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研究揭示棘腹蛙染色体易位重排的起源和进化

染色体重排作为一种重要的突变形式,在物种形成和性染色体的形成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然而对其作用的机制和过程还存在诸多谜团。其中,染色体重排长期被进化学家认为可以引起重组抑制,并导致种群的遗传分化。在三种主要的重排类型中,倒位所引起的重组抑制在很多物种中被验证。但是目前还并不太明确相互易位这种重排类型是否同样会导致重组抑制,尤其是在易位会引起大量后代适合度降低的情况下。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研究员曾晓茂团队夏云等对棘腹蛙的染色体重排起源和进化的研究,明确了棘腹蛙核型多态的一次起源,并验证了重组抑制在易位重排中的重要作用。该研究采用全基因组涂染技术、荧光原位杂交及重排单染色体测序等技术,筛选到了重排染色体上的特定分子标记,从而对种群结构和遗传分化进行研究。结果显示遗传分化主要发生在易位的染色体上,而不在普通染色体或线粒体基因组中。在此过程中,易位染色体间的重组抑制导致了这种遗传分化。该研究还揭示了重组抑制的范围较宽,不仅限制......阅读全文

研究揭示棘腹蛙染色体易位重排的起源和进化

  染色体重排作为一种重要的突变形式,在物种形成和性染色体的形成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然而对其作用的机制和过程还存在诸多谜团。其中,染色体重排长期被进化学家认为可以引起重组抑制,并导致种群的遗传分化。在三种主要的重排类型中,倒位所引起的重组抑制在很多物种中被验证。但是目前还并不太明确相互易位这种重排类

成都生物所发现棘腹蛙罕见染色体易位多态现象

    一般而言,易位的非同源染色体在减数分裂中形成异常的“四价体”配对,存在三种分离方式,可形成6种配子,由此在后代中出现多种核型个体。而其中不平衡配子由于遗传上的缺失和重复引起不育或育性极低,导致后代种群繁殖力降低,因而易位多态在自然群体中极难形成,在脊椎动物中更是罕见。两栖类自然种群中,因易位

中科院成都生物所发现棘腹蛙X染色体重排

  性染色体进化理论认为,基因的重组抑制引起性染色体的分化,其后Y或W将积累性别相关基因,同时丢失与性别发育无关的基因,导致异配的Y或W染色体走向退化,并最终发生形态上的改变。反之,同配性别的X或Z染色体则因为重组而保持原来的形态。在自然种群中,X或Z染色体的形态改变十分罕见。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

我国学者发现棘腹蛙中X染色体的二态性染色体现象

   性染色体进化理论认为,基因的重组抑制引起性染色体的分化,其后Y或W将积累性别相关基因,同时丢失与性别发育无关的基因,导致异配的Y或W染色体走向退化,并最终发生形态上的改变。反之,同配性别的X或Z染色体则因为重组而保持原来的形态。在自然种群中,X或Z染色体的形态改变十分罕见。   中国科学院成都

昆明动物所揭示影响中国南方山区物种遗传结构的主要因素

  古地质和古气候变迁是影响生物多样性和群体结构的两个重要因素。例如,影响北美洲和欧洲生物多样性的主要因素是第四纪冰期气候波动。然而中国南方孕育着复杂的地形,第四纪时并没有发育大规模的冰川,气候波动对于该地区生物的影响希待探究。另外,青藏高原的多次隆升造成中国西南地区地形和水系的巨大变

成都生物所等揭示气候变化对棘胸蛙栖息地连通性的威胁

  气候变化深刻影响了自然种群的丰度、分布、物候及生理等。在气候变化影响下,物种面临着原有栖息地丧失或质量下降的风险,迫使它们迁移到新的栖息地。然而,栖息地破碎化会阻碍这一迁移过程,增加局部种群的丧失风险。由于两栖动物扩散能力弱,气候变化可能给它们带来比其他陆生脊椎动物类群更严重的威胁。良好的栖息地

恐龙灭绝蛙类崛起

  今天的蛙类可能要感谢曾经导致恐龙灭绝的地球灾难。  一项新研究表明,今天地球上存在的88%的蛙类与距今6600万年前扫灭地球上绝大多数陆地生物的行星撞击有关。几乎10个该类两栖动物中就有9个是生物大灭绝中幸存下来的三个世系的后代。它们均来自白垩系与古近系的交汇点(正式名称是KT界限),而这正是灾

离体蛙心脏灌流

实验概要1.学习蛙离体心脏灌流方法。2.观察Na 、K 、Ca2 、H 、肾上腺素、乙酰胆碱等因素对心脏活动的影响。实验原理    心脏的正常节律性活动需要一个适宜的内环境(如Na 、K 、Ca2 等的浓度及比例、pH值和温度),而内环境的变化则直接影响到心脏的正常节律性活动。在体心脏还受交感神经和

PNAS封面文章报道昆明动物所两栖类研究成果

 PNAS封面  8月3日的国际著名刊物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roc. Natl. Acad. Sci. U.S.A.)以封面文章形式(Tracing tectonic activity with frogs)发表了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关于棘蛙族类群揭示喜马拉雅和东南亚地区重要地

研究人员在泰国北部发现一掌突蟾属新物种

中新网昆明12月30日电 (记者 胡远航)记者30日从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获悉,中泰研究人员基于长期的国际合作研究,为泰国两栖动物多样性新增7个物种,包括1个掌突蟾属新物种,及6个新记录种。据介绍,泰国横跨2个全球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Indo-Burma和Sundaland),拥有多样化的生态系