腺泡细胞过渡,所以认为腺泡细胞癌来源于闰管上皮。  闰管上皮细胞病变(50%)  肿瘤的细胞形态完全与腺泡的浆液细胞相似,所以认为腺泡细胞癌发生于腺泡细胞,但在病变中见有闰管细胞,并

燕麦细胞癌诊断介绍

  痰细胞学检查  多数原发性肺癌病人在痰液中可找到脱落的癌细胞,并可判定癌细胞的组织学类型。因此痰细胞学检查是肺癌普查和诊断的一种简便有效的方法。中央型肺癌痰细胞学检查的阳性率可达70~90%,周围型肺癌痰检的阳性率则仅约50%左右,因此痰细胞学检查阴性者不能排除肺癌的可能性。  X线检查  诊断

广州医科大学在BMJ撰文,揭示非小细胞癌的最佳治疗方法

  肺癌是全球癌症相关死亡的主要原因,非小细胞肺癌(NSCLC)约占肺癌报告总数的85%。临床上有很大比例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患有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突变,尤其是从不吸烟的东亚女性。在过去的几十年中,这些患者的晚期治疗已经从经验性的细胞毒性治疗发展为靶向EGFR酪氨酸激酶治疗方案

GP73在肝细胞癌和胆管细胞癌中的表达

GP73在肝细胞癌和胆管细胞癌中的表达邹 凡1a,揭小华1a,巢映晖1b,傅华群1b,王荣胜2,王开阳1c,昌毓穗1d(1.南昌大学a.临床医学院2012级;b.第二附属医院肝胆外科;c.第二附属医院急诊科;d.附属医院急诊科;2.江西省人民医院ICU,南昌330006)摘要:目的 探讨血清高尔

【小细胞肺癌】疾病治疗

    小细胞肺癌的治疗以化疗为主,可以联合或序贯以放疗,对于不到5%的仅限于肺实质内的早期患者考虑手术治疗。局限期SCLC以同步放化疗或化疗、放疗序贯治疗为主,同步放化疗优于序贯治疗,同步放化疗应尽早,并应给予预防性全脑放疗,预防性全脑放疗对生存的益处显著。广泛期SCLC以化疗为主,择期行局部

小细胞肺癌的分类

  病理组织学上SCLC可分为:小细胞肺癌(包括以往的燕麦细胞癌)、混合性癌(即小细胞癌与鳞或腺癌的混合型)。  SCLC治疗领域最常用的分期系统为美国退伍军人医院肺癌研究小组制定的SCLC分期系统:如果肿瘤局限于一侧胸腔(包括其引流的区域淋巴结,如同侧肺门、纵隔或锁骨上淋巴结)且能被纳入一个放射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