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0到1”,基础研究如何做?

3月3日,科技部、发展改革委、教育部、中科院、自然科学基金委等5部门联合制定了《加强“从0到1”基础研究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旨在充分发挥基础研究对科技创新的源头供给和引领作用,解决我国基础研究缺少“从0到1”原创性成果的问题。 《方案》新在哪里?带给科研人哪些新思考?《中国科学报》采访了多位科研人员,听听他们如何说。 新评价:怎么评人,怎么评项目? 对如何评价人和项目的新思路、新表述,是科研人员最关注的一点。 对人的评价,《方案》指出,推行代表作评价,让论文回归学术,避免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倾向。这为近期明确破除“唯论文”“SCI至上”后,如何平衡破立关系,提出了解决思路。 中科院理论物理研究所所长、中科院院士蔡荣根表示:“以论文为主的评价标准,论文本身没有什么错,关键是如何正确看待论文的价值。解决这个问题有两个原则:一是要以人为本,因为科技创新人是主体;二是要遵循基础科学的发展规律,最重要......阅读全文

斑马鱼基础研究

近期,我们收到了很多小伙伴提交的文献奖励申请,其中,有2篇成功吸引了小编的注意,这2篇文章的内容都是斑马鱼研究相关的。我们都知道,斑马鱼是一种常见的模式生物,但是市面上针对斑马鱼的抗体却非常少,我们不仅有一百多种斑马鱼抗体,而且还可以根据客户需求来进行定制生产。下面来看看这2篇文章吧。01标题:Sa

基础研究司围绕面向科技强国加强基础研究赴天津调研

   2017年12月4日至5日,基础研究司叶玉江司长带领基础司一行赴天津大学、南开大学开展调研,了解国家科技创新基地建设、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等有关工作情况。天津大学党委书记李家俊和校长钟登华,南开大学党委书记魏大鹏和校长龚克等分别陪同调研。   叶玉江司长一行参观调研了水利工程仿真与安全国家

基础研究司围绕面向科技强国的基础研究赴杭州调研

  2017年12月16日至18日,基础研究司叶玉江司长带领基础司一行赴浙江之江实验室、浙江大学和国家海洋局二所开展调研。了解国家科技创新基地建设、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等有关工作情况。浙江大学校长吴朝晖院士、海洋局二所所长李家彪院士、浙江省科技厅周国辉厅长、之江实验室朱世强主任等分别陪同调研。 

基础研究怎么补短板

   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改革开放40年来,党和国家对基础研究一直非常重视,不断加强对基础研究的战略部署。“基础研究投入持续增长,从2011年的411亿元增加到2016年的822亿元,已经跃居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山大学校长、华中科技大学物理学院教授罗俊向《中国科学报》表示,尤其

目标导向,牵引基础研究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4/498150.shtm

国务院发文-支持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增加研发投入

  6月11日,国务院公布关于落实《政府工作报告》重点工作部门分工的意见。意见中明确,要稳定支持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引导企业增加研发投入,促进产学研融通创新。加快建设国家实验室,重组国家重点实验室体系,发展社会研发机构,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发展民生科技。深化国际科技合作。改革科技成果转化机制,

河北省基础研究专项基础研究重大项目申报开启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10/510700.shtm 关于印发2023年度河北省省级科技计划 基础研究专项(自然科学基金)基础研究 重大项目申报指南的通知 各有关单位: 省科技厅研究编制了2023年度河北省省级科技

蓄力领跑:基础研究投入“看涨”

   10月10日,国家统计局、科技部和财政部对外发布《2016年全国科技经费投入统计公报》,基础研究的投入比例再次成为关注热点。   基础研究经费占R&D经费比重多年徘徊在5%,这个数字被网友调侃为中国特色规律。那么,一个简单的数字是不是能够说明我国基础研究投入的全貌,这个数字背后又隐藏了什么

引领新常态的基础研究

  每年两会前夕,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以下简称“基金委”)掌门人接受媒体采访已成为惯例。一贯低调的杨卫代表对于此次采访却非常重视,原因很简单:“国家对科学基金的投入越来越多。我们需要告诉纳税人,钱都用到哪了。”   交账是必不可少的。“2014年,科学基金全年计划安排各类项目资助金额247亿元,

注重基础研究-善于弯道超车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创新型国家建设成效显著,一批重要科技成果填补了国内一些领域的空白,还有一些领域的研究走在了世界科技前沿。在充分肯定我国科技发展成就的同时,也要清醒认识到,虽然我国已成为科技大国,但还不是科技强国,我国科技发展正处于由量的积累向质的飞跃、从点的突破向系

基础研究:激发创新不竭动力

十年来,我国科技投入大幅提高,全社会研发经费从1.03万亿元增长到2.79万亿元,居世界第二位;研发强度从1.91%提高到2.44%;基础研究经费增至十年前的3.4倍,达历史最高值。 其中,“十三五”期间,中央财政对基础研究经费的投入增长了1倍,还首次建设了13个应用数学中心,在物质科学、

注重基础研究-善于弯道超车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创新型国家建设成效显著,一批重要科技成果填补了国内一些领域的空白,还有一些领域的研究走在了世界科技前沿。在充分肯定我国科技发展成就的同时,也要清醒认识到,虽然我国已成为科技大国,但还不是科技强国,我国科技发展正处于由量的积累向质的飞跃、从点的突破向

新药研发:基础研究谁来做

   不论是快速还是慢速的跟进者,拟开发的新药与上市药物或处于开发后期以及临床阶段的分子相比,应有一定的特点或者说区别,这已成为业界共识。  谈及新药研发的过程,一位青年科研人员曾对我表示,新药研发的基础研究并不重要。他举例说:“花费很大精力,做一个结构复杂、合成不易的化合物,从药化的角度来看没有多

新药研发:基础研究谁来做

   不论是快速还是慢速的跟进者,拟开发的新药与上市药物或处于开发后期以及临床阶段的分子相比,应有一定的特点或者说区别,这已成为业界共识。  谈及新药研发的过程,一位青年科研人员曾对我表示,新药研发的基础研究并不重要。他举例说:“花费很大精力,做一个结构复杂、合成不易的化合物,从药化的角度来看没有多

李灿:建议设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两项国家杰青基金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强化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 然而在基础科学研究领域,目前却依然存在着人才培养和选拔“以论文为导向的一刀切”的现象。全国政协委员、中科院院士李灿  昨天(10日)下午,全国政协委员、中科院院士李灿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如此下去,尽管我国研究队

加拿大基础研究面临“退化”风险

  鉴于基础研究在推动科技企业中所发挥的根本性作用,以及近些年加拿大在支持基础研究方面的减弱,报告的目标如下:  ·与国际一些国家相比,将加拿大过去10年对研究支持的变化进行量化。  ·将加拿大全国及其三个主要研究理事会对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支持的变化进行量化。  ·对加拿大研究人员进行调查,了解他们

国家基础研究密切关注介尺度

  近日,科技部基础司组织有关专家就新兴交叉科学前沿召开研讨会。中科院副院长、党组成员李静海作了《从多尺度模型到介尺度科学》的主题报告。“973”计划顾问组专家徐冠华、林泉、朱道本、于渌以及来自高校和科研院所的近30位院士专家参加了本次研讨会。  会上,专家们不仅探讨了介尺度科学的概念、科学问题及相

杨雄里院士:基础研究应放眼国际

  “与临床研究相比,基础研究的竞争更多集中在国际舞台上。所以说,基础研究的论文应该尽可能在国际刊物上发表,而临床研究的文章,比如对某个病例介绍与分析,或许在国内发表后的影响力更大。”中国科学院院士杨雄里在接受《中国科学报》采访时表示,作基础研究的科研人员,应将“视线”放在国际上。慎用“国

引力波背后:基础研究须“容错”

  令人瞩目的原初引力波事件虽以“悲伤”告终,但却引发了国际科学界对其更加热切的期待;相比之下,由于国内对科研失败容忍度极低,“中国连想犯这样‘错误’的机会都没有”——  近日,欧洲空间局的一份报告宣告了自去年3月份以来关于原初引力波争议的最终结局。彼时,美国BICEP2合作组宣布了通过宇宙微波背景

11位院士专家建言基础研究

  基础研究是否完全是自由探索?如何加强新时代的基础研究?如何打造一支潜心基础研究的科研队伍?  11月15日,在中国科学院加强基础研究座谈会上,包括中科院院士、国家最高科技奖得主曾庆存在内的11位院士、专家,从中科院基础研究的使命定位、人才培养、管理范式等多方面对上述问题提出建议。  从“能干什么

基础研究,光“砸钱”还不够

  “如果没有科学的想法,给再多的钱,那又有什么用呢?”3月6日,全国政协委员、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员黄力的一句话引起参会委员们的深思和共鸣:基础研究,离不开经费的支持,可单纯地增加投入并不能“顺理成章”带来突破。基础研究更需要一个真正宽松、包容的环境,科学家们也需要保持一颗“天真的心”!  “或

基础研究需要“四维”支持

  前段时间,LIGO宣布直接探测到引力波,这让平日里有些“高冷”“生僻”的科学名词华丽转身,成了社会热点。可是,当科技日报记者就基础研究问题采访两会代表时,却听到他们吐露苦衷:一些科技领域的管理者,总是有些急于求成,在科学研究过程中不太能接受挫折或者失败;国家重器买得起马配不起鞍,大科学装置LAM

持续深化基础研究体制机制改革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加强基础研究,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迫切要求,是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必由之路。”基础研究是提升我国科技创新能力和水平的基本抓手,是实现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是应对风险和挑战、解决矛盾和问题的制胜法宝,是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

聚焦基础研究-培养顶尖人才梯队

  全国两会召开前夕,广州市科技局印发《完善基础研究人才培育体系工作方案》,计划在未来5年投入近10亿元,实施基础研究人才的“启航”“续航”“领航”等计划,旨在阶梯式培育一批年龄结构合理的高素质基础研究人才。  “这项政策是广州放眼未来,为自主培养出世界级顶尖科学家的‘天使投资’。”广州市科学技术局

经济增速放缓-基础研究不能缓

  在我国经济发展速度进入新常态后,如何保证国家财政和全社会继续对基础研究的支持,防止和消除投入下滑对原始创新的负面影响?这个问题一直悬在全国政协委员、清华大学化学系教授王梅祥心头。他带着一份呼吁“加快完善强化基础研究的投入体系”的提案来到今年两会。“我国现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基础研究面

加拿大基础研究面临衰退风险

  一份日前发布的报告称,由于资助缩减以及误入歧途的政府和拨款委员会政策,加拿大科学事业面临着沦落为垃圾债券的风险。  报告作者特别谴责了资助重点从基础科学领域的逐步转移。这使得该国不断壮大的科学界仅剩下极少数人聚焦基础研究。  “取消对基础研究的资助,改变了科学研究如何在加拿大开展的真正本质。”来

持续深化基础研究体制机制改革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加强基础研究,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迫切要求,是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必由之路。”基础研究是提升我国科技创新能力和水平的基本抓手,是实现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是应对风险和挑战、解决矛盾和问题的制胜法宝,是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

Nature:中国承诺加大基础研究投入

    李克强总理在上周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承诺对基础科学的支持      上周,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 Li Keqiang)发布了其上任一年后的第一份预算报告,让中国科学界了解到了他们取得的一些重大成果。但一些观察人士则谨慎地表示为了鼓励创新,国家应该将更多的支持放到基础研究上来,远离急功近

“做基础研究要对自己有信心”

“不要盲从专家的结论”;  “做基础研究要对自己有信心,做你认为正确的事”;  “不要因为大多数人反对而改变你的兴趣”;  “对意料之外的现象要有充分的准备”;  …………  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丁肇中近日做客中国科学院大学(以下简称“国科大”)。在一个多小时的报告中,丁肇中以《我所经历的现代物理与我

陕西省基础研究快速发展

  根据日前的统计数据显示,近年来陕西省基础研究快速发展,研究经费持续增加,研究水平不断提高,取得了一系列标志性成果。  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以来,陕西省基础研究经费支出持续增长,从资金来源看,主要是政府资金。2011年至2016年,陕西省基础研究经费支出从12.99亿元增长到22.35亿元,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